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咖馆】从工人到荣昌陶非遗传承人 69岁的梁先才仍走在传承路上
荣昌陶器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梁先才向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讲述了他与陶器相处50年来,不得不说的故事。

【艺咖馆】从工人到荣昌陶非遗传承人 69岁的梁先才仍走在传承路上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05-31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31日23时讯(记者 吴思佳)双眼炯炯有神、梳着大背头、身着简朴布衣,今年69岁的梁先才精神矍铄,时间似乎在他的身上停滞不前。但细看,却能从他的眼中看到他与陶器相处50多年的质朴故事。

今(31)日,2019年“文化和遗产日”重庆主场活动·第四届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暨老字号博览会在荣昌夏布小镇开幕。荣昌陶器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梁先才向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讲述了他与陶器相处50年来,不得不说的故事。

大半辈子都在与泥土打交道

梁先才的大半辈子都在和泥土打交道。

1950年,梁先才出生在荣昌区安富镇的一个制陶世家,从小耳濡目染,是家族的第十代传人。16岁那年,初中毕业的他跑到下兴古窑拜师学艺,全身心投入到陶艺工作中。

学习最基础的制陶技艺,常人需要3个月时间,而梁先才只花了1个月。荣昌当地非常有威望的制陶人,梁先才的师傅朱少安感叹:“你是天生做陶的料。”

梁先才回忆,他制作的第一件陶器是一个小小的盐罐。“制作500个盐罐,其中有10个检验过关都算合格了。”虽然工资少,但梁先才非常满意。

从工人到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梁先才掌握了一整套完整的制陶技艺,在机械化、自动化、规模化制陶的今天,他仍坚持手工制陶。

小到高不到5厘米的泡菜坛,大到高1.8米的千斤缸,梁先才都能轻松应对。

以前没工具的时候,做千斤缸要打密,每个要打几万次,梁先才都是用手锤打。长期下来,整个手腕都是肿的。“但是非常锻炼身体,以前我的肌肉可是非常健硕。”他开玩笑,“单手提个人就能轻轻扔出去。”

传承数百年的陶艺创新之路

“金竹山,瓦子滩,十里河床陶片片,窑公吆喝悍声远,窑火烧亮半边天……”这首传唱了数百年的民谣照着荣昌的辉煌。

荣昌陶与江苏宜兴紫砂陶、广西钦州坭兴陶、云南建水陶并称中国四大名陶。

2011年,陶器烧制技艺(荣昌陶器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荣昌陶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像梁先才等非遗传承人的努力。

快到古稀之年的梁先才仍坚持创作,最近他迷上了柴烧。“这是一种仿古烧法,非常难操作。一般木材需静置约三至六个月以上,加柴的速度和方式、气候的状况、空气的进流量等都会影响窑内作品的色泽变化。”

此外,他还坚持创新,“因为自身的美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所以选择和各大专业院校合作,希望今后能创新研发出更多更有特色的陶器。”

梁先才。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吴思佳 摄

为了让更多青年投身制陶行业,他还成立了陶瓷技能专家工作室、重庆市鸦屿陶瓷荣昌陶制作技艺传习所。2015年,鸦屿陶瓷有限公司被评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我今年69岁了,趁现在还能做,多带几个徒弟,手把手教,好把这身手艺传下去。”

(文中图片除署名外由受访者提供)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艺咖馆】从工人到荣昌陶非遗传承人 69岁的梁先才仍走在传承路上

2019-05-31 23:35:48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31日23时讯(记者 吴思佳)双眼炯炯有神、梳着大背头、身着简朴布衣,今年69岁的梁先才精神矍铄,时间似乎在他的身上停滞不前。但细看,却能从他的眼中看到他与陶器相处50多年的质朴故事。

今(31)日,2019年“文化和遗产日”重庆主场活动·第四届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暨老字号博览会在荣昌夏布小镇开幕。荣昌陶器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梁先才向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讲述了他与陶器相处50年来,不得不说的故事。

大半辈子都在与泥土打交道

梁先才的大半辈子都在和泥土打交道。

1950年,梁先才出生在荣昌区安富镇的一个制陶世家,从小耳濡目染,是家族的第十代传人。16岁那年,初中毕业的他跑到下兴古窑拜师学艺,全身心投入到陶艺工作中。

学习最基础的制陶技艺,常人需要3个月时间,而梁先才只花了1个月。荣昌当地非常有威望的制陶人,梁先才的师傅朱少安感叹:“你是天生做陶的料。”

梁先才回忆,他制作的第一件陶器是一个小小的盐罐。“制作500个盐罐,其中有10个检验过关都算合格了。”虽然工资少,但梁先才非常满意。

从工人到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梁先才掌握了一整套完整的制陶技艺,在机械化、自动化、规模化制陶的今天,他仍坚持手工制陶。

小到高不到5厘米的泡菜坛,大到高1.8米的千斤缸,梁先才都能轻松应对。

以前没工具的时候,做千斤缸要打密,每个要打几万次,梁先才都是用手锤打。长期下来,整个手腕都是肿的。“但是非常锻炼身体,以前我的肌肉可是非常健硕。”他开玩笑,“单手提个人就能轻轻扔出去。”

传承数百年的陶艺创新之路

“金竹山,瓦子滩,十里河床陶片片,窑公吆喝悍声远,窑火烧亮半边天……”这首传唱了数百年的民谣照着荣昌的辉煌。

荣昌陶与江苏宜兴紫砂陶、广西钦州坭兴陶、云南建水陶并称中国四大名陶。

2011年,陶器烧制技艺(荣昌陶器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荣昌陶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像梁先才等非遗传承人的努力。

快到古稀之年的梁先才仍坚持创作,最近他迷上了柴烧。“这是一种仿古烧法,非常难操作。一般木材需静置约三至六个月以上,加柴的速度和方式、气候的状况、空气的进流量等都会影响窑内作品的色泽变化。”

此外,他还坚持创新,“因为自身的美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所以选择和各大专业院校合作,希望今后能创新研发出更多更有特色的陶器。”

梁先才。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吴思佳 摄

为了让更多青年投身制陶行业,他还成立了陶瓷技能专家工作室、重庆市鸦屿陶瓷荣昌陶制作技艺传习所。2015年,鸦屿陶瓷有限公司被评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我今年69岁了,趁现在还能做,多带几个徒弟,手把手教,好把这身手艺传下去。”

(文中图片除署名外由受访者提供)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发源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