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非遗,美好生活】点翠非遗传承人左书侨:创新传承一门“精艳”绝学
重庆客户端-华龙网6月5日13时05分讯(记者 戴文彬)以金丝为胎,以翠羽为魂,回眸发间的那一抹幽蓝,惊艳不已。近日,记者采访到点翠非遗传承人左书侨,了解令他着迷的非遗手工技艺——点翠,以及他与点翠的点点滴滴。
点翠,是一种将随形修剪的翠鸟羽毛精心粘贴在金银花丝镶嵌底托上的珠宝制作手工工艺。用点翠工艺制作出的首饰,美轮美奂且永不褪色。曾经,它是高不可攀的皇家首饰,令古代贵族女性趋之若鹜。左书侨希望能让这项传统技艺融入时代特点,焕发新生命,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
左书侨是“侨色”工作室的创始人,出身点翠世家的他,是渝派点翠和花丝镶嵌技艺的主要传承人。他成功复活绝学,让点翠和花丝镶嵌这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发扬。
出身工艺世家 曾拜师花丝镶嵌大师
左书侨是地道的重庆小伙,出身珠宝世家,曾祖父那一代曾从事点翠手艺,加上从小学习京剧,传统文化根植心中。有一次,他参观故宫时,偶然看到定陵出土的两顶点翠工艺的凤冠,从此对点翠产生了浓厚兴趣。但自曾祖父之后,家中的点翠手艺几乎处于失传的状态,他无从学习。
直到大学毕业后,左书侨才真正开始与点翠结缘。一次偶然,他看到一篇关于重庆花丝镶嵌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李昌义的报道,左书侨早就了解到,“花丝镶嵌是点翠的胎,点翠是依附花丝镶嵌的魂,想恢复点翠工艺,必须要学花丝镶嵌”。
左书侨辗转找到李昌义,提出了拜师学艺的想法。面对这个突然出现的学艺人,李昌义起初并没答应。可左书侨仍然坚持要拜他为师。后来左书侨成立了一间工作室,正式拜师学艺,还到处找磨具厂订做老工具,甚至干脆自掏腰包在南坪附近租下一间小型工坊,供李昌义教学使用。历经波折,左书侨终于成了李昌义的关门弟子。
坚守技艺,只因传统文化熏染
生于山城重庆的左书侨自小就喜爱戏曲,女子身着戏袍,头戴绒凤冠,款款而来,仿佛游园惊梦一般,让他心动不已。
“归根结底,我喜欢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戏曲是集中国传统文化大成的一种表现形式,中国很多传统文化都在京剧中得到展现,京剧是我现在设计和制作的灵感源泉。所以说,我之前做的事情,为我当前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左书侨告诉记者:花丝镶嵌在我国的历史非常悠久,在商周时期就已经有雏形了。到了战国,直至唐代,冶金技术有了一定程度提高,花丝镶嵌开始进入工艺的鼎盛时期。点翠属于花丝镶嵌上的附加技艺,点翠必须要依托花丝镶嵌才能存在。
花丝镶嵌的美在于“精”,点翠的美在于“艳”。金属细密独特的质地,花丝复杂华丽的纹饰,加上点翠绚丽生机的色彩,让曾经华贵的手工技艺一直在历史长河中散发出耀耀光辉。
一枚胸针诞生 需众多时间和技艺的融合
采访中,左书侨给记者展示了一枚亲手制作的点翠胸针,“做这样一枚胸针,要用到4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手艺——花丝镶嵌、锤揲、鎏金、点翠。”每一步都由他手工制作,从设计到制作至少需要一个月。
“花丝镶嵌难就难在它是不可逆的。”左书侨说,花丝镶嵌,得将金银拉成发丝一般细,编织、堆垒出各种形状,工艺极其繁复。这是个非常细致的活儿,拉丝的过程非常磨砺人的耐性,其中焊接工艺尤见功力,一根根细如发丝的花丝焊接在器物上组成纹饰,火头儿上稍有闪失就会前功尽弃。
左书侨坦言,点翠制作技艺复杂,先以花丝镶嵌做好了胚体,再选取上等翠鸟身上的羽翅,一点点贴上,翠羽娇贵,一不小心就有损坏。这些细致的手工活,他往往从早上10点一坐,就是到第二天凌晨3点,中途只有吃饭的时间稍作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