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天宠:杂技人生

何天宠:杂技人生

来源:华龙网-重庆晨报2019-06-26

每逢阴雨天,79岁的何天宠背脊就会如针刺一般疼,弯不下腰来。她早习以为常,这是几乎每个杂技演员都会收到的“馈赠”。但如果命运可以让她重新选择一次,她依然和65年前在重庆孤儿院面对杂技团老师问“你愿意去当杂技演员吗”时的回答一样,坚定地点点头。

曾任重庆杂技艺术团团长、艺术指导,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国家一级演员何天宠,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杂技学员,也是20世纪中国杂技界中流砥柱。从豆蔻年华,到如今头发花白,何天宠见证并经历了重庆及中国杂技事业的发展。身体那些常人根本想象不到的疼痛,与舞台上观众的掌声、奏响的国歌、为祖国和家乡捧回沉甸甸的荣誉比起来,对她来说都不值得一提。

筚路蓝缕

她是新中国第一批杂技学员

1954年,年仅13岁的何天宠在孤儿院里被重庆杂技团老师选中,从倒立、腰、腿、跟斗这些枯燥的基本功开始进入杂技的世界。学杂技的辛苦非外人能想象,比如练习倒立,时间一长,总是口水、汗水伴着泪水淌一地,但倔强的何天宠连哼都没有一声。半夜同学们睡着了,她悄悄爬起来练习。靠着不服输、不怕苦的韧劲,何天宠将节目“蹬人—平衡造型”练成了拿手绝活。这个节目将芭蕾与体操融为一体,为国内首创,单双脚蹬人难度大,但观赏性高,因而也成为重庆杂技团五六十年代响当当的优秀节目。

当时杂技团条件相当差,十几个人挤在一间宿舍。训练场地没有任何安全设施,演员们在大田湾一个简易帐篷里排练,冬不挡风夏不遮阳,没有地毯就席地而坐。

解放初期,杂技团固定在解放碑的“大众游艺园”表演,每天演一场。由于杂技不受语言限制,精彩、紧张,票价实惠,很受市民欢迎。在人民大礼堂演出时,经常是几千个座位爆满。买不到票,热情的市民哪怕是站着,都愿意坚持看完。

代表中国

她和队员光荣完成杂技外交

1960年,重庆杂技团接到文化部通知,出访东欧四国演出。在北京参加集训后,需要坐七天七夜火车,到达严寒的西伯利亚。

对杂技演员来说,七天不练功是绝对不可能的。但在火车行驶时,只能做做下腰、倒立、压腿这些简单动作。何天宠的拿手节目“蹬人”,在狭小又晃动的车厢里根本没法完成。

于是,她每天都会向列车员打听,这一天会停几个站,要停多久。只要是停站半小时以上,就提前换好训练服装和练功鞋,火车刚一停稳,就迅速跑下车,在站台上人少的位置找一小块空地,与搭档刘小玲投入紧张的训练。一训练起来,她们就忘记了周围的喧闹,把简陋的站台当作舞台,一直练到列车员吹出发哨子,才跑回车上。

在站台练习时,常常会有不少乘客好奇地围拢过来,得知这是中国杂技演员在抓紧时间练功,都竖起大拇指,还会自发送来热烈的掌声。

那半年来,演员们一直奔波在路上,演出了一百多场,受到了各国人民热烈欢迎。

技艺精湛

她与周总理有过三面之缘

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之际,何天宠带着拿手节目“蹬人”代表四川省歌舞团到北京参加国庆献礼演出,作为唯一的杂技节目,引起巨大轰动。

国庆期间演员们到中南海怀仁堂演出,并参加了周末舞会,在舞会上见到了周恩来总理。“没想到周总理舞姿优雅轻快!”何天宠开心极了,几个月集训的辛苦劳累一扫而光。随后又收到国宴请柬,见到了毛主席和其他国家领导人。

此后,她和搭档还参加了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小会议厅招待外宾的演出。没想到,她和周总理的缘分还未结束。

1960年12月,东欧四国演出后,“顶杆”和“蹬人”被安排到人民大会堂参加迎新年演出。演出结束,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到后台看望演员们,周总理认出了何天宠,非常高兴,提出要跟她掰手劲。“小鬼啊,你怎么有这么大劲儿?”何天宠开心地伸出右手,周总理说他右手在长征中受过伤,换左手。

何天宠握着总理的手,并没有用劲,只是一直傻笑。最后,总理赢了,她却“输”得非常开心。“继续努力哟,小鬼!”这句话她一直牢牢记着。

八年苦练

她带领杂技团从掉队到辉煌

1979年,何天宠退役后转入教学工作。刚经历过动荡年代的重庆杂技团水平严重倒退,在四年一届的全国杂技比赛中,连续三届空手而归。《重庆日报》发表了《重庆杂技团为何掉队》的文章,社会上议论纷纷:当初名震四方的重庆杂技团为何落到如此地步?作为重庆杂技人,何天宠彻夜不眠,她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再现辉煌!

1988年9月,她临危受命,重新组建教师队伍,招收了30多名8至12岁的小学员。连续八年几乎没休息过一天,每天三餐都在排练厅吃。团里有人开玩笑说,真希望何老师生病啊,因为她生病了,大家才能休息!

1993年,何天宠带领的这批小演员以“舞流星”“蹬人”“双爬杆”“晃板跷碗”4个节目,参加了文化部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杂技“新苗杯”大赛,在众多优秀参赛作品中,捧回一金两银一铜,其中何天宠指导的“舞流星”获得金奖,沉默了20多年的重庆杂技团终于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1994年1月,代表中国杂技参加在法国举行的世界第八届未来杂技节,以高分拿到了大赛唯一金奖。

从巴黎回到重庆,为倒时差只休息了一天,又投入训练。出国在当时比较稀罕,很多人羡慕不已。但一般人不知道的是,有一年不到3个月,他们去了国外30多个城市,演出90多场,辗转于各个城市之间,白天坐车,晚上演出,辛劳只有自己能体会。

1993年至2005年,重庆杂技团先后参加了5次全国大赛、5次国际大赛,荣获团体及单项大奖30多个,实现了重庆杂技国际国内金奖零的突破。

2002年4月,主题杂技晚会《和平的亚洲人》在文化宫上演,呈现在亚洲议会和平协会(AAPP)39个国家议长面前,一个小时内赢得了126次掌声。

从演员到教练再到团长,何天宠对重庆杂技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65岁时,何天宠退休,但艺术生涯却一直没有停止,时至今日,仍在从事教学工作,手把手指导小演员,为重庆杂技艺术行业培养人才。

重庆杂技

借助新建的马戏城再创辉煌

在何天宠1988年招收的学员中,有一位瘦瘦小小并不起眼的小男孩,叫陈涛。他身上同样有股不服输,要做就要做最好的劲儿。他在练习“双爬杆”时,从杆上摔下,昏迷不醒。伤好后,又一次次地爬上去。

如今的陈涛,已是重庆杂技艺术团史上最年轻的团长,接过恩师何天宠的班,带领新一代杂技演员继续探索。他保留了上一辈的好节目,如舞流星、转毯、爬杆等,又不断创新优秀节目,创作了优秀杂技剧《花木兰》和《大禹》,拿了不少大奖。

2018年,重庆杂技艺术团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国际马戏城,有了更好的高空节目排练和驯兽条件。他希望今后在重庆国际马戏城的公演,吸引更多来自全国甚至全世界的观众,让他们欣赏到重庆原创杂技艺术。今年马戏城重点推出的文旅驻场杂技秀《魔幻之都·极限快乐SHOW》深受欢迎,炫酷的现代杂技表演加上先进的声、光、电、3D全息技术以及高空机械等高科技手段,加入街头魔术教学、动物表演、小丑互动、人偶巡演等沉浸式体验,呈现出激动人心、惊险刺激、前所未有的极限艺术,为观众带来“高、精、险、难、美”的感官盛宴。

截至2018年,重庆杂技团已完成80多次出国访问及商业性演出,足迹遍布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座城市,观众达1000余万人次。他们创排的《花木兰》《红舞鞋》在英、法、美、日等20多个国家近100座城市演出3400余场,观众达300多万人次,创造了国内剧目国外商演场次最多、观众人次最多的纪录。

新建的国际马戏城,何天宠也去过好多次,“太漂亮了,和解放初期的杂技表演场地简直无法同日而语。现在设备提升,演员受伤的概率也少得多。”

参加过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庆典,即将迎来七十年庆典,何天宠在喜悦的同时多了几分淡然。“很多人曾说我名字取得好,运气好,老天的宠儿。其实我只是个普通人,我的确运气好,但这份‘运气’不是老天给的。小时听老师讲,旧社会杂技艺人的命运悲惨,走江湖,跑码头,被称为‘下九流’‘耍把戏的’,没有社会地位和说话的权利,也没有固定的家,受尽欺凌。没有共产党,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今天我的成就和重庆杂技的成就。”

何天宠在采访中一再强调,重庆杂技走到今天,她只是其中一朵很小的浪花,更多的是要感谢祖国和人民的抚育,领导的培养。“感谢和我一起努力奋斗,一起拼搏,一起苦苦坚守,一起实现梦想的全体团队。”

“我热爱重庆杂技团,热爱我的祖国。70岁生日快乐。”何天宠深情地说。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纪文伶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何天宠:杂技人生

2019-06-26 06:05:00 来源: 0 条评论

每逢阴雨天,79岁的何天宠背脊就会如针刺一般疼,弯不下腰来。她早习以为常,这是几乎每个杂技演员都会收到的“馈赠”。但如果命运可以让她重新选择一次,她依然和65年前在重庆孤儿院面对杂技团老师问“你愿意去当杂技演员吗”时的回答一样,坚定地点点头。

曾任重庆杂技艺术团团长、艺术指导,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国家一级演员何天宠,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杂技学员,也是20世纪中国杂技界中流砥柱。从豆蔻年华,到如今头发花白,何天宠见证并经历了重庆及中国杂技事业的发展。身体那些常人根本想象不到的疼痛,与舞台上观众的掌声、奏响的国歌、为祖国和家乡捧回沉甸甸的荣誉比起来,对她来说都不值得一提。

筚路蓝缕

她是新中国第一批杂技学员

1954年,年仅13岁的何天宠在孤儿院里被重庆杂技团老师选中,从倒立、腰、腿、跟斗这些枯燥的基本功开始进入杂技的世界。学杂技的辛苦非外人能想象,比如练习倒立,时间一长,总是口水、汗水伴着泪水淌一地,但倔强的何天宠连哼都没有一声。半夜同学们睡着了,她悄悄爬起来练习。靠着不服输、不怕苦的韧劲,何天宠将节目“蹬人—平衡造型”练成了拿手绝活。这个节目将芭蕾与体操融为一体,为国内首创,单双脚蹬人难度大,但观赏性高,因而也成为重庆杂技团五六十年代响当当的优秀节目。

当时杂技团条件相当差,十几个人挤在一间宿舍。训练场地没有任何安全设施,演员们在大田湾一个简易帐篷里排练,冬不挡风夏不遮阳,没有地毯就席地而坐。

解放初期,杂技团固定在解放碑的“大众游艺园”表演,每天演一场。由于杂技不受语言限制,精彩、紧张,票价实惠,很受市民欢迎。在人民大礼堂演出时,经常是几千个座位爆满。买不到票,热情的市民哪怕是站着,都愿意坚持看完。

代表中国

她和队员光荣完成杂技外交

1960年,重庆杂技团接到文化部通知,出访东欧四国演出。在北京参加集训后,需要坐七天七夜火车,到达严寒的西伯利亚。

对杂技演员来说,七天不练功是绝对不可能的。但在火车行驶时,只能做做下腰、倒立、压腿这些简单动作。何天宠的拿手节目“蹬人”,在狭小又晃动的车厢里根本没法完成。

于是,她每天都会向列车员打听,这一天会停几个站,要停多久。只要是停站半小时以上,就提前换好训练服装和练功鞋,火车刚一停稳,就迅速跑下车,在站台上人少的位置找一小块空地,与搭档刘小玲投入紧张的训练。一训练起来,她们就忘记了周围的喧闹,把简陋的站台当作舞台,一直练到列车员吹出发哨子,才跑回车上。

在站台练习时,常常会有不少乘客好奇地围拢过来,得知这是中国杂技演员在抓紧时间练功,都竖起大拇指,还会自发送来热烈的掌声。

那半年来,演员们一直奔波在路上,演出了一百多场,受到了各国人民热烈欢迎。

技艺精湛

她与周总理有过三面之缘

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之际,何天宠带着拿手节目“蹬人”代表四川省歌舞团到北京参加国庆献礼演出,作为唯一的杂技节目,引起巨大轰动。

国庆期间演员们到中南海怀仁堂演出,并参加了周末舞会,在舞会上见到了周恩来总理。“没想到周总理舞姿优雅轻快!”何天宠开心极了,几个月集训的辛苦劳累一扫而光。随后又收到国宴请柬,见到了毛主席和其他国家领导人。

此后,她和搭档还参加了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小会议厅招待外宾的演出。没想到,她和周总理的缘分还未结束。

1960年12月,东欧四国演出后,“顶杆”和“蹬人”被安排到人民大会堂参加迎新年演出。演出结束,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到后台看望演员们,周总理认出了何天宠,非常高兴,提出要跟她掰手劲。“小鬼啊,你怎么有这么大劲儿?”何天宠开心地伸出右手,周总理说他右手在长征中受过伤,换左手。

何天宠握着总理的手,并没有用劲,只是一直傻笑。最后,总理赢了,她却“输”得非常开心。“继续努力哟,小鬼!”这句话她一直牢牢记着。

八年苦练

她带领杂技团从掉队到辉煌

1979年,何天宠退役后转入教学工作。刚经历过动荡年代的重庆杂技团水平严重倒退,在四年一届的全国杂技比赛中,连续三届空手而归。《重庆日报》发表了《重庆杂技团为何掉队》的文章,社会上议论纷纷:当初名震四方的重庆杂技团为何落到如此地步?作为重庆杂技人,何天宠彻夜不眠,她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再现辉煌!

1988年9月,她临危受命,重新组建教师队伍,招收了30多名8至12岁的小学员。连续八年几乎没休息过一天,每天三餐都在排练厅吃。团里有人开玩笑说,真希望何老师生病啊,因为她生病了,大家才能休息!

1993年,何天宠带领的这批小演员以“舞流星”“蹬人”“双爬杆”“晃板跷碗”4个节目,参加了文化部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杂技“新苗杯”大赛,在众多优秀参赛作品中,捧回一金两银一铜,其中何天宠指导的“舞流星”获得金奖,沉默了20多年的重庆杂技团终于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1994年1月,代表中国杂技参加在法国举行的世界第八届未来杂技节,以高分拿到了大赛唯一金奖。

从巴黎回到重庆,为倒时差只休息了一天,又投入训练。出国在当时比较稀罕,很多人羡慕不已。但一般人不知道的是,有一年不到3个月,他们去了国外30多个城市,演出90多场,辗转于各个城市之间,白天坐车,晚上演出,辛劳只有自己能体会。

1993年至2005年,重庆杂技团先后参加了5次全国大赛、5次国际大赛,荣获团体及单项大奖30多个,实现了重庆杂技国际国内金奖零的突破。

2002年4月,主题杂技晚会《和平的亚洲人》在文化宫上演,呈现在亚洲议会和平协会(AAPP)39个国家议长面前,一个小时内赢得了126次掌声。

从演员到教练再到团长,何天宠对重庆杂技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65岁时,何天宠退休,但艺术生涯却一直没有停止,时至今日,仍在从事教学工作,手把手指导小演员,为重庆杂技艺术行业培养人才。

重庆杂技

借助新建的马戏城再创辉煌

在何天宠1988年招收的学员中,有一位瘦瘦小小并不起眼的小男孩,叫陈涛。他身上同样有股不服输,要做就要做最好的劲儿。他在练习“双爬杆”时,从杆上摔下,昏迷不醒。伤好后,又一次次地爬上去。

如今的陈涛,已是重庆杂技艺术团史上最年轻的团长,接过恩师何天宠的班,带领新一代杂技演员继续探索。他保留了上一辈的好节目,如舞流星、转毯、爬杆等,又不断创新优秀节目,创作了优秀杂技剧《花木兰》和《大禹》,拿了不少大奖。

2018年,重庆杂技艺术团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国际马戏城,有了更好的高空节目排练和驯兽条件。他希望今后在重庆国际马戏城的公演,吸引更多来自全国甚至全世界的观众,让他们欣赏到重庆原创杂技艺术。今年马戏城重点推出的文旅驻场杂技秀《魔幻之都·极限快乐SHOW》深受欢迎,炫酷的现代杂技表演加上先进的声、光、电、3D全息技术以及高空机械等高科技手段,加入街头魔术教学、动物表演、小丑互动、人偶巡演等沉浸式体验,呈现出激动人心、惊险刺激、前所未有的极限艺术,为观众带来“高、精、险、难、美”的感官盛宴。

截至2018年,重庆杂技团已完成80多次出国访问及商业性演出,足迹遍布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座城市,观众达1000余万人次。他们创排的《花木兰》《红舞鞋》在英、法、美、日等20多个国家近100座城市演出3400余场,观众达300多万人次,创造了国内剧目国外商演场次最多、观众人次最多的纪录。

新建的国际马戏城,何天宠也去过好多次,“太漂亮了,和解放初期的杂技表演场地简直无法同日而语。现在设备提升,演员受伤的概率也少得多。”

参加过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庆典,即将迎来七十年庆典,何天宠在喜悦的同时多了几分淡然。“很多人曾说我名字取得好,运气好,老天的宠儿。其实我只是个普通人,我的确运气好,但这份‘运气’不是老天给的。小时听老师讲,旧社会杂技艺人的命运悲惨,走江湖,跑码头,被称为‘下九流’‘耍把戏的’,没有社会地位和说话的权利,也没有固定的家,受尽欺凌。没有共产党,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今天我的成就和重庆杂技的成就。”

何天宠在采访中一再强调,重庆杂技走到今天,她只是其中一朵很小的浪花,更多的是要感谢祖国和人民的抚育,领导的培养。“感谢和我一起努力奋斗,一起拼搏,一起苦苦坚守,一起实现梦想的全体团队。”

“我热爱重庆杂技团,热爱我的祖国。70岁生日快乐。”何天宠深情地说。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纪文伶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发源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