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有文“话”·第十一弹|“危”中寻“机”:后疫情时代“引爆”消费新文化①现象篇
没人能够否认,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但同样不能否认的是,在疫情的阴霾下,一系列机遇正像残冬尽头的报春花一样绽放。

重庆有文“话”·第十一弹|“危”中寻“机”:后疫情时代“引爆”消费新文化①现象篇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7-15

小编语:

没人能够否认,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

但同样不能否认的是,在疫情的阴霾下,一系列机遇正像残冬尽头的报春花一样绽放。

就像中央强调的那样,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

作为中国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和大众生活最息息相关,也是遭受疫情冲击最大、受到影响最深远的一个方面。

2020年已经“重启”,消费又如何“危”中寻“机”?

拥抱疫情催生的“消费新文化”,就成为绕不开的话题——


先看一首顺口溜:

大片只用小屏看,火锅也往家里端。

对着门板做瑜伽,旅游人少成优选。

进门洗手已习惯,朋友聚餐更稀罕。

乘车开窗不可少,安全永远最重要。

……

顺口溜里的情节,是不是让你觉得很亲切?

没错,这就是疫情发生后,大多数人的消费观念、消费倾向和消费行为所发生的一系列改变。

这种改变普遍而深刻,以至于催生出一个正在影响世界经济的文化现象,并将在未来持续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和供给模式。

这,就是一种全新的消费文化。

什么是“消费文化”?

从社会文化学角度来说,消费文化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人们在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社会生活以及消费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消费行为和消费环境的总和。

也就是说,消费文化是消费需求的心理源头。

基于这样的定位,本次疫情催生的“消费新文化”,就注定会在当下和未来成为左右消费市场的决定性变量。

你一定也注意到了吧,这样的改变就在身边——

宅家也无法阻挡重庆人吃火锅的热情。 网友供图 华龙网 发

现象一:从“堂食”到居家餐饮

“能够吃到火锅,让我们家对战胜疫情充满信心!”

2月17日,网友“鲤人”发布了这条朋友圈,立即引来众多好友评论:

“哪点可以吃火锅?”

“火锅店重新开张了?”

“妈啊,哈喇子流了一地!人家也想吃,呜呜呜。”

……

面对呼天抢地的好友,“鲤人”统一回复道:“在家吃的——外卖火锅,了解一下?”

彼时,疫情防控进入攻坚期,全国餐饮业几乎全部歇业,社区也实行了封闭管理。

对热爱火锅的重庆人而言,吃不到火锅的日子“有点烦”。

瞅准消费者这种心里,重庆火锅商家很快放出“大招”——顾客通过商家微信或送餐平台点餐,就能享受到送货上门的“火锅外卖”。

虽然从形式来说,“外卖火锅”算不上新颖,但却满足了特殊时期顾客“足不出户吃火锅”的需求,也倒逼长期徘徊在外卖之外的火锅“与时俱进”。

这也方便了“鲤人”——如今,“外卖火锅”已经成了她家解馋的主要方式。

网上购物越来越受市民青睐。 网友供图 华龙网发

现象二:从逛街到逛淘宝

今年70岁的网友程桂芳,如今也玩上了淘宝。

去年底,程桂芳就琢磨着给自己和老伴添两身新衣服。却不想,疫情突然来袭,各大商场关闭歇业,老俩口捏着钱也没地方买。

闻讯,儿媳妇自告奋勇,用手机帮老俩口选了新衣服。

不久,程桂芳就收到了包裹。

“手机也能卖衣服?神奇!”程大妈从此爱上“逛淘宝”。

今年“6·18”,各大实体卖场都已复工。逛了大半辈子商场的程大妈却另辟蹊径,逛上了淘宝、苏宁和唯品会,还“观摩”了抖音上的几场农产品“带货直播”——一句话,从衣服、电器到点心、瓜子、孙儿的玩具,嗨皮买买买!

市民宅家撸猫看电影。网友 黑娃铲屎官 供图 华龙网 发

现象三:从“看电影”到“看视频”

网友“二楼的小龙”酷爱看电影,自称“以电影为食的男人”。

疫情发生后,各大影院被迫歇业,本想在春节电影黄金档过足瘾的“小龙”,只能窝在家里刷手机。

一个月“闭关”下来,“小龙”注册了腾讯、优酷等五个视频网站的会员,看了一百二十七部电影,可谓过足了戏瘾。

“虽然观影体验差一点,但是毕竟还能看。”“小龙”说。

如今,“小龙”依然有空就“刷视频”。

对于观影方式,如今他也有了更多选择。

他说:“等疫情结束之后,动作、战争、科幻等含有大量特效的大片,我还是会选择到影院观看。至于其他更重情节的类型片,就着可乐在家看看足矣。”

大学生在楼顶强身健体。 重庆交通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现象四:从“肥宅”到“健身达人”

网友“心里的书房”是一个体重接近200斤的胖小伙。

虽然他很早就有减肥计划,还专门买了哑铃、臂力器、瑜伽毯等健身器械,却因为“懒”和“宅”没能付诸实施。

疫情发生后,“心里的书房”天天宅在家“吃喝玩乐”,体重一路激增。

直到有一天,他看到电视上专家说,“年纪大”“肥胖”和“有代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是新冠肺炎易感群体。

闻讯,“心里的书房”吓出了一身冷汗。

“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健健身、抗抗病毒。”于是,“心里的书房”到网上订阅了一些健身视频,开始在家“照葫芦画瓢”。

3月初,“心里的书房”结束“闭关”,重新回到工作岗位。

一称体重,他竟然瘦了八斤。

惊喜之余,“心里的书房”表示:“居家健身这个习惯,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疫情期间轨道交通乘坐市民很少。 重庆图库 杂草 摄

现象五:从“凑热闹”到“凑清净”

今年“五一”小长假,网友“二喵”和家人决定“出去浪”。

和往年不同,今年他们决定“不凑热闹”。

“疫情还没结束,去以前那种‘人山人海’的景区,心里不踏实。”“二喵”说。

因此,一家人另辟蹊径,选择了川西一个尚未开发的风景区,吃吃喝喝嗨了三天。

对这趟旅程,“二喵”说:“风景好,人少,环境也好——这样的旅游才叫‘康养’。”

丰都县南天湖景区。 资料图

点睛:

消费新文化六大特征

看了以上这些例子,想必网友们已经发现,消费新文化就在身边。

消费新文化,既是对某些潜在消费趋势的催化,也是对不适应当下需求的传统消费模式的重构。

综上所属,这种文化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

○线上消费“核心阵地”地位进一步巩固——线上线下购买需求互动加剧,且有进一步向线上转移的趋势,推动供给不断向线上聚焦 。

○便捷健身成为新“风口”——疫情提升了大众对健康的关注度。不论是疫情期间,还是复工复产之后,各种简便快捷的健身方式都成为快节奏的都市人特别是年轻白领的首选。

○营销社交化平台化视频化趋势加强——在微信、微博等平台的基础上,抖音、快手等视频平台的辐射功能进一步增强。

○康养旅游异军突起——疫情尚未结束,跨国游尚未恢复,跨省长途游虽然恢复且预约火爆,但尚要限流。面对复苏的旅游需求,各种“一日游”“近郊游”“文化旅”等“短平快”的旅游方式日渐时兴,其中以“健康养生”为主要卖点的休闲方式最受青睐。

○在线学习和办公成为日常——疫情期间,依托完善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全国有3亿人得以居家学习和工作。据专家预测,在未来,这一消弭了时空阻隔的趋势将继续增强,各类在线培训班和轻资产企业的远程办公将成为常态。

○医疗消毒用品成为“EDC”(天天携带物品)——疫情极大地增强了人们的卫生观念,也使得口罩、洗手液、健康餐具等卫生用品成为个人必备物品。

掌握了消费新文化的特征,距离认识其本质就又近了一大步。

而认识本质,是为了更好应对。

那么,消费新文化究竟是什么?对消费市场以及与之相关的供给体系而言,它又意味着什么?

且看下文分解。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陆睿 吴思佳 杜典韵 张义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重庆有文“话”·第十一弹|“危”中寻“机”:后疫情时代“引爆”消费新文化①现象篇

2020-07-15 17:47:00 来源: 0 条评论

小编语:

没人能够否认,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

但同样不能否认的是,在疫情的阴霾下,一系列机遇正像残冬尽头的报春花一样绽放。

就像中央强调的那样,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

作为中国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和大众生活最息息相关,也是遭受疫情冲击最大、受到影响最深远的一个方面。

2020年已经“重启”,消费又如何“危”中寻“机”?

拥抱疫情催生的“消费新文化”,就成为绕不开的话题——


先看一首顺口溜:

大片只用小屏看,火锅也往家里端。

对着门板做瑜伽,旅游人少成优选。

进门洗手已习惯,朋友聚餐更稀罕。

乘车开窗不可少,安全永远最重要。

……

顺口溜里的情节,是不是让你觉得很亲切?

没错,这就是疫情发生后,大多数人的消费观念、消费倾向和消费行为所发生的一系列改变。

这种改变普遍而深刻,以至于催生出一个正在影响世界经济的文化现象,并将在未来持续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和供给模式。

这,就是一种全新的消费文化。

什么是“消费文化”?

从社会文化学角度来说,消费文化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人们在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社会生活以及消费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消费行为和消费环境的总和。

也就是说,消费文化是消费需求的心理源头。

基于这样的定位,本次疫情催生的“消费新文化”,就注定会在当下和未来成为左右消费市场的决定性变量。

你一定也注意到了吧,这样的改变就在身边——

宅家也无法阻挡重庆人吃火锅的热情。 网友供图 华龙网 发

现象一:从“堂食”到居家餐饮

“能够吃到火锅,让我们家对战胜疫情充满信心!”

2月17日,网友“鲤人”发布了这条朋友圈,立即引来众多好友评论:

“哪点可以吃火锅?”

“火锅店重新开张了?”

“妈啊,哈喇子流了一地!人家也想吃,呜呜呜。”

……

面对呼天抢地的好友,“鲤人”统一回复道:“在家吃的——外卖火锅,了解一下?”

彼时,疫情防控进入攻坚期,全国餐饮业几乎全部歇业,社区也实行了封闭管理。

对热爱火锅的重庆人而言,吃不到火锅的日子“有点烦”。

瞅准消费者这种心里,重庆火锅商家很快放出“大招”——顾客通过商家微信或送餐平台点餐,就能享受到送货上门的“火锅外卖”。

虽然从形式来说,“外卖火锅”算不上新颖,但却满足了特殊时期顾客“足不出户吃火锅”的需求,也倒逼长期徘徊在外卖之外的火锅“与时俱进”。

这也方便了“鲤人”——如今,“外卖火锅”已经成了她家解馋的主要方式。

网上购物越来越受市民青睐。 网友供图 华龙网发

现象二:从逛街到逛淘宝

今年70岁的网友程桂芳,如今也玩上了淘宝。

去年底,程桂芳就琢磨着给自己和老伴添两身新衣服。却不想,疫情突然来袭,各大商场关闭歇业,老俩口捏着钱也没地方买。

闻讯,儿媳妇自告奋勇,用手机帮老俩口选了新衣服。

不久,程桂芳就收到了包裹。

“手机也能卖衣服?神奇!”程大妈从此爱上“逛淘宝”。

今年“6·18”,各大实体卖场都已复工。逛了大半辈子商场的程大妈却另辟蹊径,逛上了淘宝、苏宁和唯品会,还“观摩”了抖音上的几场农产品“带货直播”——一句话,从衣服、电器到点心、瓜子、孙儿的玩具,嗨皮买买买!

市民宅家撸猫看电影。网友 黑娃铲屎官 供图 华龙网 发

现象三:从“看电影”到“看视频”

网友“二楼的小龙”酷爱看电影,自称“以电影为食的男人”。

疫情发生后,各大影院被迫歇业,本想在春节电影黄金档过足瘾的“小龙”,只能窝在家里刷手机。

一个月“闭关”下来,“小龙”注册了腾讯、优酷等五个视频网站的会员,看了一百二十七部电影,可谓过足了戏瘾。

“虽然观影体验差一点,但是毕竟还能看。”“小龙”说。

如今,“小龙”依然有空就“刷视频”。

对于观影方式,如今他也有了更多选择。

他说:“等疫情结束之后,动作、战争、科幻等含有大量特效的大片,我还是会选择到影院观看。至于其他更重情节的类型片,就着可乐在家看看足矣。”

大学生在楼顶强身健体。 重庆交通大学供图 华龙网发

现象四:从“肥宅”到“健身达人”

网友“心里的书房”是一个体重接近200斤的胖小伙。

虽然他很早就有减肥计划,还专门买了哑铃、臂力器、瑜伽毯等健身器械,却因为“懒”和“宅”没能付诸实施。

疫情发生后,“心里的书房”天天宅在家“吃喝玩乐”,体重一路激增。

直到有一天,他看到电视上专家说,“年纪大”“肥胖”和“有代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是新冠肺炎易感群体。

闻讯,“心里的书房”吓出了一身冷汗。

“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健健身、抗抗病毒。”于是,“心里的书房”到网上订阅了一些健身视频,开始在家“照葫芦画瓢”。

3月初,“心里的书房”结束“闭关”,重新回到工作岗位。

一称体重,他竟然瘦了八斤。

惊喜之余,“心里的书房”表示:“居家健身这个习惯,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疫情期间轨道交通乘坐市民很少。 重庆图库 杂草 摄

现象五:从“凑热闹”到“凑清净”

今年“五一”小长假,网友“二喵”和家人决定“出去浪”。

和往年不同,今年他们决定“不凑热闹”。

“疫情还没结束,去以前那种‘人山人海’的景区,心里不踏实。”“二喵”说。

因此,一家人另辟蹊径,选择了川西一个尚未开发的风景区,吃吃喝喝嗨了三天。

对这趟旅程,“二喵”说:“风景好,人少,环境也好——这样的旅游才叫‘康养’。”

丰都县南天湖景区。 资料图

点睛:

消费新文化六大特征

看了以上这些例子,想必网友们已经发现,消费新文化就在身边。

消费新文化,既是对某些潜在消费趋势的催化,也是对不适应当下需求的传统消费模式的重构。

综上所属,这种文化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

○线上消费“核心阵地”地位进一步巩固——线上线下购买需求互动加剧,且有进一步向线上转移的趋势,推动供给不断向线上聚焦 。

○便捷健身成为新“风口”——疫情提升了大众对健康的关注度。不论是疫情期间,还是复工复产之后,各种简便快捷的健身方式都成为快节奏的都市人特别是年轻白领的首选。

○营销社交化平台化视频化趋势加强——在微信、微博等平台的基础上,抖音、快手等视频平台的辐射功能进一步增强。

○康养旅游异军突起——疫情尚未结束,跨国游尚未恢复,跨省长途游虽然恢复且预约火爆,但尚要限流。面对复苏的旅游需求,各种“一日游”“近郊游”“文化旅”等“短平快”的旅游方式日渐时兴,其中以“健康养生”为主要卖点的休闲方式最受青睐。

○在线学习和办公成为日常——疫情期间,依托完善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全国有3亿人得以居家学习和工作。据专家预测,在未来,这一消弭了时空阻隔的趋势将继续增强,各类在线培训班和轻资产企业的远程办公将成为常态。

○医疗消毒用品成为“EDC”(天天携带物品)——疫情极大地增强了人们的卫生观念,也使得口罩、洗手液、健康餐具等卫生用品成为个人必备物品。

掌握了消费新文化的特征,距离认识其本质就又近了一大步。

而认识本质,是为了更好应对。

那么,消费新文化究竟是什么?对消费市场以及与之相关的供给体系而言,它又意味着什么?

且看下文分解。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陆睿 吴思佳 杜典韵 张义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张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