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考古走上"云端"
近来,利用互联网发布馆藏、介绍展览、选评项目等“云端”文化供给新方式不断涌现,开启文博数字时代。

当考古走上"云端"

来源:人民日报2020-05-14

今年的“五一”小长假,许多网友与考古人一起在“云端”,见证了“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产生的全过程。一段时间以来,利用互联网发布馆藏、介绍展览、选评项目等“云端”文化供给新方式不断涌现,一起开启着文博领域的数字时代。

往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都是进入最后候选项目的领队或者负责人暂时放下田野考古的手铲,前往北京向同行及评委交流汇报自己的工作。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的终评会主动创新形式,利用“五一”小长假在网络会议平台全程直播了20个入围项目的汇报展示、专家提问点评以及最后的荣誉揭晓。据不完全统计,观看总量达2278万人次,与“十大考古”相关的网络互动话题总阅读量达到1.66亿人次。“云考古”开创性的一小步,促成了考古文博经由网络满足公众文化需求的一大步,考古人把一个原本属于业界的聚会,变成了与大众共享的活动。

“云端”文博不仅丰富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渠道和平台,更因其共享性、便捷性扩大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受益面。通过“云端”漫步、手指触行,公众轻松进入到国家级的考古评审现场,走进考古人的世界。这种文化体验非同凡响:原来考古人要研究从1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到南宋的沉船这么迥然不同的年代;原来考古人既可复原9000年前的玉器生产技术,又能在看似简单的土层中辨识出4000年前的车辙;原来在地处江淮地区的安徽肥西县三官庙遗址也可以一次性出土那么多夏商时期的青铜器;原来新疆奇台石城子遗址就是史书中的疏勒城……

一个个“原来”的背后,凝结着中国考古人的心血和汗水。他们通过自己的手铲不懈付出和专业攻关,丰富提升着我们的历史文化认知。

在直播中,评审专家发出近乎刁钻的专业提问,考古领队的学术解答启人深思,讲述的考古历程同样极为吸引人。“茫茫沙漠中如何找到玉矿遗址?”面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王占奎老师抛出的这一问题,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陈国科在“答辩”中回顾了自己寻找玉矿遗址的种种艰辛和孜孜探求未知历史的心路历程,感动了不少网友。许多人现在才知道,有些考古领队和自己负责的项目已经一起走过了一二十年甚至几十年。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保护文物使命神圣。“考古人为何总是追着盗墓贼跑?”在公众面前谈考古,盗墓总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每年总有很多重要考古发现是盗掘后的抢救性发掘。即使经历了盗墓的“劫后余生”,许多考古项目还是发现了令人惊艳的文物,能提供丰富的知识与信息,能够产生填补历史空白之类的重大考古影响。这次考古评审直播,有助于正本清源、激浊扬清,建树起保护文物、传承历史文脉的正确态度。

这些年来,我国的公共考古一直在不断创新发展,特别是考古现场直播、考古文博综艺节目、关于考古发现的纪录片、博物馆考古类展览等创新形式不断出现,成为大众文化生活中有滋有味的记忆。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创办的初衷,也是为了面向社会、开放共享,让更多的人了解考古、支持考古事业的发展。如今这初衷并没有变,而且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借助互联网这个广阔平台,考古文博工作必会为公众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当考古走上"云端"

2020-05-14 06:30:00 来源: 0 条评论

今年的“五一”小长假,许多网友与考古人一起在“云端”,见证了“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产生的全过程。一段时间以来,利用互联网发布馆藏、介绍展览、选评项目等“云端”文化供给新方式不断涌现,一起开启着文博领域的数字时代。

往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都是进入最后候选项目的领队或者负责人暂时放下田野考古的手铲,前往北京向同行及评委交流汇报自己的工作。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的终评会主动创新形式,利用“五一”小长假在网络会议平台全程直播了20个入围项目的汇报展示、专家提问点评以及最后的荣誉揭晓。据不完全统计,观看总量达2278万人次,与“十大考古”相关的网络互动话题总阅读量达到1.66亿人次。“云考古”开创性的一小步,促成了考古文博经由网络满足公众文化需求的一大步,考古人把一个原本属于业界的聚会,变成了与大众共享的活动。

“云端”文博不仅丰富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渠道和平台,更因其共享性、便捷性扩大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受益面。通过“云端”漫步、手指触行,公众轻松进入到国家级的考古评审现场,走进考古人的世界。这种文化体验非同凡响:原来考古人要研究从1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到南宋的沉船这么迥然不同的年代;原来考古人既可复原9000年前的玉器生产技术,又能在看似简单的土层中辨识出4000年前的车辙;原来在地处江淮地区的安徽肥西县三官庙遗址也可以一次性出土那么多夏商时期的青铜器;原来新疆奇台石城子遗址就是史书中的疏勒城……

一个个“原来”的背后,凝结着中国考古人的心血和汗水。他们通过自己的手铲不懈付出和专业攻关,丰富提升着我们的历史文化认知。

在直播中,评审专家发出近乎刁钻的专业提问,考古领队的学术解答启人深思,讲述的考古历程同样极为吸引人。“茫茫沙漠中如何找到玉矿遗址?”面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王占奎老师抛出的这一问题,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陈国科在“答辩”中回顾了自己寻找玉矿遗址的种种艰辛和孜孜探求未知历史的心路历程,感动了不少网友。许多人现在才知道,有些考古领队和自己负责的项目已经一起走过了一二十年甚至几十年。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保护文物使命神圣。“考古人为何总是追着盗墓贼跑?”在公众面前谈考古,盗墓总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每年总有很多重要考古发现是盗掘后的抢救性发掘。即使经历了盗墓的“劫后余生”,许多考古项目还是发现了令人惊艳的文物,能提供丰富的知识与信息,能够产生填补历史空白之类的重大考古影响。这次考古评审直播,有助于正本清源、激浊扬清,建树起保护文物、传承历史文脉的正确态度。

这些年来,我国的公共考古一直在不断创新发展,特别是考古现场直播、考古文博综艺节目、关于考古发现的纪录片、博物馆考古类展览等创新形式不断出现,成为大众文化生活中有滋有味的记忆。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创办的初衷,也是为了面向社会、开放共享,让更多的人了解考古、支持考古事业的发展。如今这初衷并没有变,而且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借助互联网这个广阔平台,考古文博工作必会为公众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张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