http://art.cqnews.net/html/2014-06/11/content_31017209.htm
禾子
当代中国山水画,花鸟画家多,人物画家少,这是不容忽视的现实。究其原因,有历史遗留下来的偏见,也有欣赏习惯势力的遗传。要改变这种局面,一是要人物画家的努力,以精湛的作品奉献社会,取得群众的认可。二是要靠媒体的正确引导,宣传人物画的社会价值。让人物画领军与山水画,花鸟画并列,共同显示民族绘画的优势,实现人物画的复兴,这是历史赋予人物画家的使命。
在重庆人物画的圈子中,我认识一个周继连。近几年来,他热衷于人物肖像画创作,取得了成绩,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他笔下所塑造的人物肖像,多是与重庆有缘的大家。如三十年代路过重庆,丰都县女婿的齐白石。抗战时期任教中央大学的徐悲鸿以及世居江北的晏济元。这三位大家,无论从他们的人品,画品都堪称楷模,为后世所敬仰。画家周继连出於对他们的钦慕为他们塑像,目的是表彰他们对中国艺术的执着追求,以及他们以艺许国的情操。依我看来,周继连创作的这些肖像画,在一定的程度上,达到了认识功能、审美功能、教育功能的“三结合”和形神兼备的双向珠联。常言说:“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据我推测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周继连是没有那份福接近他们,与晏济元的接触又能是有,但机会也不太多,时间也不会太长。在这样的情况下,主要是依赖於画家对他们间接了解。这种了解更多来自於一些文字的资料与录像、电视、电影的借鉴与启发。再加上这些先贤生前流行社会上的生活照。经过艺术的手段,重现他们生前的风采。把光学艺术转变为笔墨艺术。
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六法论”,首要就是“气韵生动”。这是历代画家所崇尚的最高标准。当时是针对人物画的创作而说的,后来又遍及山水、花鸟。难怪明代董其昌才说:“六法精论,万古不移”。至於后来提出的“以形写神”、“遗貌取神”、“形神兼备”、“形似”、“神似”的美学观点,都是从“气韵生动”而演衍出来的。
周继连的人物肖像画,既有“形似”又有“神似”。前者是指“形”的准确,后是指“神”的活现。其实人物画的“神”就是画家笔下塑造出来的人物社会属性、人性、共性、个性,阅历和学养以及他们的道德与处世,是一个综合的思想境界的集中组成。
周继连在刻画这些人物的同时,采取以线为主,间以皴、擦、点、染,尽管这些传统的技法各有功能,周继连的本事就在於把它们综合利用,使画面和谐统一。这就显示了他的默写能力与造型能力、刻画能力的坚实。
人是社会的主体,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为他们塑像达到“成教化、助人伦”的目的,这是时代,历史赋予画家的使命。为此应该大力提倡人物肖像画创作。
周继连的代表作品“徐悲鸿”(徐悲鸿故居重庆磐溪画院收藏),“晏济元”(晏济元美术馆展、藏),“齐白石”、“张大千”、“青花”(国内收藏家收藏)。《和平使者》获2008年全国首届“和文化”金奖,《磐溪情缘》获2010年徐悲鸿诞辰115周年全国画展金奖。央视教育频道也曾邀请做专题节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