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实践团走进重庆 探寻非遗现代传承之路
继走访成都之后,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专项实践队“糖画非遗技艺传承”实践团来到了糖画在巴蜀的另一据点——山城重庆,继续探寻糖画技艺的现代传承路径。

上海交大实践团走进重庆 探寻非遗现代传承之路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9-05

继走访成都之后,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专项实践队“糖画非遗技艺传承”实践团来到了糖画在巴蜀的另一据点——山城重庆,继续探寻糖画技艺的现代传承路径。在重庆实践团参访了重庆糖画项目保护单位——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并探访了新生代糖画艺人谭小娟,与重庆市级传承人刘贵兵、开州糖画传承人王乾坤开启了电话连线,全方位了解糖画艺人的生存情况与转型道路。

实践团参访重庆市非遗研究院 深入调研政策扶持现况

8月10日上午,实践团前往重庆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进行参观和调研,重庆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王海涛接待了实践团一行,双方首先就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进行了交流,随后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进行参观学习。

在座谈会上,王海涛介绍了当下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以及重庆市政府在这方面给予的政策支持。王海涛谈到,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少非遗项目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生活空间和文化空间,导致不少工艺处于濒危状态。随着文旅部和各地方政府对非遗保护的力度进一步加强,重庆市在对非遗保护、传承、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是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进行补贴。除去国家支持的补贴金额外,重庆市对于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给予每年3000元补贴,重庆市级项目传承人给予每年6000元的补贴。区县级传承人根据各区县的具体补助标准实施,每年针对不同非遗项目进行经费补贴,以支持非遗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非遗技艺要继续传承下去,一定的市场化尝试是必不可少的。在扶贫方面,他们大力推进非遗项目和扶贫项目相结合,推出扶贫工坊,销售非遗产品,同时非遗中心会从技术和业务方面对这些非遗项目的市场化进行帮扶。同时他们也在着手推动非遗技艺走进学校、走进社区、开放课外兴趣班,让更多市民参与到非遗技艺的体验与学习当中。

最后,非遗的传承离不开媒体宣传和城市宣传,因此重庆非遗研究院在市政府大力推广旅游城市之际,也将非遗技艺深入融入到了城市文旅当中,使之与商业性结合,拓宽盈利渠道。结合景区、高速路服务区、网红打卡地、商业中心、古镇街区等设立非遗技艺展示区、非遗体验区,文旅融合、创新发展,让非遗技艺发展迈向新的台阶。

在谈到重庆糖画非遗项目时,王海涛表示了一定的担忧。他说,重庆糖画以市级非遗传承人刘贵兵的“3D糖画”为代表。此类糖画打破了以往平面糖画的单调感,通过零部件的拼接、缝合能制作出更为立体形象的糖画。其集大成者刘贵兵的代表作就包括了《二龙戏珠》《重庆吊脚楼》《猴子拉车》和《巴国城》,精致美妙的糖画宛如艺术品。但使用传统材料制作的糖画又难以保存,也难以成为工艺品,收藏价值大打折扣,这使得立体糖画的发展陷入瓶颈之中。由此王海涛也表示,如何推广立体糖画使之为大众所接受、如何改进糖的原材料使其保存周期延长,是未来立体糖画发展不可避免需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刘贵兵在北京奥运会期间的重庆市祥云小屋

随后,王海涛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了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整个展厅包含三大部分,分别展示了重庆市非遗手工技艺项目、重庆市非遗戏曲文化项目以及重庆市美食制作非遗项目。

办公室主任王海涛向实践团成员介绍非遗项目

展厅的设置相当精巧,不仅有作品资料展示,还设有实际体验区,内容丰富多彩,场景还原度高,沉浸感与互动感十足。不过王海涛表示目前该展厅还在进行修整,未来重庆市将计划修建非遗博物馆,并将该展厅的产品转移到博物馆中,供市民游客免费参观,这也是重庆市打造的重点文旅项目之一。

实践团成员与办公室主任王海涛合影留恋

兼顾糖画传承与兴趣创业 90后玩转新时代非遗传承

在交流糖画现代传承的方法时,王海涛向实践团成员们提到了一种新式路径。他说,现在有的年轻人在做糖画这种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时,也会考虑与个人的兴趣爱好以及现代商业的其他路径相结合。比如重庆面塑市级非遗代表性传人谭先华的女儿谭小娟,在传承面塑、糖画的同时她还结合自己爱做糕点的兴趣开了一家面包店,如此一来糖画就不是唯一的收入来源了,面包店的收入也可以贴补每月的经济收入,可以在更加宽松的物质环境下去传承和保护糖画这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解更多相关的细节,实践团成员也于当天下午来到重庆市渝北区拜访谭小娟。

谭小娟接受实践团采访

谭小娟小时候便对糖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父亲谭先华是个多面手,不仅面塑捏的好,糖画也很拿手,在父亲的教导下她边学边看,渐渐学会了这门技艺。长大后,她开始跟随父亲一起外出摆摊,当时摊位设置在南山景区,是政府指定安排的地点。这里的生意多依赖于人流量,盈利情况还算可观,但并不是很稳定。后来随着景区交通改制,路过摊位不能够再随时停车,客流量逐渐减少,糖画摊位的生意也因此不容乐观了起来。后来,谭先华便在南山壹华里开了一家糖画店铺,希望以这种固定实体店的方式获取比较稳定的收入。再到后来,父女俩也尝试过参与一些文化类、非遗类主题的夜市摆摊活动和商圈美食节。一般来说在这样的线下活动中,糖画总是最受欢迎的哪一个。很多路人、游客都会被吸引过来,驻足停留,观看糖画精美的制作过程并为之买单。

到了现在,父女俩做糖画也各有了侧重点。谭先华先生更多地将糖画、面塑等非遗技艺的商业利益剥离,专心助力于公益层面,比如进校园让同学们现场观看糖画制作的过程,更多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或者参加一些市区内外的交流活动。而谭小娟虽然开了自己的烘焙馆,却从没有放弃继续传承面塑和制作糖画。她跟实践团透露自己将来会考虑在烘焙馆里搭建糖画制作的场地和空间,一边从事自己热爱的烘焙事业,一边将面塑和糖画这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享给更多人了解。

摆放在店中的面塑作品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兼顾两样兴趣爱好的平衡,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专做糖画所导致的收入不稳定、收入较低的问题。谭小娟说,糖画作为全职工作而言获利情况确实不太理想,家族中没有人做糖画的话可能不太会考虑传承这门手艺。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因为糖画作为一项非遗技艺宣传面过窄的原因,那些对传统文化和非遗传承真正感兴趣的年轻人并不了解糖画,自然也无从谈起传承这项技艺。除此之外,谭小娟认为糖画在当代失落的一个原因也在于人们对手工价值的忽视。

“手工的认可度不是特别高,很多人都觉得糖画也好,面塑也好,便宜就行了,他们不太在乎你花费的时间成本。因为时间成本是看不见的东西,就好比你今天好像看我几分钟就做出来了一个产品,这个过程看似很简单,但是其实在我做这个产品的背后,我可能付出了很多,这是你看不见。因为我已经花了很多年去投入做这个事情,甚至有些艺人他是从一辈子都在做这个事儿,就是他之前的十年20年都在不断地积累,才能够促成他今天能够动作那么快、作品做得好,这个就是大家看不见的。”谭小娟认为,糖画并不是简单的一门手艺,而是一门具有传承价值、凝练了匠心与人文精神的艺术,值得更多人去尊重它。比之前几年大众漠视的情况,谭小娟认为目前非遗传承的形势已经有所好转了,不仅国家大力在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众对于非遗的认知也在不断提高,像她在线下开店、摆摊时也会遇到一些顾客评论糖画是一门“很好的、值得传承的手艺。”这也给了她一定的信心,继续坚持将糖画做下去,带给更多人。

与糖画非遗传人电话连线 挖掘糖画当代传承痛点

为进一步了解糖画艺人的发展现状,深入挖掘糖画当代传承的细节,分析糖画市场存在的痛点,实践团成员找到两位重庆糖画非遗传人刘贵兵与王乾坤师傅,通过电话连线的方式进行了线上专访。

●对话市级糖画非遗传人刘贵兵 揭开立体糖画的神秘面纱

平时人们在公园、景区里最常看到的糖画成品多以平面糖画为主,立体糖画成品较少,也少有糖画师傅会在现场进行制作。正是因此,擅长制作立体糖画的刘贵兵师傅便显得十分地与众不同。他是立体糖画中的高手,也是重庆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将原先的平面糖画经过改良,通过“装配”多个平面糖画制成立体模型般的新型糖画,已制成的知名作品有《二龙戏珠》《重庆吊脚楼》《猴子拉车》《巴国城》等。

刘贵兵制作的立体糖画

最早接触糖画时,刘贵兵将其当做了一门谋生的手艺。但随着他组建家庭、有了孩子,糖画微薄且不固定的收入难以支撑起整个家庭的开支,于是刘贵兵收起了糖画的摊子,来到酒楼工作。在酒楼期间他喜欢给菜品点缀上一些糖画的雕饰,由此得到了客人的欣赏,便经常用这样的方式丰富菜品的呈现形式,没有荒废了糖画这项技艺。后来孩子们渐渐长大,毕业工作,家庭的经济负担减轻,适逢国家正在大力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刘贵兵便辞掉了酒楼工作,重新做糖画,一方面是希望能够加入到保护非遗文化的队列中来,另一方面则是希望自己能用更多的时间去钻研立体糖画。他的野心是将“立体糖画做成艺术品”,让其观赏价值大于食用价值。在他心中始终有一个愿望,就是立体糖画有一天可以像木版年画与雕塑作品一样被人们和市场所接受。随着刘贵兵的不断钻研,现在他制作出来的立体糖画成品不仅具有食用价值,可以吃,还可以保存很久,具备相当的收益意义,但市场的反馈并没有及时跟上他创新的步伐。

刘贵兵糖画作品二龙戏珠

“摆摊的时候基本还是买平面的多,因为立体的贵,制作也比较久,偶尔才能遇到几个客人买,频率不高。”但刘贵兵并不因此而气馁,一个新鲜事物等出现总是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够为人所接受,目前市场已经被平面糖画引导了几十年,立体版的有收藏价值的糖画自然没那么容易突围。

让刘师傅忧心的还有另外一件事,就是培养未来的接班人。糖画在年青一代的断层中很明显,其不稳定且相对其他工作稍低的收入水平,让本身就不了解这项传统技艺的年轻人望而却步。之前刘贵兵带出来的许多徒弟就因为收入的原因而转行了,现在这个问题再次摆在了面前。刘贵兵对年轻人传承糖画还是秉持着不太乐观的预期,但他并不因此而感到泄气,现在他带着3名徒弟,他说过去自己做糖画是因为生活,现在做糖画是因为感情,做了30几年不会轻言放弃,也不会将糖画传承囿于家族内部,只要对糖画感兴趣,愿意学、真心想学习,他都很乐意收徒弟,并且会将自己所学倾囊相授。

刘贵兵糖画作品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刘贵兵带徒弟是自己一人亲历亲为,他没有配备助理,因此无人协助他处理开班、线上宣传等事宜,目前的收徒方式还是停留在弟子慕名而来,他在线下收徒、进行授课的阶段。谈及未来,刘贵兵表示自己会继续坚持做糖画,将糖画带进学校、带去海内外,将这门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享给更多人。

●对话市开州糖画传承人王乾坤 打开糖画传承的另一种方式

王乾坤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州糖画传统技艺传承人,他自幼成长于糖画世家,从小便在长辈身边耳濡目染,勤勉练习学成了开州糖画这门祖传的技艺。如今,他做糖画已有40余年,最擅长的是立体糖画。在第六届中国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他凭借立体糖画《宝塔》夺得新生代工匠之星第一名。

王乾坤参考家乡开州的文峰塔创作了糖画《宝塔》

王乾坤爱观察,勤钻研,也致力将糖画这门艺术发扬光大。他认为糖画卖的是艺术而不是口味,两层的立体宝塔他的售价是800元,曾有游客对此表示不解,说“这个东西好是好看,但我们买回家只能观赏一下,几天就化了”,王乾坤对此表示理解,“现在景区里的糖画多是平面糖画,售价就在10元左右1个,顾客会觉得立体糖画太贵了,而且在他们的惯性思维里也认为糖画只是拿来吃的,并不是可被收藏的艺术品,接受不了高价很正常。”不过也有人对王乾坤的作品十分欣赏,并愿意为之付出高昂的价格,像之前他做的一条栩栩如生的中国龙糖画,就曾以8000元的高价被一位买家收藏。

王乾坤糖画作品《中国龙》

如今,王乾坤从重庆来到了成都。他希望自己能够在糖画起源地站稳脚跟,让成都人民感受开州糖画的魅力,并将开州糖画不断传承下去。为了实现这一愿望,他煞费苦心,地打出了“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与残疾人免费学习“的口号,不过前提是他们必须坚持做这行3年以上,而年龄超过30岁的则需要缴纳学费5000-10000元。王乾坤这样解释自己的用意:“我教学生基本上几天就教会,他们学完就可以到街上去摆摊自己赚钱了。30岁以下的我免费教,这样就会有更多年轻人主动来学,3年的时间可以将兴趣发展长久,培养一批真正热爱糖画、也能够依赖糖画谋生的新生代糖画艺人。我会在3年的期限内抽查这批学徒的工作情况,一旦发现中途放弃的我会向他们加倍收取学费。30岁以上来学糖画的基本都是为了学个营生的行当,这种情况还是需要收取一定的学费的。”他这个严格的方法的确培养出不少糖画艺人,教过的70余个学生中有一半都坚持下来,成为了糖画的新一代传人。 

除此之外,王乾坤还设立了一个特别的活动来宣传糖画,做非遗公益事业。每年的儿童节和妇女节,他都会在摊位上免费给游人画糖画。每到这一天,他的摊子前就会排起长队,愿意等待的人都能得获得一幅免费的糖画,王乾坤希望以这样的方式让大人和孩子们在节日里感受到传统的味道。

尽管目前糖画传承的情况还算乐观,但王乾坤依然非常忧虑糖画的未来发展。“这个时代正是糖画发展的瓶颈期,但一些学生为了快速获利,没学多少技术就去开办糖画培训骗钱,这项古老的传统就变了味。”王乾坤担心这种不良风气会影响糖画的未来发展,对此他的回应是尽量用自己的点滴努力为糖画非遗的传承正风气,做贡献,争取创作出更多优质的作品,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糖画新生代非遗传人,共同保护糖画这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结语:

在重庆站,「糖画非遗技艺传承」实践团参访了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了解了政府政策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地制宜的种种保护举措;通过电话连线采访了了刘贵兵、王乾坤两位知名糖画非遗传人,领会了糖画手艺人匠心创作的精神,也为他们致力于糖画现代传承与保护的精神所深深打动;在与糖画新生代艺人谭小娟的线下对话中,实践团成员也看到了当代年轻人正在用自己的信访室去继承传统,将非遗技艺发扬光大。相信在未来,政府与糖画非遗传人、新生代艺人之间将会有更多更紧密的合作,共同联手将糖画技艺传承之路越拓越宽,让人们主动了解并且一同来守护这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许诗艺 李嘉颖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上海交大实践团走进重庆 探寻非遗现代传承之路

2020-09-05 13:03:20 来源: 0 条评论

继走访成都之后,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专项实践队“糖画非遗技艺传承”实践团来到了糖画在巴蜀的另一据点——山城重庆,继续探寻糖画技艺的现代传承路径。在重庆实践团参访了重庆糖画项目保护单位——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并探访了新生代糖画艺人谭小娟,与重庆市级传承人刘贵兵、开州糖画传承人王乾坤开启了电话连线,全方位了解糖画艺人的生存情况与转型道路。

实践团参访重庆市非遗研究院 深入调研政策扶持现况

8月10日上午,实践团前往重庆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进行参观和调研,重庆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王海涛接待了实践团一行,双方首先就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进行了交流,随后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进行参观学习。

在座谈会上,王海涛介绍了当下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以及重庆市政府在这方面给予的政策支持。王海涛谈到,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少非遗项目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生活空间和文化空间,导致不少工艺处于濒危状态。随着文旅部和各地方政府对非遗保护的力度进一步加强,重庆市在对非遗保护、传承、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是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进行补贴。除去国家支持的补贴金额外,重庆市对于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给予每年3000元补贴,重庆市级项目传承人给予每年6000元的补贴。区县级传承人根据各区县的具体补助标准实施,每年针对不同非遗项目进行经费补贴,以支持非遗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非遗技艺要继续传承下去,一定的市场化尝试是必不可少的。在扶贫方面,他们大力推进非遗项目和扶贫项目相结合,推出扶贫工坊,销售非遗产品,同时非遗中心会从技术和业务方面对这些非遗项目的市场化进行帮扶。同时他们也在着手推动非遗技艺走进学校、走进社区、开放课外兴趣班,让更多市民参与到非遗技艺的体验与学习当中。

最后,非遗的传承离不开媒体宣传和城市宣传,因此重庆非遗研究院在市政府大力推广旅游城市之际,也将非遗技艺深入融入到了城市文旅当中,使之与商业性结合,拓宽盈利渠道。结合景区、高速路服务区、网红打卡地、商业中心、古镇街区等设立非遗技艺展示区、非遗体验区,文旅融合、创新发展,让非遗技艺发展迈向新的台阶。

在谈到重庆糖画非遗项目时,王海涛表示了一定的担忧。他说,重庆糖画以市级非遗传承人刘贵兵的“3D糖画”为代表。此类糖画打破了以往平面糖画的单调感,通过零部件的拼接、缝合能制作出更为立体形象的糖画。其集大成者刘贵兵的代表作就包括了《二龙戏珠》《重庆吊脚楼》《猴子拉车》和《巴国城》,精致美妙的糖画宛如艺术品。但使用传统材料制作的糖画又难以保存,也难以成为工艺品,收藏价值大打折扣,这使得立体糖画的发展陷入瓶颈之中。由此王海涛也表示,如何推广立体糖画使之为大众所接受、如何改进糖的原材料使其保存周期延长,是未来立体糖画发展不可避免需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刘贵兵在北京奥运会期间的重庆市祥云小屋

随后,王海涛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了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整个展厅包含三大部分,分别展示了重庆市非遗手工技艺项目、重庆市非遗戏曲文化项目以及重庆市美食制作非遗项目。

办公室主任王海涛向实践团成员介绍非遗项目

展厅的设置相当精巧,不仅有作品资料展示,还设有实际体验区,内容丰富多彩,场景还原度高,沉浸感与互动感十足。不过王海涛表示目前该展厅还在进行修整,未来重庆市将计划修建非遗博物馆,并将该展厅的产品转移到博物馆中,供市民游客免费参观,这也是重庆市打造的重点文旅项目之一。

实践团成员与办公室主任王海涛合影留恋

兼顾糖画传承与兴趣创业 90后玩转新时代非遗传承

在交流糖画现代传承的方法时,王海涛向实践团成员们提到了一种新式路径。他说,现在有的年轻人在做糖画这种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时,也会考虑与个人的兴趣爱好以及现代商业的其他路径相结合。比如重庆面塑市级非遗代表性传人谭先华的女儿谭小娟,在传承面塑、糖画的同时她还结合自己爱做糕点的兴趣开了一家面包店,如此一来糖画就不是唯一的收入来源了,面包店的收入也可以贴补每月的经济收入,可以在更加宽松的物质环境下去传承和保护糖画这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解更多相关的细节,实践团成员也于当天下午来到重庆市渝北区拜访谭小娟。

谭小娟接受实践团采访

谭小娟小时候便对糖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父亲谭先华是个多面手,不仅面塑捏的好,糖画也很拿手,在父亲的教导下她边学边看,渐渐学会了这门技艺。长大后,她开始跟随父亲一起外出摆摊,当时摊位设置在南山景区,是政府指定安排的地点。这里的生意多依赖于人流量,盈利情况还算可观,但并不是很稳定。后来随着景区交通改制,路过摊位不能够再随时停车,客流量逐渐减少,糖画摊位的生意也因此不容乐观了起来。后来,谭先华便在南山壹华里开了一家糖画店铺,希望以这种固定实体店的方式获取比较稳定的收入。再到后来,父女俩也尝试过参与一些文化类、非遗类主题的夜市摆摊活动和商圈美食节。一般来说在这样的线下活动中,糖画总是最受欢迎的哪一个。很多路人、游客都会被吸引过来,驻足停留,观看糖画精美的制作过程并为之买单。

到了现在,父女俩做糖画也各有了侧重点。谭先华先生更多地将糖画、面塑等非遗技艺的商业利益剥离,专心助力于公益层面,比如进校园让同学们现场观看糖画制作的过程,更多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或者参加一些市区内外的交流活动。而谭小娟虽然开了自己的烘焙馆,却从没有放弃继续传承面塑和制作糖画。她跟实践团透露自己将来会考虑在烘焙馆里搭建糖画制作的场地和空间,一边从事自己热爱的烘焙事业,一边将面塑和糖画这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享给更多人了解。

摆放在店中的面塑作品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兼顾两样兴趣爱好的平衡,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专做糖画所导致的收入不稳定、收入较低的问题。谭小娟说,糖画作为全职工作而言获利情况确实不太理想,家族中没有人做糖画的话可能不太会考虑传承这门手艺。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因为糖画作为一项非遗技艺宣传面过窄的原因,那些对传统文化和非遗传承真正感兴趣的年轻人并不了解糖画,自然也无从谈起传承这项技艺。除此之外,谭小娟认为糖画在当代失落的一个原因也在于人们对手工价值的忽视。

“手工的认可度不是特别高,很多人都觉得糖画也好,面塑也好,便宜就行了,他们不太在乎你花费的时间成本。因为时间成本是看不见的东西,就好比你今天好像看我几分钟就做出来了一个产品,这个过程看似很简单,但是其实在我做这个产品的背后,我可能付出了很多,这是你看不见。因为我已经花了很多年去投入做这个事情,甚至有些艺人他是从一辈子都在做这个事儿,就是他之前的十年20年都在不断地积累,才能够促成他今天能够动作那么快、作品做得好,这个就是大家看不见的。”谭小娟认为,糖画并不是简单的一门手艺,而是一门具有传承价值、凝练了匠心与人文精神的艺术,值得更多人去尊重它。比之前几年大众漠视的情况,谭小娟认为目前非遗传承的形势已经有所好转了,不仅国家大力在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众对于非遗的认知也在不断提高,像她在线下开店、摆摊时也会遇到一些顾客评论糖画是一门“很好的、值得传承的手艺。”这也给了她一定的信心,继续坚持将糖画做下去,带给更多人。

与糖画非遗传人电话连线 挖掘糖画当代传承痛点

为进一步了解糖画艺人的发展现状,深入挖掘糖画当代传承的细节,分析糖画市场存在的痛点,实践团成员找到两位重庆糖画非遗传人刘贵兵与王乾坤师傅,通过电话连线的方式进行了线上专访。

●对话市级糖画非遗传人刘贵兵 揭开立体糖画的神秘面纱

平时人们在公园、景区里最常看到的糖画成品多以平面糖画为主,立体糖画成品较少,也少有糖画师傅会在现场进行制作。正是因此,擅长制作立体糖画的刘贵兵师傅便显得十分地与众不同。他是立体糖画中的高手,也是重庆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将原先的平面糖画经过改良,通过“装配”多个平面糖画制成立体模型般的新型糖画,已制成的知名作品有《二龙戏珠》《重庆吊脚楼》《猴子拉车》《巴国城》等。

刘贵兵制作的立体糖画

最早接触糖画时,刘贵兵将其当做了一门谋生的手艺。但随着他组建家庭、有了孩子,糖画微薄且不固定的收入难以支撑起整个家庭的开支,于是刘贵兵收起了糖画的摊子,来到酒楼工作。在酒楼期间他喜欢给菜品点缀上一些糖画的雕饰,由此得到了客人的欣赏,便经常用这样的方式丰富菜品的呈现形式,没有荒废了糖画这项技艺。后来孩子们渐渐长大,毕业工作,家庭的经济负担减轻,适逢国家正在大力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刘贵兵便辞掉了酒楼工作,重新做糖画,一方面是希望能够加入到保护非遗文化的队列中来,另一方面则是希望自己能用更多的时间去钻研立体糖画。他的野心是将“立体糖画做成艺术品”,让其观赏价值大于食用价值。在他心中始终有一个愿望,就是立体糖画有一天可以像木版年画与雕塑作品一样被人们和市场所接受。随着刘贵兵的不断钻研,现在他制作出来的立体糖画成品不仅具有食用价值,可以吃,还可以保存很久,具备相当的收益意义,但市场的反馈并没有及时跟上他创新的步伐。

刘贵兵糖画作品二龙戏珠

“摆摊的时候基本还是买平面的多,因为立体的贵,制作也比较久,偶尔才能遇到几个客人买,频率不高。”但刘贵兵并不因此而气馁,一个新鲜事物等出现总是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够为人所接受,目前市场已经被平面糖画引导了几十年,立体版的有收藏价值的糖画自然没那么容易突围。

让刘师傅忧心的还有另外一件事,就是培养未来的接班人。糖画在年青一代的断层中很明显,其不稳定且相对其他工作稍低的收入水平,让本身就不了解这项传统技艺的年轻人望而却步。之前刘贵兵带出来的许多徒弟就因为收入的原因而转行了,现在这个问题再次摆在了面前。刘贵兵对年轻人传承糖画还是秉持着不太乐观的预期,但他并不因此而感到泄气,现在他带着3名徒弟,他说过去自己做糖画是因为生活,现在做糖画是因为感情,做了30几年不会轻言放弃,也不会将糖画传承囿于家族内部,只要对糖画感兴趣,愿意学、真心想学习,他都很乐意收徒弟,并且会将自己所学倾囊相授。

刘贵兵糖画作品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刘贵兵带徒弟是自己一人亲历亲为,他没有配备助理,因此无人协助他处理开班、线上宣传等事宜,目前的收徒方式还是停留在弟子慕名而来,他在线下收徒、进行授课的阶段。谈及未来,刘贵兵表示自己会继续坚持做糖画,将糖画带进学校、带去海内外,将这门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享给更多人。

●对话市开州糖画传承人王乾坤 打开糖画传承的另一种方式

王乾坤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州糖画传统技艺传承人,他自幼成长于糖画世家,从小便在长辈身边耳濡目染,勤勉练习学成了开州糖画这门祖传的技艺。如今,他做糖画已有40余年,最擅长的是立体糖画。在第六届中国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他凭借立体糖画《宝塔》夺得新生代工匠之星第一名。

王乾坤参考家乡开州的文峰塔创作了糖画《宝塔》

王乾坤爱观察,勤钻研,也致力将糖画这门艺术发扬光大。他认为糖画卖的是艺术而不是口味,两层的立体宝塔他的售价是800元,曾有游客对此表示不解,说“这个东西好是好看,但我们买回家只能观赏一下,几天就化了”,王乾坤对此表示理解,“现在景区里的糖画多是平面糖画,售价就在10元左右1个,顾客会觉得立体糖画太贵了,而且在他们的惯性思维里也认为糖画只是拿来吃的,并不是可被收藏的艺术品,接受不了高价很正常。”不过也有人对王乾坤的作品十分欣赏,并愿意为之付出高昂的价格,像之前他做的一条栩栩如生的中国龙糖画,就曾以8000元的高价被一位买家收藏。

王乾坤糖画作品《中国龙》

如今,王乾坤从重庆来到了成都。他希望自己能够在糖画起源地站稳脚跟,让成都人民感受开州糖画的魅力,并将开州糖画不断传承下去。为了实现这一愿望,他煞费苦心,地打出了“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与残疾人免费学习“的口号,不过前提是他们必须坚持做这行3年以上,而年龄超过30岁的则需要缴纳学费5000-10000元。王乾坤这样解释自己的用意:“我教学生基本上几天就教会,他们学完就可以到街上去摆摊自己赚钱了。30岁以下的我免费教,这样就会有更多年轻人主动来学,3年的时间可以将兴趣发展长久,培养一批真正热爱糖画、也能够依赖糖画谋生的新生代糖画艺人。我会在3年的期限内抽查这批学徒的工作情况,一旦发现中途放弃的我会向他们加倍收取学费。30岁以上来学糖画的基本都是为了学个营生的行当,这种情况还是需要收取一定的学费的。”他这个严格的方法的确培养出不少糖画艺人,教过的70余个学生中有一半都坚持下来,成为了糖画的新一代传人。 

除此之外,王乾坤还设立了一个特别的活动来宣传糖画,做非遗公益事业。每年的儿童节和妇女节,他都会在摊位上免费给游人画糖画。每到这一天,他的摊子前就会排起长队,愿意等待的人都能得获得一幅免费的糖画,王乾坤希望以这样的方式让大人和孩子们在节日里感受到传统的味道。

尽管目前糖画传承的情况还算乐观,但王乾坤依然非常忧虑糖画的未来发展。“这个时代正是糖画发展的瓶颈期,但一些学生为了快速获利,没学多少技术就去开办糖画培训骗钱,这项古老的传统就变了味。”王乾坤担心这种不良风气会影响糖画的未来发展,对此他的回应是尽量用自己的点滴努力为糖画非遗的传承正风气,做贡献,争取创作出更多优质的作品,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糖画新生代非遗传人,共同保护糖画这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结语:

在重庆站,「糖画非遗技艺传承」实践团参访了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了解了政府政策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地制宜的种种保护举措;通过电话连线采访了了刘贵兵、王乾坤两位知名糖画非遗传人,领会了糖画手艺人匠心创作的精神,也为他们致力于糖画现代传承与保护的精神所深深打动;在与糖画新生代艺人谭小娟的线下对话中,实践团成员也看到了当代年轻人正在用自己的信访室去继承传统,将非遗技艺发扬光大。相信在未来,政府与糖画非遗传人、新生代艺人之间将会有更多更紧密的合作,共同联手将糖画技艺传承之路越拓越宽,让人们主动了解并且一同来守护这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许诗艺 李嘉颖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张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