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非遗遇上夜市,“让非遗触手可及”
首届“上海夜生活节”期间,“非遗购物节”的加入让市民文化消费体验更加多姿多彩。

当非遗遇上夜市,“让非遗触手可及”

来源:人民网2020-06-14

宝山红烧鮰鱼烹饪、罗店彩灯、罗店鱼圆、罗泾十字挑花、月浦竹编、高境布艺堆画、大场易拉罐画、友谊民间剪纸、淞南蛋雕、顾村结艺……6月13日“文化与自然遗产日”,宝山宝杨宝龙广场露天内街变身“非遗集市”,从入口飘散阵阵香气的红烧鮰鱼一直逛到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与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的文创小摊,43个各具特色的非遗文创摊位让家住宝山大场镇的杨先生一家惊喜连连:“好玩、好吃、好看,还好买。”逛到最后,一家人又收获一个好消息:串起9项宝山非遗项目的沪太路非遗自驾路线首度发布,集市上的好几项非遗发源地就在家门口,“我家就在沪太路边上,明天就去体验一下!”

首届“上海夜生活节”期间,“非遗购物节”的加入让市民文化消费体验更加多姿多彩。“这个竹编篮子绝对牢靠,我有信心,它的‘寿命’比我还要长久。”月浦竹编的摊位前挤满年轻人,月浦竹编第四代传承人朱文瑞的手指在细细的竹片间翻飞。2009年从摩托车厂退休后,朱文瑞翻出自己14岁学艺时打造的制篾刀具,重新打磨,重启自己的竹编人生。与当年以实用性为主的竹编不同,如今,人们的日常用品已经不再依赖竹编,为了让这项技艺传承下去,朱文瑞不断钻研创新,他手上的竹编制品变得迷你起来,成为精巧的手工艺制品。

有年轻人问询摊位上竹编挂件的售价,朱文瑞耐心解释:“这是非卖品。除了竹编部分,其余配件比如玉石都是组装的。”“你们可以把竹编带回去,做手工,装上自己喜欢的配件。”他建议。一旁,高境布艺堆画传承人周敏尔当场下定了一个“锣鼓”造型的竹编摆件。“把‘锣鼓’当成画框,里头放上布艺画”,周敏尔已经想好用处。“我的动作慢,做成这个可要花点时间。”朱文瑞道。“不急,不急。”周敏尔又向下一个摊位逛去。“非遗集市”见证、促成了不同门类非遗技艺的碰撞。

下午4点30分起,连续两场直播持续到华灯初上。通过直播、微信推送等方式,主办方向市民发放非遗产品消费优惠券。来自市区的曹女士一拿到消费券就以8折优惠价把非遗美食“撩”了个遍,“机会难得,一次接触到这么多好吃好玩的,感觉非遗就在身边。”家住附近的顾小姐笑说,“原来经常吃这些鱼圆、点心,听了背后的非遗故事,感觉这些吃的都不一样了。”

据悉,“非遗集市”将在宝龙广场户外商圈持续两天,不仅有众多宝山非遗项目,还有相宜本草、佛肚轩竹艺等宝山品牌文创产品,沈大成、谭木匠等老字号品牌也汇聚于此,解决非遗从生产到销售的“最后一公里”,拓展非遗“朋友圈”。

集市上,宝山非遗丛书之《红烧鮰鱼》面向市民赠阅,这是继《传承·宝山味道》《宝山匠心》《宝山民间文学》《罗店龙船文化》后的第5本宝山非遗专著,以采访加口述的形式记录宝山珍宝之一、记忆中的长江美味“红烧鮰鱼”的前世今生。

购物节期间,为期7天的俞氏百宝镶嵌作品展和抖音、文化云、微信等多平台推出的十字挑花、香囊制作教等十余场“云上非遗课堂”,将为市民送上非遗大餐。

“高品质生活,离不开文化与消费的共振。创新消费场景和消费模式,成为容纳‘共振’的平台。”宝山区文旅局负责人介绍,无论是非遗自驾路线还是非遗集市,希望把非遗“珍宝”串成涵盖“吃、行、游、购、娱”的精美“项链”,“非遗生活化、生活艺术化,让非遗触手可及。”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当非遗遇上夜市,“让非遗触手可及”

2020-06-14 12:39:46 来源: 0 条评论

宝山红烧鮰鱼烹饪、罗店彩灯、罗店鱼圆、罗泾十字挑花、月浦竹编、高境布艺堆画、大场易拉罐画、友谊民间剪纸、淞南蛋雕、顾村结艺……6月13日“文化与自然遗产日”,宝山宝杨宝龙广场露天内街变身“非遗集市”,从入口飘散阵阵香气的红烧鮰鱼一直逛到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与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的文创小摊,43个各具特色的非遗文创摊位让家住宝山大场镇的杨先生一家惊喜连连:“好玩、好吃、好看,还好买。”逛到最后,一家人又收获一个好消息:串起9项宝山非遗项目的沪太路非遗自驾路线首度发布,集市上的好几项非遗发源地就在家门口,“我家就在沪太路边上,明天就去体验一下!”

首届“上海夜生活节”期间,“非遗购物节”的加入让市民文化消费体验更加多姿多彩。“这个竹编篮子绝对牢靠,我有信心,它的‘寿命’比我还要长久。”月浦竹编的摊位前挤满年轻人,月浦竹编第四代传承人朱文瑞的手指在细细的竹片间翻飞。2009年从摩托车厂退休后,朱文瑞翻出自己14岁学艺时打造的制篾刀具,重新打磨,重启自己的竹编人生。与当年以实用性为主的竹编不同,如今,人们的日常用品已经不再依赖竹编,为了让这项技艺传承下去,朱文瑞不断钻研创新,他手上的竹编制品变得迷你起来,成为精巧的手工艺制品。

有年轻人问询摊位上竹编挂件的售价,朱文瑞耐心解释:“这是非卖品。除了竹编部分,其余配件比如玉石都是组装的。”“你们可以把竹编带回去,做手工,装上自己喜欢的配件。”他建议。一旁,高境布艺堆画传承人周敏尔当场下定了一个“锣鼓”造型的竹编摆件。“把‘锣鼓’当成画框,里头放上布艺画”,周敏尔已经想好用处。“我的动作慢,做成这个可要花点时间。”朱文瑞道。“不急,不急。”周敏尔又向下一个摊位逛去。“非遗集市”见证、促成了不同门类非遗技艺的碰撞。

下午4点30分起,连续两场直播持续到华灯初上。通过直播、微信推送等方式,主办方向市民发放非遗产品消费优惠券。来自市区的曹女士一拿到消费券就以8折优惠价把非遗美食“撩”了个遍,“机会难得,一次接触到这么多好吃好玩的,感觉非遗就在身边。”家住附近的顾小姐笑说,“原来经常吃这些鱼圆、点心,听了背后的非遗故事,感觉这些吃的都不一样了。”

据悉,“非遗集市”将在宝龙广场户外商圈持续两天,不仅有众多宝山非遗项目,还有相宜本草、佛肚轩竹艺等宝山品牌文创产品,沈大成、谭木匠等老字号品牌也汇聚于此,解决非遗从生产到销售的“最后一公里”,拓展非遗“朋友圈”。

集市上,宝山非遗丛书之《红烧鮰鱼》面向市民赠阅,这是继《传承·宝山味道》《宝山匠心》《宝山民间文学》《罗店龙船文化》后的第5本宝山非遗专著,以采访加口述的形式记录宝山珍宝之一、记忆中的长江美味“红烧鮰鱼”的前世今生。

购物节期间,为期7天的俞氏百宝镶嵌作品展和抖音、文化云、微信等多平台推出的十字挑花、香囊制作教等十余场“云上非遗课堂”,将为市民送上非遗大餐。

“高品质生活,离不开文化与消费的共振。创新消费场景和消费模式,成为容纳‘共振’的平台。”宝山区文旅局负责人介绍,无论是非遗自驾路线还是非遗集市,希望把非遗“珍宝”串成涵盖“吃、行、游、购、娱”的精美“项链”,“非遗生活化、生活艺术化,让非遗触手可及。”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典韵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