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路上望小康 乡村振兴再接力 全市乡村文化振兴主城都市区座谈会在荣昌召开
6月18日,全市乡村文化振兴主城都市区座谈会在荣昌区召开。

攻坚路上望小康 乡村振兴再接力 全市乡村文化振兴主城都市区座谈会在荣昌召开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6-19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6月19日6时讯(记者 杜典韵 摄影报道)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宣部等17个中央国家部委联合印发的《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方案》,明确乡村文化振兴工作重要使命,总结分析全市乡村文化振兴工作,部署当前乡村文化振兴重点任务,6月18日,全市乡村文化振兴主城都市区座谈会在荣昌区召开。

实地考察:一匹布 一把扇 一片陶 

荣昌区“巧用”非遗增强乡民文化自信 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6月18日上午,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薛竹,市文化旅游委一级巡视员王定国,荣昌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天智,以及主城都市区各区县党委宣传部、文化旅游委有关负责同志一行,来到荣昌区的乡村振兴落脚点进行实地考察。

随着整饬而立的树木向后拉去,一处石质牌坊突然映入眼帘,上书的“万灵古镇”四字揭示着今天考察的第一站——万灵镇尚书村,到了。

干净整洁的院落、错落有致的房屋、宽敞平整的道路、每家每户外张贴的家训……作为荣昌区美丽宜居示范点,尚书村的转变正是农村环境改善和乡风文明建设的缩影。同时,作为明朝法学家、著名廉吏喻茂坚的故里,当地还充分利用本地历史文化资源,设立廉政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喻茂坚纪念馆”,厚植当地文化底蕴,倡导公序良俗的建立。

随后,一行人先后前往万灵古镇、重庆万灵提琴博物馆、安北陶艺村、三崇堂进行了实地考察。迂回朴质的古街、高雅古典的提琴、流光溢彩的陶器……沿途所见的一切,不仅仅是历史文化和古老艺术的结晶,更是乡村文化振兴的载体。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振兴乡村文化,就要增强老百姓的文化自信。”荣昌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天智说,“荣昌有荣昌陶器、荣昌夏布、荣昌折扇3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通过这三个非遗,把文化和产业结合起来发展,让老百姓在看得见、摸得着中增强文化自信、提振发展动力。”

荣昌区围绕做强“一片陶”、做靓“一匹布”、做优“一把扇”的“三篇文章”要求,大力挖掘文化资源,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做优做强非遗特色经济,实现文化资源向文化财富转变,成功申报国家级名录3项,市级名录23项,投入资金1.2亿元,利用城区现有昌州古城,建成淘宝古街和夏布小镇,推动了安富、万灵、吴家等镇街传统风貌街区保护修缮工程,成功打造陶艺、夏布、折扇非遗产业集群,同时,注重非遗人才培育,深化校、地、企合作,建成陶瓷产业学院、国家级传统工艺工作站、荣昌夏布研发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麻纺业创意中心和大数据中心等学术研究点,加大产品创意创新力度和市场拓展力度,推动荣昌非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聚焦本地特色文化传承 让乡村焕发新生机

全市乡村文化振兴已取得逐步成效

下午,全市乡村文化振兴主城都市区座谈会在荣昌区瑞尔大酒店国际厅召开。会上,市文化旅游委一级巡视员王定国传达了全市乡村振兴“十大重点工程”暨试点示范工作推进现场会精神。

目前,全市乡村文化振兴,在农村思想道德教育、优秀乡土文化挖掘传承创新行动、开展乡村文化供给优化升级行动、乡村移风易俗行动等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会上,来自主城都市区的21个有关区县代表依次发言,总结分析了该区县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经验。

九龙坡区利用地方特色文化,打造了“一镇一品”的特色文化品牌,行成了各有特色、交相辉映的乡村文化格局。据九龙坡区文联主席胡宗伦介绍,九龙坡区依托铜罐驿镇内中共四川省委临委会会址和周贡植故居,打造全国统战教育基地和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从去年7月开放至今,已接待游客6万余人,不但推动了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因游客的到来促进了当地农民的增收,从而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实现了双赢。在连续12年举办“书香华岩”全民阅读活动的华岩镇建成全市第1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开辟线上全媒体阅读专栏,对村、镇考上二本以上大学和全市重点高中的老百姓进行一定金额奖励。依托发掘出两座汉墓、30方汉代彩色画砖的陶家镇当地突出的汉文化,建设汉文化生态公园、汉街等文旅设施,开展汉服秀、汉式集体婚庆等活动,以此传承汉文化,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西彭镇当地歌舞文化突出,当地有重庆市最大的民营民乐团——重庆巴人乐团。这个乐团会以“文艺轻骑兵”的形式,进入村、社给老百姓送去文化演出,让老百姓感受到歌舞升平的景象。

“铜梁龙”一直是重庆民俗文化的一项突出代表。去年,铜梁区原创舞蹈《龙把子》获第十八届群星奖。而为了进一步把当地的舞龙文化发扬传承下去,同时带动乡村文化振兴,铜梁区特别设立5000万专项资金,用于发展龙舞经济。目前,铜梁区已建成龙灯彩扎基地6个,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开发龙灯系列产品120余种。全区已形成彩扎、教习、研发、展演、产品为一体的“一条龙”文化产业经济。同时,铜梁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把文化元素植入景区景点、嵌入美丽乡村,在安居古城、西郊花语悠游谷等景区常年开展龙舞表演,形成了春舞竹邦龙、夏舞荷花龙、秋舞稻草龙、冬舞火龙的浓厚氛围,提升了乡村旅游的文化底蕴和特色魅力。据铜梁区委网信办副主任陈党介绍,首届龙灯艺术节期间,铜梁区共吸引游客4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2亿元,广大村民通过到彩扎基地务工、参加本地龙舞表演,人均增收近5000元,实现了“办好一个节会、传承一批技艺、壮大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目标。

古镇、非遗、展览、演出……这些颇具文化艺术气息的词汇在今天正越来越贴近乡村的百姓,成为当地经济发展、以乡村文化振兴助推乡村振兴的一大助力。

精准把握“四个衔接” 减小疫情影响

全力推进当前乡村文化振兴重点工作

乡村文化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目前虽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仍旧存在一些问题。

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薛竹提出,要精准把握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四个衔接”,要做好疫情防控与文化振兴的有效衔接、文化扶贫与文化振兴的有效衔接、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有效衔接、政府供给和群众需求的有效衔接,全力推进当前乡村文化振兴重点工作。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三步走”第一步目标之年。

薛竹强调,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牢记铸魂使命,坚持守正创新,推动全市乡村文化振兴实现新突破。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百乡千村”示范工程,提高认识,明确任务,细化措施;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健全工作体系,建立完善志愿服务队伍,整合打通阵地资源;推动乡村振兴榜样的宣传选树,坚持“从群众中来”选树先进典型,坚持“到群众中去”宣传典型事迹,坚持“以学促行”开展系列主题活动;推动优秀乡土文化保护传承,强化创新创造,加强挖掘保护,加强弘扬展示;推动乡村文化供给优化升级,通过“线上+线下”夯实乡村文化阵地,通过“引导+扶持”推动乡村文学艺术创作,通过“送文化+种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动乡村移风易俗工作,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推动“十抵制十提倡”,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大力优化文旅结构布局,大力创新文旅推介机制。

目前,第二季“晒旅游精品 晒文创产品”大型文旅推介活动已经启动,这是我市积极应对疫情冲击,帮扶乡村文旅企业复工复产,推动疫后乡村文旅行业重振复苏的重要举措。目前已成功推出开州、合川,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接下来,活动也将继续进行。各区县要高度重视、认真策划、精心制作,把乡村的旅游精品路线和文创特色产品“晒”出来,大力推动乡村文旅业尽快回暖,把疫情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攻坚路上望小康 乡村振兴再接力 全市乡村文化振兴主城都市区座谈会在荣昌召开

2020-06-19 06:05: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6月19日6时讯(记者 杜典韵 摄影报道)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宣部等17个中央国家部委联合印发的《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方案》,明确乡村文化振兴工作重要使命,总结分析全市乡村文化振兴工作,部署当前乡村文化振兴重点任务,6月18日,全市乡村文化振兴主城都市区座谈会在荣昌区召开。

实地考察:一匹布 一把扇 一片陶 

荣昌区“巧用”非遗增强乡民文化自信 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6月18日上午,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薛竹,市文化旅游委一级巡视员王定国,荣昌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天智,以及主城都市区各区县党委宣传部、文化旅游委有关负责同志一行,来到荣昌区的乡村振兴落脚点进行实地考察。

随着整饬而立的树木向后拉去,一处石质牌坊突然映入眼帘,上书的“万灵古镇”四字揭示着今天考察的第一站——万灵镇尚书村,到了。

干净整洁的院落、错落有致的房屋、宽敞平整的道路、每家每户外张贴的家训……作为荣昌区美丽宜居示范点,尚书村的转变正是农村环境改善和乡风文明建设的缩影。同时,作为明朝法学家、著名廉吏喻茂坚的故里,当地还充分利用本地历史文化资源,设立廉政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喻茂坚纪念馆”,厚植当地文化底蕴,倡导公序良俗的建立。

随后,一行人先后前往万灵古镇、重庆万灵提琴博物馆、安北陶艺村、三崇堂进行了实地考察。迂回朴质的古街、高雅古典的提琴、流光溢彩的陶器……沿途所见的一切,不仅仅是历史文化和古老艺术的结晶,更是乡村文化振兴的载体。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振兴乡村文化,就要增强老百姓的文化自信。”荣昌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天智说,“荣昌有荣昌陶器、荣昌夏布、荣昌折扇3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通过这三个非遗,把文化和产业结合起来发展,让老百姓在看得见、摸得着中增强文化自信、提振发展动力。”

荣昌区围绕做强“一片陶”、做靓“一匹布”、做优“一把扇”的“三篇文章”要求,大力挖掘文化资源,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做优做强非遗特色经济,实现文化资源向文化财富转变,成功申报国家级名录3项,市级名录23项,投入资金1.2亿元,利用城区现有昌州古城,建成淘宝古街和夏布小镇,推动了安富、万灵、吴家等镇街传统风貌街区保护修缮工程,成功打造陶艺、夏布、折扇非遗产业集群,同时,注重非遗人才培育,深化校、地、企合作,建成陶瓷产业学院、国家级传统工艺工作站、荣昌夏布研发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麻纺业创意中心和大数据中心等学术研究点,加大产品创意创新力度和市场拓展力度,推动荣昌非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聚焦本地特色文化传承 让乡村焕发新生机

全市乡村文化振兴已取得逐步成效

下午,全市乡村文化振兴主城都市区座谈会在荣昌区瑞尔大酒店国际厅召开。会上,市文化旅游委一级巡视员王定国传达了全市乡村振兴“十大重点工程”暨试点示范工作推进现场会精神。

目前,全市乡村文化振兴,在农村思想道德教育、优秀乡土文化挖掘传承创新行动、开展乡村文化供给优化升级行动、乡村移风易俗行动等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会上,来自主城都市区的21个有关区县代表依次发言,总结分析了该区县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经验。

九龙坡区利用地方特色文化,打造了“一镇一品”的特色文化品牌,行成了各有特色、交相辉映的乡村文化格局。据九龙坡区文联主席胡宗伦介绍,九龙坡区依托铜罐驿镇内中共四川省委临委会会址和周贡植故居,打造全国统战教育基地和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从去年7月开放至今,已接待游客6万余人,不但推动了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因游客的到来促进了当地农民的增收,从而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实现了双赢。在连续12年举办“书香华岩”全民阅读活动的华岩镇建成全市第1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开辟线上全媒体阅读专栏,对村、镇考上二本以上大学和全市重点高中的老百姓进行一定金额奖励。依托发掘出两座汉墓、30方汉代彩色画砖的陶家镇当地突出的汉文化,建设汉文化生态公园、汉街等文旅设施,开展汉服秀、汉式集体婚庆等活动,以此传承汉文化,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西彭镇当地歌舞文化突出,当地有重庆市最大的民营民乐团——重庆巴人乐团。这个乐团会以“文艺轻骑兵”的形式,进入村、社给老百姓送去文化演出,让老百姓感受到歌舞升平的景象。

“铜梁龙”一直是重庆民俗文化的一项突出代表。去年,铜梁区原创舞蹈《龙把子》获第十八届群星奖。而为了进一步把当地的舞龙文化发扬传承下去,同时带动乡村文化振兴,铜梁区特别设立5000万专项资金,用于发展龙舞经济。目前,铜梁区已建成龙灯彩扎基地6个,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开发龙灯系列产品120余种。全区已形成彩扎、教习、研发、展演、产品为一体的“一条龙”文化产业经济。同时,铜梁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把文化元素植入景区景点、嵌入美丽乡村,在安居古城、西郊花语悠游谷等景区常年开展龙舞表演,形成了春舞竹邦龙、夏舞荷花龙、秋舞稻草龙、冬舞火龙的浓厚氛围,提升了乡村旅游的文化底蕴和特色魅力。据铜梁区委网信办副主任陈党介绍,首届龙灯艺术节期间,铜梁区共吸引游客4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2亿元,广大村民通过到彩扎基地务工、参加本地龙舞表演,人均增收近5000元,实现了“办好一个节会、传承一批技艺、壮大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目标。

古镇、非遗、展览、演出……这些颇具文化艺术气息的词汇在今天正越来越贴近乡村的百姓,成为当地经济发展、以乡村文化振兴助推乡村振兴的一大助力。

精准把握“四个衔接” 减小疫情影响

全力推进当前乡村文化振兴重点工作

乡村文化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目前虽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仍旧存在一些问题。

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薛竹提出,要精准把握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四个衔接”,要做好疫情防控与文化振兴的有效衔接、文化扶贫与文化振兴的有效衔接、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有效衔接、政府供给和群众需求的有效衔接,全力推进当前乡村文化振兴重点工作。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三步走”第一步目标之年。

薛竹强调,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牢记铸魂使命,坚持守正创新,推动全市乡村文化振兴实现新突破。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百乡千村”示范工程,提高认识,明确任务,细化措施;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健全工作体系,建立完善志愿服务队伍,整合打通阵地资源;推动乡村振兴榜样的宣传选树,坚持“从群众中来”选树先进典型,坚持“到群众中去”宣传典型事迹,坚持“以学促行”开展系列主题活动;推动优秀乡土文化保护传承,强化创新创造,加强挖掘保护,加强弘扬展示;推动乡村文化供给优化升级,通过“线上+线下”夯实乡村文化阵地,通过“引导+扶持”推动乡村文学艺术创作,通过“送文化+种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动乡村移风易俗工作,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推动“十抵制十提倡”,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大力优化文旅结构布局,大力创新文旅推介机制。

目前,第二季“晒旅游精品 晒文创产品”大型文旅推介活动已经启动,这是我市积极应对疫情冲击,帮扶乡村文旅企业复工复产,推动疫后乡村文旅行业重振复苏的重要举措。目前已成功推出开州、合川,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接下来,活动也将继续进行。各区县要高度重视、认真策划、精心制作,把乡村的旅游精品路线和文创特色产品“晒”出来,大力推动乡村文旅业尽快回暖,把疫情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典韵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