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邀重庆,以“美”之名——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油画、雕塑作品展“深”赏析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喜庆时刻到来之际,代表中国美术最高水平的全国美展降临山城,让砥砺前行70年的重庆美术事业赢来了“高光时刻”。

相邀重庆,以“美”之名——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油画、雕塑作品展“深”赏析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09-22

2019年9月22日上午,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

深秋的晨风透着凉意,轻轻拂过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外的广场。

秋风送爽,美术馆外涌动的人群却热情高涨。

这天上午10点,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油画作品展隆重开幕。

三天后的9月25日,另一场“盛宴”——第十三届全国美展雕塑作品展,也将在重庆当代美术馆开幕。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喜庆时刻到来之际,代表中国美术最高水平的全国美展降临山城,既为山城父老送上了一场视觉和精神的“盛宴”,也让砥砺前行70年的重庆美术事业赢来了“高光时刻”。

作为中国美术界的顶级盛事,全国美展为何选择在此时“邂逅”重庆?

“西进”之谜:一场改写历史的艺术盛会

——作为“国展”,全国美展既是中国美术最高水平的象征,也记录了共和国70年成长的“侧影”。

全国美展与共和国同龄,始于整整70年前的北平(今北京)。

1949年初,这座刚刚解放的六朝古都,被确定为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吸引了来自全国的艺术家纷至沓来。

这年3月22日,在北平举行的一次文艺界茶话会上,郭沫若提议:发起召开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以成立新的全国文艺界组织。

这一倡议得到了与会艺术工作者的一致赞同。

十三届全国美展油画展区作品:赵晓东 -重庆 《果蔬欢·百姓乐》

1949年7月2日,新民民主革命文艺和社会主义文艺的分界点——“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

和文代会同时举办的,还有一次全国性美展。

在三个多月的准备过程中,来自全国的3184件文学艺术作品和1600余件美术作品穿过解放战争的重重烽火,汇集到北平评选委员会手中。经过紧张评选,确定了美展入选作品。

美展开幕第一天,就吸引了1300多名参观者。

这次展览,就是第一届全国美展。

其后35年间,全国美展先后举办了五届。

1984年,恰逢新中国成立35周年。这一年,第6届全国美展成功举办,并规定每五年举办一届,同时将以往各省办展、再选送作品进京汇展的形式,变为以美术门类为展区,同时在多个城市开展,再将各展区优秀作品汇聚北京展出。

至此,全国美展运行机制正式确立。

从1949年一路走来,全国美展已经相继举办了12届,累计展出作品3万余件,为新中国美术事业输送了大量人才——在持续助推中国美术事业发展的同时,全国美展也成为艺术家们记录共和国发展奋斗历程的最高舞台。

“70年来,全国美展产生了一大批名家和名作——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士》,周思聪的《人民和总理》,徐匡、阿鸽的《主人》……都已经成为新中国美术史上的里程碑。” 重庆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陈若愚说。

十三届全国美展油画展区作品:封治国 -浙江《艺术的故事》

时光辗转,大半个世纪滚滚而过。

2018年底,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共同主办的“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相关工作全面启动。

作为中宣部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四大献礼活动之一,能否获得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各展区的举办权,便成为全国多个城市竞争的目标。

出人意料的是,经过公正而激烈的角逐,本届全国美展的油画及雕塑两大主要展区,竟然花落西部直辖市——重庆。

“这是油画展区第一次来到西部地区展出,也是除北京之外,首次由同一省市同时承办两大画种展区的展览!”参与此次美展申办的中国美协副主席、重庆市美协主席庞茂琨说。

消息传来,重庆美术界一片雀跃。

作为中国美术界顶级盛事,全国美展的举办地,自然也必须在全国美术界具备相当的影响力。

而在美术影响力背后,必然有整座城市的发展水平作为后盾。

因此,此前的数十年间,全国美展始终更青睐东部。

而本届美展却打破了“惯例”——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性节点上,全国美展选择西进重庆。

这到底是为什么?

重庆之路:一场跨越七十年的执着守望

——重庆美术事业的70年,就是和这座城市共同奋进的70年。

1981年,北京,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举行。

展览上,一幅名叫《父亲》的大尺幅超写实油画甫一亮相,立即惊艳全场。

宽阔的画布上,一个头缠白布的老农手捧海碗正欲喝水。烈日映照下,老农黝黑发亮的脸上密布着刀刻般的皱纹,晶莹的汗珠正越过皱纹往下流淌……

浓郁的明暗转换中,画中人安详沉静的眼神、碗中的浊水甚至高挺鼻梁上的黑痣……丰富的细节有机组成起来,勾勒出一位巴渝老农朴实亲切的形象。

油画《父亲》

对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中国美术界而言,像《父亲》这样以普通人和生活细节为主题的作品,就如同一声“惊雷”,开启了多元化表达和人文主义关怀的创作新纪元。

基于艺术价值和这样的时代意义,《父亲》获得本次青年展一等奖。而它的作者、后来成为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的青年油画家罗中立,也就此成为重庆美术界的代表性人物。

不仅仅是罗中立。

70年来,重庆虽然地处西南腹地,虽然一度因区位闭塞导致发展相对滞后,但这座城市和他的美术工作者们,却从未停下过奋进的脚步。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独特的地域文化熏陶下,以黑白木刻为表达方式的“巴渝版画”让重庆美术蜚声全国。

上世纪60年代,重庆雕塑界异军突起,涌现出一批以大型群雕为代表的优秀作品和实力作者。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伤痕美术”和“乡土艺术”为代表的重庆油画产生了一大批名家名作,除参加全国青年美展的罗中立及其作品《父亲》外,何多苓的《春风已经苏醒》、程丛林的《1968年×月×日雪》、高小华的《为什么》等作品都参加过全国美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重庆美术在全国的地位由此奠定。

十三届全国美展油画展区作品:谢郴安 -广东《和煦时光》

90年代至今,重庆当代艺术家群体开始持续发力,让这座西南山城频频成为国内外艺术界瞩目的焦点。

其间,不断有名家名作涌现的四川美术学院,也崛起成为全国美术创作和教育“高地”。

……

70年负重前行,重庆美术工作者不仅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也助推重庆在全国美术界始终保持着较强的影响力。

对此,庞茂琨这样总结:“重庆素来是中国美术重镇,拥有深厚的艺术传统底蕴和创作活力。70年来,这座艺术之城培养出了一大批拥有全国影响力的美术家,也产生了一大批为人称道的美术精品,成为西南地区当之无愧的美术教育摇篮。从遍布全国的城市雕塑到‘伤痕美术’,从乡土美术到‘85新潮’,重庆为中国美术史创造过太多的关键词。其中,油画和雕塑更是重庆的传统强项。”

然而,作为中国美术重镇的重庆,始终有一个“遗憾”——从未举办过全国美展。

“两情相悦”:一场注定发生的美丽“邂逅”

——“软”“硬”件基础条件具备之后,在共和国唯一的西部直辖市和新中国最高美术展览之间,一场“两情相悦”的邂逅,自然水到渠成。

对一座城市而言,举办一场高档次的美术展意味着什么?

世界艺术之都巴黎,每年都会举办国际当代艺术论坛;美国第一大城市纽约,年年都会因“军械库艺术展”而沸腾;两年一届的威尼斯双年展,让“亚得里亚海明珠”的光芒更加耀眼……

纵观世界艺术名城,举办美术展的档次和频度,早已成为衡量城市人文底蕴和艺术发展水平的体现。

新中国成立以来,不论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后,重庆一路砥砺奋进,取得了显著发展成果。

不管是经济基础这一“硬件”,还是自身艺术发展水平这一“软件”,重庆都具备了举办全国美展的条件。

于是,当十三届全国美展相关工作启动的消息传来,重庆立即进行了积极主动的争取,并在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和中国美协的认可和支持下,获得了两大展区举办权。

9月20日下午,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在展场内看到,来自全国的595幅参展作品已经在展位上张挂出来,静候全国美展油画展开幕。

其中,有36幅作品出自重庆画家之手。

同一时间,在九龙坡区黄桷坪,作为全国美展雕塑作品展场馆的重庆当代美术馆,现场布置工作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包括23件“重庆原创”在内的279件雕塑作品即将“粉墨登场”。

在22日和25日两大展览相继开幕后,来自全国各地的观展者将涌入两大场馆,和“国展”来一场美丽的“邂逅”。

届时,徜徉在优秀艺术作品中的人们可能并不会想到,为了促成这场美丽的“邂逅”,重庆付出了怎行的努力。

对此,市美协秘书长魏东说,为保证“国展”成功举办,重庆进行了一场极其高效的“总动员”——

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一个由市委宣传部牵头推动、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大力支持配合、市文联组织推动、市美协负责执行的组织联动机制迅速形成,一系列深入细致的准备工作随之推开。

为打造全国美展的硬件阵地,四川美术学院投入1000余万元,对川美美术馆和重庆当代美术馆两个展览场馆进行了彻底改造升级。

为保证参展作品质量,市美协多次组织创作,分画种举办了8期研修班,中国画、版画更是分别组织4次创作看稿会;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水彩粉画艺委会还分别举办了《首届重庆市综合材料绘画作品展》《首届重庆市青年水彩粉画展》。

……

就这样,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喜庆时刻来临之际,在跨越大半个世纪的执着守望之后,在上下齐心的艰苦努力之下,全国美展在重庆迎来了又一次华美“绽放”。

文/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姜连贵 陆睿 杜典韵 陈发源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相邀重庆,以“美”之名——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油画、雕塑作品展“深”赏析

2019-09-22 13:46:03 来源:

2019年9月22日上午,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

深秋的晨风透着凉意,轻轻拂过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外的广场。

秋风送爽,美术馆外涌动的人群却热情高涨。

这天上午10点,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油画作品展隆重开幕。

三天后的9月25日,另一场“盛宴”——第十三届全国美展雕塑作品展,也将在重庆当代美术馆开幕。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喜庆时刻到来之际,代表中国美术最高水平的全国美展降临山城,既为山城父老送上了一场视觉和精神的“盛宴”,也让砥砺前行70年的重庆美术事业赢来了“高光时刻”。

作为中国美术界的顶级盛事,全国美展为何选择在此时“邂逅”重庆?

“西进”之谜:一场改写历史的艺术盛会

——作为“国展”,全国美展既是中国美术最高水平的象征,也记录了共和国70年成长的“侧影”。

全国美展与共和国同龄,始于整整70年前的北平(今北京)。

1949年初,这座刚刚解放的六朝古都,被确定为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吸引了来自全国的艺术家纷至沓来。

这年3月22日,在北平举行的一次文艺界茶话会上,郭沫若提议:发起召开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以成立新的全国文艺界组织。

这一倡议得到了与会艺术工作者的一致赞同。

十三届全国美展油画展区作品:赵晓东 -重庆 《果蔬欢·百姓乐》

1949年7月2日,新民民主革命文艺和社会主义文艺的分界点——“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

和文代会同时举办的,还有一次全国性美展。

在三个多月的准备过程中,来自全国的3184件文学艺术作品和1600余件美术作品穿过解放战争的重重烽火,汇集到北平评选委员会手中。经过紧张评选,确定了美展入选作品。

美展开幕第一天,就吸引了1300多名参观者。

这次展览,就是第一届全国美展。

其后35年间,全国美展先后举办了五届。

1984年,恰逢新中国成立35周年。这一年,第6届全国美展成功举办,并规定每五年举办一届,同时将以往各省办展、再选送作品进京汇展的形式,变为以美术门类为展区,同时在多个城市开展,再将各展区优秀作品汇聚北京展出。

至此,全国美展运行机制正式确立。

从1949年一路走来,全国美展已经相继举办了12届,累计展出作品3万余件,为新中国美术事业输送了大量人才——在持续助推中国美术事业发展的同时,全国美展也成为艺术家们记录共和国发展奋斗历程的最高舞台。

“70年来,全国美展产生了一大批名家和名作——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士》,周思聪的《人民和总理》,徐匡、阿鸽的《主人》……都已经成为新中国美术史上的里程碑。” 重庆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陈若愚说。

十三届全国美展油画展区作品:封治国 -浙江《艺术的故事》

时光辗转,大半个世纪滚滚而过。

2018年底,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共同主办的“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相关工作全面启动。

作为中宣部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四大献礼活动之一,能否获得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各展区的举办权,便成为全国多个城市竞争的目标。

出人意料的是,经过公正而激烈的角逐,本届全国美展的油画及雕塑两大主要展区,竟然花落西部直辖市——重庆。

“这是油画展区第一次来到西部地区展出,也是除北京之外,首次由同一省市同时承办两大画种展区的展览!”参与此次美展申办的中国美协副主席、重庆市美协主席庞茂琨说。

消息传来,重庆美术界一片雀跃。

作为中国美术界顶级盛事,全国美展的举办地,自然也必须在全国美术界具备相当的影响力。

而在美术影响力背后,必然有整座城市的发展水平作为后盾。

因此,此前的数十年间,全国美展始终更青睐东部。

而本届美展却打破了“惯例”——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性节点上,全国美展选择西进重庆。

这到底是为什么?

重庆之路:一场跨越七十年的执着守望

——重庆美术事业的70年,就是和这座城市共同奋进的70年。

1981年,北京,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举行。

展览上,一幅名叫《父亲》的大尺幅超写实油画甫一亮相,立即惊艳全场。

宽阔的画布上,一个头缠白布的老农手捧海碗正欲喝水。烈日映照下,老农黝黑发亮的脸上密布着刀刻般的皱纹,晶莹的汗珠正越过皱纹往下流淌……

浓郁的明暗转换中,画中人安详沉静的眼神、碗中的浊水甚至高挺鼻梁上的黑痣……丰富的细节有机组成起来,勾勒出一位巴渝老农朴实亲切的形象。

油画《父亲》

对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中国美术界而言,像《父亲》这样以普通人和生活细节为主题的作品,就如同一声“惊雷”,开启了多元化表达和人文主义关怀的创作新纪元。

基于艺术价值和这样的时代意义,《父亲》获得本次青年展一等奖。而它的作者、后来成为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的青年油画家罗中立,也就此成为重庆美术界的代表性人物。

不仅仅是罗中立。

70年来,重庆虽然地处西南腹地,虽然一度因区位闭塞导致发展相对滞后,但这座城市和他的美术工作者们,却从未停下过奋进的脚步。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独特的地域文化熏陶下,以黑白木刻为表达方式的“巴渝版画”让重庆美术蜚声全国。

上世纪60年代,重庆雕塑界异军突起,涌现出一批以大型群雕为代表的优秀作品和实力作者。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伤痕美术”和“乡土艺术”为代表的重庆油画产生了一大批名家名作,除参加全国青年美展的罗中立及其作品《父亲》外,何多苓的《春风已经苏醒》、程丛林的《1968年×月×日雪》、高小华的《为什么》等作品都参加过全国美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重庆美术在全国的地位由此奠定。

十三届全国美展油画展区作品:谢郴安 -广东《和煦时光》

90年代至今,重庆当代艺术家群体开始持续发力,让这座西南山城频频成为国内外艺术界瞩目的焦点。

其间,不断有名家名作涌现的四川美术学院,也崛起成为全国美术创作和教育“高地”。

……

70年负重前行,重庆美术工作者不仅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也助推重庆在全国美术界始终保持着较强的影响力。

对此,庞茂琨这样总结:“重庆素来是中国美术重镇,拥有深厚的艺术传统底蕴和创作活力。70年来,这座艺术之城培养出了一大批拥有全国影响力的美术家,也产生了一大批为人称道的美术精品,成为西南地区当之无愧的美术教育摇篮。从遍布全国的城市雕塑到‘伤痕美术’,从乡土美术到‘85新潮’,重庆为中国美术史创造过太多的关键词。其中,油画和雕塑更是重庆的传统强项。”

然而,作为中国美术重镇的重庆,始终有一个“遗憾”——从未举办过全国美展。

“两情相悦”:一场注定发生的美丽“邂逅”

——“软”“硬”件基础条件具备之后,在共和国唯一的西部直辖市和新中国最高美术展览之间,一场“两情相悦”的邂逅,自然水到渠成。

对一座城市而言,举办一场高档次的美术展意味着什么?

世界艺术之都巴黎,每年都会举办国际当代艺术论坛;美国第一大城市纽约,年年都会因“军械库艺术展”而沸腾;两年一届的威尼斯双年展,让“亚得里亚海明珠”的光芒更加耀眼……

纵观世界艺术名城,举办美术展的档次和频度,早已成为衡量城市人文底蕴和艺术发展水平的体现。

新中国成立以来,不论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后,重庆一路砥砺奋进,取得了显著发展成果。

不管是经济基础这一“硬件”,还是自身艺术发展水平这一“软件”,重庆都具备了举办全国美展的条件。

于是,当十三届全国美展相关工作启动的消息传来,重庆立即进行了积极主动的争取,并在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和中国美协的认可和支持下,获得了两大展区举办权。

9月20日下午,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在展场内看到,来自全国的595幅参展作品已经在展位上张挂出来,静候全国美展油画展开幕。

其中,有36幅作品出自重庆画家之手。

同一时间,在九龙坡区黄桷坪,作为全国美展雕塑作品展场馆的重庆当代美术馆,现场布置工作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包括23件“重庆原创”在内的279件雕塑作品即将“粉墨登场”。

在22日和25日两大展览相继开幕后,来自全国各地的观展者将涌入两大场馆,和“国展”来一场美丽的“邂逅”。

届时,徜徉在优秀艺术作品中的人们可能并不会想到,为了促成这场美丽的“邂逅”,重庆付出了怎行的努力。

对此,市美协秘书长魏东说,为保证“国展”成功举办,重庆进行了一场极其高效的“总动员”——

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一个由市委宣传部牵头推动、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大力支持配合、市文联组织推动、市美协负责执行的组织联动机制迅速形成,一系列深入细致的准备工作随之推开。

为打造全国美展的硬件阵地,四川美术学院投入1000余万元,对川美美术馆和重庆当代美术馆两个展览场馆进行了彻底改造升级。

为保证参展作品质量,市美协多次组织创作,分画种举办了8期研修班,中国画、版画更是分别组织4次创作看稿会;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水彩粉画艺委会还分别举办了《首届重庆市综合材料绘画作品展》《首届重庆市青年水彩粉画展》。

……

就这样,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喜庆时刻来临之际,在跨越大半个世纪的执着守望之后,在上下齐心的艰苦努力之下,全国美展在重庆迎来了又一次华美“绽放”。

文/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姜连贵 陆睿 杜典韵 陈发源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张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