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相约 凤凰争鸣 余继平民间文艺人才导师工作室首届文创沙龙在武隆庙垭凤凰山寨成功举行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6月15日22时讯(文/何苗 图/巴渝风影像工作室)6月6日-7日,余继平民间文艺人才导师工作室首届文创沙龙在武隆区庙垭乡凤凰山寨顺利举行。重庆菜乡结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重庆绣花一族服饰有限公司、静亭斋工艺美术工作室、溪琢文创工作室、玉晶祥工作室以及长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涪陵区绣花一族职业培训学校等企业负责人、院校老师及民间文艺工作者共30余人参加了沙龙活动。
首届文创活动是由人才导师工作室与重庆菜乡结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举办,活动内容以专题讲座、结绳手工观摩与互动交流经验分享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旨在交融众智,群策群力,齐奏涪陵文创设计与文创教育新乐章。
黄海做《涪陵区历史文物与文化遗产概览》讲座
在专题讲座环节中,文博专家、涪陵区博物馆馆长、涪陵区第五届拔尖人才黄海为大家做了《涪陵区历史文物与文化遗产概览》的讲座。首先,他简单地介绍了涪陵博物馆的发展情况、馆藏特点及功能;随后从涪陵文化遗址、古桥名镇、庄园楼寨、题刻牌坊、陵墓塔寺、革命遗迹等几个方面,用大量的历史文物图片生动地讲述了涪陵的历史文化。最后还就博物馆文创发展与高校文创教育,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他还希望各位依据“首届涪陵文创品(设计)大赛”的主题,依托组委会所提供的文物元素进行创意设计,充分挖掘和利用涪陵历史文化资源,研发出一批高质量的文创品。
李世权做《文创源泉:漫谈涪陵民间文化》讲座
中国作协会员、重庆市作协副主席李世权做了《文创源泉:漫谈涪陵民间文化》的讲座。李主席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涪陵民间文化,他的讲座史料丰富、故事有趣、例子鲜活。内容涉既有涪陵地名的由来,涪陵古城五座城门五道关隘背后蕴含的传统文化述说;有修桥“玉石砌成平安桥,压精压怪镇水妖。连东连西连好运,走南走北步步高。”等踩桥习俗,环保碑刻“遵州示设放生塘,自一阳桥起鱼跃坎止,永禁毒鱼网虾。”等村规民约的讲述;也有“盛德在水,有功于民”“入望皆智水仁山好诵韩公磐谷序,所藏是刚经柔史堪称董子读书堂”等反映基层政权秉承的民本观念和耕读传家思想的楹联题刻解读;还有对联石刻“林间煮酒烧红叶,石上题诗扫绿苔”“拓地作名园几树红梅添诗意,临流成胜景一湾绿水护草堂”的作者于右任、何鲁两位名人名事的漫谈,以及“德弼硕容”石彦恬题匾戏罗绅粮的民间故事的讲述。
在文创设计案例分享环节中,工作室成员、长江师范学院教师曹文译以《茶叶类文创产品设计》为题,先是对“仙鹤与鱼”“鹤眼”等白鹤梁水文化的文创产品做了案例分析,接着重点分享“君君臣臣”茶叶类文创产品的设计经验,她介绍到,该产品主要采用仿生设计的手法,设计灵感来源于对清代大臣官员的人物形象的直接模仿,采取大臣身穿朝服,头戴管帽上朝时的姿态;茶杯的形象直接来源于对清代官员管帽的借用,表现君臣的一种次序感。色彩取用清代皇室尊贵的黄色、蓝色和朱红色搭配,体现尊贵而不失趣味感。
曹文译做《茶叶类文创产品设计》案例讲座
中国民协理事重庆市民协副主席、涪陵区拔尖人才、长江师范学院重庆民族研究院副院长余继平教授作了《地域文化遗产及民族传统手工艺融入乡村发展的实践路径》的讲座。他首先解读了地域文化遗产的概念、特征及价值,民族传统工艺的的含义、本质及其蕴含的生态循环意义、经济边际效用、生活审美意蕴和人文社会价值等特点。接着针对民族传统手工艺发展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继承传统技艺和文化,发展乡村手艺产业;加强院校及企业跨界交流与合作做好衍生设计,探索“互联网+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发展模式;加强传统手工艺技能培训,培养乡村文化产业队伍,促进手工艺与乡村休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等具体思路。并结合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湖南大学的“新通道·花瑶花”非遗文创产品等典型案例分析来拓展大家的文创思路。
余继平做《地域文化遗产及民族传统手工艺融入乡村发展的实践路径》讲座
在交流环节中,重庆菜乡结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结绳小镇”品牌创始人张沉静给大家介绍了文蔚庙垭,播放了静瑜文化宣传视频,讲解了涪陵菜乡结绳创业经历,分享了以传统手工结绳技艺融合时代流行元素,研发出“巴蜀常春藤”“好彩头”“涪韵结艺”“吉祥重庆”等系列结绳艺术产品,打造特色鲜明的“结绳小镇”品牌的经验。随后重庆静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蕾向大家详细介绍了重庆菜乡结绳·匠人堂近期开发的端午“五彩祥缕”等文创产品。
张沉静做“结绳小镇”品牌经验分享
李蕾向大家介绍近期开发的端午“五彩祥缕”文创产品
接着,来自重庆市涪陵区绣花一族职业培训学校校长、重庆市三八红旗手胡华芳做了发言。她介绍了手推绣教学及人才培训,布艺造花、娃衣等手推绣衍生产品的研发情况,分享了手推绣产品市场销售经验,结合企业产品研发问题,她认为本次文创沙龙是个及时雨,通过两天的地方文化讲座学习和大家的文创经验分享,让自己开拓了视野,启发了创作思路。来自长江师范学院的刘金宝博士在发言时强调,乡村手工艺文化产业必须抓住娱乐性、场景性、互动性、社交性的特点,同时还要抓住5G给生活、各行各业所带来的全新变革的机遇,加强乡村文创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将实体文创经济与数字经济相结合,带动自身产业的发展。来自涪陵区焦石镇文化服务中心的罗成林就焦石民歌做了介绍,他说通过本次首届文创沙龙活动,启发了焦石民歌传播思路,同时希望大家加强合作,产生更多焦石民歌文化衍生产品,助推焦石民歌的传承。
胡华芳做手推绣衍生产品经验分享
张江元谈文创品设计
白长文谈文创品创作思路
整个沙龙活动氛围活跃,气氛轻松,讨论热烈,参与人员都表示深受启发,受益匪浅。活动最后,余继平教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同时也表示人才导师工作室将不定期地开展文创沙龙、民间文艺公益讲堂、民间文艺展演、民间技艺培训、民间工艺品展销等多样化的活动,加强团队建设,增强团队凝聚力,提高团队的整体实力。
本次活动得到重庆菜乡结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重庆市武隆县凤凰寨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重庆文艺网和华龙网的大力支持。
李蕾的结绳产品“结个好彩头”
重庆菜乡结绳·匠人堂部分人员现场编结示范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