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西沱风景》到底云阳张飞庙还是石柱西沱?

徐悲鸿《西沱风景》到底云阳张飞庙还是石柱西沱?

来源:华龙网-重庆晚报2018-10-31

▲《西沱风景》(右)与老张飞庙

徐悲鸿画作向来被视作收藏界珍宝,并以高价引领国内拍卖市场。其中,徐悲鸿的《西沱风景》早已成为国内收藏界的宠儿。

最近一个月,《西沱风景》再度引发热议:这幅作品到底画的是石柱西沱古镇,还是云阳张飞庙?

重庆晚报

首席记者 李琅 文 记者 李野 摄

拍出1000万元高价

事情起始于云阳县旅游文化影像拍摄。重庆电视台纪录片拍摄专家赵兴明在参与前期拍摄准备时发现,云阳张飞庙门前一景,竟与徐悲鸿画作《西沱风景》如出一辙。

此前,国内收藏界有观点认为,《西沱风景》指向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西沱古镇。此前,赵兴明曾参与石柱有关影像拍摄,本想以这幅画有关轮廓作为切入点,却在当地搜寻无果。殊不知,在云阳张飞庙撞个正着。

日前,云阳县举办第十届张飞庙庙会,今年,是张飞1852岁诞辰。中国收藏家协会理事、重庆收藏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唐肇新受邀参加启动仪式,也提起了《西沱风景》出处之谜。

唐肇新说,徐悲鸿这幅油画作品创作于1940年,规格为715mm×885mm。由于画尾落款以“沱”命名,所以有观点认为,重庆多地以沱取名,且徐悲鸿在重庆生活长达10年,这幅画应该指向石柱西沱古镇。

2007年,上海举办中国艺术名家作品公益拍卖会,《西沱风景》以超过1000万元高价成交。有关这幅画的寓意和出处,再次引起国内收藏界人士猜测,但至今没有肯定答案。

“看似描绘江南水乡,实际上寓意深远。”唐肇新说,50年前,他在石柱西沱当知青,在这里生活了3年,却没发现画中一丝情景。近10年来,他多次前往西沱古镇求实,也未找到确切线索。

直到唐肇新站在云阳张飞庙大门前,心里多年的谜团,似乎找到了答案。在他眼里,《西沱风景》栩栩如生的画面,与云阳张飞庙大门几乎一模一样。

石柱西沱并无画中景

10月26日,唐肇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根据行业经验估价,眼下,《西沱风景》若再现国内拍卖市场,成交价可能上亿元。

关于这幅画的出处,唐肇新认为,即便没有肯定答案,但眼见为实,一目了然。

他打开《西沱风景》电子图片说:“国内不止重庆云阳有张飞庙,河北涿县、四川阆中都有,但唯独云阳张飞庙的大门是歪的,门前石梯坎是斜的。并且,门前石梯与石桥紧密相连。”

谈到熟悉的石柱西沱古镇,唐肇新说,根据当地史料记载,作为连接川鄂交通的水驿,旧时西沱镇极为繁盛,主要以中医药、木材行、布匹、百货、旅栈、茶馆、油盐等商号居多。商家们大多把商铺修在当地云梯街两旁,整条街既是一条巴盐古道,又是一条商贸大道。云梯街旧时叫坡坡街,从江边山脚通到山顶,石梯上千级。青石板铺成的云梯陡峭险峻,弯弯曲曲,高高低低,每天都有穿梭来往的背夫。走访当地七旬以上老人得知,当地并无庙宇与石桥相连的街景,更无歪斜的门和石梯。

庙前古树为啥不在了

记者从云阳县旅发委获悉,因修建三峡工程,国家批准原样复建张飞庙。2002年10月,老云阳张飞庙闭馆拆迁,2003年7月复建开馆。溯江而上近30公里,张飞庙从老县城对岸的飞凤山,搬迁至新县城对岸盘石镇龙安村。

为保存这一重要人文景观,张飞庙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搬迁距离最远、文物级别最高、单项工程投资额最大的文物迁建项目。

为进一步获取《西沱风景》出处信息,记者还找到了2002年全程参与张飞庙搬迁的龚庭万。

龚老,87岁,重庆三峡博物馆副研究员,参与过忠县石宝寨、巫山大昌古镇等多个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搬迁工作。张飞庙的一砖一瓦,一梁一木,对他来说再熟悉不过。

即便年近九旬,但龚老身体依然硬朗。当记者打开手机,将《西沱风景》递给龚老看时,他第一眼就被画面吸引。

龚老把画面放大,认真观察画中每处角落的飞檐、翘脚、墙沿、门道、石梯、石桥等。几分钟后,他指着画,露出慈祥的笑容说:“嘿,这不就是云阳张飞庙吗?没错,是正大门。你看,最典型的就是歪门和斜道。”

龚老还说,《西沱风景》大门墙面画得逼真,墙沿上的装饰物花型与实际建筑物近似,只有细微几笔之差。画面左下角老黄葛树曾扎根于老庙前,在石缝中生长。“只是可惜了,这棵树当年没搬活。”龚老说。

翻开云阳张飞庙搬迁报告书,龚老回忆,搬迁时庙内每处保存尚好的建筑原料,都被悉心编上保护码。总共搬迁的老构件,达到13万余件,拉了500多车。新张飞庙原样复建,只增添部分小青瓦和琉璃瓦,并注入钢筋混凝土加固。

“如果这幅画真出自徐悲鸿,依我看,就是云阳老张飞庙。”龚老说。

目前,云阳县有关部门已经联系徐悲鸿后人及徐悲鸿弟子、云阳籍画家戴泽(中央美术学院资深教授),请他们帮忙辨认和回忆这幅画的创作历程。

10月26日,记者通过电话采访戴泽的孙子戴孟。戴孟说,近日,他也曾联系徐悲鸿后人对这幅画予以辨认,其后人认为,这幅画有别于徐悲鸿画笔风格,由于见不着实物,单凭电子图片难以定义。

或许,未来,当这幅画再次进入人们视野时,它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惊喜,还有大家想知道的答案。

多知道一点

作品或为抗战筹款而作

有关《西沱风景》的创作过程,唐肇新听到过多种说法。

有人说,徐悲鸿在重庆生活10年间,并未到过石柱西沱,只因为一张黑白照片,激起共鸣,画出这幅作品。有人说,或许当年,徐悲鸿手持素描本在重庆采风,描下不少巴渝风情,离开重庆后将心中的画面重新勾勒……

唐肇新说,根据国内收藏界人士研究,徐悲鸿擅长中国画、油画和素描,作品多取材现实生活,或借古喻今。抗战时期,他不仅通过大量画作寄托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情怀,也通过绘画筹款,为抗战作出贡献。

唐肇新认为,《西沱风景》创作于1940年,或许是徐悲鸿为筹款所作。如果画中真的是云阳张飞庙,则寓意激励国人讲忠义、立自信、保家爱国。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徐悲鸿《西沱风景》到底云阳张飞庙还是石柱西沱?

2018-10-31 06:30:00 来源: 0 条评论

▲《西沱风景》(右)与老张飞庙

徐悲鸿画作向来被视作收藏界珍宝,并以高价引领国内拍卖市场。其中,徐悲鸿的《西沱风景》早已成为国内收藏界的宠儿。

最近一个月,《西沱风景》再度引发热议:这幅作品到底画的是石柱西沱古镇,还是云阳张飞庙?

重庆晚报

首席记者 李琅 文 记者 李野 摄

拍出1000万元高价

事情起始于云阳县旅游文化影像拍摄。重庆电视台纪录片拍摄专家赵兴明在参与前期拍摄准备时发现,云阳张飞庙门前一景,竟与徐悲鸿画作《西沱风景》如出一辙。

此前,国内收藏界有观点认为,《西沱风景》指向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西沱古镇。此前,赵兴明曾参与石柱有关影像拍摄,本想以这幅画有关轮廓作为切入点,却在当地搜寻无果。殊不知,在云阳张飞庙撞个正着。

日前,云阳县举办第十届张飞庙庙会,今年,是张飞1852岁诞辰。中国收藏家协会理事、重庆收藏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唐肇新受邀参加启动仪式,也提起了《西沱风景》出处之谜。

唐肇新说,徐悲鸿这幅油画作品创作于1940年,规格为715mm×885mm。由于画尾落款以“沱”命名,所以有观点认为,重庆多地以沱取名,且徐悲鸿在重庆生活长达10年,这幅画应该指向石柱西沱古镇。

2007年,上海举办中国艺术名家作品公益拍卖会,《西沱风景》以超过1000万元高价成交。有关这幅画的寓意和出处,再次引起国内收藏界人士猜测,但至今没有肯定答案。

“看似描绘江南水乡,实际上寓意深远。”唐肇新说,50年前,他在石柱西沱当知青,在这里生活了3年,却没发现画中一丝情景。近10年来,他多次前往西沱古镇求实,也未找到确切线索。

直到唐肇新站在云阳张飞庙大门前,心里多年的谜团,似乎找到了答案。在他眼里,《西沱风景》栩栩如生的画面,与云阳张飞庙大门几乎一模一样。

石柱西沱并无画中景

10月26日,唐肇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根据行业经验估价,眼下,《西沱风景》若再现国内拍卖市场,成交价可能上亿元。

关于这幅画的出处,唐肇新认为,即便没有肯定答案,但眼见为实,一目了然。

他打开《西沱风景》电子图片说:“国内不止重庆云阳有张飞庙,河北涿县、四川阆中都有,但唯独云阳张飞庙的大门是歪的,门前石梯坎是斜的。并且,门前石梯与石桥紧密相连。”

谈到熟悉的石柱西沱古镇,唐肇新说,根据当地史料记载,作为连接川鄂交通的水驿,旧时西沱镇极为繁盛,主要以中医药、木材行、布匹、百货、旅栈、茶馆、油盐等商号居多。商家们大多把商铺修在当地云梯街两旁,整条街既是一条巴盐古道,又是一条商贸大道。云梯街旧时叫坡坡街,从江边山脚通到山顶,石梯上千级。青石板铺成的云梯陡峭险峻,弯弯曲曲,高高低低,每天都有穿梭来往的背夫。走访当地七旬以上老人得知,当地并无庙宇与石桥相连的街景,更无歪斜的门和石梯。

庙前古树为啥不在了

记者从云阳县旅发委获悉,因修建三峡工程,国家批准原样复建张飞庙。2002年10月,老云阳张飞庙闭馆拆迁,2003年7月复建开馆。溯江而上近30公里,张飞庙从老县城对岸的飞凤山,搬迁至新县城对岸盘石镇龙安村。

为保存这一重要人文景观,张飞庙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搬迁距离最远、文物级别最高、单项工程投资额最大的文物迁建项目。

为进一步获取《西沱风景》出处信息,记者还找到了2002年全程参与张飞庙搬迁的龚庭万。

龚老,87岁,重庆三峡博物馆副研究员,参与过忠县石宝寨、巫山大昌古镇等多个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搬迁工作。张飞庙的一砖一瓦,一梁一木,对他来说再熟悉不过。

即便年近九旬,但龚老身体依然硬朗。当记者打开手机,将《西沱风景》递给龚老看时,他第一眼就被画面吸引。

龚老把画面放大,认真观察画中每处角落的飞檐、翘脚、墙沿、门道、石梯、石桥等。几分钟后,他指着画,露出慈祥的笑容说:“嘿,这不就是云阳张飞庙吗?没错,是正大门。你看,最典型的就是歪门和斜道。”

龚老还说,《西沱风景》大门墙面画得逼真,墙沿上的装饰物花型与实际建筑物近似,只有细微几笔之差。画面左下角老黄葛树曾扎根于老庙前,在石缝中生长。“只是可惜了,这棵树当年没搬活。”龚老说。

翻开云阳张飞庙搬迁报告书,龚老回忆,搬迁时庙内每处保存尚好的建筑原料,都被悉心编上保护码。总共搬迁的老构件,达到13万余件,拉了500多车。新张飞庙原样复建,只增添部分小青瓦和琉璃瓦,并注入钢筋混凝土加固。

“如果这幅画真出自徐悲鸿,依我看,就是云阳老张飞庙。”龚老说。

目前,云阳县有关部门已经联系徐悲鸿后人及徐悲鸿弟子、云阳籍画家戴泽(中央美术学院资深教授),请他们帮忙辨认和回忆这幅画的创作历程。

10月26日,记者通过电话采访戴泽的孙子戴孟。戴孟说,近日,他也曾联系徐悲鸿后人对这幅画予以辨认,其后人认为,这幅画有别于徐悲鸿画笔风格,由于见不着实物,单凭电子图片难以定义。

或许,未来,当这幅画再次进入人们视野时,它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惊喜,还有大家想知道的答案。

多知道一点

作品或为抗战筹款而作

有关《西沱风景》的创作过程,唐肇新听到过多种说法。

有人说,徐悲鸿在重庆生活10年间,并未到过石柱西沱,只因为一张黑白照片,激起共鸣,画出这幅作品。有人说,或许当年,徐悲鸿手持素描本在重庆采风,描下不少巴渝风情,离开重庆后将心中的画面重新勾勒……

唐肇新说,根据国内收藏界人士研究,徐悲鸿擅长中国画、油画和素描,作品多取材现实生活,或借古喻今。抗战时期,他不仅通过大量画作寄托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情怀,也通过绘画筹款,为抗战作出贡献。

唐肇新认为,《西沱风景》创作于1940年,或许是徐悲鸿为筹款所作。如果画中真的是云阳张飞庙,则寓意激励国人讲忠义、立自信、保家爱国。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张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