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刘东:把重庆写入史诗 拎进人生
万物生生不息,作品席卷而来。

作家刘东:把重庆写入史诗 拎进人生

来源:华龙网-重庆晚报2020-07-30

万物生生不息,作品席卷而来。

刘东留给我如此感觉。他说的是现实主义小说,他写这样的小说,追求托尔斯泰、雨果、罗曼罗兰、巴金、孙犁、王蒙那种风格。这不奇怪,现实主义像洪水一样,隔些年总要来那么一次。有人说,有什么样的现实就生出什么样的现实主义,比如流行过的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不过是拉美的现实,巴尔扎克写了十九世纪巴黎的种种现实。东哥写重庆,他爱重庆,是重庆的忠实书写者。后来,我给了他一个词——“身边现实主义”。一个作家连身边现实都写不好,还奢谈写什么呢。这说得通。

7月初的一个上午,天气沉闷,难以准确预测的大雨正在南方悄然“酝酿”,我们在中山四路那些引人瞩目的黄桷树背后的一间办公室见面。我们聊了很多,甚至聊到自然灾害,完全没想到几天后,罕见大洪水直击长江中下游。

刘东抱来一大摞书和杂志,码在桌上,高高的。这些只是他已出版发表的一部分。他送给了我,几十斤重。我背着这些“现实主义”艰难地往回走。

洁癖

大雨之后的重庆,蓝天白云,阳光灿烂,凉爽持续多日,让人觉得这是一个出乎意料的夏季。我们穿过城市广场和街道,鲜花四处开放,灰喜鹊和麻雀在身旁的大树上,有些我们听得见看不见。重庆真的越来越美了。

我们去找一棵月桂树,编织桂冠,重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有资格享有最美桂冠。我明白了这些年诗歌为何在重庆成熟繁荣。而刘东作为小说家,却端居城市另一处为重庆“编织”纯粹的桂冠。

像一个追求者的素朴初心——写作归写作,作品归作品,不被他物侵染。这也就不奇怪,东哥有洁癖:一个小时必洗一次手,似乎手上的细菌会去污染文字、损害书本、亵渎文思。

这成了他写作中特别的停顿,一个晚上写了多久?数数洗手的次数。当他抱着书走进来的时候,我注意到,他对自己的手爱护有加。一个作家,手是最珍贵的武器。

从这双手中已流淌出各类文学作品400余万字,还有几十上百万字的成型作品即将发表、出版。其中大部分是小说,他是公认的小说家,不接受诗人的桂冠。

他的手下意识地护住一叠打印的文稿。

“那是什么宝贝?”我有些好奇。

“正在写的作品,一部史诗。”

史诗?我不敢相信耳朵。如果要给文学排个座次,史诗绝对稳坐头把交椅。它是文学王冠上最亮的那颗宝石。据悉,这些年,史诗已成为中国诗坛的一个“梗”,我们不缺抒情诗、山水诗,唯缺史诗。一个伟大的民族,怎能没有史诗。

“写的什么内容?”我迫不及待地问。

“邓小平。”

这时,我惊愕得说不出话来,只见打印稿的封面上“又见小平”四个大字。这应该是史诗之名了。

他把诗篇小心翼翼地递给我,还没翻看内容,我就感觉沉甸甸的。

“准备写多长?”史诗是有一定长度的。

“初步定18000行,也可能超过20000行。现在写了13000多行。”

这真是一个大——大——大——作。我只能用多个“大”来表达我那一刻的惊叹。世界著名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15693行,《奥德赛》12110行;《神曲》不到15000行。还没读内容,单从长度上说,我感到我正攥着一部史诗巨著。

“重炮手”

那双手真能写。

他被称为长篇小说的“重炮手”。

《大明清官》53万字,厚重、大气,如果捧着读,手很快会酸软。初稿半年完成,他说,常常写得昏天黑地。这样的速度是罕见的,足见其功底之深厚;而打磨、润色耗时两年多,这种时间比例,成了他创作的常态,尤见其文品谨严。

《金佛云烟》48万字,不到1年完成初稿。

“真情三部曲”《爱神复活了》45万字,3个月完初稿。《独钓中原》38万字,《盛世风铃》30万字,以及大量的诗歌、散文、报告文学,还有即将出版的反腐题材短篇小说集《地狱无门》,45万字……都写得快。

作为一名公职人员,创作至多算刘东的兼职。由于职业关系,他不能频繁出没大众视野,其作品“虽美而不彰”,好似藏之“南山”,这对作家来说,是苦衷难言。白天的工作繁复有余,等到夜幕降临,他进入在我看来异常苦闷的写作世界。所以他常常“狂写”,不分昼夜地写,比如周末,如果灵感恰好,可以从星期五的晚上写到星期一的凌晨。

他告诉我是怎么创作的。充满艰辛,他描述为“熊熊燃烧的过程,充满着燃烧的苦乐”,“真是煎熬,物我皆忘,拖久了怕精神崩溃,尤其是我这种不会一心二用的笨脑筋。”城市与夜晚已经沉睡,他端坐一室,开始“燃烧”,雕镂文字,谋篇布局,一词一句苦身厉志。

2016年夏天,刘东在北戴河中国作家创作之家遇见了王蒙先生。王蒙嘱咐他“要抓紧时间,尽量多写。你非常年轻嘛”。作为重庆市青年文化人才,虽然是资深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但在当时82岁的王蒙面前,的确很年轻,各方面都是小字辈,他没理由懈怠。今年86岁的王蒙依然笔耕不辍。

他说最遗憾的就是自己过去不够努力,否则发表出版的就不止400万字,可能是600万字,或更多,质量更高。这哪是个小数字。“立名者,行之极也”。我写3000个字都“蜀道难”,突然觉得他的形象高大起来。我一直特别佩服能写的作家,其文思如7月之水,既“文思安安”,又“文思多多”“文思簇簇”。

文学乳汁与矮个子

刘东出生在四川射洪,从一个偏僻山村走出来。他说自己智商不高,所以特别勤奋,从小到大成绩拔尖。“小时候太穷,六七岁就开始干活,个子还没得粪桶高就担粪。你看嘛,这害得我没长高,女儿都比我高大半个头。”

过了1.6米的个子,一张脸介于五官端正与棱角分明之间,眼睛友好而有神。前面一些头发向上立着,眼镜有些旧,向左边歪斜,时不时要抬抬镜架。

发蒙前他在少数民族地区断断续续玩耍3年,大凉山独特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是他的文学乳汁。

1977年,《红领巾》杂志刊发了他的一首儿歌,这是他公开发表的第一个作品。那年他10岁。3年后,他完成3万字的中篇小说,寄给了《红岩》杂志。“隔了两三个月,稿子退回来了,编辑给我写了一封信。一方面说小说写得浅写得乱,一方面又说我很有才华,小小年纪就这么有才情,今后肯定可以写出好作品。” 这封信真的鼓励了他,“既已为之,则欲有所成”。

高考成绩可以进复旦人大,不料上了财经大学。1980年代学财经也是很不错的,经济高速发展亟需这方面的人才,录取分数高。1988年毕业分配到重庆,从此与重庆结缘。既然成家立业在重庆,那就浓墨重彩书写重庆。“身边现实主义”开始萌芽。

1995年,第一部长篇小说《情怀底色》出版,像不少年轻写作者那样,校园爱情是绕不开的题材,激情、青涩。作品是一曲颂歌,青年大学生追求理想、探索社会改革途径,充满着对宇宙、人类及个体生命的观照。小说结尾意蕴深长:“在人类星球注定要遇难的那天,会不会在蓝色天屏上重新映放出这一幕小小的风景?谁知道呢……”

重庆直辖那年,他30岁,出版了第二本书,是个大例外——财经理论专著《财政信息学》,被定性为“财政信息理论体系的建立”,获得3个省部级奖。这是他对自己专业的精彩话别。此前他发表五六十篇财经论文,获奖证书一大摞。他的这段插曲让我认识到:他是个事业心、责任感极强的人,干一行必须干出点什么来,为社会、为他人留下点有价值的东西。可惜后来他“不务专业”。

1999年春节,钓鱼城山上有一个孤独行走的身影。刘东要攻克这座历史高峰——用新的历史现实重写钓鱼城。这就是2001年出版的历史小说《独钓中原》。现在,我眼前正摆放着这本装帧硬朗的大著,细读部分章节,我想找到他当年的脚步。《独钓中原》成为刘东文学生涯的一个转折,一个标志,“创作成熟了”。何谓成熟?就是有一套自己的写法,特别是形成了有个性有色彩有味道有质感的语言风格。自此以后,他越写越顺,隔两三年写一本隔两三年出一本,成果累累。

离开钓鱼城,又开始爬金佛山。这是一座新的山峰,他爬得轻松,像甩甩手就写出了《金佛云烟》(2010年出版),金佛山第一次有了新传奇。其间刘东又出版好几部作品,《心雨岛》作为“当代重庆作家作品选”,集诗歌、散文、中短篇小说和报告文学于一体的作品集。

报告文学被誉为“文学创作的轻骑兵”,刘东是一位优秀的“骑兵”,我没想到这点。他肩负重庆报告文学创作组织的领导工作10年有余,《呼唤英雄》《涪江壮歌》《从“愚人村”到育人村》《进军武汉》等中长篇报告文学,频频见诸报端或收入作品集。

从金佛山下来,又一头扎进《大明清官》中。小说主角喻茂坚出身于重庆荣昌移民家庭,科举入仕,被誉为“天下第一清官”。

《大明清官》今年1月出版,刘东说,是他很满意的历史小说。完成这部皇皇巨著,他却感觉创作到了一个“瓶颈”阶段——上了高原,还未攀上高峰。

身边现实主义

我们一支接一支抽烟,真是一次紧张的采访。7月中下旬,洪水继续上涨、扩张,让人揪心。为了缓解我们的紧张,我们说,“七月流火”是不是该改为“七月流水”。

在《大明清官》中,刘东这样写七月,“七月是老天爷任性的季节,热起来晒脱一层皮,下起雨来没完没了。每年发大水的时候,都有堤坝被冲垮,河道被损坏。”

刘东办公桌的周围全是书,家里的书满满当当,除了书房的书,还有一间屋子高高的书架堆得不能再放,让我害怕。他被书包围着。

这就是身边的现实,总有积极向上的东西包围着、笼罩着我们。在《独钓中原》的后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十余次登临钓鱼城,每每有倦鸟归巢之感。在这高耸无言的古城上,我被一种既雄浑又感伤的情绪笼罩着,很想大喊,很想倾诉。”

《盛世风铃》是一部典型的“身边现实主义”作品,这个题目尚留余香。浓郁的时代气息扑面而来,赤诚炽热、淋漓生色,催人昂扬向上,当年真的“风”了一把,从几十部长篇小说中脱颖而出,列入寥寥几部“重庆直辖十年文学丛书”之一。这是重庆的一次文学盛宴。在首发式上,刘东作为作家代表发言,响亮提出:“不管我国社会变革、转型时期的社会心理如何浮躁,但我们每一个作家都要保持清醒头脑、平和心态,科学思维、艺术构建,牢记文学和作家的使命、职责,尽可能去激发中华民族的爱国情、和谐力、凝聚力、创造力。”

有人会问,像《金佛云烟》《大明清官》这样的历史小说和“身边现实主义”有何关联?“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沉淀于现实,对历史的向上书写不过是对现实的一种积极理解和表达。它们是加了料的“身边现实主义”。

“身边的现实繁复多元,必须去发现、抒写那些具有积极意义,催人奋进的现实。”刘东说,这需要理论素养和功力。在重庆市作家协会、凤凰网、重庆图书馆联合举办的文学大讲堂上,他讲了《谈中国文学的精神》,3万多字,理论思考深厚。《财政信息学》一定程度上催生了他的创作走向成熟。“文学固然有文学的特质,一位优秀的作家必须有史学家、理论家的功力,即便达不到家的高度,至少应该具备相应的眼界。”在《又见小平》的跋中所言:“创作如此重大的题材,远远不是对党史、军史的文学化复写那么轻松、简单!必须是对相关历史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检阅、审视!”

我这时明白了,他的作品为何具备有别于不少作家的鲜明特征:全景结构,宏大叙事,意蕴厚重,昂扬奔放。

受《安娜·卡列尼娜》和《百年孤独》的影响,我爱看小说开头第一句。我的一个幼稚的想法是头都没开好,后面还有啥看的。

《独钓中原》这样开头——“初春的嘉陵江,两岸青黛如画,翠绿欲滴,一叶轻舟顺江漂流而下。烟波浩淼的江面,风料峭,空茫茫,无一点帆影,阳光如金鳞般,荡漾在倒映青峰翠岩的水波间。”这被著名作家黄济人概括为“刘东式语言”,“有诗情画意的质感”。

黄济人盛赞《独钓中原》“思想境界高、写作手法有艺术、人物性格丰富鲜明”;对《大明清官》更是推崇备至,视为“一部波澜壮阔的明代史诗”,另有诗人评论说“呈现出史诗般的宽阔视野”。

高峰

既然大家都提到史诗,那就去写一部吧。

3月1日,大家还在家隔离,重庆阳光灿烂,刘东在家看影片《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猛然想起2024年是小平同志双甲子诞辰,我拿什么缅怀,表达对他老人家无限的敬意?继而冒出一个念头,创作一部具有史诗气派的长诗,主动形象反映这个伟大的改革时代,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向我们党和小平同志等老共产党人表达敬意的别样方式。”刘东说,“标题叫《又见小平》。”

创作灵感爆发于某一瞬间,像闪电划过漆黑夜空。当晚,刘东彻夜未眠,兴奋。他小心翼翼地把一幅陶瓷烧制的邓小平彩色画像从书房请到床前书桌上,“让他那深邃睿智的目光监督我、激励我忍耐寂寞,鼓足干劲,出色完成这一重大创作。”他开始收集、阅读、消化史料,开始攀登高峰。

我翻开史诗,一下读到这样的诗句: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畅想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磨难

他欣然抒写了数代人的畅想

他坦然承受了一代人的磨难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局限

他果敢履行了一代人的担当

他勇敢突破了数代人的局限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坚守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放牧

他决然护卫了数代人的坚守

他悠然纵情了一代人的放牧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烙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传承

他深刻记录了一代人的烙印

他深远影响了数代人的传承

……

雄辞逸气。慢慢读下去,一位伟人缓缓走来。那崇高升起,然后铺展,像春天的花朵绽放大地。

爱罢何所余

白天他是严谨的公务员;晚上是作家,以赤诚炽烈情怀抒写重庆;闲暇之时,是情深义重的好朋友。他爱帮助人,特别真诚的那种。对帮助过自己的人,铭记于心,曾把自己的小学老师、中学老师接来重庆小住,赏美景品美食。他们领他走上了崎岖的文学路,他特别念这样的“旧”。

“能否概括一下你在创作中的精神状态?”我觉得我问了一个笨拙的问题。

“可以这么说,在回顾、想象、重构历史原貌中,在设身处地体验他人的喜怒哀乐甚至苦难的人生历程中,跨越时空感受世间万象、人生百态和大自然的优美雅致,创作出温暖社会并给人希望和光明的作品,也实现自我清洁、丰富和升华,获得精神上的慰藉、成长与成熟。”

“这也是你文学观的参照吧,那么,重庆这些年出了很多素材,你不想给重庆写个长篇?”

“怎么不想啊?这几年我一直在思考这个。今年有了初步计划,很可能是这一生长篇小说的收官之作,分上下卷,80万-100万字。标题都拟好了。”

“是什么?”

“《担当》。写重庆的担当,在全国、在全球和开埠以来的背景下。”

我又一次惊讶得说不出话来,怎么也想不到他会给小说取这样一个名字。但“担当”这个词倒可以换一种用法,他确实是担当起振兴和繁荣重庆文学之使命的得力作家。他不仅要创作好自己的作品,也应该努力为重庆文学这件大事业增光添彩。

爱罢何所余?

刘东正在全力赶路,他的“下回分解”很值得我们期待。

哦,刚好,又到他洗手的时间了。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刘涛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作家刘东:把重庆写入史诗 拎进人生

2020-07-30 06:30:00 来源: 0 条评论

万物生生不息,作品席卷而来。

刘东留给我如此感觉。他说的是现实主义小说,他写这样的小说,追求托尔斯泰、雨果、罗曼罗兰、巴金、孙犁、王蒙那种风格。这不奇怪,现实主义像洪水一样,隔些年总要来那么一次。有人说,有什么样的现实就生出什么样的现实主义,比如流行过的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不过是拉美的现实,巴尔扎克写了十九世纪巴黎的种种现实。东哥写重庆,他爱重庆,是重庆的忠实书写者。后来,我给了他一个词——“身边现实主义”。一个作家连身边现实都写不好,还奢谈写什么呢。这说得通。

7月初的一个上午,天气沉闷,难以准确预测的大雨正在南方悄然“酝酿”,我们在中山四路那些引人瞩目的黄桷树背后的一间办公室见面。我们聊了很多,甚至聊到自然灾害,完全没想到几天后,罕见大洪水直击长江中下游。

刘东抱来一大摞书和杂志,码在桌上,高高的。这些只是他已出版发表的一部分。他送给了我,几十斤重。我背着这些“现实主义”艰难地往回走。

洁癖

大雨之后的重庆,蓝天白云,阳光灿烂,凉爽持续多日,让人觉得这是一个出乎意料的夏季。我们穿过城市广场和街道,鲜花四处开放,灰喜鹊和麻雀在身旁的大树上,有些我们听得见看不见。重庆真的越来越美了。

我们去找一棵月桂树,编织桂冠,重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有资格享有最美桂冠。我明白了这些年诗歌为何在重庆成熟繁荣。而刘东作为小说家,却端居城市另一处为重庆“编织”纯粹的桂冠。

像一个追求者的素朴初心——写作归写作,作品归作品,不被他物侵染。这也就不奇怪,东哥有洁癖:一个小时必洗一次手,似乎手上的细菌会去污染文字、损害书本、亵渎文思。

这成了他写作中特别的停顿,一个晚上写了多久?数数洗手的次数。当他抱着书走进来的时候,我注意到,他对自己的手爱护有加。一个作家,手是最珍贵的武器。

从这双手中已流淌出各类文学作品400余万字,还有几十上百万字的成型作品即将发表、出版。其中大部分是小说,他是公认的小说家,不接受诗人的桂冠。

他的手下意识地护住一叠打印的文稿。

“那是什么宝贝?”我有些好奇。

“正在写的作品,一部史诗。”

史诗?我不敢相信耳朵。如果要给文学排个座次,史诗绝对稳坐头把交椅。它是文学王冠上最亮的那颗宝石。据悉,这些年,史诗已成为中国诗坛的一个“梗”,我们不缺抒情诗、山水诗,唯缺史诗。一个伟大的民族,怎能没有史诗。

“写的什么内容?”我迫不及待地问。

“邓小平。”

这时,我惊愕得说不出话来,只见打印稿的封面上“又见小平”四个大字。这应该是史诗之名了。

他把诗篇小心翼翼地递给我,还没翻看内容,我就感觉沉甸甸的。

“准备写多长?”史诗是有一定长度的。

“初步定18000行,也可能超过20000行。现在写了13000多行。”

这真是一个大——大——大——作。我只能用多个“大”来表达我那一刻的惊叹。世界著名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15693行,《奥德赛》12110行;《神曲》不到15000行。还没读内容,单从长度上说,我感到我正攥着一部史诗巨著。

“重炮手”

那双手真能写。

他被称为长篇小说的“重炮手”。

《大明清官》53万字,厚重、大气,如果捧着读,手很快会酸软。初稿半年完成,他说,常常写得昏天黑地。这样的速度是罕见的,足见其功底之深厚;而打磨、润色耗时两年多,这种时间比例,成了他创作的常态,尤见其文品谨严。

《金佛云烟》48万字,不到1年完成初稿。

“真情三部曲”《爱神复活了》45万字,3个月完初稿。《独钓中原》38万字,《盛世风铃》30万字,以及大量的诗歌、散文、报告文学,还有即将出版的反腐题材短篇小说集《地狱无门》,45万字……都写得快。

作为一名公职人员,创作至多算刘东的兼职。由于职业关系,他不能频繁出没大众视野,其作品“虽美而不彰”,好似藏之“南山”,这对作家来说,是苦衷难言。白天的工作繁复有余,等到夜幕降临,他进入在我看来异常苦闷的写作世界。所以他常常“狂写”,不分昼夜地写,比如周末,如果灵感恰好,可以从星期五的晚上写到星期一的凌晨。

他告诉我是怎么创作的。充满艰辛,他描述为“熊熊燃烧的过程,充满着燃烧的苦乐”,“真是煎熬,物我皆忘,拖久了怕精神崩溃,尤其是我这种不会一心二用的笨脑筋。”城市与夜晚已经沉睡,他端坐一室,开始“燃烧”,雕镂文字,谋篇布局,一词一句苦身厉志。

2016年夏天,刘东在北戴河中国作家创作之家遇见了王蒙先生。王蒙嘱咐他“要抓紧时间,尽量多写。你非常年轻嘛”。作为重庆市青年文化人才,虽然是资深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但在当时82岁的王蒙面前,的确很年轻,各方面都是小字辈,他没理由懈怠。今年86岁的王蒙依然笔耕不辍。

他说最遗憾的就是自己过去不够努力,否则发表出版的就不止400万字,可能是600万字,或更多,质量更高。这哪是个小数字。“立名者,行之极也”。我写3000个字都“蜀道难”,突然觉得他的形象高大起来。我一直特别佩服能写的作家,其文思如7月之水,既“文思安安”,又“文思多多”“文思簇簇”。

文学乳汁与矮个子

刘东出生在四川射洪,从一个偏僻山村走出来。他说自己智商不高,所以特别勤奋,从小到大成绩拔尖。“小时候太穷,六七岁就开始干活,个子还没得粪桶高就担粪。你看嘛,这害得我没长高,女儿都比我高大半个头。”

过了1.6米的个子,一张脸介于五官端正与棱角分明之间,眼睛友好而有神。前面一些头发向上立着,眼镜有些旧,向左边歪斜,时不时要抬抬镜架。

发蒙前他在少数民族地区断断续续玩耍3年,大凉山独特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是他的文学乳汁。

1977年,《红领巾》杂志刊发了他的一首儿歌,这是他公开发表的第一个作品。那年他10岁。3年后,他完成3万字的中篇小说,寄给了《红岩》杂志。“隔了两三个月,稿子退回来了,编辑给我写了一封信。一方面说小说写得浅写得乱,一方面又说我很有才华,小小年纪就这么有才情,今后肯定可以写出好作品。” 这封信真的鼓励了他,“既已为之,则欲有所成”。

高考成绩可以进复旦人大,不料上了财经大学。1980年代学财经也是很不错的,经济高速发展亟需这方面的人才,录取分数高。1988年毕业分配到重庆,从此与重庆结缘。既然成家立业在重庆,那就浓墨重彩书写重庆。“身边现实主义”开始萌芽。

1995年,第一部长篇小说《情怀底色》出版,像不少年轻写作者那样,校园爱情是绕不开的题材,激情、青涩。作品是一曲颂歌,青年大学生追求理想、探索社会改革途径,充满着对宇宙、人类及个体生命的观照。小说结尾意蕴深长:“在人类星球注定要遇难的那天,会不会在蓝色天屏上重新映放出这一幕小小的风景?谁知道呢……”

重庆直辖那年,他30岁,出版了第二本书,是个大例外——财经理论专著《财政信息学》,被定性为“财政信息理论体系的建立”,获得3个省部级奖。这是他对自己专业的精彩话别。此前他发表五六十篇财经论文,获奖证书一大摞。他的这段插曲让我认识到:他是个事业心、责任感极强的人,干一行必须干出点什么来,为社会、为他人留下点有价值的东西。可惜后来他“不务专业”。

1999年春节,钓鱼城山上有一个孤独行走的身影。刘东要攻克这座历史高峰——用新的历史现实重写钓鱼城。这就是2001年出版的历史小说《独钓中原》。现在,我眼前正摆放着这本装帧硬朗的大著,细读部分章节,我想找到他当年的脚步。《独钓中原》成为刘东文学生涯的一个转折,一个标志,“创作成熟了”。何谓成熟?就是有一套自己的写法,特别是形成了有个性有色彩有味道有质感的语言风格。自此以后,他越写越顺,隔两三年写一本隔两三年出一本,成果累累。

离开钓鱼城,又开始爬金佛山。这是一座新的山峰,他爬得轻松,像甩甩手就写出了《金佛云烟》(2010年出版),金佛山第一次有了新传奇。其间刘东又出版好几部作品,《心雨岛》作为“当代重庆作家作品选”,集诗歌、散文、中短篇小说和报告文学于一体的作品集。

报告文学被誉为“文学创作的轻骑兵”,刘东是一位优秀的“骑兵”,我没想到这点。他肩负重庆报告文学创作组织的领导工作10年有余,《呼唤英雄》《涪江壮歌》《从“愚人村”到育人村》《进军武汉》等中长篇报告文学,频频见诸报端或收入作品集。

从金佛山下来,又一头扎进《大明清官》中。小说主角喻茂坚出身于重庆荣昌移民家庭,科举入仕,被誉为“天下第一清官”。

《大明清官》今年1月出版,刘东说,是他很满意的历史小说。完成这部皇皇巨著,他却感觉创作到了一个“瓶颈”阶段——上了高原,还未攀上高峰。

身边现实主义

我们一支接一支抽烟,真是一次紧张的采访。7月中下旬,洪水继续上涨、扩张,让人揪心。为了缓解我们的紧张,我们说,“七月流火”是不是该改为“七月流水”。

在《大明清官》中,刘东这样写七月,“七月是老天爷任性的季节,热起来晒脱一层皮,下起雨来没完没了。每年发大水的时候,都有堤坝被冲垮,河道被损坏。”

刘东办公桌的周围全是书,家里的书满满当当,除了书房的书,还有一间屋子高高的书架堆得不能再放,让我害怕。他被书包围着。

这就是身边的现实,总有积极向上的东西包围着、笼罩着我们。在《独钓中原》的后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十余次登临钓鱼城,每每有倦鸟归巢之感。在这高耸无言的古城上,我被一种既雄浑又感伤的情绪笼罩着,很想大喊,很想倾诉。”

《盛世风铃》是一部典型的“身边现实主义”作品,这个题目尚留余香。浓郁的时代气息扑面而来,赤诚炽热、淋漓生色,催人昂扬向上,当年真的“风”了一把,从几十部长篇小说中脱颖而出,列入寥寥几部“重庆直辖十年文学丛书”之一。这是重庆的一次文学盛宴。在首发式上,刘东作为作家代表发言,响亮提出:“不管我国社会变革、转型时期的社会心理如何浮躁,但我们每一个作家都要保持清醒头脑、平和心态,科学思维、艺术构建,牢记文学和作家的使命、职责,尽可能去激发中华民族的爱国情、和谐力、凝聚力、创造力。”

有人会问,像《金佛云烟》《大明清官》这样的历史小说和“身边现实主义”有何关联?“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沉淀于现实,对历史的向上书写不过是对现实的一种积极理解和表达。它们是加了料的“身边现实主义”。

“身边的现实繁复多元,必须去发现、抒写那些具有积极意义,催人奋进的现实。”刘东说,这需要理论素养和功力。在重庆市作家协会、凤凰网、重庆图书馆联合举办的文学大讲堂上,他讲了《谈中国文学的精神》,3万多字,理论思考深厚。《财政信息学》一定程度上催生了他的创作走向成熟。“文学固然有文学的特质,一位优秀的作家必须有史学家、理论家的功力,即便达不到家的高度,至少应该具备相应的眼界。”在《又见小平》的跋中所言:“创作如此重大的题材,远远不是对党史、军史的文学化复写那么轻松、简单!必须是对相关历史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检阅、审视!”

我这时明白了,他的作品为何具备有别于不少作家的鲜明特征:全景结构,宏大叙事,意蕴厚重,昂扬奔放。

受《安娜·卡列尼娜》和《百年孤独》的影响,我爱看小说开头第一句。我的一个幼稚的想法是头都没开好,后面还有啥看的。

《独钓中原》这样开头——“初春的嘉陵江,两岸青黛如画,翠绿欲滴,一叶轻舟顺江漂流而下。烟波浩淼的江面,风料峭,空茫茫,无一点帆影,阳光如金鳞般,荡漾在倒映青峰翠岩的水波间。”这被著名作家黄济人概括为“刘东式语言”,“有诗情画意的质感”。

黄济人盛赞《独钓中原》“思想境界高、写作手法有艺术、人物性格丰富鲜明”;对《大明清官》更是推崇备至,视为“一部波澜壮阔的明代史诗”,另有诗人评论说“呈现出史诗般的宽阔视野”。

高峰

既然大家都提到史诗,那就去写一部吧。

3月1日,大家还在家隔离,重庆阳光灿烂,刘东在家看影片《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猛然想起2024年是小平同志双甲子诞辰,我拿什么缅怀,表达对他老人家无限的敬意?继而冒出一个念头,创作一部具有史诗气派的长诗,主动形象反映这个伟大的改革时代,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向我们党和小平同志等老共产党人表达敬意的别样方式。”刘东说,“标题叫《又见小平》。”

创作灵感爆发于某一瞬间,像闪电划过漆黑夜空。当晚,刘东彻夜未眠,兴奋。他小心翼翼地把一幅陶瓷烧制的邓小平彩色画像从书房请到床前书桌上,“让他那深邃睿智的目光监督我、激励我忍耐寂寞,鼓足干劲,出色完成这一重大创作。”他开始收集、阅读、消化史料,开始攀登高峰。

我翻开史诗,一下读到这样的诗句: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畅想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磨难

他欣然抒写了数代人的畅想

他坦然承受了一代人的磨难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局限

他果敢履行了一代人的担当

他勇敢突破了数代人的局限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坚守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放牧

他决然护卫了数代人的坚守

他悠然纵情了一代人的放牧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烙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传承

他深刻记录了一代人的烙印

他深远影响了数代人的传承

……

雄辞逸气。慢慢读下去,一位伟人缓缓走来。那崇高升起,然后铺展,像春天的花朵绽放大地。

爱罢何所余

白天他是严谨的公务员;晚上是作家,以赤诚炽烈情怀抒写重庆;闲暇之时,是情深义重的好朋友。他爱帮助人,特别真诚的那种。对帮助过自己的人,铭记于心,曾把自己的小学老师、中学老师接来重庆小住,赏美景品美食。他们领他走上了崎岖的文学路,他特别念这样的“旧”。

“能否概括一下你在创作中的精神状态?”我觉得我问了一个笨拙的问题。

“可以这么说,在回顾、想象、重构历史原貌中,在设身处地体验他人的喜怒哀乐甚至苦难的人生历程中,跨越时空感受世间万象、人生百态和大自然的优美雅致,创作出温暖社会并给人希望和光明的作品,也实现自我清洁、丰富和升华,获得精神上的慰藉、成长与成熟。”

“这也是你文学观的参照吧,那么,重庆这些年出了很多素材,你不想给重庆写个长篇?”

“怎么不想啊?这几年我一直在思考这个。今年有了初步计划,很可能是这一生长篇小说的收官之作,分上下卷,80万-100万字。标题都拟好了。”

“是什么?”

“《担当》。写重庆的担当,在全国、在全球和开埠以来的背景下。”

我又一次惊讶得说不出话来,怎么也想不到他会给小说取这样一个名字。但“担当”这个词倒可以换一种用法,他确实是担当起振兴和繁荣重庆文学之使命的得力作家。他不仅要创作好自己的作品,也应该努力为重庆文学这件大事业增光添彩。

爱罢何所余?

刘东正在全力赶路,他的“下回分解”很值得我们期待。

哦,刚好,又到他洗手的时间了。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刘涛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典韵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