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有文“话”·第十弹|红军名将王良:一颗“流星”的短暂与永恒
王良是谁?

重庆有文“话”·第十弹|红军名将王良:一颗“流星”的短暂与永恒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7-11

7月9日下午,綦江区委宣传部、重庆电影集团、綦江城投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联合出品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王良军长》。

签约现场。(周媛媛 摄)

这部电影计划于2021年7月上映,作为重庆建党100周年献礼电影。

也许有人要问:王良是谁?

王良命不长,只活了短短27年。

但他短暂的生命却如划过长夜的流星,和无数同志的英魂一起,在长达百年的时间里照耀着历史的天空,也点亮了中华民族迈向复兴的前路。

这就是綦江人王良,中国工农红军早期最闪耀的将星之一。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李白


1926年,上海。

21岁的大学生王良,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

他要退学。

这一年,是王良在上海持志大学学习的第三年。眼看就要毕业,他干嘛要退学?

因为王良决定去追寻信仰。

王良。(綦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1905年,王良生于重庆綦江永城镇一个书香门第。

家中长辈给他取名“王化陔”,字傅良。

王良出生这一年,距第一次鸦片战争已经过去了65年,距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已经41年,距以甲午战败为标志的洋务运动破产已有11年,距庚子国变已经5年。

彼时的中国,已经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各种救亡图存的努力相继失败后,一种极度的绝望,正笼罩着这个古老民族和她的四万万族人。

“究竟怎样才能救中国?”

为求解这个终极命题,无数有识之士呕心沥血、上下求索甚至前仆后继。

但他们一直没能如愿。

生于国家民族存亡之秋,似乎注定了王良的人生方向。

因为父亲是清末秀才,王良受到了良好教育,从小博览群书,年少即有才名。

也因此,王良很早就树立了家国天下的忧患意识。

长到19岁,这位年轻才子考取了上海持志大学,远赴沪上求学。

在这座远东国际大都会,王良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

他立即被深深吸引了。

王良(右)和他的战友。

1926年,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大旗下,广东国民政府出兵北伐。

在气势如虹的北伐军中,战斗着大批来自黄埔军校的学生兵——更重要的是,还有很多共产党员。

就像当时无数追寻救国梦想的年轻人一样,王良毅然离开大上海,投考了黄埔军校。

在这所“东方西点军校”,王良如饥似渴地了解和学习马克思主义,也结识了很多共产党人。

渐渐地,王良发现,这些共产党人身上,无不奔涌着一种力量。

这种力量像火焰,炽热而猛烈;又像大海,深厚而宽广。

这种力量的源泉,既不是为了荣华富贵,也不是为了光耀门楣。

他只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很多年后,这种力量被称作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王良,也想拥有这样一颗“初心”。

于是,1927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同一年,国民党反动派背叛了革命。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

——毛泽东


1930年12月30日,中央苏区。

在一个小地名叫“龙冈”的地方,国民党军18师的步兵们在马克沁机枪和迫击炮掩护下,缓缓拉开战线,朝根据地纵深步步紧逼。

一个月前,国民党反动派调集30万大军,对红军发动了第一次“围剿”。

面对装备兵力都占尽优势的敌人,守卫根据地的红军指战员毫不畏惧。

其中,就有投笔从戎的王良。

彼时,25岁的王良已经成为红十师师长。

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革命存亡之际,共产党人果断领导武装起义,建立了人民军队。

刚刚入党的王良参加了秋收起义,并在同年9月参加了著名的三湾改编。

此后三年,他历任见习参谋、连长、纵队司令员、师长,随部队转战多地,并参加了著名的古田会议,以及龙源口、黄洋界等著名战斗,可谓战功赫赫。

在枪林弹雨的磨砺下,这个年轻才子很快成长起来,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将星。

1930年6月,红四军进行整编,王良成为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

10月,红四军在江西吉安改编,王良担任红十师师长。

一个月后,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一次“围剿”。

按照毛泽东“引敌深入”的作战方针,王良所部从赣江西岸东渡,退守根据地寻机歼敌。

当国民党军18师气势汹汹闯入苏区,歼敌的机会来了。

面对步步进逼的敌人,王良率部大胆穿插,迅猛迂回到敌人侧后,和兄弟部队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伏击圈。

战斗在一瞬间爆发了。

王良和战友们如下山猛虎,对陷入伏击圈的敌人发动了疾风骤雨般的攻击。

是役,国民党军18师师部及两个旅被全歼,9000余人被俘,就连前线总指挥张辉瓒也被活捉。

这场战斗,标志着红军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

战斗胜利后,王良得到了中央嘉奖——经毛泽东、朱德决定,把张辉瓒被缴获的怀表和钢笔嘉奖给了王良。

王良的怀表。

此后,这块怀表和这支钢笔一直被王良珍藏,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新中国建立后,怀表和钢笔作为遗物,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永久收藏。

而位于綦江的王良故居,也陈列着怀表的复制品。

“人生只有一生一死,要生的有意义,死的有价值。”

——邓中夏


杨义是綦江区永城镇党委宣传委员。

自从到永城镇工作后,她就有了另一个身份——王良故居义务讲解员。

在担任讲解员的过程中,杨义遇到过很多难忘的瞬间。而最让她刻骨铭心的,是一位参观者在看到怀表后的反应。

王良故居展厅。

那天,这位参观者在展柜前驻足,俯身观察那块怀表的复制品,又抬头聆听了杨义的讲解。

听完讲解,他忽然向同伴提问:“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你会说什么?”

同伴说:“我会给家里人留句话。”

“我也是。”那名参观者点了点头,一脸严肃地说,“但王良却把这句话留给了革命……”

王良说这句话的时间,是1932年6月13日。

彼时的王良,在血与火的砺炼中迅速成长,并于1932年3月升任红四军军长。

他的搭档、红四军政委,就是后来威震敌胆的开国大将罗瑞卿。

这时,王良才27岁。

却不想,命运留给这位年轻军长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同年6月,正在闽南作战的红军东路军奉命回师赣南。

作为红一军团的前锋,王良和罗瑞卿指挥红四军从闽西抄近路向赣南穿插。

6月13日中午,红四军前锋第十师抵达福建武平县大禾圩鹅背屋。

在这里,他们遭遇了火力阻击——当地土匪盘踞在坚固的土围子里,对红军发动了排枪齐射。

行军被迫暂停。

闻讯,王良和罗瑞卿立即上前查看。

观察敌情之后,王良正准备和罗瑞卿商量战术对策,土围子里突然枪弹齐发。

一阵沉闷的射击声后,王良头部中弹,倒在罗瑞卿的怀里。

弥留之际,王良把珍视的怀表和钢笔交给罗瑞卿,说出了那句让战友和无数后来者动容的遗言——

“替我把它们带到革命胜利!”

言罢,将军与世永诀。

……

将近一个世纪后,王良故居复制了这块怀表,向后来者讲述着红军名将王良的遗言,也让人们铭记他的光荣、梦想和为之牺牲的信仰。

“同志们,胜利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们。”

——裘怀古


2020年,是王良诞辰115周年。

如今,王良和战友曾经为之奋斗的信仰,已经帮助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跨越,并指引这个古老民族大步迈向伟大复兴的梦想。

而将军故乡的父老乡亲,也并没有忘记王良和他的战友们。

綦江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汪杰,是土生土长的綦江人。

像很多乡亲父老一样,他很早就知道王良,并为之倍感自豪。

到区委宣传部工作后,汪杰直接参与了对王良精神的挖掘和传承。

“綦江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这里诞生了重庆最早的党支部,也是中央红军在重庆唯一的长征过境地,还产生过王良军长、‘霍氏三杰’等一大批英雄人物,拥有王良故居、石壕红军烈士墓等众多革命遗存。”汪杰说,“对于王良军长,綦江人一直有个夙愿,那就是把王良精神充分挖掘出来,再通过打造红色景点、创作电影、歌曲等文艺作品,让王良同志的英雄事迹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出去,让他成为新时代綦江红色文化的一座精神丰碑。”

向着这个目标,很多人正在默默努力。

2020年5月,重庆电影集团总经理助理、业务二部总监王成伟和同事往綦江跑了两次。

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为创作电影《王良军长》采风。

“说实话,以前我对王良军长并不了解。”王成伟坦言,“但到綦江采风后,我和同事们都被震撼了。”

在王良故居,这些电影工作者读懂了王良的一生。

“从军数年,屡立奇功,年纪轻轻就成为军长——这一切,足以证明王良是文武双全的军事天才。”王成伟说,“他年仅27岁就为革命捐躯,更印证了‘初心’的力量。这,也让我们感到了肩上的责任。”

在这种责任的召唤下,重庆电影集团开始积极筹备《王良军长》的拍摄。

签约现场。( 周媛媛 摄)

7月9日,綦江区委宣传部、重庆电影集团、綦江城投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至此,《王良军长》电影拍摄工作正式启动。

而拍摄这部电影,仅仅是綦江传承王良精神的实践之一。

“在王良题材文化产品开发方面,区委宣传部正在实施拍摄一部电影、编写出版一本书、创作一首歌曲、开发一套文创产品的‘四个一’计划。”汪杰说,“在不远的未来,王良故居及纪念馆将成为綦江人文精神和红色文化的重要地标。”

在王良诞辰115年之际,在这位年轻将星陨落88年之后,“流星”的光芒依旧炽热。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陆睿 杜典韵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重庆有文“话”·第十弹|红军名将王良:一颗“流星”的短暂与永恒

2020-07-11 14:13:42 来源: 0 条评论

7月9日下午,綦江区委宣传部、重庆电影集团、綦江城投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联合出品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王良军长》。

签约现场。(周媛媛 摄)

这部电影计划于2021年7月上映,作为重庆建党100周年献礼电影。

也许有人要问:王良是谁?

王良命不长,只活了短短27年。

但他短暂的生命却如划过长夜的流星,和无数同志的英魂一起,在长达百年的时间里照耀着历史的天空,也点亮了中华民族迈向复兴的前路。

这就是綦江人王良,中国工农红军早期最闪耀的将星之一。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李白


1926年,上海。

21岁的大学生王良,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

他要退学。

这一年,是王良在上海持志大学学习的第三年。眼看就要毕业,他干嘛要退学?

因为王良决定去追寻信仰。

王良。(綦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1905年,王良生于重庆綦江永城镇一个书香门第。

家中长辈给他取名“王化陔”,字傅良。

王良出生这一年,距第一次鸦片战争已经过去了65年,距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已经41年,距以甲午战败为标志的洋务运动破产已有11年,距庚子国变已经5年。

彼时的中国,已经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各种救亡图存的努力相继失败后,一种极度的绝望,正笼罩着这个古老民族和她的四万万族人。

“究竟怎样才能救中国?”

为求解这个终极命题,无数有识之士呕心沥血、上下求索甚至前仆后继。

但他们一直没能如愿。

生于国家民族存亡之秋,似乎注定了王良的人生方向。

因为父亲是清末秀才,王良受到了良好教育,从小博览群书,年少即有才名。

也因此,王良很早就树立了家国天下的忧患意识。

长到19岁,这位年轻才子考取了上海持志大学,远赴沪上求学。

在这座远东国际大都会,王良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

他立即被深深吸引了。

王良(右)和他的战友。

1926年,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大旗下,广东国民政府出兵北伐。

在气势如虹的北伐军中,战斗着大批来自黄埔军校的学生兵——更重要的是,还有很多共产党员。

就像当时无数追寻救国梦想的年轻人一样,王良毅然离开大上海,投考了黄埔军校。

在这所“东方西点军校”,王良如饥似渴地了解和学习马克思主义,也结识了很多共产党人。

渐渐地,王良发现,这些共产党人身上,无不奔涌着一种力量。

这种力量像火焰,炽热而猛烈;又像大海,深厚而宽广。

这种力量的源泉,既不是为了荣华富贵,也不是为了光耀门楣。

他只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很多年后,这种力量被称作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王良,也想拥有这样一颗“初心”。

于是,1927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同一年,国民党反动派背叛了革命。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

——毛泽东


1930年12月30日,中央苏区。

在一个小地名叫“龙冈”的地方,国民党军18师的步兵们在马克沁机枪和迫击炮掩护下,缓缓拉开战线,朝根据地纵深步步紧逼。

一个月前,国民党反动派调集30万大军,对红军发动了第一次“围剿”。

面对装备兵力都占尽优势的敌人,守卫根据地的红军指战员毫不畏惧。

其中,就有投笔从戎的王良。

彼时,25岁的王良已经成为红十师师长。

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革命存亡之际,共产党人果断领导武装起义,建立了人民军队。

刚刚入党的王良参加了秋收起义,并在同年9月参加了著名的三湾改编。

此后三年,他历任见习参谋、连长、纵队司令员、师长,随部队转战多地,并参加了著名的古田会议,以及龙源口、黄洋界等著名战斗,可谓战功赫赫。

在枪林弹雨的磨砺下,这个年轻才子很快成长起来,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将星。

1930年6月,红四军进行整编,王良成为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

10月,红四军在江西吉安改编,王良担任红十师师长。

一个月后,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一次“围剿”。

按照毛泽东“引敌深入”的作战方针,王良所部从赣江西岸东渡,退守根据地寻机歼敌。

当国民党军18师气势汹汹闯入苏区,歼敌的机会来了。

面对步步进逼的敌人,王良率部大胆穿插,迅猛迂回到敌人侧后,和兄弟部队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伏击圈。

战斗在一瞬间爆发了。

王良和战友们如下山猛虎,对陷入伏击圈的敌人发动了疾风骤雨般的攻击。

是役,国民党军18师师部及两个旅被全歼,9000余人被俘,就连前线总指挥张辉瓒也被活捉。

这场战斗,标志着红军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

战斗胜利后,王良得到了中央嘉奖——经毛泽东、朱德决定,把张辉瓒被缴获的怀表和钢笔嘉奖给了王良。

王良的怀表。

此后,这块怀表和这支钢笔一直被王良珍藏,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新中国建立后,怀表和钢笔作为遗物,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永久收藏。

而位于綦江的王良故居,也陈列着怀表的复制品。

“人生只有一生一死,要生的有意义,死的有价值。”

——邓中夏


杨义是綦江区永城镇党委宣传委员。

自从到永城镇工作后,她就有了另一个身份——王良故居义务讲解员。

在担任讲解员的过程中,杨义遇到过很多难忘的瞬间。而最让她刻骨铭心的,是一位参观者在看到怀表后的反应。

王良故居展厅。

那天,这位参观者在展柜前驻足,俯身观察那块怀表的复制品,又抬头聆听了杨义的讲解。

听完讲解,他忽然向同伴提问:“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你会说什么?”

同伴说:“我会给家里人留句话。”

“我也是。”那名参观者点了点头,一脸严肃地说,“但王良却把这句话留给了革命……”

王良说这句话的时间,是1932年6月13日。

彼时的王良,在血与火的砺炼中迅速成长,并于1932年3月升任红四军军长。

他的搭档、红四军政委,就是后来威震敌胆的开国大将罗瑞卿。

这时,王良才27岁。

却不想,命运留给这位年轻军长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同年6月,正在闽南作战的红军东路军奉命回师赣南。

作为红一军团的前锋,王良和罗瑞卿指挥红四军从闽西抄近路向赣南穿插。

6月13日中午,红四军前锋第十师抵达福建武平县大禾圩鹅背屋。

在这里,他们遭遇了火力阻击——当地土匪盘踞在坚固的土围子里,对红军发动了排枪齐射。

行军被迫暂停。

闻讯,王良和罗瑞卿立即上前查看。

观察敌情之后,王良正准备和罗瑞卿商量战术对策,土围子里突然枪弹齐发。

一阵沉闷的射击声后,王良头部中弹,倒在罗瑞卿的怀里。

弥留之际,王良把珍视的怀表和钢笔交给罗瑞卿,说出了那句让战友和无数后来者动容的遗言——

“替我把它们带到革命胜利!”

言罢,将军与世永诀。

……

将近一个世纪后,王良故居复制了这块怀表,向后来者讲述着红军名将王良的遗言,也让人们铭记他的光荣、梦想和为之牺牲的信仰。

“同志们,胜利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们。”

——裘怀古


2020年,是王良诞辰115周年。

如今,王良和战友曾经为之奋斗的信仰,已经帮助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跨越,并指引这个古老民族大步迈向伟大复兴的梦想。

而将军故乡的父老乡亲,也并没有忘记王良和他的战友们。

綦江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汪杰,是土生土长的綦江人。

像很多乡亲父老一样,他很早就知道王良,并为之倍感自豪。

到区委宣传部工作后,汪杰直接参与了对王良精神的挖掘和传承。

“綦江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这里诞生了重庆最早的党支部,也是中央红军在重庆唯一的长征过境地,还产生过王良军长、‘霍氏三杰’等一大批英雄人物,拥有王良故居、石壕红军烈士墓等众多革命遗存。”汪杰说,“对于王良军长,綦江人一直有个夙愿,那就是把王良精神充分挖掘出来,再通过打造红色景点、创作电影、歌曲等文艺作品,让王良同志的英雄事迹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出去,让他成为新时代綦江红色文化的一座精神丰碑。”

向着这个目标,很多人正在默默努力。

2020年5月,重庆电影集团总经理助理、业务二部总监王成伟和同事往綦江跑了两次。

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为创作电影《王良军长》采风。

“说实话,以前我对王良军长并不了解。”王成伟坦言,“但到綦江采风后,我和同事们都被震撼了。”

在王良故居,这些电影工作者读懂了王良的一生。

“从军数年,屡立奇功,年纪轻轻就成为军长——这一切,足以证明王良是文武双全的军事天才。”王成伟说,“他年仅27岁就为革命捐躯,更印证了‘初心’的力量。这,也让我们感到了肩上的责任。”

在这种责任的召唤下,重庆电影集团开始积极筹备《王良军长》的拍摄。

签约现场。( 周媛媛 摄)

7月9日,綦江区委宣传部、重庆电影集团、綦江城投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至此,《王良军长》电影拍摄工作正式启动。

而拍摄这部电影,仅仅是綦江传承王良精神的实践之一。

“在王良题材文化产品开发方面,区委宣传部正在实施拍摄一部电影、编写出版一本书、创作一首歌曲、开发一套文创产品的‘四个一’计划。”汪杰说,“在不远的未来,王良故居及纪念馆将成为綦江人文精神和红色文化的重要地标。”

在王良诞辰115年之际,在这位年轻将星陨落88年之后,“流星”的光芒依旧炽热。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陆睿 杜典韵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典韵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