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战疫”:亟需“真诚直面”的文艺
“战疫”,到底亟需怎样的文艺?

文苑|“战疫”:亟需“真诚直面”的文艺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2-14

农历新年钟声刚刚敲响,却恰似战场一声冲锋号角,一场全国性对抗新型冠状病毒蔓延的“战疫”由此打响:令人尊敬的医护人员冲在了最前线,全国各级政府和民众也都积极动员起来;同时,全国文艺家也行动了起来,期望用文艺的画笔去“讴歌抗击疫情中的英雄事迹和模范代表,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面对疫情,如中国美协、中国音协、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湖北文艺界、辽宁文艺界、山东文艺界、南京文艺界等已持续开展系列文艺创作和展演活动(部分活动仍在持续中)等,取得了一定的宣传效果和创作成果。尽管如此,我们不得不承认,面对这场艰难浩大的“战疫”,文艺的声音尚显微弱;甚至部分作品还因其过度“媚俗”、“心灵鸡汤”及“疏离人心”等缺陷而遭到网友批评。

这不能不引起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警惕和反思。我们不禁要问,“战疫”,到底亟需怎样的文艺?

目前,疫情仍十分严峻,我们也还面临诸多

挑战问题。显然,农历新年伊始这一“事件”确乎没有这么“乐观”和“欢愉”。如果我们的文艺始终停留在肤浅表层的“赞颂”,作类似于“口号标语式”的刻画,而与广大民众实际的内心相距甚远,缺乏思想的深度,恐怕这类文艺不仅不能达到鼓舞人心、凝心聚力的要求,还可能为人诟病。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媒体人已经奔赴“战疫”前线,在极为艰难的环境下及时为全国人民提供各类资讯、直播,其中不乏深度报道。信息的及时公开,有效化解了民众恐慌,也击溃了各类不实谣言。这是媒体人的贡献。文艺家也应当积极行动起来,自觉为“战疫”贡献艺术的力量。

这就需要文艺家在“战疫”面前能够展现出真正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关键在于,文艺“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用“现实主义精神”去关照现实生活,用“浪漫主义情怀”鼓舞我们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这种“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也就是要重视文艺创作的思想性。现实主义文艺,并不仅仅是给予观众以美的感受,也需给予观众以精神的震撼和思想的启迪。在这场艰难的“战疫”中,文艺的思想性既体现为能够深刻反映“人民心声”,也体现为文艺家自身对于“战疫”的深刻认识、理性态度和科学精神,并将其灌注于笔端,以深刻揭示人性,以理性应对恐慌,以科学揭穿愚昧。

但是,“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并非轻易获得的,需要文艺家“真诚直面当下中国人的生存现实”。在当前严峻的“战疫”中,即需要文艺家能够“真诚直面”疫情现实,这当然包括了英勇的医护工作者、新医院建设工人、志愿者以及坚强的民众等英雄人物及其感人事迹,这就涉及到文艺对于人民形象尤其英雄形象的塑造问题,但文艺创作不应仅作浮于表象的“赞颂”(尤其如对着照片写生),抑或“完成任务”般的应景之作,而更应当是投入自己真思想、真感受的深入刻画。同时,疫情现实却也包括了许多引发社会激烈争议的现象和问题,如物资的紧缺、谣言的盛行等等,尤其对此,文艺创作又如何应答?开展创作呢?显然,这都需要文艺家能够深入到“战疫”生活之中,并作“真诚直面”,如仅仅是躲在艺术的“象牙塔”和自家的“安乐窝”中凭借唾手可得的新闻图片(素材)和任意的个人想象,是难以创作出真正打动人心的现实主义作品的。

“真诚”,不仅是艺术规律的基本要求,亦构成了今天“战疫”文艺创作的关键。无论是关注“战疫”前线开展创作写生,还是聚焦普通民众防疫、抗疫日常生活,只要能够切实地深入到生活之中,真诚投入、悉心观察、深刻体会,从生活中捕获感动和灵感,获得素材和语言,才能创作出更加贴近“人民心声”、受到人民欢迎的优秀作品。“真诚”的另一层含义指的不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去冷眼旁观、指手画脚,而更强调了文艺参与的重要性,即使得文艺能够有机地参与到“战疫”中,首先发挥其应有作用,继而籍此能够创作出一批优秀作品;并且,也能够对于“战疫”过程中出现的许多复杂局面给予艺术的表达和回应。如米勒《晚钟》、珂勒惠支《织工的反抗》、蒋兆和《流民图》、王式廓《血衣》、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以至罗中立《父亲》等,古今中外不乏这类引发强烈共鸣的著名现实主义作品,它们语言丰富、风格多样,惟其不变的是那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对社会现实与人民大众的强烈关怀。显然,在这时代的变革发展中,文艺始终不曾缺席,而且更激情地投入。

我想,肯定已有很多文艺家开始在“战疫”生活中默默耕耘。期待籍此“战疫”,通过“真诚直面”,能够在现在和将来真正收获一些传之后世的优秀作品,成为人们今后永久的记忆和历史图像。这才应当是文艺参与和文艺创作的终极目标。

文/重庆大学艺术学院讲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郝斌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文苑|“战疫”:亟需“真诚直面”的文艺

2020-02-14 15:50:40 来源: 0 条评论

农历新年钟声刚刚敲响,却恰似战场一声冲锋号角,一场全国性对抗新型冠状病毒蔓延的“战疫”由此打响:令人尊敬的医护人员冲在了最前线,全国各级政府和民众也都积极动员起来;同时,全国文艺家也行动了起来,期望用文艺的画笔去“讴歌抗击疫情中的英雄事迹和模范代表,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面对疫情,如中国美协、中国音协、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湖北文艺界、辽宁文艺界、山东文艺界、南京文艺界等已持续开展系列文艺创作和展演活动(部分活动仍在持续中)等,取得了一定的宣传效果和创作成果。尽管如此,我们不得不承认,面对这场艰难浩大的“战疫”,文艺的声音尚显微弱;甚至部分作品还因其过度“媚俗”、“心灵鸡汤”及“疏离人心”等缺陷而遭到网友批评。

这不能不引起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警惕和反思。我们不禁要问,“战疫”,到底亟需怎样的文艺?

目前,疫情仍十分严峻,我们也还面临诸多

挑战问题。显然,农历新年伊始这一“事件”确乎没有这么“乐观”和“欢愉”。如果我们的文艺始终停留在肤浅表层的“赞颂”,作类似于“口号标语式”的刻画,而与广大民众实际的内心相距甚远,缺乏思想的深度,恐怕这类文艺不仅不能达到鼓舞人心、凝心聚力的要求,还可能为人诟病。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媒体人已经奔赴“战疫”前线,在极为艰难的环境下及时为全国人民提供各类资讯、直播,其中不乏深度报道。信息的及时公开,有效化解了民众恐慌,也击溃了各类不实谣言。这是媒体人的贡献。文艺家也应当积极行动起来,自觉为“战疫”贡献艺术的力量。

这就需要文艺家在“战疫”面前能够展现出真正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关键在于,文艺“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用“现实主义精神”去关照现实生活,用“浪漫主义情怀”鼓舞我们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这种“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也就是要重视文艺创作的思想性。现实主义文艺,并不仅仅是给予观众以美的感受,也需给予观众以精神的震撼和思想的启迪。在这场艰难的“战疫”中,文艺的思想性既体现为能够深刻反映“人民心声”,也体现为文艺家自身对于“战疫”的深刻认识、理性态度和科学精神,并将其灌注于笔端,以深刻揭示人性,以理性应对恐慌,以科学揭穿愚昧。

但是,“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并非轻易获得的,需要文艺家“真诚直面当下中国人的生存现实”。在当前严峻的“战疫”中,即需要文艺家能够“真诚直面”疫情现实,这当然包括了英勇的医护工作者、新医院建设工人、志愿者以及坚强的民众等英雄人物及其感人事迹,这就涉及到文艺对于人民形象尤其英雄形象的塑造问题,但文艺创作不应仅作浮于表象的“赞颂”(尤其如对着照片写生),抑或“完成任务”般的应景之作,而更应当是投入自己真思想、真感受的深入刻画。同时,疫情现实却也包括了许多引发社会激烈争议的现象和问题,如物资的紧缺、谣言的盛行等等,尤其对此,文艺创作又如何应答?开展创作呢?显然,这都需要文艺家能够深入到“战疫”生活之中,并作“真诚直面”,如仅仅是躲在艺术的“象牙塔”和自家的“安乐窝”中凭借唾手可得的新闻图片(素材)和任意的个人想象,是难以创作出真正打动人心的现实主义作品的。

“真诚”,不仅是艺术规律的基本要求,亦构成了今天“战疫”文艺创作的关键。无论是关注“战疫”前线开展创作写生,还是聚焦普通民众防疫、抗疫日常生活,只要能够切实地深入到生活之中,真诚投入、悉心观察、深刻体会,从生活中捕获感动和灵感,获得素材和语言,才能创作出更加贴近“人民心声”、受到人民欢迎的优秀作品。“真诚”的另一层含义指的不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去冷眼旁观、指手画脚,而更强调了文艺参与的重要性,即使得文艺能够有机地参与到“战疫”中,首先发挥其应有作用,继而籍此能够创作出一批优秀作品;并且,也能够对于“战疫”过程中出现的许多复杂局面给予艺术的表达和回应。如米勒《晚钟》、珂勒惠支《织工的反抗》、蒋兆和《流民图》、王式廓《血衣》、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以至罗中立《父亲》等,古今中外不乏这类引发强烈共鸣的著名现实主义作品,它们语言丰富、风格多样,惟其不变的是那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对社会现实与人民大众的强烈关怀。显然,在这时代的变革发展中,文艺始终不曾缺席,而且更激情地投入。

我想,肯定已有很多文艺家开始在“战疫”生活中默默耕耘。期待籍此“战疫”,通过“真诚直面”,能够在现在和将来真正收获一些传之后世的优秀作品,成为人们今后永久的记忆和历史图像。这才应当是文艺参与和文艺创作的终极目标。

文/重庆大学艺术学院讲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郝斌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典韵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