伉俪情深 “相携五十载——翰墨同行:马振声·朱理存作品展”开幕
导航

伉俪情深 “相携五十载——翰墨同行:马振声·朱理存作品展”开幕

来源:华龙网2018-09-19

华龙网9月19日21时30分讯(记者 张义) 他们一个是现代水墨人物宗师蒋兆和的得意门生,长于水墨写意,风格豪迈;一个则擅长工笔,笔端凝结着浓郁的抒情气息和清纯动人的力量。今(19)日下午,“相携五十载——翰墨同行:马振声·朱理存作品展”在重庆美术馆开幕。展出画坛伉俪马振声、朱理存两位年近八旬的艺术家105件作品。

马振声(右)和朱理存(左)合影。重庆日报记者 熊明 摄

各执画风,相携画坛五十载

马振声,1939年10月出生于北京。现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同时也是重庆画院名誉院长、北京语言大学艺术系名誉院长、蒋兆和艺术研究会会长、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朱理存,1940年生于江苏宜兴。现为北京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院部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工笔画会副会长、四川省政协委员、四川省美协副主席。

夫妇二人虽同为国画人物,但创作的作品却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人风格。大体说来,马振声长于水墨意笔,气格豪迈却不失精微,他所追求的是一种沉雄博大、幽微深厚的境界。除了在描画当代人物风情方面表现出形神兼备的高度造诣,更在深刻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塑造历史人物风范方面获得突出成就。而朱理存则专擅工笔重彩,从人物形象塑造的简括优美、构思的巧妙与想象的丰富,特别是线、色运用的精炼考究中,可以感受到她在驾驭传统和创造性以及调动各种艺术的能力,包括借鉴、整合外来艺术因素(如色调的运用)等方面的卓越才能。她的作品含蓄、大方,具有浓郁的抒情气息和一种清纯的内在力量,饱含着对人民、尤其是对各族劳动妇女和儿童的深情和挚爱。

画坛伉俪曾在重庆工作生活多年

她有大一半的岁月在重庆度过,我1973年来到重庆也在重庆生活了20年。”1959年,马振声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66年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毕业,后于1973年到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从事美术创作;朱理存1955年考入中央美院附中,1959年毕业,同年保送中央美院国画系学习,1964年,中央美院毕业的她到四川省美协从事美术创作。

“我非常热爱这片土地,山城人民的善良淳朴,刚强热烈深深打动着我。”如今,两位老人都已年近八旬,对于曾长期在重庆生活和工作的这段经历,马振声说,山城生机盎然的自然环境滋养了他们的艺术,在这里,他们创作了一批发自内心的作品,这次展览也是对山城人民的一个汇报展出。“在重庆的经历是我们艺术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段旅程,感谢山城,感谢山城人民。”

自1955年到1964年,马振声、朱理存在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到本科毕业同窗九年,师从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等大师研习中国书画。此后二人同在四川美术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在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中,他们坚持继承和发扬中国绘画的优秀传统,广泛吸收多元的艺术营养,并努力探寻在中国人物画创作上民族性与现代性的结合,表现当代生活和时代美。

记者现场看到,展出中他们共同创作的《酒歌图》、《重上井冈山》、《川西三月》、《营建大都》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作品恢弘博大、气势磅礴;马振声创作的《天下大事》、《爱国诗人陆游》、《巴山夜话》、《逢场》、《春醉八仙》等抒发家国情怀,描绘人民生活,真诚隽永、张弛有度;朱理存创作的《踏歌图》、《赶场天》、《姑娘们的节日》、《牧民的儿女》、《家乡的河》描绘朴素生活,纯净至善、天趣自成。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7日,免费对公众开放。

部分作品赏析:

《爱国诗人陆游》 马振声1986年 197*102cm (中国美术馆收藏)

《赛牦牛》马振声 1986年  93*175cm

《聊斋》马振声  1991年  100*101cm

《山姑娘》 朱理存  1983年  110*100cm

《踏歌图》 朱理存  1984年  105*85cm

《生命之歌》 朱理存  1992年  180*180cm

精品栏目
热门推荐

重庆累计建成山城步道超600公里

一举高"粽"送考生 "蓝朋友"这个举动好暖

袁隆平"追星"学生证首公开

2023中国西部国际交通建设博览会在渝开幕

《最长一枪》定档9月6日

喜剧并不是少年的主色调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现在的位置: 文化艺术>展览资讯>
伉俪情深 “相携五十载——翰墨同行:马振声·朱理存作品展”开幕
2018-09-19 23:01:46 来源: 华龙网

华龙网9月19日21时30分讯(记者 张义) 他们一个是现代水墨人物宗师蒋兆和的得意门生,长于水墨写意,风格豪迈;一个则擅长工笔,笔端凝结着浓郁的抒情气息和清纯动人的力量。今(19)日下午,“相携五十载——翰墨同行:马振声·朱理存作品展”在重庆美术馆开幕。展出画坛伉俪马振声、朱理存两位年近八旬的艺术家105件作品。

马振声(右)和朱理存(左)合影。重庆日报记者 熊明 摄

各执画风,相携画坛五十载

马振声,1939年10月出生于北京。现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同时也是重庆画院名誉院长、北京语言大学艺术系名誉院长、蒋兆和艺术研究会会长、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朱理存,1940年生于江苏宜兴。现为北京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院部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工笔画会副会长、四川省政协委员、四川省美协副主席。

夫妇二人虽同为国画人物,但创作的作品却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人风格。大体说来,马振声长于水墨意笔,气格豪迈却不失精微,他所追求的是一种沉雄博大、幽微深厚的境界。除了在描画当代人物风情方面表现出形神兼备的高度造诣,更在深刻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塑造历史人物风范方面获得突出成就。而朱理存则专擅工笔重彩,从人物形象塑造的简括优美、构思的巧妙与想象的丰富,特别是线、色运用的精炼考究中,可以感受到她在驾驭传统和创造性以及调动各种艺术的能力,包括借鉴、整合外来艺术因素(如色调的运用)等方面的卓越才能。她的作品含蓄、大方,具有浓郁的抒情气息和一种清纯的内在力量,饱含着对人民、尤其是对各族劳动妇女和儿童的深情和挚爱。

画坛伉俪曾在重庆工作生活多年

她有大一半的岁月在重庆度过,我1973年来到重庆也在重庆生活了20年。”1959年,马振声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66年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毕业,后于1973年到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从事美术创作;朱理存1955年考入中央美院附中,1959年毕业,同年保送中央美院国画系学习,1964年,中央美院毕业的她到四川省美协从事美术创作。

“我非常热爱这片土地,山城人民的善良淳朴,刚强热烈深深打动着我。”如今,两位老人都已年近八旬,对于曾长期在重庆生活和工作的这段经历,马振声说,山城生机盎然的自然环境滋养了他们的艺术,在这里,他们创作了一批发自内心的作品,这次展览也是对山城人民的一个汇报展出。“在重庆的经历是我们艺术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段旅程,感谢山城,感谢山城人民。”

自1955年到1964年,马振声、朱理存在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到本科毕业同窗九年,师从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等大师研习中国书画。此后二人同在四川美术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在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中,他们坚持继承和发扬中国绘画的优秀传统,广泛吸收多元的艺术营养,并努力探寻在中国人物画创作上民族性与现代性的结合,表现当代生活和时代美。

记者现场看到,展出中他们共同创作的《酒歌图》、《重上井冈山》、《川西三月》、《营建大都》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作品恢弘博大、气势磅礴;马振声创作的《天下大事》、《爱国诗人陆游》、《巴山夜话》、《逢场》、《春醉八仙》等抒发家国情怀,描绘人民生活,真诚隽永、张弛有度;朱理存创作的《踏歌图》、《赶场天》、《姑娘们的节日》、《牧民的儿女》、《家乡的河》描绘朴素生活,纯净至善、天趣自成。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7日,免费对公众开放。

部分作品赏析:

《爱国诗人陆游》 马振声1986年 197*102cm (中国美术馆收藏)

《赛牦牛》马振声 1986年  93*175cm

《聊斋》马振声  1991年  100*101cm

《山姑娘》 朱理存  1983年  110*100cm

《踏歌图》 朱理存  1984年  105*85cm

《生命之歌》 朱理存  1992年  180*180cm

责任编辑: 陈发源
更多热点新闻
·剪纸说节气·寒露:露水凝寒,菊有黄华
·华龙读书荟·国庆特刊 | 拾一本好书, ...
·助力文博发展 “重庆云上博物馆集群”建 ...
·精品油画抢先看 “刘静油画”无底价专场 ...
·华龙音乐·为你写歌 | 原创歌曲《爷爷 ...
·重庆青年合唱团携川江地域特色作品荣获第 ...
·喜报!重庆斩获文华大奖群星奖 十四届中 ...
更多收藏拍卖
QQ:2330236491
华龙网书画艺术联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