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曲艺百花齐放
近日,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龙川带领市曲协专家组一行来到万州区,调研万州创建“中国曲艺之乡”工作情况暨考察评定“重庆曲艺之乡”。

万州曲艺百花齐放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6-23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6月23日22时讯(通讯员 何真宗)平湖潮涌,曲艺多彩。近日,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龙川带领市曲协专家组一行来到万州区,调研万州创建“中国曲艺之乡”工作情况暨考察评定“重庆曲艺之乡”。通过实地考察、观看展演、查看资料、听取汇报、会议评定,专家组对万州曲艺良好的发展和申报“重庆曲艺之乡”营造的良好曲艺氛围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为万州创建“中国曲艺之乡”寄予厚望。

启动:申报工作喜获肯定

去年以来,万州一直在为创建“中国曲艺之乡”做准备,多措并举为创建工作提供条件。今年,在万州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区文化旅游委精心组织策划,正式启动创建“中国曲艺之乡”工作和申报“重庆曲艺之乡”。

六月盛夏,烈日酷暑。当天,市曲艺专家调研组在万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丹文,区政府副区长涂立军,区文化旅游委党委书记、主任熊刚,区文化旅游委副主任梅万林的陪同下,先后前往高笋塘北京中汉教育集团“曲艺传承培训教育基地”、太白街道红光社区“曲艺传承培训基地”、枇杷坪小学“琵琶弹唱基地”、万州南浦小剧场、孙家小学“四川竹琴”传承培训基地、国网万州供电公司曲艺传承培训基地等地,实地调研了万州曲艺阵地建设情况,了解万州曲艺传承培训及开展相关曲艺活动现况。他们每到一处,一边仔细聆听,一边频频点头,并不时地与曲艺演员们互动交流,认真倾听介绍,详细询问情况。

考察结束后,举行了考察评定申报“重庆曲艺之乡”座谈会。熊刚对万州区曲艺发展现状、创建工作情况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他说,创建“重庆曲艺之乡”是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区委、区政府加强文化建设、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载体。为成功申报“重庆曲艺之乡”,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已经把“重庆曲艺之乡”创建写入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纳入“一心六型”事项。

听完介绍,龙川和市曲协专家根据实地调研情况,对万州曲艺良好的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龙川认为,万州曲艺氛围浓厚,有良好的曲艺传承发展环境。在曲艺学科建设、培训、人才、演出、书籍、创作整理做出了大量基础建设工作,特别是在枇杷坪小学、孙家小学等建设传承培训基地建设让孩子从小接触曲艺文化,让曲艺的种子在他们心中扎根发芽,有利于地方曲艺的传承。同时,他希望万州进一步完善曲艺阵地建设,完善人才体系建设,完善曲艺学科建设,将万州曲艺打造成地方特色文化品牌,提升万州文化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为成功创建“中国曲艺之乡’夯实基础。

涂立军表示,专家们的建议有助于万州曲艺的传承和发展,切实推动万州申报“重庆曲艺之乡”乃至下一步创建“中国曲艺之乡”的工作。今后万州将进一步完善曲艺阵地建设,把曲艺融入幼儿教育中,让孩子心中从小种下曲艺的种子,让万州曲艺薪火相传。并且还要把万州曲艺打造成为地方特色文化品牌,提升万州文化的对外影响力和美誉度。

溯源:历史悠久种类繁多

曲艺被称作文艺战线的“轻骑兵”。一把琴、一副板、一面鼓、一张嘴,无需布景、无需道具,就能赢得观众满堂喝彩。而万州曲艺历史底蕴丰厚、特色鲜明,除相声、评书等传统大众曲艺种类外,还涵盖了四川竹琴、金钱板、川东清音、川东盘子、四川评书、方言谐剧、相声、车灯等众多地方曲艺种类,可谓百花齐放。

三峡曲艺保护传承中心主任、中国曲艺“牡丹奖”获得者何菊芳介绍,从1927年梁山千人竹琴演唱会的辉煌,到1987年四川人民广播电台专程来万录制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华国秀演出的长篇竹琴说唱《华子良传奇》,继在该台播出后,荣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1995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组摄制了华国秀演唱的竹琴专辑《奇绝大观-竹琴》,向全国播放,使竹琴艺术登上了央视的屏幕,备受瞩目。

迄今,万州曲艺获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市级项目1项,区级项目4项。特别是四川竹琴,有国家级传承人3人,市级传承人10人,区级传承人10人,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四川竹琴成为了万州特色文化的一块靓丽的名片,得到了“竹琴正宗在万州”的美誉。

随着万州曲艺的繁荣发展,万州区现有三峡曲艺保护传承中心和万州区曲艺家协会两个专业从事曲艺工作及演出的单位和社会团体。而三峡曲艺保护传承中心,也叫三峡曲艺团,迄今已有68年历史,声名远扬,被中宣传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授予“第七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万州区曲艺家协会成立于1982年,拥有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9人,重庆市曲协理事5人、顾问2人,会员86人,万州区曲协会员145人。

传承:扎根群众成绩斐然

曲艺一头连着历史,一头连着现实,既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艺术,又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曲艺的传承发展离不开阵地建设,除了上述两支专业曲艺单位团体外,万州区诸多曲艺民间组织也在蓬勃发展,先后成立了“四川竹琴学会”、“渝东竹琴协会”等多个组织,2012年以来我区已挂牌创建的曲艺项目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基地有5个;创建了区级曲艺传承培训基地15个。今年6月9日,万州举行第一批万州区曲艺传承培训基地授牌仪式,区文化旅游委为15个新增曲艺传承培训基地授牌。

为了将曲艺这一璀璨瑰宝传承下去,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先后承接了由中国曲协主办的“第三届中国西部曲艺交流展演”和市曲协主办的第四届、第五届曲艺创作高级研修班等活动,推动了万州曲艺工作和曲艺事业繁荣。三峡曲艺保护传承中心主办了“万州区首届曲艺作品征集活动”、“曲艺名家个人专场”等系列活动,对鼓励和培养了曲艺创作者的创作热情,增强民间曲艺爱好者的凝聚力。

近年来,万州组织发动广大曲艺爱好者,积极打造一批有品位、有影响、叫得响、传得开的文艺精品,其中《双枪老太婆》、《华子良智勇出虎口》《生日礼物》等作品先后获得了全国曲艺群文最高奖——群星奖、中国曲艺专业最高奖——牡丹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级和市级大奖40多项。

随着万州曲艺万州区的街头巷尾、学校、餐厅、广场遍布着广大曲艺民间爱好者的活跃身影。他们常年坚持自发开展曲艺活动,丰富群众业余精神文化生活。三峡曲艺保护传承中心每年开展的“希望的田野”、“爱在万州”送文艺演出进基层活动,利用曲艺表演、讲座、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每年惠及群众达10多万人次。

特别是自2017年3月开始,由区文旅委统筹策划,整合政府、市场、社会三种资源,创新曲艺普及形式的三峡曲艺“周周演”常态化文化惠民演出活动,至今已演出300余场,观众场场爆满。

“我们将以申报重庆曲艺之乡为契机,整合我区政府、市场、社会三个方面的资源和优势,从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剧场打造、活动开展、基地创建、宣传推广等方面着手,传承和挖掘曲艺特色,充分激发曲艺创新活力,做大做强曲艺这张特色文化名片,打造一座有温度的文化之城,扎实推进‘中国曲艺之乡’的创建工作。”熊刚满怀信心地说。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万州曲艺百花齐放

2020-06-23 22:07:48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6月23日22时讯(通讯员 何真宗)平湖潮涌,曲艺多彩。近日,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龙川带领市曲协专家组一行来到万州区,调研万州创建“中国曲艺之乡”工作情况暨考察评定“重庆曲艺之乡”。通过实地考察、观看展演、查看资料、听取汇报、会议评定,专家组对万州曲艺良好的发展和申报“重庆曲艺之乡”营造的良好曲艺氛围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为万州创建“中国曲艺之乡”寄予厚望。

启动:申报工作喜获肯定

去年以来,万州一直在为创建“中国曲艺之乡”做准备,多措并举为创建工作提供条件。今年,在万州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区文化旅游委精心组织策划,正式启动创建“中国曲艺之乡”工作和申报“重庆曲艺之乡”。

六月盛夏,烈日酷暑。当天,市曲艺专家调研组在万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丹文,区政府副区长涂立军,区文化旅游委党委书记、主任熊刚,区文化旅游委副主任梅万林的陪同下,先后前往高笋塘北京中汉教育集团“曲艺传承培训教育基地”、太白街道红光社区“曲艺传承培训基地”、枇杷坪小学“琵琶弹唱基地”、万州南浦小剧场、孙家小学“四川竹琴”传承培训基地、国网万州供电公司曲艺传承培训基地等地,实地调研了万州曲艺阵地建设情况,了解万州曲艺传承培训及开展相关曲艺活动现况。他们每到一处,一边仔细聆听,一边频频点头,并不时地与曲艺演员们互动交流,认真倾听介绍,详细询问情况。

考察结束后,举行了考察评定申报“重庆曲艺之乡”座谈会。熊刚对万州区曲艺发展现状、创建工作情况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他说,创建“重庆曲艺之乡”是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区委、区政府加强文化建设、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载体。为成功申报“重庆曲艺之乡”,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已经把“重庆曲艺之乡”创建写入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纳入“一心六型”事项。

听完介绍,龙川和市曲协专家根据实地调研情况,对万州曲艺良好的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龙川认为,万州曲艺氛围浓厚,有良好的曲艺传承发展环境。在曲艺学科建设、培训、人才、演出、书籍、创作整理做出了大量基础建设工作,特别是在枇杷坪小学、孙家小学等建设传承培训基地建设让孩子从小接触曲艺文化,让曲艺的种子在他们心中扎根发芽,有利于地方曲艺的传承。同时,他希望万州进一步完善曲艺阵地建设,完善人才体系建设,完善曲艺学科建设,将万州曲艺打造成地方特色文化品牌,提升万州文化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为成功创建“中国曲艺之乡’夯实基础。

涂立军表示,专家们的建议有助于万州曲艺的传承和发展,切实推动万州申报“重庆曲艺之乡”乃至下一步创建“中国曲艺之乡”的工作。今后万州将进一步完善曲艺阵地建设,把曲艺融入幼儿教育中,让孩子心中从小种下曲艺的种子,让万州曲艺薪火相传。并且还要把万州曲艺打造成为地方特色文化品牌,提升万州文化的对外影响力和美誉度。

溯源:历史悠久种类繁多

曲艺被称作文艺战线的“轻骑兵”。一把琴、一副板、一面鼓、一张嘴,无需布景、无需道具,就能赢得观众满堂喝彩。而万州曲艺历史底蕴丰厚、特色鲜明,除相声、评书等传统大众曲艺种类外,还涵盖了四川竹琴、金钱板、川东清音、川东盘子、四川评书、方言谐剧、相声、车灯等众多地方曲艺种类,可谓百花齐放。

三峡曲艺保护传承中心主任、中国曲艺“牡丹奖”获得者何菊芳介绍,从1927年梁山千人竹琴演唱会的辉煌,到1987年四川人民广播电台专程来万录制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华国秀演出的长篇竹琴说唱《华子良传奇》,继在该台播出后,荣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1995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组摄制了华国秀演唱的竹琴专辑《奇绝大观-竹琴》,向全国播放,使竹琴艺术登上了央视的屏幕,备受瞩目。

迄今,万州曲艺获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市级项目1项,区级项目4项。特别是四川竹琴,有国家级传承人3人,市级传承人10人,区级传承人10人,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四川竹琴成为了万州特色文化的一块靓丽的名片,得到了“竹琴正宗在万州”的美誉。

随着万州曲艺的繁荣发展,万州区现有三峡曲艺保护传承中心和万州区曲艺家协会两个专业从事曲艺工作及演出的单位和社会团体。而三峡曲艺保护传承中心,也叫三峡曲艺团,迄今已有68年历史,声名远扬,被中宣传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授予“第七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万州区曲艺家协会成立于1982年,拥有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9人,重庆市曲协理事5人、顾问2人,会员86人,万州区曲协会员145人。

传承:扎根群众成绩斐然

曲艺一头连着历史,一头连着现实,既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艺术,又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曲艺的传承发展离不开阵地建设,除了上述两支专业曲艺单位团体外,万州区诸多曲艺民间组织也在蓬勃发展,先后成立了“四川竹琴学会”、“渝东竹琴协会”等多个组织,2012年以来我区已挂牌创建的曲艺项目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基地有5个;创建了区级曲艺传承培训基地15个。今年6月9日,万州举行第一批万州区曲艺传承培训基地授牌仪式,区文化旅游委为15个新增曲艺传承培训基地授牌。

为了将曲艺这一璀璨瑰宝传承下去,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先后承接了由中国曲协主办的“第三届中国西部曲艺交流展演”和市曲协主办的第四届、第五届曲艺创作高级研修班等活动,推动了万州曲艺工作和曲艺事业繁荣。三峡曲艺保护传承中心主办了“万州区首届曲艺作品征集活动”、“曲艺名家个人专场”等系列活动,对鼓励和培养了曲艺创作者的创作热情,增强民间曲艺爱好者的凝聚力。

近年来,万州组织发动广大曲艺爱好者,积极打造一批有品位、有影响、叫得响、传得开的文艺精品,其中《双枪老太婆》、《华子良智勇出虎口》《生日礼物》等作品先后获得了全国曲艺群文最高奖——群星奖、中国曲艺专业最高奖——牡丹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级和市级大奖40多项。

随着万州曲艺万州区的街头巷尾、学校、餐厅、广场遍布着广大曲艺民间爱好者的活跃身影。他们常年坚持自发开展曲艺活动,丰富群众业余精神文化生活。三峡曲艺保护传承中心每年开展的“希望的田野”、“爱在万州”送文艺演出进基层活动,利用曲艺表演、讲座、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每年惠及群众达10多万人次。

特别是自2017年3月开始,由区文旅委统筹策划,整合政府、市场、社会三种资源,创新曲艺普及形式的三峡曲艺“周周演”常态化文化惠民演出活动,至今已演出300余场,观众场场爆满。

“我们将以申报重庆曲艺之乡为契机,整合我区政府、市场、社会三个方面的资源和优势,从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剧场打造、活动开展、基地创建、宣传推广等方面着手,传承和挖掘曲艺特色,充分激发曲艺创新活力,做大做强曲艺这张特色文化名片,打造一座有温度的文化之城,扎实推进‘中国曲艺之乡’的创建工作。”熊刚满怀信心地说。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张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