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里的隐秘战争——读免疫系统科普著作《我们为什么还没有死掉》
时值隆冬季节病毒高发期,推荐一本关于免疫系统的书《我们为什么还没有死掉》,也算是应景。

身体里的隐秘战争——读免疫系统科普著作《我们为什么还没有死掉》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1-08

书名:我们为什么还没有死掉

作者:[澳] 伊丹·本-巴拉克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时值隆冬季节病毒高发期,推荐一本关于免疫系统的书《我们为什么还没有死掉》,也算是应景。

我们为什么还没有死掉?本书一开头便抛出了这样一个对每位读者都极其严肃却很少会认真思考的问题。作者为此巧妙地设计了一次免疫系统的漫游之旅,从免疫学角度,给出了问题的答案。

在这趟奇特的旅程中,作者分六个景点(章节)带读者走进免疫系统的六大知识领域,首先认识了复杂而神奇的免疫系统的组成要素和工作机制,接着将眼光转向免疫系统的早期发育过程,讲述免疫系统是如何从无到有,并且逐步发育成熟的。尤其着重回顾了免疫系统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数亿年的演化历史,对免疫学史上的一些重大进展和有趣的错误做了总结分析,最后还从当前对免疫系统的干预和演化趋势两个方面描画了人类免疫系统的未来图景。

本书作者伊丹·本-巴拉克是一位知名的微生物学者,他广泛研读并引用了大量科学文献,在浩如烟海的免疫学史料中,进行了合理的取舍和选择。作者认为,面对复杂的免疫系统,仅仅笼统地表述为“这很复杂”并没有传递任何信息,然而事无巨细地详述细节这样做法,自己也不能忍受,因此他更愿意相信“与其告诉你免疫系统很复杂,不如让你亲身体会一下,为了活下来,我们究竟需要一个多么负责的免疫系统”。因此,作者带读者试图设计一个人体需要的复杂而精密的免疫系统,藉此调动读者参与阅读的积极性。这种做法不仅使抽象的免疫系统变得立体易懂,而且有助于读者对全书内容的把握和接受。诺贝尔获奖者彼得·杜赫提教授认为本书是“对一个复杂且重要的主题做了深入浅出的记录”,这是相当中肯的评价。

本书内容丰富,每一个章节都是免疫学的一个研究领域,从该领域中又提取出重要且有趣的片段,并将这些片段合理有序地连接起来。比如在免疫系统的发育过程中,作者讲述了人的免疫系统如何从成功受精那一刻开始发育,在内部和外部条件的各种刺激辅助下,最终发育成今天这个样子。其中特别强调,孕育过程中母亲对胎儿贡献巨大,结尾还谈到了敏感的母乳喂养话题,为如何正确看待母婴关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作者指出,人类对于免疫系统的研究相对于疾病的研究晚得多,只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但本书并没有笼统地讲述这段研究历程的全部内容,而是精选几段对免疫系统发展影响深远的故事,其中提到很多位诺贝尔奖得主以及他们的研究成果,涉及内容比较前沿,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者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为一本科普著作,作者的科学表述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充满艺术的想象力。比如,对于病原体进入免疫系统的过程,简直不亚于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作者借助一个细菌,详细描写了它进入人体几种可能方式的艰辛过程,感叹“当一个病原体可真是不容易”。对于那些经过艰难险阻,终于进入免疫系统的病原体,作者把他们比作亨利五世的军队,认为他们应该发表一番胜利演说,同时又毫不留情地指出这些病原体的麻烦才刚刚开始,整个过程非常有画面感。全书的章节安排也独具匠心,每一部分开头作者基本都从自己的经历出发,尽可能从日常引入专业的免疫学知识,在结尾又会迫不及待地“透漏”下一部分的内容,即使专业知识的讲述,也尽量避免生涩的专业术语。

严谨的科学精神是本书的另一个特点。作者认为,在科学探索中,“真理”这个概念会引发许多意外的难题,“谨慎务实的科学家往往回避讨论它”。对于早期的演化历史,作者行文较多使用了“也许”“可能”这样的模糊词语,他认为毕竟这方面的研究才开始起步。在免疫系统的研究历程中,作者不加隐晦地说出指出了免疫学历史上的错误,并进行客观分析。即使面对免疫学取得的重大进步,作者还是抱有谦虚谨慎的态度,因为在本书写作的2017年,免疫学的很多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 

这种科学精神甚至致使作者对畅销书这种写作方式都颇有微词。在序言中,作者开篇就表明“本书不提供任何健康指南”,直言“自己对所谓的“有用信息”有点过敏”;面对普通人更关注的“增强免疫力”问题,作者的态度“让我咬牙切齿的是所谓的“增强免疫力”,简直让人直呼太可爱。

作者甚至明确指出,本书是写给特定的读者群体的,“也许你是对免疫系统感兴趣的普通读者,也许你是兴趣广泛的学生”,但其实本书受众面比较宽广,任何读者都可以在书中得到适用的信息:比如宝宝需要母乳,不只是为了存活,也是为了活得更好;增强免疫力的药物广告,都是不可信的;户外漫步有益身心健康;晕车药只是安慰剂等等。这如同旅途归来,不仅观赏了美景,品尝了美食,还意外地收到了他人赠送的伴手礼。这种感觉,真好!无可置疑,这本书将会给每一位参与人体免疫系统漫游的读者带来满满的知识干货。

【内容简介】

我们为什么还没有死掉?

我们如何跟数百万细菌日以继夜地战斗?

我们的免疫系统是从哪里来的?

怎样面对免疫系统的天然缺陷?

免疫系统损坏就无法重建吗?病毒、细菌都在不断演化,未来的抗药性之战应该怎么打?

“提高免疫力”与“益生菌”都是消费陷阱?

......

在这本生动易 读的小册子里,伊丹·本-巴拉克向我们展示了免疫系统是如何运作的,它是如何摧毁病原体的,我们为何会对某些致病体产生免疫,探讨了免疫系统的演化以及我们关注的抗生素与疫苗的功能,并展望了免疫的未来。本书将带领读者展开一场有趣的免疫系统漫游。

【专家推荐】

极有雄心且非常易读,它为大众读者精炼地总结了免疫系统的核心特征。其内容非常前沿,甚至包括了最近荣获诺奖的有关先天免疫系统演化的部分内容。这本小书是难得的通俗医学佳作。”

——古斯塔夫·诺塞尔爵士(Sir Gustav Nossal),爱英斯坦科学奖得主,澳大利亚国宝级生物学家

对一个复杂且重要的主题做了深入浅出的记录。

——彼得·杜赫提教授(Prof. Peter C. Doherty),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作者简介】

伊丹·本-巴拉克(Idan Ben-Barak),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医学科学的学士、微生物学硕士,悉尼大学科学历史与哲学博士。他的第一本书,《奇妙的微观世界:微生物是如何统治世界的》(Small Wonde rs:how microbes rule our world)2007年由书吏出版社(Scribe Publications)出版,已译成5种语言,并获得2010年美国科学促进会的优秀科学图书奖(青少年组)。

文/侯慧贤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身体里的隐秘战争——读免疫系统科普著作《我们为什么还没有死掉》

2020-01-08 13:24:21 来源: 0 条评论

书名:我们为什么还没有死掉

作者:[澳] 伊丹·本-巴拉克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时值隆冬季节病毒高发期,推荐一本关于免疫系统的书《我们为什么还没有死掉》,也算是应景。

我们为什么还没有死掉?本书一开头便抛出了这样一个对每位读者都极其严肃却很少会认真思考的问题。作者为此巧妙地设计了一次免疫系统的漫游之旅,从免疫学角度,给出了问题的答案。

在这趟奇特的旅程中,作者分六个景点(章节)带读者走进免疫系统的六大知识领域,首先认识了复杂而神奇的免疫系统的组成要素和工作机制,接着将眼光转向免疫系统的早期发育过程,讲述免疫系统是如何从无到有,并且逐步发育成熟的。尤其着重回顾了免疫系统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数亿年的演化历史,对免疫学史上的一些重大进展和有趣的错误做了总结分析,最后还从当前对免疫系统的干预和演化趋势两个方面描画了人类免疫系统的未来图景。

本书作者伊丹·本-巴拉克是一位知名的微生物学者,他广泛研读并引用了大量科学文献,在浩如烟海的免疫学史料中,进行了合理的取舍和选择。作者认为,面对复杂的免疫系统,仅仅笼统地表述为“这很复杂”并没有传递任何信息,然而事无巨细地详述细节这样做法,自己也不能忍受,因此他更愿意相信“与其告诉你免疫系统很复杂,不如让你亲身体会一下,为了活下来,我们究竟需要一个多么负责的免疫系统”。因此,作者带读者试图设计一个人体需要的复杂而精密的免疫系统,藉此调动读者参与阅读的积极性。这种做法不仅使抽象的免疫系统变得立体易懂,而且有助于读者对全书内容的把握和接受。诺贝尔获奖者彼得·杜赫提教授认为本书是“对一个复杂且重要的主题做了深入浅出的记录”,这是相当中肯的评价。

本书内容丰富,每一个章节都是免疫学的一个研究领域,从该领域中又提取出重要且有趣的片段,并将这些片段合理有序地连接起来。比如在免疫系统的发育过程中,作者讲述了人的免疫系统如何从成功受精那一刻开始发育,在内部和外部条件的各种刺激辅助下,最终发育成今天这个样子。其中特别强调,孕育过程中母亲对胎儿贡献巨大,结尾还谈到了敏感的母乳喂养话题,为如何正确看待母婴关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作者指出,人类对于免疫系统的研究相对于疾病的研究晚得多,只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但本书并没有笼统地讲述这段研究历程的全部内容,而是精选几段对免疫系统发展影响深远的故事,其中提到很多位诺贝尔奖得主以及他们的研究成果,涉及内容比较前沿,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者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为一本科普著作,作者的科学表述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充满艺术的想象力。比如,对于病原体进入免疫系统的过程,简直不亚于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作者借助一个细菌,详细描写了它进入人体几种可能方式的艰辛过程,感叹“当一个病原体可真是不容易”。对于那些经过艰难险阻,终于进入免疫系统的病原体,作者把他们比作亨利五世的军队,认为他们应该发表一番胜利演说,同时又毫不留情地指出这些病原体的麻烦才刚刚开始,整个过程非常有画面感。全书的章节安排也独具匠心,每一部分开头作者基本都从自己的经历出发,尽可能从日常引入专业的免疫学知识,在结尾又会迫不及待地“透漏”下一部分的内容,即使专业知识的讲述,也尽量避免生涩的专业术语。

严谨的科学精神是本书的另一个特点。作者认为,在科学探索中,“真理”这个概念会引发许多意外的难题,“谨慎务实的科学家往往回避讨论它”。对于早期的演化历史,作者行文较多使用了“也许”“可能”这样的模糊词语,他认为毕竟这方面的研究才开始起步。在免疫系统的研究历程中,作者不加隐晦地说出指出了免疫学历史上的错误,并进行客观分析。即使面对免疫学取得的重大进步,作者还是抱有谦虚谨慎的态度,因为在本书写作的2017年,免疫学的很多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 

这种科学精神甚至致使作者对畅销书这种写作方式都颇有微词。在序言中,作者开篇就表明“本书不提供任何健康指南”,直言“自己对所谓的“有用信息”有点过敏”;面对普通人更关注的“增强免疫力”问题,作者的态度“让我咬牙切齿的是所谓的“增强免疫力”,简直让人直呼太可爱。

作者甚至明确指出,本书是写给特定的读者群体的,“也许你是对免疫系统感兴趣的普通读者,也许你是兴趣广泛的学生”,但其实本书受众面比较宽广,任何读者都可以在书中得到适用的信息:比如宝宝需要母乳,不只是为了存活,也是为了活得更好;增强免疫力的药物广告,都是不可信的;户外漫步有益身心健康;晕车药只是安慰剂等等。这如同旅途归来,不仅观赏了美景,品尝了美食,还意外地收到了他人赠送的伴手礼。这种感觉,真好!无可置疑,这本书将会给每一位参与人体免疫系统漫游的读者带来满满的知识干货。

【内容简介】

我们为什么还没有死掉?

我们如何跟数百万细菌日以继夜地战斗?

我们的免疫系统是从哪里来的?

怎样面对免疫系统的天然缺陷?

免疫系统损坏就无法重建吗?病毒、细菌都在不断演化,未来的抗药性之战应该怎么打?

“提高免疫力”与“益生菌”都是消费陷阱?

......

在这本生动易 读的小册子里,伊丹·本-巴拉克向我们展示了免疫系统是如何运作的,它是如何摧毁病原体的,我们为何会对某些致病体产生免疫,探讨了免疫系统的演化以及我们关注的抗生素与疫苗的功能,并展望了免疫的未来。本书将带领读者展开一场有趣的免疫系统漫游。

【专家推荐】

极有雄心且非常易读,它为大众读者精炼地总结了免疫系统的核心特征。其内容非常前沿,甚至包括了最近荣获诺奖的有关先天免疫系统演化的部分内容。这本小书是难得的通俗医学佳作。”

——古斯塔夫·诺塞尔爵士(Sir Gustav Nossal),爱英斯坦科学奖得主,澳大利亚国宝级生物学家

对一个复杂且重要的主题做了深入浅出的记录。

——彼得·杜赫提教授(Prof. Peter C. Doherty),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作者简介】

伊丹·本-巴拉克(Idan Ben-Barak),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医学科学的学士、微生物学硕士,悉尼大学科学历史与哲学博士。他的第一本书,《奇妙的微观世界:微生物是如何统治世界的》(Small Wonde rs:how microbes rule our world)2007年由书吏出版社(Scribe Publications)出版,已译成5种语言,并获得2010年美国科学促进会的优秀科学图书奖(青少年组)。

文/侯慧贤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吴思佳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