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画致敬战“疫”英雄,这位画家创作200多幅作品讲述中国抗疫故事
他从1月份开始,每天为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创作一幅水墨山水画作品,截至目前共创作了200多幅。

每日一画致敬战“疫”英雄,这位画家创作200多幅作品讲述中国抗疫故事

来源:上游新闻2020-10-30

近日,一场特殊的画展即将在重庆市人民大礼堂闭幕,在开展的一个月时间里,从普通市民到两院院士,在观看展览后都给予了高度评价,这就是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湖南画家舒勇的“每日一画致敬战‘疫’英雄画展”,他从1月份开始,每天为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创作一幅水墨山水画作品,以此致敬抗疫英雄,截至目前共创作了200多幅。

“当代中国精神是我近二十多年来坚守创作的一大命题,中国抗疫精神更是要深入挖掘和弘扬的,希望这一批有时代主题的作品,能让未来的人通过它们了解这个特殊的时刻。”近日,舒勇向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讲述了创作背后的故事。

从正月初二开始坚持每天一画

舒勇1974年生于湖南溆浦,现生活和工作于北京及广州,作为著名当代艺术家,其艺术创作涉及雕塑、装置、油画、国画、建筑、新媒体等诸多领域。

今年以来,中国经历了武汉封城、全国驰援、捐款捐物、复工复产等抗疫阶段,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全国各地的抗疫医疗队也纷纷支援湖北,舒勇决定从1月26日正月初二开始,坚持每天画一幅画作展现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抗疫故事。

舒勇说,当疫情爆发后,看到铺天盖地的疫情报道,他有一种强烈的恐惧与焦虑,但冷静下来想想,这么多年来,从“98抗洪”到“03非典”,从“08抗震”到如今的战“疫”,中国人始终团结一心,有困难都能一起扛。

舒勇介绍,自己的画下第一幅作品就叫做《众心成城》,“因为我觉得新冠疫情的防控是一个巨大的很难以完成的任务,我们只有万众一心共同努力才能战胜疫情”。

2月2日,舒勇看到钟南山院士在高铁上休息的新闻图片后,创作了《有一座山叫钟南山》的作品,黑白色的崇山峻岭中,能隐约看出钟南山院士的侧面画像来。“钟南山的科学精神、专业精神、奉献精神激励着无数人,为什么我们需要钟南山?因为需要真话的力量、担当的力量。”舒勇在为这幅画配的日记中写道。

默哀日用墨点纪录每一个生命

4月4日,全国人民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默哀三分钟,“那是第69天,其实这一天我什么都不想创作,但是一想到当时那3331个生命的消逝,我还是想做些什么“,舒勇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也十分动容,”于是我就从凌晨开始,每一秒钟用笔在画纸上点一个点,从白纸到黑纸,其实这个过程非常枯燥,但是非常凝重,我在这个过程中也感受到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谈到这200多天的创作,舒勇也坦言,因为创作强度和难度很大,在这个过程中其实也想过放弃,“到后来一拿起画笔就感觉脑子被抽空了,但一想到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作品,而是大家一起共情一起互动的作品,再加上很多朋友一直提建议和鼓励我,才能让我坚持下去”。

此次画展还首次呈现了“每日一画之态度2020系列”, 以愚公移山为内核的诠释,得到了参观者的热烈反响。

“《态度2020》的创作灵感其实来源于新冠疫情下世界人民对于戴口罩的态度,以及隐藏在这种态度背后的东西方文化差异,特别是口罩在西方社会所引起的排斥、歧视和冲突值得我们深思。”舒勇说。

17日,参加在重庆召开的第五届中国人因工程高峰论坛的几位两院院士参观了展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副总设计师陈善广、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王春慧等也对舒勇通过每日一画呈现的水滴石穿的精神表示赞许。

舒勇说,疫情结束后,会将所有作品捐赠给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组织拍卖,用拍卖的资金在基金会成立“每日一画”公益基金,用于应对人类公共安全突发事件。

据了解,“每日一画致敬战‘疫’英雄画展”已经入围了中国文联2020年青年文艺创作扶持计划项目,并将在国内进行巡回展出,此前已经在长沙和上海进行了展览,重庆是全国巡展的第三站。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每日一画致敬战“疫”英雄,这位画家创作200多幅作品讲述中国抗疫故事

2020-10-30 06:30:00 来源: 0 条评论

近日,一场特殊的画展即将在重庆市人民大礼堂闭幕,在开展的一个月时间里,从普通市民到两院院士,在观看展览后都给予了高度评价,这就是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湖南画家舒勇的“每日一画致敬战‘疫’英雄画展”,他从1月份开始,每天为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创作一幅水墨山水画作品,以此致敬抗疫英雄,截至目前共创作了200多幅。

“当代中国精神是我近二十多年来坚守创作的一大命题,中国抗疫精神更是要深入挖掘和弘扬的,希望这一批有时代主题的作品,能让未来的人通过它们了解这个特殊的时刻。”近日,舒勇向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讲述了创作背后的故事。

从正月初二开始坚持每天一画

舒勇1974年生于湖南溆浦,现生活和工作于北京及广州,作为著名当代艺术家,其艺术创作涉及雕塑、装置、油画、国画、建筑、新媒体等诸多领域。

今年以来,中国经历了武汉封城、全国驰援、捐款捐物、复工复产等抗疫阶段,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全国各地的抗疫医疗队也纷纷支援湖北,舒勇决定从1月26日正月初二开始,坚持每天画一幅画作展现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抗疫故事。

舒勇说,当疫情爆发后,看到铺天盖地的疫情报道,他有一种强烈的恐惧与焦虑,但冷静下来想想,这么多年来,从“98抗洪”到“03非典”,从“08抗震”到如今的战“疫”,中国人始终团结一心,有困难都能一起扛。

舒勇介绍,自己的画下第一幅作品就叫做《众心成城》,“因为我觉得新冠疫情的防控是一个巨大的很难以完成的任务,我们只有万众一心共同努力才能战胜疫情”。

2月2日,舒勇看到钟南山院士在高铁上休息的新闻图片后,创作了《有一座山叫钟南山》的作品,黑白色的崇山峻岭中,能隐约看出钟南山院士的侧面画像来。“钟南山的科学精神、专业精神、奉献精神激励着无数人,为什么我们需要钟南山?因为需要真话的力量、担当的力量。”舒勇在为这幅画配的日记中写道。

默哀日用墨点纪录每一个生命

4月4日,全国人民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默哀三分钟,“那是第69天,其实这一天我什么都不想创作,但是一想到当时那3331个生命的消逝,我还是想做些什么“,舒勇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也十分动容,”于是我就从凌晨开始,每一秒钟用笔在画纸上点一个点,从白纸到黑纸,其实这个过程非常枯燥,但是非常凝重,我在这个过程中也感受到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谈到这200多天的创作,舒勇也坦言,因为创作强度和难度很大,在这个过程中其实也想过放弃,“到后来一拿起画笔就感觉脑子被抽空了,但一想到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作品,而是大家一起共情一起互动的作品,再加上很多朋友一直提建议和鼓励我,才能让我坚持下去”。

此次画展还首次呈现了“每日一画之态度2020系列”, 以愚公移山为内核的诠释,得到了参观者的热烈反响。

“《态度2020》的创作灵感其实来源于新冠疫情下世界人民对于戴口罩的态度,以及隐藏在这种态度背后的东西方文化差异,特别是口罩在西方社会所引起的排斥、歧视和冲突值得我们深思。”舒勇说。

17日,参加在重庆召开的第五届中国人因工程高峰论坛的几位两院院士参观了展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副总设计师陈善广、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王春慧等也对舒勇通过每日一画呈现的水滴石穿的精神表示赞许。

舒勇说,疫情结束后,会将所有作品捐赠给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组织拍卖,用拍卖的资金在基金会成立“每日一画”公益基金,用于应对人类公共安全突发事件。

据了解,“每日一画致敬战‘疫’英雄画展”已经入围了中国文联2020年青年文艺创作扶持计划项目,并将在国内进行巡回展出,此前已经在长沙和上海进行了展览,重庆是全国巡展的第三站。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张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