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去看啥? 原木“太空舱书席”等你打卡

五一去看啥? 原木“太空舱书席”等你打卡

来源:华龙网-重庆晨报2019-05-01

29日下午,在解放碑国泰艺术中心大门前的小广场,有一方空间名叫“太空舱书席”,这个旨在带动全民阅读、让大家回归书香去寻找自己本心的阅读空间,首次揭开了神秘面纱。

去年是本土知名人文书店精典书店创立20周年,其创始人杨一联合相关机构发起了名为“处处有精典”的城市阅读空间公益行动。本次亮相的“太空舱书席”就是该行动的第二件作品。像太空舱、像足球、也像眼球的它到底有何神奇?曾设计了朝天门广场的著名设计师兰京想借它言说什么?

外观

像太空舱、也有点像足球

29日亮相的“太空舱书席”在国泰艺术中心标志性的红黑钢梁映衬下还是很显眼的。从重庆环球金融中心(WFC)旁路过前往洪崖洞的市民、游客,应远远就能看到国泰艺术中心大门前的小广场上这个原木色的球体。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看到,位于一个黑色钢架上的“太空舱”由多个大小不一的六边形和四边形组成。其正面入口采用了仿古式、往上开启的撑窗。因为是完全对称的结构,所以和入口正对的那一面,以及左右两侧都是大小完全一样的六边形。除了正面入口,设计师兰京把其余三面都设计成了玻璃窗户,负责整个空间的采光。

从外观上看,这个以阿基米德多面体为基本构型的空间,既可以说像科幻电影里的太空舱,也像一个足球。踏上6步台阶,进入“太空舱”后,紧靠入口左侧的是一个半螺旋式的楼梯,可以上到第二层;而在入口右侧的第一层平面,兰京为它设计了一个半包围式的吧台。“这半圈都是可以坐下来看书的位置。”上到二层,结构和下面相仿,稍有不同的是四边形和六边形相连形成的异形、边角空间都被设计成书架。其巧妙之处在于,因为空高有限,一层的读者稍微站直身子就能够着上面摆放的书,二层的读者拿书更是触手可及。

整个空间看上去虽小,但兰京说自己的设计是足够容纳10个人同时在里面坐下来看书。它的实际空间利用比大家眼睛看到的要多。而在最顶上的木梁上还有一台分体式空调。

兰京解释说,表面上看空间内部分成了两层,但作为设计师,自己最初考虑的理念中是没有层数概念的。“我更想传递给大家的是,它在我心里更像是一个基因螺旋的结构,打破了传统的1楼、2楼的概念。”说到这里时,兰京更指着螺旋楼梯告诉记者,打破传统、多维化、多维度立体思考是自己设计时想得最多的点。

初衷

设计师眼里它最初是一颗“眼球”

“太空舱书席”具体的占地面积为25.8平方米。但兰京也前后花了一周时间才完成。而在他心里,这个小家伙原本的定位是一颗“眼球”。

“因为这个项目我们的原定摆放地点是在大剧院的广场上。”希望把这个看似很小的空间做成一个城市艺术品的兰京说,那里背后就是科技馆,洪崖洞和千厮门大桥也近在咫尺,远远地还能看到南山。“所以,我想到的它就是一颗‘眼球’,带着读者去看科技馆里的最新科技,渝中半岛、两江交汇和南山全都尽收眼底……”

当然,无法否认的是,这个阅读空间其实外形更神似科幻电影中的太空舱。“我希望进到里面坐下来读书的市民,可以像畅游宇宙一样,在静谧的太空真正静下来。”兰京说,自己也想借此重新唤醒人们对阅读以及书本的尊重。

兰京还特别提到阅读也不仅仅是读书。站在自己打造出来的“太空舱”里,兰京张开双臂像要拥抱它一样说:“现在的阅读应该是读书、读我们的城市、读当下的科技。”这也是他本次设计出的“太空舱”的初衷。

自信

相信八成路人都想进来看一看

记者在现场看到,和去年12月亮相观音桥轻轨站的阅读空间相仿,本次“太空舱书席”配备的图书也在60本左右。具体数目也是精典书店创始人杨一亲自挑选的,从《塑造世界经济的50项伟大发明》到《万历十五年》、《流浪地球》,涵盖了人文、社科、经济、科普等等门类。像《九开八闭重庆城》等反映重庆本土文化的书也出现在了书架上。

“首先是普通大众都能读懂的,同时必须是好书。”杨一表示,自己选的这些书对每个人素养的构成,会有很大帮助。“也正因如此,我没选娱乐性、快餐型的书,而是尽可能选大家都能读懂的经典名著。范围涵盖了人文、艺术、科学、财经等。”

这时,已经有孩子钻进来好奇地围观。见此情形,设计师兰京也笑了,“证明这个空间变化对大家还是有吸引力的。”记者追问,有没有担心过“太空舱”外形太过新奇,给人感觉更像一个装置艺术而让市民、路人望而却步?“我做设计30多年了,这方面我是有信心的。”兰京笑着说,自己有信心超过8成路过的人都会想进来看一看。“哪怕大家只是在外面拍个照,发个朋友圈,我觉得引起关注的目的也达到了。”

“太空舱书席”今日开始试运行,目前的规划是将一直持续到6月中下旬。其间每天10:00-18:00开放。市民前往体验时请遵守现场工作人员的安排和指导。

对话

我希望它能不停地巡展下去

记者:整个“太空舱书席”打造花了多长时间?

兰京:我设计用了一周左右。钢材、木材按设计数据预制好大概也在一周左右,在现场真正装配其实只需要一天多一点就可以完成。

记者:它的造价大概是多少?

兰京:按本次公益活动的规则单个空间的预算只有5万元,但我们更多考虑的是“太空舱”的实际效果,所以超出多了一点,最终的造价在30万元左右。因为除了推广全民阅读,我更希望它也能在推广最新的建筑技术技艺方面能有一些效用。

记者:我们看到的“太空舱”是原木色,你有考虑过把它涂装成其他颜色么?

兰京:没有。我们想要表现的就是原生态,绿色,它即便拆除后也是不产生垃圾的。大家进来也可以看到,里面也是原木色,并且所有螺钉也都是裸露的状态。

记者:本次公益行动结束后,它的归宿、去向将是怎样的?

兰京:站在我的角度说,我希望它能不停地巡回展出下去,这也可以让它更有意义。我设计时的初衷就包含了透过它来读我们这座城市的理念。比如它放到沙坪坝,里面的书籍可以换成《烈火中永生》、磁器口的故事这些和当地历史文化结合的图书。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五一去看啥? 原木“太空舱书席”等你打卡

2019-05-01 07:05:00 来源: 0 条评论

29日下午,在解放碑国泰艺术中心大门前的小广场,有一方空间名叫“太空舱书席”,这个旨在带动全民阅读、让大家回归书香去寻找自己本心的阅读空间,首次揭开了神秘面纱。

去年是本土知名人文书店精典书店创立20周年,其创始人杨一联合相关机构发起了名为“处处有精典”的城市阅读空间公益行动。本次亮相的“太空舱书席”就是该行动的第二件作品。像太空舱、像足球、也像眼球的它到底有何神奇?曾设计了朝天门广场的著名设计师兰京想借它言说什么?

外观

像太空舱、也有点像足球

29日亮相的“太空舱书席”在国泰艺术中心标志性的红黑钢梁映衬下还是很显眼的。从重庆环球金融中心(WFC)旁路过前往洪崖洞的市民、游客,应远远就能看到国泰艺术中心大门前的小广场上这个原木色的球体。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看到,位于一个黑色钢架上的“太空舱”由多个大小不一的六边形和四边形组成。其正面入口采用了仿古式、往上开启的撑窗。因为是完全对称的结构,所以和入口正对的那一面,以及左右两侧都是大小完全一样的六边形。除了正面入口,设计师兰京把其余三面都设计成了玻璃窗户,负责整个空间的采光。

从外观上看,这个以阿基米德多面体为基本构型的空间,既可以说像科幻电影里的太空舱,也像一个足球。踏上6步台阶,进入“太空舱”后,紧靠入口左侧的是一个半螺旋式的楼梯,可以上到第二层;而在入口右侧的第一层平面,兰京为它设计了一个半包围式的吧台。“这半圈都是可以坐下来看书的位置。”上到二层,结构和下面相仿,稍有不同的是四边形和六边形相连形成的异形、边角空间都被设计成书架。其巧妙之处在于,因为空高有限,一层的读者稍微站直身子就能够着上面摆放的书,二层的读者拿书更是触手可及。

整个空间看上去虽小,但兰京说自己的设计是足够容纳10个人同时在里面坐下来看书。它的实际空间利用比大家眼睛看到的要多。而在最顶上的木梁上还有一台分体式空调。

兰京解释说,表面上看空间内部分成了两层,但作为设计师,自己最初考虑的理念中是没有层数概念的。“我更想传递给大家的是,它在我心里更像是一个基因螺旋的结构,打破了传统的1楼、2楼的概念。”说到这里时,兰京更指着螺旋楼梯告诉记者,打破传统、多维化、多维度立体思考是自己设计时想得最多的点。

初衷

设计师眼里它最初是一颗“眼球”

“太空舱书席”具体的占地面积为25.8平方米。但兰京也前后花了一周时间才完成。而在他心里,这个小家伙原本的定位是一颗“眼球”。

“因为这个项目我们的原定摆放地点是在大剧院的广场上。”希望把这个看似很小的空间做成一个城市艺术品的兰京说,那里背后就是科技馆,洪崖洞和千厮门大桥也近在咫尺,远远地还能看到南山。“所以,我想到的它就是一颗‘眼球’,带着读者去看科技馆里的最新科技,渝中半岛、两江交汇和南山全都尽收眼底……”

当然,无法否认的是,这个阅读空间其实外形更神似科幻电影中的太空舱。“我希望进到里面坐下来读书的市民,可以像畅游宇宙一样,在静谧的太空真正静下来。”兰京说,自己也想借此重新唤醒人们对阅读以及书本的尊重。

兰京还特别提到阅读也不仅仅是读书。站在自己打造出来的“太空舱”里,兰京张开双臂像要拥抱它一样说:“现在的阅读应该是读书、读我们的城市、读当下的科技。”这也是他本次设计出的“太空舱”的初衷。

自信

相信八成路人都想进来看一看

记者在现场看到,和去年12月亮相观音桥轻轨站的阅读空间相仿,本次“太空舱书席”配备的图书也在60本左右。具体数目也是精典书店创始人杨一亲自挑选的,从《塑造世界经济的50项伟大发明》到《万历十五年》、《流浪地球》,涵盖了人文、社科、经济、科普等等门类。像《九开八闭重庆城》等反映重庆本土文化的书也出现在了书架上。

“首先是普通大众都能读懂的,同时必须是好书。”杨一表示,自己选的这些书对每个人素养的构成,会有很大帮助。“也正因如此,我没选娱乐性、快餐型的书,而是尽可能选大家都能读懂的经典名著。范围涵盖了人文、艺术、科学、财经等。”

这时,已经有孩子钻进来好奇地围观。见此情形,设计师兰京也笑了,“证明这个空间变化对大家还是有吸引力的。”记者追问,有没有担心过“太空舱”外形太过新奇,给人感觉更像一个装置艺术而让市民、路人望而却步?“我做设计30多年了,这方面我是有信心的。”兰京笑着说,自己有信心超过8成路过的人都会想进来看一看。“哪怕大家只是在外面拍个照,发个朋友圈,我觉得引起关注的目的也达到了。”

“太空舱书席”今日开始试运行,目前的规划是将一直持续到6月中下旬。其间每天10:00-18:00开放。市民前往体验时请遵守现场工作人员的安排和指导。

对话

我希望它能不停地巡展下去

记者:整个“太空舱书席”打造花了多长时间?

兰京:我设计用了一周左右。钢材、木材按设计数据预制好大概也在一周左右,在现场真正装配其实只需要一天多一点就可以完成。

记者:它的造价大概是多少?

兰京:按本次公益活动的规则单个空间的预算只有5万元,但我们更多考虑的是“太空舱”的实际效果,所以超出多了一点,最终的造价在30万元左右。因为除了推广全民阅读,我更希望它也能在推广最新的建筑技术技艺方面能有一些效用。

记者:我们看到的“太空舱”是原木色,你有考虑过把它涂装成其他颜色么?

兰京:没有。我们想要表现的就是原生态,绿色,它即便拆除后也是不产生垃圾的。大家进来也可以看到,里面也是原木色,并且所有螺钉也都是裸露的状态。

记者:本次公益行动结束后,它的归宿、去向将是怎样的?

兰京:站在我的角度说,我希望它能不停地巡回展出下去,这也可以让它更有意义。我设计时的初衷就包含了透过它来读我们这座城市的理念。比如它放到沙坪坝,里面的书籍可以换成《烈火中永生》、磁器口的故事这些和当地历史文化结合的图书。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发源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