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投入200多万元 返乡农民买下旧厂房办起文化大院
谭明海夫妇在文化大院里面一起看书。受访者供图
在万州区熊家镇,占地2300多平方米的金龙文化大院是乡亲们忙完农活后的休闲之地。大院的主人,47岁的谭明海这些年和妻子自掏腰包购进图书,用上万册的藏书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日前,谭明海家庭获评“2018年重庆十大最美书香家庭”称号。
年轻时吃过没文化的亏
“年轻时我就吃过没有文化的亏!”谈起当年自掏腰包办文化大院,谭明海颇为感慨。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他曾离开家乡外出打工,当厨师、搬砖、当司机……离乡背井换了多份职业,却挣钱不多。
2004年,谭明海回到熊家镇,开了一家副食品批发店,生意不错,日子越过越红火,却因没文化而常在生意伙伴面前闹笑话。“当时有人借钱,我写错了金额最后自己吃了亏。”谭明海直言,日子宽裕了,自己最希望的还是补上文化这一课。
2006年,谭明海拿出攒了多年的钱,又从亲戚朋友那儿东拼西凑,买下一处闲置多年的废弃厂房,建起当地首家由农民自办的文化大院。“办这个大院,一来满足自己的爱好,二来也能让乡亲们享受到更多文化带来的乐趣。”从此,谭明海便与文化结缘。
希望用知识带领村民致富
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起初他在农村推广学习和阅读却不是一件容易事。为带领当地农民共同致富,谭明海的图书室免费开放。与此同时,他还先后开办了25期免费农业科技班,掏钱邀请专业技术人员讲授农业科学技术知识。
“这些知识实用,来书院的人也逐渐多起来。”此后,谭明海购进大批《农村知识读本》《农村科普读本》《烹饪知识》《电脑基础知识》等书籍赠给参与培训的人,住得远的村民,还为他们提供来回的公交费和午餐费。
“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农业和实用技术,掌握了技术,收益自然提高。我们参加培训不仅不要钱,有时还会得点小奖励。”谈及谭明海和他的文化大院,当地居民竖起了大拇指。
从超市收入中拿出资金补贴大院
村民们来得勤,谭明海越发觉得办文化大院是值得投入的一项事业,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自己一家三口也迷上了阅读。儿子谭金龙目前在四川农业大学读研,在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中阅读了很多有关历史方面的书籍。说起儿子,谭明海言语间满是骄傲,“知识就是财富,儿子肯读书,我也鼓励他继续读博。”
十二年来,文化大院先后总投资200余万元,在这里,图书室、千秋红岩文化室、多功能演艺厅、书画厅等一应俱全。谭明海和妻子彭思碧拟定了一份办院宗旨:“以书益人,以智勤农,以文养文,以商助文……”每年夫妻俩都从自家办的超市收入中拿出资金贴补大院。
2009年,这个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文化大院“院长”被评为重庆市“十佳”读书人,2010年中国科协、财政部授予他“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称号。
在前不久举行的重庆市“书香润万家”家庭阅读活动颁奖仪式现场,手捧着“2018年重庆十大最美书香家庭”奖牌,谭明海直言一路走来颇为不易,“未来希望能带动更多家庭参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