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荣昌如何做强“一片陶”
从渝西边城一隅起跳,到站上全国最高艺术殿堂,荣昌陶凭什么?

看荣昌如何做强“一片陶”

来源:重庆日报app2020-09-06

日前,由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美术作品展在首都北京火热开展,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观展。展览中,由荣昌陶艺大师梁先才、刘吉芬等创作的《山河如意瓶》《憨哥、憨妹》《雪域——花釉梅瓶》《西绿窑变盖碗》《周盘》《微刻“心经”壶》《无象》7件作品,被列入第八篇章展出,惊艳亮相全国最高艺术殿堂。

据悉,本次参展的7件荣昌陶作品,正是在2019年5月“千年古驿镇·一品荣昌陶”学术研讨会中被中国美术馆典藏的7件作品。作品一经展出,迅速成为游客观展的焦点之一。

“近年来,荣昌高度重视‘非遗’传承与保护,让荣昌陶不断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中国美术馆将充分发挥国家馆的引领与示范作用,不遗余力、一如既往地推广荣昌陶,让荣昌陶在新时代继续保持生命力,在文化自信社会共识之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从渝西边城一隅起跳,到站上全国最高艺术殿堂,荣昌陶凭什么?

千年窑火煅珍宝 魅力陶都引才来

荣昌陶兴起于汉代,兴盛于唐宋,中兴于元明,复兴于清代。因其“红如枣、薄如纸、亮如镜、声如磬”的特点,被广大消费者熟知和喜爱,被原国家轻工部命名为“中国四大名陶”,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漫长的演进中,荣昌陶器形成了一套十分复杂的制作工艺,凭借其卓然不凡的品相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荣昌千年不熄的窑火煅制出代代相传的珍宝。

荣昌陶有釉子货和泥精货,吴为山告诉记者,荣昌陶的艺术价值体现正是体现在这两者之间。釉子货,通过窑变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经过荣昌艺人们的创造、经过火的考验,像玉,像翡翠,美得让人动容。泥精货,则是泥中之精。这个精是泥中的精华、是艺人的精神,更是艺术的精品。荣昌陶的特色便蕴藏在这三“精”之中。

正所谓“一壶、一碗皆有意”,在《中国美术报》社原社长兼总编辑、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看来,荣昌陶从材料、工艺、技术,无不彰显荣昌地域性特色,其在鲜明的个性中,展现出来的是“只可会意、不可言传”的意境美,阐释了艺术的核心和根本。张晓凌告诉记者,荣昌陶在造型、釉色上拥有精湛的技术水准,又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美学规范,形成了超视觉、形而上的美学享受,迸发出自由而浪漫的艺术特质,让人不自觉地产生共鸣。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本次参展的7件荣昌陶艺作品的创作者既有梁先才、刘吉芬等积淀深厚的国家级非遗大师,也有管永双、李云杉等青年后起之秀,千年不息的窑火、世代传承的技艺并未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是什么让荣昌陶保持了强劲生命力?

出政策,是荣昌给出的第一个答案。非遗传承与创新的关键在“人”。近年来,荣昌区出台《“人才兴陶”十一条》《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既在引才育才上下功夫,也在留才用才上狠发力,全力为荣昌陶的传承与发展营造暖心、安心、舒心的氛围。截止目前,荣昌已有陶艺工作室100余家,陶产业从业者5000多人。来自宜兴、建水、景德镇等地国家和省级陶艺大师、高级陶艺人才,高校工艺美术专业毕业生200余人,大批陶艺优秀人才汇集于此。

建平台,是荣昌给出的第二个答案。目前,荣昌陶大师园、荣昌国家级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等平台已相继建成投用,位于荣昌安陶小镇的陶宝巷子项目正加紧建设中,到2023年350个青瓦白墙的四合院将平地而起、滨水而建。

据悉,陶宝巷子项目计划以汇聚全国陶艺大师、工匠艺人、作家、书法家、画家、收藏家为目标,量身定制所需工作室、作品展示展销、创作、居家兼容为目的,打造陶艺文化艺术圣地,塑造中国最大的世界级院落艺术村。“我们将引进世界各地的陶艺人才,让更多的知名艺术家来荣昌做陶、画陶、刻陶,让更多的艺术与荣昌陶碰撞、交融,为陶艺创新注入新动能。”陶宝巷子项目相关负责人说。

打造精品特色小镇 促进产城人文深度融合

非遗不能只是摆在橱窗供观赏,也绝不能躺在名录上睡大觉。在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看来,非遗文化产业不能“冻”起来,一定要“动”起来。近年来,打造富有生命力和人文底蕴的特色小镇,已成为荣昌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的一条新路径。其中位于荣昌安富街道的安陶小镇,便是该区打造精品特色小镇实践中的成功案例。

2018年元旦,历经两年多时间精心打造的安陶小镇正式开街。已有200余年历史的安富老街,以一副古朴而新鲜的面孔重新面向世人开放,小镇中以荣昌陶器为装饰的特色景点随处可见,浓厚的“陶都”气息和清新的明清古镇风貌相得益彰,一经亮相便深受成渝两地游客喜爱。

据悉,安陶小镇是一座集文化、旅游、产业、体验、教育于一体的精品特色小镇,最大的特色是荣昌陶产业。但如何将陶产业、陶文化和陶旅游有机融合发展?荣昌选择在发展陶瓷制造产业基础上不断完善工业旅游功能。“我们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小镇运营,实施‘文化+’投资运营模式,有效促进产城人文融合。”安富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与此同时,开展多项线上线下陶文化活动,扩大荣昌陶知名度和影响力。”在线下,以非遗产业聚集人气,在线上,以非遗文化引入流量,安陶小镇将自身特色充分“变现”。据统计,自2018年开街以来,安陶小镇每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旅游收入近3亿元,为文旅市场“活起来”积蓄强劲动能。

2020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公布特色小镇典型经验和警示案例的通知》,其中,重庆荣昌安陶小镇入选全国20个精品特色小镇创建典型经验案例,向全国推荐。以文强旅、以旅兴文,文旅融合、共促发展,正在荣昌成为现实。

从“无中生有”到“有中生优”荣昌陶引领陶瓷产业释放动能

荣昌曾是“中国三大陶都”之一,制陶历史超千年。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该地陶产业日渐衰落,靠生产泡菜坛子、白酒瓶子勉强维持运转。

荣昌积极落实重要指示精神,在谋划主导产业上,更加注重从荣昌的文化传统和产业基础出发,将发展区域特色经济作为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立足优势深挖“陶文化”,“无中生有”拓展“瓷产业”,“有中生优”集群化发展的区域特色经济,让陶瓷产业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

近年来,荣昌提档升级日用工艺陶、高质量发展建卫陶、重点发展特种陶瓷,在陶瓷产业上,引进了唯美陶瓷、惠达卫浴、金意陶、北京创导工业、日丰卫浴、华兴玻璃、德力玻璃等一批知名企业,投资总额超过100亿元。

其中,唯美陶瓷、惠达卫浴、金意陶是全国排名前十的高端陶瓷企业;华兴玻璃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玻璃包装瓶生产企业;德力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玻璃器皿制造企业;奥福精细陶瓷、兀盾纳米科技等特种陶瓷企业,攻关精密轴承、人造骨关节、心脏瓣膜等特种陶瓷产品,预计到2025年,高端化、功能化先进陶瓷产业聚集区将在荣昌基本建成。

据统计,2019年,荣昌已投产规上陶瓷企业38家,实现规上工业产值83亿元。以上大型陶瓷、玻璃企业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实现200亿元以上规上工业产值。

曹清尧表示,荣昌是一座非遗体验之城,尤其注重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非遗文化转化为重要产业。目前,以荣昌陶拓展的陶瓷产业已经成为了荣昌消费品工业的重要支柱。下一步,荣昌将加快推动陶瓷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积极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重要节点城市,努力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增长极。(记者 周雨 通讯员 任悦 张飞龙)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看荣昌如何做强“一片陶”

2020-09-06 07:30:00 来源: 0 条评论

日前,由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美术作品展在首都北京火热开展,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观展。展览中,由荣昌陶艺大师梁先才、刘吉芬等创作的《山河如意瓶》《憨哥、憨妹》《雪域——花釉梅瓶》《西绿窑变盖碗》《周盘》《微刻“心经”壶》《无象》7件作品,被列入第八篇章展出,惊艳亮相全国最高艺术殿堂。

据悉,本次参展的7件荣昌陶作品,正是在2019年5月“千年古驿镇·一品荣昌陶”学术研讨会中被中国美术馆典藏的7件作品。作品一经展出,迅速成为游客观展的焦点之一。

“近年来,荣昌高度重视‘非遗’传承与保护,让荣昌陶不断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中国美术馆将充分发挥国家馆的引领与示范作用,不遗余力、一如既往地推广荣昌陶,让荣昌陶在新时代继续保持生命力,在文化自信社会共识之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从渝西边城一隅起跳,到站上全国最高艺术殿堂,荣昌陶凭什么?

千年窑火煅珍宝 魅力陶都引才来

荣昌陶兴起于汉代,兴盛于唐宋,中兴于元明,复兴于清代。因其“红如枣、薄如纸、亮如镜、声如磬”的特点,被广大消费者熟知和喜爱,被原国家轻工部命名为“中国四大名陶”,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漫长的演进中,荣昌陶器形成了一套十分复杂的制作工艺,凭借其卓然不凡的品相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荣昌千年不熄的窑火煅制出代代相传的珍宝。

荣昌陶有釉子货和泥精货,吴为山告诉记者,荣昌陶的艺术价值体现正是体现在这两者之间。釉子货,通过窑变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经过荣昌艺人们的创造、经过火的考验,像玉,像翡翠,美得让人动容。泥精货,则是泥中之精。这个精是泥中的精华、是艺人的精神,更是艺术的精品。荣昌陶的特色便蕴藏在这三“精”之中。

正所谓“一壶、一碗皆有意”,在《中国美术报》社原社长兼总编辑、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看来,荣昌陶从材料、工艺、技术,无不彰显荣昌地域性特色,其在鲜明的个性中,展现出来的是“只可会意、不可言传”的意境美,阐释了艺术的核心和根本。张晓凌告诉记者,荣昌陶在造型、釉色上拥有精湛的技术水准,又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美学规范,形成了超视觉、形而上的美学享受,迸发出自由而浪漫的艺术特质,让人不自觉地产生共鸣。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本次参展的7件荣昌陶艺作品的创作者既有梁先才、刘吉芬等积淀深厚的国家级非遗大师,也有管永双、李云杉等青年后起之秀,千年不息的窑火、世代传承的技艺并未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是什么让荣昌陶保持了强劲生命力?

出政策,是荣昌给出的第一个答案。非遗传承与创新的关键在“人”。近年来,荣昌区出台《“人才兴陶”十一条》《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既在引才育才上下功夫,也在留才用才上狠发力,全力为荣昌陶的传承与发展营造暖心、安心、舒心的氛围。截止目前,荣昌已有陶艺工作室100余家,陶产业从业者5000多人。来自宜兴、建水、景德镇等地国家和省级陶艺大师、高级陶艺人才,高校工艺美术专业毕业生200余人,大批陶艺优秀人才汇集于此。

建平台,是荣昌给出的第二个答案。目前,荣昌陶大师园、荣昌国家级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等平台已相继建成投用,位于荣昌安陶小镇的陶宝巷子项目正加紧建设中,到2023年350个青瓦白墙的四合院将平地而起、滨水而建。

据悉,陶宝巷子项目计划以汇聚全国陶艺大师、工匠艺人、作家、书法家、画家、收藏家为目标,量身定制所需工作室、作品展示展销、创作、居家兼容为目的,打造陶艺文化艺术圣地,塑造中国最大的世界级院落艺术村。“我们将引进世界各地的陶艺人才,让更多的知名艺术家来荣昌做陶、画陶、刻陶,让更多的艺术与荣昌陶碰撞、交融,为陶艺创新注入新动能。”陶宝巷子项目相关负责人说。

打造精品特色小镇 促进产城人文深度融合

非遗不能只是摆在橱窗供观赏,也绝不能躺在名录上睡大觉。在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看来,非遗文化产业不能“冻”起来,一定要“动”起来。近年来,打造富有生命力和人文底蕴的特色小镇,已成为荣昌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的一条新路径。其中位于荣昌安富街道的安陶小镇,便是该区打造精品特色小镇实践中的成功案例。

2018年元旦,历经两年多时间精心打造的安陶小镇正式开街。已有200余年历史的安富老街,以一副古朴而新鲜的面孔重新面向世人开放,小镇中以荣昌陶器为装饰的特色景点随处可见,浓厚的“陶都”气息和清新的明清古镇风貌相得益彰,一经亮相便深受成渝两地游客喜爱。

据悉,安陶小镇是一座集文化、旅游、产业、体验、教育于一体的精品特色小镇,最大的特色是荣昌陶产业。但如何将陶产业、陶文化和陶旅游有机融合发展?荣昌选择在发展陶瓷制造产业基础上不断完善工业旅游功能。“我们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小镇运营,实施‘文化+’投资运营模式,有效促进产城人文融合。”安富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与此同时,开展多项线上线下陶文化活动,扩大荣昌陶知名度和影响力。”在线下,以非遗产业聚集人气,在线上,以非遗文化引入流量,安陶小镇将自身特色充分“变现”。据统计,自2018年开街以来,安陶小镇每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旅游收入近3亿元,为文旅市场“活起来”积蓄强劲动能。

2020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公布特色小镇典型经验和警示案例的通知》,其中,重庆荣昌安陶小镇入选全国20个精品特色小镇创建典型经验案例,向全国推荐。以文强旅、以旅兴文,文旅融合、共促发展,正在荣昌成为现实。

从“无中生有”到“有中生优”荣昌陶引领陶瓷产业释放动能

荣昌曾是“中国三大陶都”之一,制陶历史超千年。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该地陶产业日渐衰落,靠生产泡菜坛子、白酒瓶子勉强维持运转。

荣昌积极落实重要指示精神,在谋划主导产业上,更加注重从荣昌的文化传统和产业基础出发,将发展区域特色经济作为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立足优势深挖“陶文化”,“无中生有”拓展“瓷产业”,“有中生优”集群化发展的区域特色经济,让陶瓷产业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

近年来,荣昌提档升级日用工艺陶、高质量发展建卫陶、重点发展特种陶瓷,在陶瓷产业上,引进了唯美陶瓷、惠达卫浴、金意陶、北京创导工业、日丰卫浴、华兴玻璃、德力玻璃等一批知名企业,投资总额超过100亿元。

其中,唯美陶瓷、惠达卫浴、金意陶是全国排名前十的高端陶瓷企业;华兴玻璃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玻璃包装瓶生产企业;德力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玻璃器皿制造企业;奥福精细陶瓷、兀盾纳米科技等特种陶瓷企业,攻关精密轴承、人造骨关节、心脏瓣膜等特种陶瓷产品,预计到2025年,高端化、功能化先进陶瓷产业聚集区将在荣昌基本建成。

据统计,2019年,荣昌已投产规上陶瓷企业38家,实现规上工业产值83亿元。以上大型陶瓷、玻璃企业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实现200亿元以上规上工业产值。

曹清尧表示,荣昌是一座非遗体验之城,尤其注重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非遗文化转化为重要产业。目前,以荣昌陶拓展的陶瓷产业已经成为了荣昌消费品工业的重要支柱。下一步,荣昌将加快推动陶瓷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积极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重要节点城市,努力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增长极。(记者 周雨 通讯员 任悦 张飞龙)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张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