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防控 众志成城·重庆文艺战“疫”系列报道】笔尖生情 汇聚战“疫”力量·重庆作家在行动(二十九)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3月17日7时讯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战斗中,重庆本土作家们虽然身“宅”在家,心却始终牵挂着前线。他们以笔为枪、著文为戈,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投入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在市委宣传部指导下,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和重庆文艺网持续推出相关作品展示。
今天,就让小编和大家一起,来看看重庆作家们如何以笔为枪、汇聚战“疫”力量——
“净土”背后那一抹警服蓝
——北碚公安战“疫”纪实
文/于爱全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那段时间,有网站发布了一幅《重庆市疫情分布图》,用颜色标注了各区县受灾程度,整个画面一片红色,让人触目惊心。不过,有人惊奇地发现,“红海”中有一小块白色“岛屿”,这个地方就是北碚。有些北碚居民在朋友圈里转发了这幅图片,还在其中的白色区域标注了记号,不无自豪地说:“我在这儿。”很多人都知道北碚抗疫工作做得扎实,上下齐心造就了一方难得的“净土”。但“净土”何来,却鲜有人知。若真要查究其中缘由,可能并非一言二语能够说得清楚。但我知道,有一支队伍,作用至关重要,就是公安。
一、有一种美叫“逆行”
2020年1月23日,正值除夕,这年冬天不是很冷,空气中飘着一丝淡淡的年味。公安战线没法像其他单位那样正常休假,但也已经分两批次开始轮休。
北碚区公安分局警令处主任何灵属于留守单位上班的一批,他一大早先坐在办公室里盘点了一下春节期间的工作。多年以来的警令工作,让他养成了一种习惯,就是预估未来大事,提前着手筹备。一番分析评估之后,他认为这个假期应该比较太平,于是换了个很安逸的姿势,躺在椅背上浏览当天的新闻。
不过,就在浏览新闻的当口,他嗅到一丝不好的信号。为此,他专门跑到楼上办公室,跟同在留守岗位的副主任说:“我有一种预感,今年春节有点恼火,有点严峻。”没想到一语成谶。话刚说完,就接到了紧急会议通知。
当日下午,公安部和市公安局就以视频形式召开会议,通报了当前新冠肺炎感染疫情传播形势。会议开到一半,局长赵小农坐不住了,轻轻招手示意,把何灵叫过去,让他安排民警给所有正在休假的局领导打电话,全部召回单位。他立马把这项任务安排给了民警小于。
小于握着手机良久,没把电话拨出去。凭以往经验,当时正是假期第一天,很多局领导都要去外地走亲或度假,这个电话打过去可能很不讨喜。经过一番酝酿之后,他终于硬着头皮逐一拨通电话,十分委婉地说明了情况。让他深感意外的是,无一位领导有怨言。
一位副局长正在家中筹备年夜饭,二话没说立即返岗。政治处主任本已在外地度假,挂断电话便购买高价机票,次日一早乘机返回。还有一位副局长与家人自驾去云南,接到通知时刚到昆明,一口气没歇,立马退了酒店,驱车千里往回赶,克服沿途积雪封路的障碍,于一日后成功回到岗位。
在召回局领导的同时,分局下达了全局停休的指令。刚开始,局党委还担心民警有怨言,害怕有些民警在外地赶不回来。但事实证明,公安是一支特殊的队伍。第二天下午,分局召开视频会议进行调度,听取各科所队民警返岗情况。超乎意料,竟然95%的民警都已经返岗,剩下的也多半已经在路上。这些民警有的是全家退了旅行团,损失一两万返回岗位;有些刚刚回到千里之外的老家,年夜饭吃了一半就接到通知返回单位的;还有的临时把孩子托付给亲戚,毅然返回岗位。几位局领导从大屏幕里听了各科所队长的汇报之后,都是微微有些动容。
事实证明,尽管平时很多民警都讨厌加班,但是在真正的灾难面前,没有人愿意退缩。这在公安队伍里,是很古怪的一个现象。交巡警队伍里有一名瘦弱的女辅警支气管炎复发,每天要吃药输液,但是她坚持没有请假。轮到她值班时,就提前把药吃了,然后在卡点一站8小时。“这算不上急症,不想因为自己影响大队整体工作,这个时期每个人都很忙,如果自己缺位安排其他人来顶岗,会增加其他同志的工作量。”这名辅警名叫孔秀娟。
复兴派出所青年民警杨其鑫和复兴街道办事处“大学生村官”郑惠文是一对恋人,两人本已返回万州老家,打算春节期间结婚,疫情到来后立即取消婚约,返回了岗位。“婚约事小,抗‘疫’事大。虽说有些遗憾,但也刻骨铭心。”二人告诉单位,他们的决定得到了双方家人的支持,“亲戚们都是双方父母在通知,他们让我俩安心工作。”随后一个多月,两人都在复兴街道抗疫一线。虽在一个辖区,但由于都很忙碌,极少见面。“等疫情结束,春暖花开,我们再续婚约。”小伙子保持着极为乐观的情绪。
在那些老民警的印象里,除了当年搜捕悍匪周克华,还从未在春节期间把大家召回,全警取消休假,昼夜投入工作。当年搜捕周克华时,很多民警是带着情绪投入工作的,但这次绝对不同,警心真正凝聚到了一起。这也充分表明,这一场新冠肺炎引发的灾难比悍匪更凶猛,由于它威胁到了全社会的安全,人人肩上都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即便是普通群众,也很想为抗疫尽一份力,何况身负职责的人民警察。“疫情在前,警察不退”,已经渗透每个民警的意识深处。
二、与魔鬼赛跑的人
在疫情防控中,治安支队长陈涛牵头承担了大量工作,他认为疫情防控主要任务是内防扩散、外防输入。落实到具体措施上,就是提早发现疑似患者,找到患者密切接触对象,尽快做好阻断,防止无序扩散。这项工作抓住时间先机是关键,形象点说就是与魔鬼赛跑,赶在魔鬼作祟之前把它关进笼子,每一分钟都至关重要。为此,到2月下旬,他已经连续30多天没有回家,每天24小时吃住在单位,每天工作十几小时。
几乎所有社区民警和辅警都参与了这项工作,社区摸排在逐门逐户地开展,辖区70多万人无一人遗漏。时间在争分夺秒地进行。社区民警余星辰每天早晨醒来第一件事情就是给社区干部打电话,约定当天的走访地点。每天大概能走访100多户,排查400余人,步数过万,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在走访中,有的群众很配合,积极给他提供外来人员的情况和消息,也有的群众不理解,像赶苍蝇一样不停地向他摆手,但他说:“无论群众配不配合,这都是我的工作,不配合就得争取他们的配合。”
2月8日是社区民警余星辰住在所里的第15天,傍晚下班的时候,他还在忙碌,社区干部问他:“余警官,又不回家?”“哎,不回了,从沙坪坝开车过来太远,耽误时间,也不给守卡的兄弟增添负担了撒。”“不想老婆孩子?”“啷个不想嘛,小娃娃在家天天找爸爸,等这边都结束了再回家,才放心。”每天晚上在视频里听到孩子的哭喊,他心里都愧疚万分,但是为了尽早完成排查任务,只能舍小家、顾大家。
由于社区摸排工作开展得比较实,外来可疑人员一旦进入北碚,就进入民警掌握视线。疑似患者和密切接触对象总是第一时间被采取防护隔离措施,疫情几乎没有传播空间。2月2日,疫情防控指挥部掌握到,一名九龙坡确诊患者曾在北碚短暂逗留。尽管这名患者在北碚滞留时间仅仅几小时,但先后乘坐4班公交车、1班轻轨,还曾在商业街区拍照留念,几小时足以接触数十甚至上百名群众。
治安支队副支队长冯智具体牵头这些接触人员的查找工作,他深知越早找到接触人员并做好提醒,就越有利于尽早切断传播渠道。为此,尽管他已连续十余日在单位加班,仍然连夜带人前往公交公司,调看当日几班公交车视频监控,利用整整一个通宵的时间,尽最大可能明确了每一位可能接触人员。天亮之后,已经24小时没有合眼的冯智仍不敢麻痹大意,这场与魔鬼进行的赛跑刚刚赢了上半局,他们必须第一时间通知到所有接触人员,安排好相应的防护措施。依然是马不停蹄、紧锣密鼓,有些人电话联系不上,他们就通过各种侧面手段,逐一上门寻找;还有人不以为然,不愿采取防护隔离措施,他们就苦口婆心,逐一做通思想工作。工作30余小时之后,冯智终于歇下一口气,躺在单位沙发上小睡了一会儿。在他闭上眼睛的时候,桌上半碗没有吃完的泡面还没来得及收拾。他已经支撑不住了。
已经很难搞得清,疫情防控开展以来,他们到底有多少次这样彻夜不眠了。对普通人来说,疫情防控就是封闭在家,减少与可疑人员接触的机会,熬过一次漫长而又无聊的假期,但对这些抗疫战线的民警来说,防控工作就是日日夜夜地轮转,就是争分夺秒地奉献,就是最大限度地服务感染风险最高的群体。要知道,他们也都是父亲,是丈夫,是儿子,是跟我们大家一样的血肉之躯,也存在着身患疾病,被病毒感染的可能性。
三、并非所有泪水都代表痛苦
在这场战役中,很多民警哭了。可你若以为这些钢铁汉子流泪是因为劳累、危险以及委屈,那就错了。有一种眼泪,并非源自哀伤和痛苦,而是因为自豪和感动。
1月28日中午,北碚区蔡家派出所所长刘小松正准备外出执勤,一名男子抱着几个箱子走来到派出所,把东西放在值班大厅,什么话也没说就走了,他和几名民警面面相觑。看到男子马上开车要走,刘小松反应过来,快步过去拉住男子,才了解到了事情的原委。原来,男子姓杨,在派出所附近开了个便利店,今天特地过来给派出所送食品和口罩的。
据杨某讲述,派出所在一次出警时,帮助他们解决了困扰多日的矛盾纠纷,夫妻俩一直感激在心。近日,看到民警挨家挨户排查走访,一直都没有休息,便想尽自己绵薄之力,为疫情防控做点贡献。据民警反映,夫妻俩已经不是第一次来所里送口罩。在防护口罩如此紧张的情况下,杨某没有想到把这些宝贵存货拿来出售,而是第一时间想到了支援抗疫工作,这是何其难能可贵的义举。所长刘小松眼里湿湿的,他专门召集值班组,跟杨某合了张影。
2月13日下午,静观镇塔坪村的农户杨姐找到辖区派出所民警,说自己觉得最近警察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连日加班,非常辛苦,想送点自己家种的蔬菜给派出所。民警听后觉得极为不妥,因为他们都知道,杨姐的老公两年前去世了,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女儿读高中,儿子刚进小学,还要赡养自己的父母,一家5口人全靠杨姐种植葡萄和蔬菜为生。自己本来已经这么辛苦,怎么还能给派出所捐赠蔬菜呢?几经诱导询问,杨姐表示,“我们家的蔬菜一直都是自产自销的,现在农贸市场关了,也没法外出赶场,菜都销不出去。我想到你们很辛苦,送点新鲜菜给你们吃。”这一次,民警感动之余,没接受她的捐赠,他们决定买下这些蔬菜。
2月10日,分局警令处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一家社会网站。接电话的民警以为是推销机构,本想把电话挂断。但这次他想错了,对方为分局寄来两百多包口罩。灾难面前没有旁观者,投入这一场无声的战斗无疑是一份荣耀,这些社会单位觉得自己应尽一份社会责任。随后,无数类似电话打进公安分局。2月12日,有一家酒水企业甚至开车运来一批酒水。当时负责接待工作的警令处主任何灵非常为难,按说,群众那一份参与抗疫工作的热心不该拒绝,但公安机关对酒水又有严格的规定。无奈之下,他只好耐心给捐赠人做通了思想工作。
其实类似的事情远不止这么几件。在疫情形势最严峻的阶段,区里在各交通要道设置了30个疫情监测点,由公安民警和党政干部昼夜联合开展工作。时常有群众冒着严寒前来送口罩、食品以及取暖设施,有些甚至以外卖的形式成箱送来,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当然,似乎留下名字也并无意义。每次收到这些物资,民警心理都暖烘烘的。在G75高速入口值守的民警小杨一周数次感动落泪。他说,做警察七八年,从没像这个冬天这么辛苦,也从没像这个冬天这么温暖。在那段最艰难的日子里,他从这个职业里感受到了无上的自豪。“一切艰辛都值了。”2月3日凌晨两点,他在朋友群里这么说。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中,病毒并没有把森林拆分成一棵棵独树,也没有把社会切割成一座座孤岛。相反,有一只无形的推手,让心与心紧紧连在一起,让手与手牢牢握在一处。警察的凝聚力从没这么强,警民之间的距离从没这么近。我想,我大概已经搞清楚,是一种什么力量,让北碚成为了难得的一方“净土”,又是一种什么力量,让我们整个社会的疫情在如此短暂时间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