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第1线】4|全球寻答案: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卢作孚为什么崇尚自然科学?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战火连天,能否吃饱穿暖和活下来是当时人们最关心的事情,可是卢作孚先生却执着地建立起了“中国西部科学院”。

【文旅第1线】4|全球寻答案: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卢作孚为什么崇尚自然科学?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06-10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6月9日15时讯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战火连天,能否吃饱穿暖和活下来是当时人们最关心的事情,可是卢作孚先生却执着地建立起了“中国西部科学院”,用以开展自然科学的研究,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他做出了这一壮举?

这个科学院很不一般

北碚区文星湾42号,墙外是闹市,墙内是宁静。中国第一家民办科学院——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掩映在参天大树和茂盛植被之中。6日下午,地标古迹双评踏勘小组来到此处,先后踏勘了惠宇楼、地质楼、卢作孚旧居和地磁测点碑等几处极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古迹。

惠宇楼为中国西部科学院的主楼,是一栋坐落在山体最高处的三层民国时期的建筑,踏勘组沿着石梯而上,迎面看到一栋青瓦灰墙的建筑。在大楼的入口处,一座巨大的中国地形图浮雕镶嵌在整个墙体上,据悉,该浮雕于1945年完工,是中国首个地形浮雕。

踏勘组发现,惠宇楼中部是一个走廊,走廊的两边分布着多个房间,这里曾是理化研究所的办公室,进行矿产、工业原料的分析以及燃料等问题的科学研究。目前的惠宇楼一层分布着多个展区,对当年所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实物和标本进行了展示,尤其是陈列了大量动植物标本,最早的标本是1915年的俄国蝶类标本。

除了惠宇楼,踏勘组还参观了地质楼、卢作孚旧居、地磁测点碑等处。在地质楼一楼,时任中央地质调查所地性研究室主任的李善邦先生当年的办公室特别简朴,其中关于地震的监测仪器——霓氏地震仪,是中国人自己研制的我国第一台机械式地震观测仪器。卢作孚旧居是一处依山而建的两层建筑,虽名为其旧居,其实这里是中国西部科学院和中国西部博物馆的办公场所,仅仅保留了一间卢作孚先生任西部科学院院长的办公室及其临时下榻的房间,卢作孚本人在此地并无个人房产,是一个“上无片瓦、下无寸土,一个没有钱的大亨”。地磁测点碑则是一块刻有“东经106025′46″0,北纬29050′07″3”文字的石碑,由当时的国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测定出来,是我国民国时期较早测定的地磁点。

据了解,中国西部科学院成立后吸引了大量科研人员的到来。如从事昆虫研究的德国人傅德利、留法生物学士刘振书、德国佛来堡大学理学博士王希成、动物学研究员施白南、生物学研究员俞德浚等。

创始人有些不务“正业”

据重庆自然博物馆侯江主任介绍,卢作孚先生是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改革家,民生公司创始人。虽然只有小学文凭,但是拥有超强的自学能力和创造力,他办学校、图书馆、博物馆、科学院,走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科学救国的道路。

据了解,卢作孚先生成立的这个中国西部科学院是一个民办科学院,房屋建设、实验室、设备购置、人员工资、科研经费等全靠卢作孚等人向社会募集,而且还自掏腰包,捐出自己的车马费、红利等,他这样一做就是20余年。

免费参观收获多

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于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已经免费对外开放。

卢作孚先生建立的中国西部科学院,从工矿、交通、科技、文教等方面进行了有计划的研究,为我国西部的工农业发展起了助推作用。他所建立的这个民间科学院,在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发挥作用,并实现了蝶变:1951年7月更名为“西南人民科学馆”、1953年秋改组为“西南博物院自然馆”、1954年更名为“重庆市博物馆”……2015年,从中国西部科学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重庆自然博物馆新馆对外开放,这个占地面积更大、展览标本更多的国家一级博物馆,正在面向更广大的群体,介绍自然科学知识、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卢作孚先生在特殊的年代,就已经意识到自然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当前的人们是否做到了这一点呢?地标古迹双评活动组委会期待人们在闲暇之余,前往此处参观,并积极地回应一下这个话题:“卢作孚先生为什么如此崇尚自然科学”。您的回答组委会将在适当时候整理和报道出来,以分享给更多的人们。话题的答案请发送到394754085@qq.com邮箱中,标题请写上“卢作孚倡导自然科学的话题探讨”字样,内容中请注明作者姓名和联系方式。

“地标古迹双评踏勘活动”还在继续,每一次的采访报道,都希望把更精彩更值得前去参观的带有浓厚重庆文化的地方景点展现给大家。

(文/唐晓漫)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文旅第1线】4|全球寻答案: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卢作孚为什么崇尚自然科学?

2019-06-10 15:16:49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6月9日15时讯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战火连天,能否吃饱穿暖和活下来是当时人们最关心的事情,可是卢作孚先生却执着地建立起了“中国西部科学院”,用以开展自然科学的研究,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他做出了这一壮举?

这个科学院很不一般

北碚区文星湾42号,墙外是闹市,墙内是宁静。中国第一家民办科学院——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掩映在参天大树和茂盛植被之中。6日下午,地标古迹双评踏勘小组来到此处,先后踏勘了惠宇楼、地质楼、卢作孚旧居和地磁测点碑等几处极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古迹。

惠宇楼为中国西部科学院的主楼,是一栋坐落在山体最高处的三层民国时期的建筑,踏勘组沿着石梯而上,迎面看到一栋青瓦灰墙的建筑。在大楼的入口处,一座巨大的中国地形图浮雕镶嵌在整个墙体上,据悉,该浮雕于1945年完工,是中国首个地形浮雕。

踏勘组发现,惠宇楼中部是一个走廊,走廊的两边分布着多个房间,这里曾是理化研究所的办公室,进行矿产、工业原料的分析以及燃料等问题的科学研究。目前的惠宇楼一层分布着多个展区,对当年所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实物和标本进行了展示,尤其是陈列了大量动植物标本,最早的标本是1915年的俄国蝶类标本。

除了惠宇楼,踏勘组还参观了地质楼、卢作孚旧居、地磁测点碑等处。在地质楼一楼,时任中央地质调查所地性研究室主任的李善邦先生当年的办公室特别简朴,其中关于地震的监测仪器——霓氏地震仪,是中国人自己研制的我国第一台机械式地震观测仪器。卢作孚旧居是一处依山而建的两层建筑,虽名为其旧居,其实这里是中国西部科学院和中国西部博物馆的办公场所,仅仅保留了一间卢作孚先生任西部科学院院长的办公室及其临时下榻的房间,卢作孚本人在此地并无个人房产,是一个“上无片瓦、下无寸土,一个没有钱的大亨”。地磁测点碑则是一块刻有“东经106025′46″0,北纬29050′07″3”文字的石碑,由当时的国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测定出来,是我国民国时期较早测定的地磁点。

据了解,中国西部科学院成立后吸引了大量科研人员的到来。如从事昆虫研究的德国人傅德利、留法生物学士刘振书、德国佛来堡大学理学博士王希成、动物学研究员施白南、生物学研究员俞德浚等。

创始人有些不务“正业”

据重庆自然博物馆侯江主任介绍,卢作孚先生是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改革家,民生公司创始人。虽然只有小学文凭,但是拥有超强的自学能力和创造力,他办学校、图书馆、博物馆、科学院,走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科学救国的道路。

据了解,卢作孚先生成立的这个中国西部科学院是一个民办科学院,房屋建设、实验室、设备购置、人员工资、科研经费等全靠卢作孚等人向社会募集,而且还自掏腰包,捐出自己的车马费、红利等,他这样一做就是20余年。

免费参观收获多

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于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已经免费对外开放。

卢作孚先生建立的中国西部科学院,从工矿、交通、科技、文教等方面进行了有计划的研究,为我国西部的工农业发展起了助推作用。他所建立的这个民间科学院,在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发挥作用,并实现了蝶变:1951年7月更名为“西南人民科学馆”、1953年秋改组为“西南博物院自然馆”、1954年更名为“重庆市博物馆”……2015年,从中国西部科学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重庆自然博物馆新馆对外开放,这个占地面积更大、展览标本更多的国家一级博物馆,正在面向更广大的群体,介绍自然科学知识、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卢作孚先生在特殊的年代,就已经意识到自然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当前的人们是否做到了这一点呢?地标古迹双评活动组委会期待人们在闲暇之余,前往此处参观,并积极地回应一下这个话题:“卢作孚先生为什么如此崇尚自然科学”。您的回答组委会将在适当时候整理和报道出来,以分享给更多的人们。话题的答案请发送到394754085@qq.com邮箱中,标题请写上“卢作孚倡导自然科学的话题探讨”字样,内容中请注明作者姓名和联系方式。

“地标古迹双评踏勘活动”还在继续,每一次的采访报道,都希望把更精彩更值得前去参观的带有浓厚重庆文化的地方景点展现给大家。

(文/唐晓漫)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吴军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