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防控 众志成城·重庆文艺战“疫”系列报道】陈鹏程:让我的画陪着你,直到春暖花开
陈鹏程放下笔,在等这一层颜色干的时候,忍不住又一次打开了手机。
他已经记不清,这是这天晚上第几次重看这则新闻了。
每看一次,眼眶就会湿一次。
2月2日,大足区人民医院10名医务人员踏上援鄂征程。
触动陈鹏程的是,这则新闻中的一张一家三口的临别照片。临时接到通知的旷刚,没有吵醒9岁的女儿,悄悄出了门。醒来的女儿连忙追了出来,投入父亲的怀抱,作为妇产科医生的妻子,穿好了白袍,在送别丈夫后,也随时准备回到工作岗位。丈夫一手搭在女儿的肩上,一手紧紧攥着妻子的一只手,夫妻俩脸贴着脸。
此刻,无言却胜过万语。
“我自己也是一个父亲,明白这些出征的医务工作者舍去了什么。”陈鹏程说。
于是,素宣一展,勾、抹、描……一张182cm*90cm的大幅国画草稿跃然纸上。
他拍下这张草稿,几经周折,在热心人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图中医生原型——旷刚。
他想等旷刚凯旋时,亲手把这幅画送给他。
“哗——”
他放下草稿,摊开卷笔的竹简,提一只顺手的毛笔,蘸着墨色,开始一层一层地铺色。
这一画,就是30多个小时。
陈鹏程一刻未停歇。挥毫间,一幅《壮别亲人离乡关》一气呵成。
据了解,“战疫”期间,陈鹏程连续创作了十几幅相关作品。这其中,有热泪盈眶的钟南山院士头像、有身穿防护服相互鼓励的医务人员、有无影灯下紧张的手术台等等让陈鹏程触动的瞬间。
“疫情不退,我对于这个系列的创作就不会停止。我没有专业的医疗知识,但我想透过绘画作品的创作,表达与他们共进退的心。”陈鹏程说,“我想这些医务工作者能感受到社会大众发自内心为他们竖起的大拇指,他们是这个时代最可爱、最勇敢的人。”
作为大足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区国画创作委员会主任,陈鹏程身上,有着一名艺术工作者应有的时代担当和精神力量。
在陈鹏程的朋友圈,写着这样一句话:“抗瘟神,文艺工作者在行动。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这条朋友圈的配图,正是他的“战疫”画作。
文/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杜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