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三峡工程兴建时,为原址保护白鹤梁题刻,通过多种方案的比较,最终采用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葛修润教授的“无压容器”原理原址修建水下博物馆。2003年到2009年历时7年,耗资2.1亿元人民币,水下博物馆最终建成。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之为“世界首座非潜水可到达的水下遗址博物馆”。
自2009年开放以来,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累积接待观众166万余人次,相继获得了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首批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重庆市研学旅行示范基地、重庆市平安示范景区等荣誉称号。
白鹤梁记录了以唐双鲤石鱼代表的1200多年间72个年份的枯水水文信息,为研究长江历史枯水水位变化规律提供了可靠的尺度标准,因而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梁上题刻纵横交错,篆、隶、行、楷、草皆备,颜、柳、苏、黄俱全,还有少数民族文字,可谓集历代名家书法之大成,素有“水中碑铭”之美誉。题刻多出自历代名家骚客之手,以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的题铭最为著名。题刻集文学、书法、绘画、石刻艺术为一体,有精美的雕刻、书法艺术,有情感丰富的诗词歌赋,有寓意深远的哲学思考,有节俭爱民的执政理念,有趣味横生的民风民俗。具有极其重要的水文科学、文学、艺术、历史价值,实为罕见的水下艺术宝库。
白鹤梁题刻水下原址保护工程是三峡库区文物保护工作中投资最多,科技含量最高,涉及学科最多,保护难度最大的文物保护工程。水下题刻原址保护与展示在全世界尚属首例,无先例可循。水下照明系统、水下摄像系统、水下保护体潜水系统、水净化循环系统以及高强度高清晰度的航空玻璃观察窗等高科技都是首次运用到文物保护工作中。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在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与利用的探索,是世界同类文化遗产中最早的,堪称国际范例。白鹤梁原址水下保护工程荣获FIDIC(菲迪克)2015年度国际工程项目优胜奖,极大展示着中国自信。
白鹤梁文化绵延千余年,薪火相传,其遵循自然规律、道法自然、顺应变化、自我约束而不是破坏性索取,人与水、人与江河融为一体和谐共生的理念,揭示了根本解决人与自然这一矛盾关系的伟大智慧,对当今和未来世界正确处理人和资源的冲突提供了极具指导意义的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