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云观展”线下“实体验” 今年重庆文化遗产宣传月有声有色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18日17时讯(记者 吴思佳)今(18)日,2020年国际博物馆日暨重庆市第十一届文化遗产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在江津市民广场举办。 即日起至6月15日,全市将推出“我在博物馆等你——万张优惠门票等你拿”、走进文化遗址、非遗购物节等100余项文化活动。
四大新开展览不容错过
活动现场共推出图文展、“桑梓情深——李初梨捐赠文物展”、“巴山蜀水”文创展以及江津区博物馆的基本陈列等四项展览。
在江津市民广场,图文展共展出重庆6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21家博物馆的介绍,展示我市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最新成果,展览持续至5月25日。
在江津区博物馆一楼临时展厅,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联合江津区博物馆举办的“桑梓情深——李初梨捐赠文物展”在这里展出。5月18日至8月18日,该展精选李初梨先生捐赠的32件文物展出,深切缅怀他为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建设事业建立的卓越功勋,追思和学习他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杰出楷模的崇高精神。
大礼堂茶杯、大足石刻红木书签、Q版三国人物行李牌、丝绸鼠标垫……即日起至6月13日,市民可在江津区博物馆一楼参观来自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大足石刻研究院、四川博物院、成都博物馆等23家博物馆400余件(套)文创展品,感受川渝地区不同的文化风貌和文创产品特色。
江津区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分为远古记忆、汉唐古城、长江要津、变革新生四个单元,展示江津自石器时代到1949年11月28日解放期间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和风土人情。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也在当日进行现场直播,江津博物馆副馆长丁燕飞带领网友走进历史悠久的江津。
“云考古”石佛寺遗址
在江津区长江北岸的半山腰,有一座晚唐五代至明清时期的寺庙遗址——石佛寺遗址。
2016年,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在配合江津滨江新城建设考古中发现,鉴于遗址的重要价值,遂转为以遗址公园为目标的主动调查和发掘,至2019年底,共计发掘4600平方米。2020年4月,石佛寺遗址入围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项目。
当天的启动仪式结束后,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开展线上直播,邀请专家和考古人员,实地介绍石佛寺遗址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向公众展示考古的意义。
晚唐五代的水月观音造像、宋至明的出土造像头……在出土的900余件文物标本中,陶建筑构件有瓦当、滴水、脊兽、脊等;瓷生活用具有盆、碗、盏、灯等;石建筑构件包括石柱础、柱等;石造像有佛教造像、道教造像、像基座等;石碑刻包括墓碑、经幢、功德碑、记事碑等。
这些石造像、石构件及碑刻题记,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它采用高浮雕、镂空、圆雕、线刻等多种技法,技艺精湛、艺术水平高超,特别是水月观音造像,线条流畅、细腻传神,是我国十世纪保存最好、雕刻最精美的水月观音造像之一。碑刻上还记载了宋徽宗朝宰相张商英、明代工部尚书江渊以及明夏割据政权的史料,是这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重要见证。
“每到一个地方,我们一定都会去当地的博物馆。”来自贵州赤水的彭女士及家人专程赶往江津区博物馆参观,出生在江津的她每年都会回家乡,今天正好碰上了国际博物馆日。彭女士说:“想要了解一座城市的风土人情,去博物馆这个选项肯定不会有错。今天看了展览,让我更深入了解江津这座城市,而且还能参观其他展览,我觉得今天的博物馆体验真不错。”
据了解,江津还将开展线上云逛展、云直播、达人打卡等活动,定期推出江津区博物馆重点馆藏文物,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等,展示该区文化遗产的亮点、特色等,以及举办巴食——咱们的祖先吃点啥、与“画”同行——跟着名家学画画、“穿”越千年——汉服体验活动、手绘津城——感受江津城池变化等活动。
相关链接:直播回顾|览江津博物馆、聂荣臻元帅陈列馆、石佛寺等考古现场!
(本文部分图片由江津区文化和旅游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