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证的百年变迁
沙坪坝区在全市率先打造婚俗文化长廊,集中展现结婚证和离婚证的历史变迁过程。

结婚证的百年变迁

来源:华龙网-重庆晚报2018-09-04

结婚证是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的一种承载。从古至今,“婚姻证书”经历了哪些变迁?9月7日到9月9日,第七届重庆(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将举行。昨日,记者从文博会组委会了解到,第七届文博会主打多元体验——婚恋文化、艺术家居、文创展览齐亮相。而据了解,沙坪坝区民政局在全市率先打造婚俗文化长廊,集中展现结婚证的变迁过程。

今日起,本报陆续推出文博会之文话、文玩、文绘、文智等特色栏目,以飨读者。

民国37年的结婚证

官方颁证

最早出现在清代

婚书的出现,最早从商周时期的《周礼》就提出。有史记载的、由官方颁发的结婚证,最早出现在清代,已有100多年历史。

在沙区婚俗文化长廊的结婚证橱窗中,有各个时期的结婚证。“1949年以前,中国民间的婚嫁习俗一般沿袭旧制,联姻的关键不是男女当事人同意,而是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此,那时婚书上介绍人、主婚人、订婚人、结婚人以及祖父母甚至曾祖父母的名字,都要写出来,各种名称排了长长一串。”沙坪坝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主任胡婷说。

亲历者说:“我们是1948年结婚,到现在足足70年了。”家住沙坪坝区金沙港湾小区的罗奶奶说,那时候在农村没有办结婚证一说,她和老伴儿经媒人介绍,结婚前就见过一次面,后来在村里摆上20桌办招待,算是正式结婚了。两人一路风风雨雨,携手相伴,不离不弃。“那时候结婚也不像现在这样送红包,亲朋好友都是送物资,家里有小菜的送小菜,有挂面的送挂面。”罗奶奶说。

世纪五六十年代

结婚打申请,需领导签字

950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正式实施,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首部法律,废除了包办婚姻、男尊女卑的封建婚姻制度。从此以后,婚姻法开始影响中国人的婚姻。

记者在展示的结婚证橱窗看到,从1952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结婚证上都印有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格的图案,而在1952年至1959年的结婚证上,还有和平鸽的图案。稻穗、棉花也是当时结婚证上的主角。

“结婚打申请,领证需要单位证明和领导签字。婚礼的突出特征是简朴,一切要体现出‘新’,革掉很多老习俗。”胡婷介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没有婚假,两床被子合一块儿就算是一家人;上世纪60至70年代,男女都爱穿军装,脸上洋溢着幸福。

亲历者说:“我们在上世纪60年代办的结婚证。”住在重庆市第三社会福利院的陈婆婆说,当时和丈夫同在厂里上班,办证时两人去单位开了介绍信,然后就去街道办事处登记。“没有拍照,没有鲜花,工作人员就问我们双方是否自愿,然后就颁证,过程很简单。然后我们回来就给亲戚朋友厂里同事发喜糖喜酒,就算是结婚了。”

1984年的结婚证

改革开放后:

证变得简单,仪式更隆重

改革开放后,各类口号、婚姻当事人之外的其他人等从证上消失,结婚证本身变得简单。上世纪80年代初的结婚证,巴掌大小,仅需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无需其他信息。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用自行车接新娘,还要闹洞房等,嫁妆也开始了变化,从三大件的嫁妆: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又多了电视、冰箱、洗衣机,还有一套时髦的家具。”胡婷介绍,改革开放之初,婚礼很朴素,那时在家办酒席的居多,婚礼前就要早早准备好所需物品、酒水等、婚礼当天在院里架起炉灶,请来亲戚朋友帮忙,一场婚礼往往要吃几餐。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婚礼更加丰富多彩。婚纱影楼、婚庆公司遍布大街小巷,婚纱照、花车、礼服、酒宴逐渐成为婚礼必不可少的元素。婚礼也越来多元化,三轮车婚礼、户外婚礼、仿古婚礼。步入二十一世纪,婚礼仪式越来越隆重,特色婚礼越来越多。草坪婚礼、烛光婚礼、纯西式婚礼、集体婚礼、海底婚礼、空中婚礼,个性化婚宴已拉动婚礼消费的主力。

亲历者说:家住渝中区大坪的金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与妻子结婚,他回忆,结婚登记前晚,激动得一夜未睡,为了让自己在登记结婚当天帅气些,狠心花了3个月的工资买了一套中山装。“那时候登记过程不复杂,不需要照相。结婚证也很简单,就是对折的一张纸,像奖状一样,可惜后来不知怎么弄丢了。”

重庆晚报记者 周小平 实习生 陈珊/文 首席记者 冉文/图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结婚证的百年变迁

2018-09-04 09:20:23 来源:

结婚证是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的一种承载。从古至今,“婚姻证书”经历了哪些变迁?9月7日到9月9日,第七届重庆(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将举行。昨日,记者从文博会组委会了解到,第七届文博会主打多元体验——婚恋文化、艺术家居、文创展览齐亮相。而据了解,沙坪坝区民政局在全市率先打造婚俗文化长廊,集中展现结婚证的变迁过程。

今日起,本报陆续推出文博会之文话、文玩、文绘、文智等特色栏目,以飨读者。

民国37年的结婚证

官方颁证

最早出现在清代

婚书的出现,最早从商周时期的《周礼》就提出。有史记载的、由官方颁发的结婚证,最早出现在清代,已有100多年历史。

在沙区婚俗文化长廊的结婚证橱窗中,有各个时期的结婚证。“1949年以前,中国民间的婚嫁习俗一般沿袭旧制,联姻的关键不是男女当事人同意,而是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此,那时婚书上介绍人、主婚人、订婚人、结婚人以及祖父母甚至曾祖父母的名字,都要写出来,各种名称排了长长一串。”沙坪坝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主任胡婷说。

亲历者说:“我们是1948年结婚,到现在足足70年了。”家住沙坪坝区金沙港湾小区的罗奶奶说,那时候在农村没有办结婚证一说,她和老伴儿经媒人介绍,结婚前就见过一次面,后来在村里摆上20桌办招待,算是正式结婚了。两人一路风风雨雨,携手相伴,不离不弃。“那时候结婚也不像现在这样送红包,亲朋好友都是送物资,家里有小菜的送小菜,有挂面的送挂面。”罗奶奶说。

世纪五六十年代

结婚打申请,需领导签字

950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正式实施,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首部法律,废除了包办婚姻、男尊女卑的封建婚姻制度。从此以后,婚姻法开始影响中国人的婚姻。

记者在展示的结婚证橱窗看到,从1952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结婚证上都印有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格的图案,而在1952年至1959年的结婚证上,还有和平鸽的图案。稻穗、棉花也是当时结婚证上的主角。

“结婚打申请,领证需要单位证明和领导签字。婚礼的突出特征是简朴,一切要体现出‘新’,革掉很多老习俗。”胡婷介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没有婚假,两床被子合一块儿就算是一家人;上世纪60至70年代,男女都爱穿军装,脸上洋溢着幸福。

亲历者说:“我们在上世纪60年代办的结婚证。”住在重庆市第三社会福利院的陈婆婆说,当时和丈夫同在厂里上班,办证时两人去单位开了介绍信,然后就去街道办事处登记。“没有拍照,没有鲜花,工作人员就问我们双方是否自愿,然后就颁证,过程很简单。然后我们回来就给亲戚朋友厂里同事发喜糖喜酒,就算是结婚了。”

1984年的结婚证

改革开放后:

证变得简单,仪式更隆重

改革开放后,各类口号、婚姻当事人之外的其他人等从证上消失,结婚证本身变得简单。上世纪80年代初的结婚证,巴掌大小,仅需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无需其他信息。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用自行车接新娘,还要闹洞房等,嫁妆也开始了变化,从三大件的嫁妆: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又多了电视、冰箱、洗衣机,还有一套时髦的家具。”胡婷介绍,改革开放之初,婚礼很朴素,那时在家办酒席的居多,婚礼前就要早早准备好所需物品、酒水等、婚礼当天在院里架起炉灶,请来亲戚朋友帮忙,一场婚礼往往要吃几餐。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婚礼更加丰富多彩。婚纱影楼、婚庆公司遍布大街小巷,婚纱照、花车、礼服、酒宴逐渐成为婚礼必不可少的元素。婚礼也越来多元化,三轮车婚礼、户外婚礼、仿古婚礼。步入二十一世纪,婚礼仪式越来越隆重,特色婚礼越来越多。草坪婚礼、烛光婚礼、纯西式婚礼、集体婚礼、海底婚礼、空中婚礼,个性化婚宴已拉动婚礼消费的主力。

亲历者说:家住渝中区大坪的金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与妻子结婚,他回忆,结婚登记前晚,激动得一夜未睡,为了让自己在登记结婚当天帅气些,狠心花了3个月的工资买了一套中山装。“那时候登记过程不复杂,不需要照相。结婚证也很简单,就是对折的一张纸,像奖状一样,可惜后来不知怎么弄丢了。”

重庆晚报记者 周小平 实习生 陈珊/文 首席记者 冉文/图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吴思佳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