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美丽乡村文艺秀”系列报道|“身高”只有1米的她,怎样让梦想长成“参天大树”?
月底,以她为原型的节目,也将被搬上“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暨重庆市美丽乡村文艺秀走进武隆”的大舞台,向现场观众和广大网友讲述何晓群的高远志气与执着坚守。

“重庆市美丽乡村文艺秀”系列报道|“身高”只有1米的她,怎样让梦想长成“参天大树”?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12-06

【编者按】

本月27日,“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暨重庆市美丽乡村文艺秀”首场活动将在武隆区隆重举行。作为我市着力打造的农村文艺大IP,该系列活动聚焦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重大主题,突出乡土味、文化味、欢乐味,贯穿乡愁、乡情、乡味、乡韵的情感线,创新运用“移动互联网+文艺”形式,以融媒体、全形态、多矩阵传播为手段,将乡村文艺秀“搬”上互联网、搭建线上大舞台,着力打造以“舞台是农村、主体是农民、传播是网络”为特色的网络文化品牌。

从今天开始,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将深入活动举办地,对文艺秀筹备、演出及幕后故事展开持续报道。

在首场活动准备阶段,一个正在当地编排的节目,引起了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的注意。该节目原型身患残疾,身高只有1米左右,却是当地父老乡亲心里顶天立地的“英雄女汉”,更成为武隆广大农村群众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典型代表。

这位“英雄女汉”是谁?她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今天,就让各位和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一起到武隆乡间寻找答案——

幼年时,一次患脑膜炎的经历,让她再也不能站立。

从此只能“蹲”在地上的她,却在随后的30多年里,让梦想长成了令人仰望的“参天大树”——


一.

何晓群的家在武隆区接龙乡小坪村。

在人生刚开头的时候,何晓群本来能站、也能走。

三岁那年,她得了一次脑膜炎,并因此引发了高烧。

也许神经系统受了损,她病愈后就再不能站立,只能蜷曲着双腿“蹲”在地上,被评定为重度肢体二级残疾

看着别人的孩子跑跑跳跳,自己的孩子却只能“蹲”,父亲觉得天塌了。

他选择离开,留下何晓群和母亲相依为命。

也许是老天爷可怜这对母女。后来,何晓群的母亲遇到了心仪的男人,改了嫁。

何晓群也真正感受到了父爱。

继父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山里人,没多大本事,却踏实仁厚。在何晓群心里,他就像家乡的武陵山,苍峻、高远。

他对母女俩很好,一边和妻子操持着并不富裕的家,一边陪何晓群玩耍、成长。

更重要的是,他劝何晓群,要正视身体的缺陷;更开导她,要学会面对命运的磨砺。

在继父和母亲的陪伴下,何晓群感受到了爱,也从爱里学会了乐观和坚强。

父母告诉她:“你以后要学会自立,要靠自己生活,还要努力生活好!”

她记住了这句话。

可是,要怎么才能“生活好”呢?

年幼的何晓群琢磨:“别的不说,总得先要能‘走’吧?”

于是,她开始努力学习走路。

致残后,何晓群的双腿蜷曲在了一起,完全不能伸直,再加上长期不能运动,下肢肌肉极度萎缩,双脚只能移动几厘米。

何晓群并没有被吓到。在父母帮助下,小女孩强忍着腿部肌肉撕裂般的疼痛,在努力保持身体平衡的同时,尽可能地迈开双腿。

3厘米、5厘米、10厘米……在汗水和泪水中,在烈日和风雨下,何晓群的步子越迈越大、也越来越稳。

虽然双腿还是伸不直,虽然身子还是站不起来,但她终于能走路了!

这让何晓群发现,面对那些似乎不可战胜的困难,自己好像也有那么一丝胜算。


二.

一转眼,何晓群20岁了,出落成了一个眉清目秀的大姑娘。

此时的她,不仅能熟练地行走,还学会了做饭洗衣干农活,完全具备了自立能力。

也因此,她经人介绍,认识了隔壁村的农民赵芝万。

赵芝万和何晓群的继父一样,虽然没有多大本事、日子过得也很苦,但本分踏实,值得依靠。

于是,何晓群和赵芝万喜结连理。

结婚后,小两口的生活很清苦。

面对生活,何晓群不愿蹉跎度日。

因为她还记得当初那个“努力生活好”的承诺。

说干说干。

可是,一个残疾人,究竟能干什么呢?

何晓群和丈夫一合计:还是干自己会的,稳当!

于是,小两口把目光放到了村里那些撂荒的田地上。

彼时,打工潮已经席卷山乡,村里大部分青壮年都进城打工去了。

不少田地因此撂荒下来。

瞅准这个机会,何晓群从乡亲们手里流转来十几亩地,种上了玉米、红苕、土豆和中药材。

在陡峭的武陵山背斜间,在石灰岩上覆盖的红土层里,何晓群撒下了农作物的种子,也播种下自己的梦想。

在大山里开辟出“梦想农场”,何晓群还觉得不够。

“养牲口更来钱。”认定这个理,她又和丈夫一起张罗来十几头猪、几只黑山羊和一群土鸡。

于是,“农场主”又兼任了“牧场主”。

因为赵芝万要到城里打工,所以料理田地和照顾畜禽的担子,就压在了何晓群身上。

这个身高只有1米左右的女人,能行吗?


三.

“我一定行!”

这是何晓群的回答。

为了照顾好家里的田地和畜禽,她开始起早贪黑地忙活。

因为站不起来,何晓群只能在高大的玉米地和畜舍里“挪”。

不止一次,她在喂猪时被跟自己差不多高的大肥猪拱倒在地,或者被锋利的玉米叶割破了脸,要不就是被鸡圈里扑腾的土鸡啄到身体……

这一切,她都咬牙坚持了下来。

最忙的时候,何晓群曾一连六七十天没在家里吃过午饭。“都是一大早在家做好,然后拎到地里吃冷饭。”

何晓群的“忙”,让乡亲们既惊讶又佩服。

春天绵密的梅雨中,她裹着塑料雨衣,穿梭在玉米田和红苕地里,经常摔跤,浑身都是泥。

夏日炽热的阳光下,她顶着草帽,在滚烫的田地间施肥除虫,在闷热的猪圈里喂食喂水,又挪动着身子钻进鸡圈捡蛋。

秋天萧瑟的凉风里,她挥舞镰刀,一寸寸挪动着蜷曲的身躯,把一年耕耘的成果收进谷仓。

冬季飘飞的瑞雪间,她赶着生猪、山羊和山地鸡出栏,再换回一叠叠红灿灿的钞票。

……

不管遇到洪涝、干旱还是疫病的困扰,旁人从来没有从何晓群嘴里听到过一句抱怨;他们眼里的何晓群,脸上也永远洋溢着微笑。

前些年,赵芝万务工时伤到了腰,一连三个月没下床。何晓群一边照看家里的“产业”,一边还要照顾卧床的丈夫,更是忙得昏天黑地。

可她还是没有一句抱怨。

岁月流转十余年,在春播夏耘、秋收冬藏之间,何晓群就这样精心呵护着“梦想农场”,细致照看着山地鸡、肉猪和黑山羊。

而这一切付出,也渐渐化作了一家人脱贫致富的力量。

到2016年,何晓群一家成功脱贫。

摘掉了“贫困帽”,何晓群却还不满足。

“要努力生活好,可不仅仅是脱贫‘摘帽’。”她说着,眸子里渐渐荡起涟漪。


四.

如今,到何晓群家作客唠嗑的,没有不说她家漂亮的。

她的家坐落于武陵山腹地的一条河坝上,是一座被菜园环绕、庭院里种满鲜花的农家小院。

沿着小径钻进小院,有鸡犬之声相闻,有繁花嘉禾飘香。

进屋一看,就见简单的家具和生活用品全都拾掇得井井有条;即便是屋后的畜禽圈舍,同样收拾得整洁卫生,并没想象中扑鼻的异味。

而最吸引来客眼球的,是何晓群家门口高悬的一块牌子,上面印有五个字:“最清洁家庭”。

听村干部讲,“最清洁家庭”是村“两委”为了倡导农村生活新风专门开展的评选,全村五六百号人,只有二三十户能获此“殊荣”。

长期忙得不亦乐乎且身有残疾的何晓群,竟也连续多年蝉联这个称号。

何晓群不仅仅爱干净,甚至还开始“讲究”起来。

前些年,村里响应上级号召,发动了“厕所革命”。

闻讯,何晓群立即报了名,而且还借助这个机会,给自己家修建了一个浴室……

努力劳作,“讲究”生活——在这样的坚持下,何晓群的生活真的一点点好了起来。

在被别人问到她改变命运的“秘诀”时,这个有着一双粗糙大手的女人,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只要一直干,就有回报。”

这就是何晓群的故事。

这些天,何晓群正在参加“感动重庆”人物评选。月底,以她为原型的节目,也将被搬上“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暨重庆市美丽乡村文艺秀走进武隆”的大舞台,向现场观众和广大网友讲述何晓群的高远志气与执着坚守。

而这样的志气和高远,正是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全体参与者的召唤。

文/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姜连贵 陆睿 图/王全超摄,武隆区委宣传部提供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重庆市美丽乡村文艺秀”系列报道|“身高”只有1米的她,怎样让梦想长成“参天大树”?

2019-12-06 16:07:54 来源:

【编者按】

本月27日,“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暨重庆市美丽乡村文艺秀”首场活动将在武隆区隆重举行。作为我市着力打造的农村文艺大IP,该系列活动聚焦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重大主题,突出乡土味、文化味、欢乐味,贯穿乡愁、乡情、乡味、乡韵的情感线,创新运用“移动互联网+文艺”形式,以融媒体、全形态、多矩阵传播为手段,将乡村文艺秀“搬”上互联网、搭建线上大舞台,着力打造以“舞台是农村、主体是农民、传播是网络”为特色的网络文化品牌。

从今天开始,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将深入活动举办地,对文艺秀筹备、演出及幕后故事展开持续报道。

在首场活动准备阶段,一个正在当地编排的节目,引起了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的注意。该节目原型身患残疾,身高只有1米左右,却是当地父老乡亲心里顶天立地的“英雄女汉”,更成为武隆广大农村群众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典型代表。

这位“英雄女汉”是谁?她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今天,就让各位和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一起到武隆乡间寻找答案——

幼年时,一次患脑膜炎的经历,让她再也不能站立。

从此只能“蹲”在地上的她,却在随后的30多年里,让梦想长成了令人仰望的“参天大树”——


一.

何晓群的家在武隆区接龙乡小坪村。

在人生刚开头的时候,何晓群本来能站、也能走。

三岁那年,她得了一次脑膜炎,并因此引发了高烧。

也许神经系统受了损,她病愈后就再不能站立,只能蜷曲着双腿“蹲”在地上,被评定为重度肢体二级残疾

看着别人的孩子跑跑跳跳,自己的孩子却只能“蹲”,父亲觉得天塌了。

他选择离开,留下何晓群和母亲相依为命。

也许是老天爷可怜这对母女。后来,何晓群的母亲遇到了心仪的男人,改了嫁。

何晓群也真正感受到了父爱。

继父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山里人,没多大本事,却踏实仁厚。在何晓群心里,他就像家乡的武陵山,苍峻、高远。

他对母女俩很好,一边和妻子操持着并不富裕的家,一边陪何晓群玩耍、成长。

更重要的是,他劝何晓群,要正视身体的缺陷;更开导她,要学会面对命运的磨砺。

在继父和母亲的陪伴下,何晓群感受到了爱,也从爱里学会了乐观和坚强。

父母告诉她:“你以后要学会自立,要靠自己生活,还要努力生活好!”

她记住了这句话。

可是,要怎么才能“生活好”呢?

年幼的何晓群琢磨:“别的不说,总得先要能‘走’吧?”

于是,她开始努力学习走路。

致残后,何晓群的双腿蜷曲在了一起,完全不能伸直,再加上长期不能运动,下肢肌肉极度萎缩,双脚只能移动几厘米。

何晓群并没有被吓到。在父母帮助下,小女孩强忍着腿部肌肉撕裂般的疼痛,在努力保持身体平衡的同时,尽可能地迈开双腿。

3厘米、5厘米、10厘米……在汗水和泪水中,在烈日和风雨下,何晓群的步子越迈越大、也越来越稳。

虽然双腿还是伸不直,虽然身子还是站不起来,但她终于能走路了!

这让何晓群发现,面对那些似乎不可战胜的困难,自己好像也有那么一丝胜算。


二.

一转眼,何晓群20岁了,出落成了一个眉清目秀的大姑娘。

此时的她,不仅能熟练地行走,还学会了做饭洗衣干农活,完全具备了自立能力。

也因此,她经人介绍,认识了隔壁村的农民赵芝万。

赵芝万和何晓群的继父一样,虽然没有多大本事、日子过得也很苦,但本分踏实,值得依靠。

于是,何晓群和赵芝万喜结连理。

结婚后,小两口的生活很清苦。

面对生活,何晓群不愿蹉跎度日。

因为她还记得当初那个“努力生活好”的承诺。

说干说干。

可是,一个残疾人,究竟能干什么呢?

何晓群和丈夫一合计:还是干自己会的,稳当!

于是,小两口把目光放到了村里那些撂荒的田地上。

彼时,打工潮已经席卷山乡,村里大部分青壮年都进城打工去了。

不少田地因此撂荒下来。

瞅准这个机会,何晓群从乡亲们手里流转来十几亩地,种上了玉米、红苕、土豆和中药材。

在陡峭的武陵山背斜间,在石灰岩上覆盖的红土层里,何晓群撒下了农作物的种子,也播种下自己的梦想。

在大山里开辟出“梦想农场”,何晓群还觉得不够。

“养牲口更来钱。”认定这个理,她又和丈夫一起张罗来十几头猪、几只黑山羊和一群土鸡。

于是,“农场主”又兼任了“牧场主”。

因为赵芝万要到城里打工,所以料理田地和照顾畜禽的担子,就压在了何晓群身上。

这个身高只有1米左右的女人,能行吗?


三.

“我一定行!”

这是何晓群的回答。

为了照顾好家里的田地和畜禽,她开始起早贪黑地忙活。

因为站不起来,何晓群只能在高大的玉米地和畜舍里“挪”。

不止一次,她在喂猪时被跟自己差不多高的大肥猪拱倒在地,或者被锋利的玉米叶割破了脸,要不就是被鸡圈里扑腾的土鸡啄到身体……

这一切,她都咬牙坚持了下来。

最忙的时候,何晓群曾一连六七十天没在家里吃过午饭。“都是一大早在家做好,然后拎到地里吃冷饭。”

何晓群的“忙”,让乡亲们既惊讶又佩服。

春天绵密的梅雨中,她裹着塑料雨衣,穿梭在玉米田和红苕地里,经常摔跤,浑身都是泥。

夏日炽热的阳光下,她顶着草帽,在滚烫的田地间施肥除虫,在闷热的猪圈里喂食喂水,又挪动着身子钻进鸡圈捡蛋。

秋天萧瑟的凉风里,她挥舞镰刀,一寸寸挪动着蜷曲的身躯,把一年耕耘的成果收进谷仓。

冬季飘飞的瑞雪间,她赶着生猪、山羊和山地鸡出栏,再换回一叠叠红灿灿的钞票。

……

不管遇到洪涝、干旱还是疫病的困扰,旁人从来没有从何晓群嘴里听到过一句抱怨;他们眼里的何晓群,脸上也永远洋溢着微笑。

前些年,赵芝万务工时伤到了腰,一连三个月没下床。何晓群一边照看家里的“产业”,一边还要照顾卧床的丈夫,更是忙得昏天黑地。

可她还是没有一句抱怨。

岁月流转十余年,在春播夏耘、秋收冬藏之间,何晓群就这样精心呵护着“梦想农场”,细致照看着山地鸡、肉猪和黑山羊。

而这一切付出,也渐渐化作了一家人脱贫致富的力量。

到2016年,何晓群一家成功脱贫。

摘掉了“贫困帽”,何晓群却还不满足。

“要努力生活好,可不仅仅是脱贫‘摘帽’。”她说着,眸子里渐渐荡起涟漪。


四.

如今,到何晓群家作客唠嗑的,没有不说她家漂亮的。

她的家坐落于武陵山腹地的一条河坝上,是一座被菜园环绕、庭院里种满鲜花的农家小院。

沿着小径钻进小院,有鸡犬之声相闻,有繁花嘉禾飘香。

进屋一看,就见简单的家具和生活用品全都拾掇得井井有条;即便是屋后的畜禽圈舍,同样收拾得整洁卫生,并没想象中扑鼻的异味。

而最吸引来客眼球的,是何晓群家门口高悬的一块牌子,上面印有五个字:“最清洁家庭”。

听村干部讲,“最清洁家庭”是村“两委”为了倡导农村生活新风专门开展的评选,全村五六百号人,只有二三十户能获此“殊荣”。

长期忙得不亦乐乎且身有残疾的何晓群,竟也连续多年蝉联这个称号。

何晓群不仅仅爱干净,甚至还开始“讲究”起来。

前些年,村里响应上级号召,发动了“厕所革命”。

闻讯,何晓群立即报了名,而且还借助这个机会,给自己家修建了一个浴室……

努力劳作,“讲究”生活——在这样的坚持下,何晓群的生活真的一点点好了起来。

在被别人问到她改变命运的“秘诀”时,这个有着一双粗糙大手的女人,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只要一直干,就有回报。”

这就是何晓群的故事。

这些天,何晓群正在参加“感动重庆”人物评选。月底,以她为原型的节目,也将被搬上“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暨重庆市美丽乡村文艺秀走进武隆”的大舞台,向现场观众和广大网友讲述何晓群的高远志气与执着坚守。

而这样的志气和高远,正是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全体参与者的召唤。

文/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姜连贵 陆睿 图/王全超摄,武隆区委宣传部提供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吴思佳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