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防控 众志成城·重庆文艺战“疫”系列报道】笔尖生情 汇聚战“疫”力量·重庆作家在行动(六十一)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战斗中,重庆本土作家们虽然身“宅”在家,心却始终牵挂着前线。

【全民防控 众志成城·重庆文艺战“疫”系列报道】笔尖生情 汇聚战“疫”力量·重庆作家在行动(六十一)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4-28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4月28日6时讯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战斗中,重庆本土作家们虽然身“宅”在家,心却始终牵挂着前线。他们以笔为枪、著文为戈,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投入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在市委宣传部指导下,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和重庆文艺网持续推出相关作品展示。

今天,就让小编和大家一起,来看看重庆作家们如何以笔为枪、汇聚战“疫”力量——


逆行的天使正青春

文/吴 维


庚子年春,新型冠状病毒突然来袭,大量人群被感染,时值春运,为防止病毒蔓延扩散,武汉于1月23日晚10:00封城。病毒肆虐猖獗,感染的人越来越多,武汉医疗告急,物资告急,九省通衢的中国樱花第一城病入膏肓,急需各地医务人员驰援。

2003年“非典”发生的时候,李平还是一个将满10岁的女孩,“那时候,90后是重点保护对象,现在,我们长大了,护卫人民健康平安是我们的责任!疫情当前,作为一个有重症护理经验的护士,不在抗疫最前线,是我的遗憾!”大足区人民医院第一批出征武汉的援鄂名单上,李平如愿在列。

回到家,李平轻描淡写地告诉妈妈:“我要去武汉了。”妈妈同样轻描淡写地回答:“嗯,去吧。”其实,在妈妈的心里,早已掀起了狂风巨浪:那是疫情中心呀,女儿近27年的人生里,从未置身于危险之地!可是,她不能让担心和忧虑表现在脸上,不能拖女儿的后退,这是女儿的选择,女儿的人生,女儿要在非常时期去到最需要她的地方锤炼自己,救治病患,作为母亲,她只能远远地看着,默默地祝福,一遍一遍叮嘱女儿一定要做好防护。



2月2日晚11:00李平随团队抵达武汉。

病毒恣虐,形式严峻。初来乍到的医护们来不及好好修整,3日一早就开始接受上岗培训,4日即进入病区收治病人。李平所在医护团队重庆三队是由重庆市29家单位共148名重症医护人员组成,是重庆市第一支整建制接管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两个重症患者病区的团队,任务特别艰巨。

防护服紧缺,培训更多的是理论讲解。李平一边记一边在心里一遍遍模拟防护服穿脱操作,牢牢记住针对新冠病毒的防护指南。她想,只有尽快熟悉防护操作,才能更快地投入“战斗”。是的,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危难时刻冲锋在前的,是如李平一样数以万计的白衣战士。

李平是所在团队接管东院病区的第一天第一批进入病房的护士。

要进入病房的时候,李平心里非常紧张。是的,面对狡猾、无孔不入的病毒,谁不害怕呢?穿着笨重的防护服,举手投足都很困难。李平平时连续工作12个小时都挺得住,但是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后没多久就感到胸闷、难受、呼吸不畅,大汗淋漓,说话费力,好似要虚脱一般。想到病床上无助的患者,李平深呼吸了几下,义无反顾走进了咳嗽声此起彼伏的病房。看到推门而入的医护,病床上的患者齐齐看了过来,眼里充溢着感激的泪光,一位病人哽咽着说:“你们来了,我们就有希望了!”李平震撼于那一双双渴望新生的目光,那是对生命的呼唤啊,她心中的不安、害怕瞬间就消失无影了,她在心里默默地为自己加油:“不要怕!没有什么病毒是我们不能战胜的!”

东院病区是临时改建的重症病区,隔离条件简陋,病房对面就是医护办公室,病房的大门外只有薄薄的一层塑料薄膜遮挡。武汉所有的医护都在争分夺秒的与病毒、死神战斗,无暇分身带领刚到武汉的重庆医护熟悉病区情况。接管病区初期,不时有进办公室的医护未着标准防护错入病房,感染的风险非常大。医护团队重庆三队在收治患者的同时,不断改造和优化病区环境,没让一个医护人员因工作而感染。

 


进入病房,李平要时刻观察昏迷不醒的重症病人的病情和仪器数值变化,及时做好记录、护理。6个医护,要同时护理30个重症病人,从上班到下班,几乎没有休息时间。这期间不仅要护理病人,给病人分药、输液,陪伴、鼓励病人,还要兼做病区的清洁工、消毒工、搬运工、管道疏通工,因为病区存在感染风险,李平和同事们力所能及的事都尽量自己去做,脏活、重活都抢着干:“我多做一点,别人就可以不用进病区,就少一点感染的机会,很多事我相信自己能做到能做好。” 从没搬运过氧气瓶的李平,穿着厚重的防护服,第一次从楼下搬运高过她身高的笨重的氧气瓶到15楼病房,力气小,她只能将氧气瓶倾斜,再一点一点地挪动前行,进出电梯的时候,护目镜已雾朦朦一片,看不清脚下,过窄窄的电梯门缝时,李平差点摔倒,她事后笑着对同事说:“幸好稳住了,摔我没关系,氧气瓶可不能摔。”

在日常的护理中,李平十分注意疏导病人的情绪。新冠病毒的强传染性,导致很多人自己患病,家人也被感染隔离,入院病人得不到亲人的陪伴,加之很多老年病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病房里不时弥漫着孤独、焦虑、恐惧和痛苦的低迷情绪,严重影响病人的治疗效果。厚厚的防护服、口罩、护目镜遮住了李平的面目,但李平总是笑着不停宽慰、鼓励他们:“暂时的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聚,亲人们都盼着你们早日康复出院回家呢,这也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大家多想想开心的事呀,我们会一直陪着你们!战胜了病毒,我们一起去看樱花呀。”李平相信,病人们能感受到她的笑容和乐观,因为,越来越多的病人露出了感激的笑脸,每当此时,李平身体很累,心里却很欣慰。

 


有一天,李平刚刚推开病房的门,一声惊呼随即响起:“别进来,别进来!”李平探头一看,原来是一个病人没有带口罩,“别进来,我戴好口罩你再进来!”病人一边制止李平一边迅速戴上口罩:“好了,进来吧!”李平拿了药走到病人床前,笑嘻嘻的说:“没事的呀,我戴了口罩的。”病人一本正经地说:“你们离开家从重庆来武汉救治我们,不能让你们被病毒感染,你们好好的,我们才能好呀。”这一刻,李平的心里充满了温暖。

一位收治时昏迷不醒的病人,在倾力救治和精心护理下,逐渐好转。病人苏醒的第二天,李平值夜班,测了血压后李平告诉病人:“阿姨,您放心,血压稳定了。”病人小声询问李平是否有空,李平还要巡查其他病人情况,便对病人说:“阿姨,有什么事吗?我现在要记录仪器数值变化,等我忙过这一会马上就过来,好吗?”病人点头示意李平先忙。李平忙完来到病人床前,经询问才知病人想梳头发,但气促无力,不能自理。“阿姨,是我疏忽了,我给您梳。”李平含着泪水,轻轻地、慢慢地为病人梳理好头发。病人摸着梳理顺畅的长发,感激地说:“谢谢!谢谢!我感觉精神好多了。”李平心里一半是歉疚一半是感动:多么积极乐观的病人啊,即使身患重症,也依然直面苦难追求美好,热爱生活!那一刻,在李平眼里,这位阿姨比樱花还要美丽。

一位60多岁的女患者,病情好转后,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定期敷起了面膜,她说她想让医护们看到她精神焕发而不是病恹恹的样子,她要把美好的一面展示给救护她的医护们,还想把面膜送给李平以示谢意。

取掉吸氧面罩的男患者,在病房里给大家讲起了笑话;即将转入普通病房的患者,为暂时留观重症病房的病友们加油鼓劲……

一些重症病人入院匆忙,没有洗漱用品、替换衣物,李平和队友们把自己的洗漱用品、没有穿的新内衣新袜子送给病人,还买来奶粉、水果送给病人……

在病房,李平听到最多的三句话是 “谢谢!谢谢!”“注意呀,别感染了!”“我们相信你!”,李平觉得,唯有自己更加尽心尽力,待患如亲,急患所想,才不会辜负患者对她的信任和托付。

妈妈打来电话,政府和医院领导又去看望她了,还有志愿者送来了蔬菜、水果和肉食……

援鄂期间有艰险、有挑战,有烦琐,有辛苦,也有成长和收获:患者对生活的热爱,对医护的感恩,政府和医院领导对援鄂医护的关爱,并肩作战的队友们齐心协力、守望互助的点点滴滴都深深感动着李平,她相信不断成长的自己一定能肩负起更多时代赋予的责任。



2月15日,武汉下了一场春天难得一见的大雪,重庆的冬天很少下雪,更别说春雪了,李平眼里满是惊奇。然而,比武汉春雪更令李平意外的是医护办公室里的一封封感谢信,一百多封啊,每一封信都是那么的情真意切,充满了感恩:感谢每一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医生、护士的救命之恩!也充满了希望:经此一疫,一江带水的山城重庆和江城武汉一定会更加亲密更加美好!

对于不断涌来的赞美,李平说:“救治病患是我的工作,疫情当前,挺身而出是我的责任,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而已。”防控疫情的战斗中,工作最烦琐、最忙碌、暴露在高风险病区最多的人正是数以万计像李平一样的医护人员,在看不见硝烟的战场,她们与病毒搏斗,与死神赛跑,以精湛的医护技术、细致入微的爱心和耐心帮助每一位感染病毒的患者走出阴霾,重获新生,用医者仁心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天使之歌。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全民防控 众志成城·重庆文艺战“疫”系列报道】笔尖生情 汇聚战“疫”力量·重庆作家在行动(六十一)

2020-04-28 06:10: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4月28日6时讯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战斗中,重庆本土作家们虽然身“宅”在家,心却始终牵挂着前线。他们以笔为枪、著文为戈,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投入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在市委宣传部指导下,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和重庆文艺网持续推出相关作品展示。

今天,就让小编和大家一起,来看看重庆作家们如何以笔为枪、汇聚战“疫”力量——


逆行的天使正青春

文/吴 维


庚子年春,新型冠状病毒突然来袭,大量人群被感染,时值春运,为防止病毒蔓延扩散,武汉于1月23日晚10:00封城。病毒肆虐猖獗,感染的人越来越多,武汉医疗告急,物资告急,九省通衢的中国樱花第一城病入膏肓,急需各地医务人员驰援。

2003年“非典”发生的时候,李平还是一个将满10岁的女孩,“那时候,90后是重点保护对象,现在,我们长大了,护卫人民健康平安是我们的责任!疫情当前,作为一个有重症护理经验的护士,不在抗疫最前线,是我的遗憾!”大足区人民医院第一批出征武汉的援鄂名单上,李平如愿在列。

回到家,李平轻描淡写地告诉妈妈:“我要去武汉了。”妈妈同样轻描淡写地回答:“嗯,去吧。”其实,在妈妈的心里,早已掀起了狂风巨浪:那是疫情中心呀,女儿近27年的人生里,从未置身于危险之地!可是,她不能让担心和忧虑表现在脸上,不能拖女儿的后退,这是女儿的选择,女儿的人生,女儿要在非常时期去到最需要她的地方锤炼自己,救治病患,作为母亲,她只能远远地看着,默默地祝福,一遍一遍叮嘱女儿一定要做好防护。



2月2日晚11:00李平随团队抵达武汉。

病毒恣虐,形式严峻。初来乍到的医护们来不及好好修整,3日一早就开始接受上岗培训,4日即进入病区收治病人。李平所在医护团队重庆三队是由重庆市29家单位共148名重症医护人员组成,是重庆市第一支整建制接管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两个重症患者病区的团队,任务特别艰巨。

防护服紧缺,培训更多的是理论讲解。李平一边记一边在心里一遍遍模拟防护服穿脱操作,牢牢记住针对新冠病毒的防护指南。她想,只有尽快熟悉防护操作,才能更快地投入“战斗”。是的,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危难时刻冲锋在前的,是如李平一样数以万计的白衣战士。

李平是所在团队接管东院病区的第一天第一批进入病房的护士。

要进入病房的时候,李平心里非常紧张。是的,面对狡猾、无孔不入的病毒,谁不害怕呢?穿着笨重的防护服,举手投足都很困难。李平平时连续工作12个小时都挺得住,但是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后没多久就感到胸闷、难受、呼吸不畅,大汗淋漓,说话费力,好似要虚脱一般。想到病床上无助的患者,李平深呼吸了几下,义无反顾走进了咳嗽声此起彼伏的病房。看到推门而入的医护,病床上的患者齐齐看了过来,眼里充溢着感激的泪光,一位病人哽咽着说:“你们来了,我们就有希望了!”李平震撼于那一双双渴望新生的目光,那是对生命的呼唤啊,她心中的不安、害怕瞬间就消失无影了,她在心里默默地为自己加油:“不要怕!没有什么病毒是我们不能战胜的!”

东院病区是临时改建的重症病区,隔离条件简陋,病房对面就是医护办公室,病房的大门外只有薄薄的一层塑料薄膜遮挡。武汉所有的医护都在争分夺秒的与病毒、死神战斗,无暇分身带领刚到武汉的重庆医护熟悉病区情况。接管病区初期,不时有进办公室的医护未着标准防护错入病房,感染的风险非常大。医护团队重庆三队在收治患者的同时,不断改造和优化病区环境,没让一个医护人员因工作而感染。

 


进入病房,李平要时刻观察昏迷不醒的重症病人的病情和仪器数值变化,及时做好记录、护理。6个医护,要同时护理30个重症病人,从上班到下班,几乎没有休息时间。这期间不仅要护理病人,给病人分药、输液,陪伴、鼓励病人,还要兼做病区的清洁工、消毒工、搬运工、管道疏通工,因为病区存在感染风险,李平和同事们力所能及的事都尽量自己去做,脏活、重活都抢着干:“我多做一点,别人就可以不用进病区,就少一点感染的机会,很多事我相信自己能做到能做好。” 从没搬运过氧气瓶的李平,穿着厚重的防护服,第一次从楼下搬运高过她身高的笨重的氧气瓶到15楼病房,力气小,她只能将氧气瓶倾斜,再一点一点地挪动前行,进出电梯的时候,护目镜已雾朦朦一片,看不清脚下,过窄窄的电梯门缝时,李平差点摔倒,她事后笑着对同事说:“幸好稳住了,摔我没关系,氧气瓶可不能摔。”

在日常的护理中,李平十分注意疏导病人的情绪。新冠病毒的强传染性,导致很多人自己患病,家人也被感染隔离,入院病人得不到亲人的陪伴,加之很多老年病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病房里不时弥漫着孤独、焦虑、恐惧和痛苦的低迷情绪,严重影响病人的治疗效果。厚厚的防护服、口罩、护目镜遮住了李平的面目,但李平总是笑着不停宽慰、鼓励他们:“暂时的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聚,亲人们都盼着你们早日康复出院回家呢,这也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大家多想想开心的事呀,我们会一直陪着你们!战胜了病毒,我们一起去看樱花呀。”李平相信,病人们能感受到她的笑容和乐观,因为,越来越多的病人露出了感激的笑脸,每当此时,李平身体很累,心里却很欣慰。

 


有一天,李平刚刚推开病房的门,一声惊呼随即响起:“别进来,别进来!”李平探头一看,原来是一个病人没有带口罩,“别进来,我戴好口罩你再进来!”病人一边制止李平一边迅速戴上口罩:“好了,进来吧!”李平拿了药走到病人床前,笑嘻嘻的说:“没事的呀,我戴了口罩的。”病人一本正经地说:“你们离开家从重庆来武汉救治我们,不能让你们被病毒感染,你们好好的,我们才能好呀。”这一刻,李平的心里充满了温暖。

一位收治时昏迷不醒的病人,在倾力救治和精心护理下,逐渐好转。病人苏醒的第二天,李平值夜班,测了血压后李平告诉病人:“阿姨,您放心,血压稳定了。”病人小声询问李平是否有空,李平还要巡查其他病人情况,便对病人说:“阿姨,有什么事吗?我现在要记录仪器数值变化,等我忙过这一会马上就过来,好吗?”病人点头示意李平先忙。李平忙完来到病人床前,经询问才知病人想梳头发,但气促无力,不能自理。“阿姨,是我疏忽了,我给您梳。”李平含着泪水,轻轻地、慢慢地为病人梳理好头发。病人摸着梳理顺畅的长发,感激地说:“谢谢!谢谢!我感觉精神好多了。”李平心里一半是歉疚一半是感动:多么积极乐观的病人啊,即使身患重症,也依然直面苦难追求美好,热爱生活!那一刻,在李平眼里,这位阿姨比樱花还要美丽。

一位60多岁的女患者,病情好转后,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定期敷起了面膜,她说她想让医护们看到她精神焕发而不是病恹恹的样子,她要把美好的一面展示给救护她的医护们,还想把面膜送给李平以示谢意。

取掉吸氧面罩的男患者,在病房里给大家讲起了笑话;即将转入普通病房的患者,为暂时留观重症病房的病友们加油鼓劲……

一些重症病人入院匆忙,没有洗漱用品、替换衣物,李平和队友们把自己的洗漱用品、没有穿的新内衣新袜子送给病人,还买来奶粉、水果送给病人……

在病房,李平听到最多的三句话是 “谢谢!谢谢!”“注意呀,别感染了!”“我们相信你!”,李平觉得,唯有自己更加尽心尽力,待患如亲,急患所想,才不会辜负患者对她的信任和托付。

妈妈打来电话,政府和医院领导又去看望她了,还有志愿者送来了蔬菜、水果和肉食……

援鄂期间有艰险、有挑战,有烦琐,有辛苦,也有成长和收获:患者对生活的热爱,对医护的感恩,政府和医院领导对援鄂医护的关爱,并肩作战的队友们齐心协力、守望互助的点点滴滴都深深感动着李平,她相信不断成长的自己一定能肩负起更多时代赋予的责任。



2月15日,武汉下了一场春天难得一见的大雪,重庆的冬天很少下雪,更别说春雪了,李平眼里满是惊奇。然而,比武汉春雪更令李平意外的是医护办公室里的一封封感谢信,一百多封啊,每一封信都是那么的情真意切,充满了感恩:感谢每一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医生、护士的救命之恩!也充满了希望:经此一疫,一江带水的山城重庆和江城武汉一定会更加亲密更加美好!

对于不断涌来的赞美,李平说:“救治病患是我的工作,疫情当前,挺身而出是我的责任,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而已。”防控疫情的战斗中,工作最烦琐、最忙碌、暴露在高风险病区最多的人正是数以万计像李平一样的医护人员,在看不见硝烟的战场,她们与病毒搏斗,与死神赛跑,以精湛的医护技术、细致入微的爱心和耐心帮助每一位感染病毒的患者走出阴霾,重获新生,用医者仁心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天使之歌。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发源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