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们用双手去感受“粮食的故事” 这样的展览你见过吗?
11月12日上午,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三楼临展厅充满了孩子的欢声笑语。走进一看,原来是“健康中国科谱行动——粮食的故事”儿童劳动研学展迎来了它的又一批“小观众”。

让孩子们用双手去感受“粮食的故事” 这样的展览你见过吗?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11-13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1月13日08时讯(文/杜典韵)11月12日上午,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三楼临展厅充满了孩子的欢声笑语。走进一看,原来是“健康中国科谱行动——粮食的故事”儿童劳动研学展迎来了它的又一批“小观众”。

这天,枣子岚垭小学校一年级一班的37位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这里进行研学活动。这是该校第三次组织学生班参加此次活动。

9月29日,“健康中国科谱行动——粮食的故事”儿童劳动研学展开展。此次展览是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联合社会机构,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儿童研究院、美术学院,溯古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以儿童精装绘本为文化载体的“沉浸式创新”体验展,展览以“粮食”为主题,集科普知识、教育研学、艺术陶冶、劳动互动四位一体,精准针对5-9岁儿童设计,通过绘本、雕塑、农耕生活的互动体验展现粮食完整的生命过程,加强节约粮食的宣传教育。

进入展厅,跨过“农家大院”的门口,满满的田园气息扑面而来。拉着犁的“黄牛”,满地晒干的玉米、黄豆,石磨、筛子、风车等农具应有尽有,还有金黄的麦穗作为装饰。随着小朋友的加入,这个“农家小院”活了——在讲解员的指导下,孩子们有的挥动绳子指挥“黄牛”犁地,有的背着装着稻谷背篓,有的在用工具剥玉米、筛黄豆,有的在用力地挥动手里的梿枷让黄豆脱离豆荚……以孩子们为“主角”,一幅农家生活的画卷在博物馆里展开了。

据工作人员介绍:“自展览对公众开放以来,我们每天都会接待一批来自各个小学的小朋友。在这里,他们可以通过绘本《一碗米饭的故事》了解粮食生命的全过程,体会它们“历经四季、方成食物”的生长之美、成长不易。”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孩子们可以通过完成《研学手册》上的任务来获得印章,手册上既有有趣的知识问答题,也有让孩子们自行选择参与的农耕活动。

“今天我终于知道了那些豆子是怎么离开它的壳,我觉得非常好玩,因为要用那个工具(梿枷)打(豆荚),但是农具很重,我要很用力的弯腰才能把工具抬起来。我想到农民伯伯平时就是用这些工具来给我们生产粮食,他们很辛苦,所以我要更爱惜粮食。”一位叫周锦涵的小朋友体验完打豆荚后说。

研学活动中有“耕一耕田”“背一背谷”“剥一剥玉米”“筛一筛豆子”“推一推石磨”“摇一摇风车”等诸多劳动体验,对小朋友们来说,既有“趣味”,也有“艰辛”,而且这些项目中隐藏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劳动智慧。

“走进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完全不同于学校内的学习方式。这次我们枣子岚垭小学校依托三峡博物馆开展的‘粮食的故事’研学课程,通过体验各种趣味性的活动,让一年级的小朋友更加轻松地学习到课本外关于粮食的知识。”带队老师黄梅华说,“孩子们亲自动手体验,让他们更加容易理解知识,也学得更有兴趣。将来,我们学校会继续与三峡博物馆合作,开发更多的博物馆课程,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收获,在思考中成长,在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据展览策展人介绍,近日,教育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其中提到了要从推动博物馆教育资源开发应用、拓展博物馆教育方式途径、建立馆校合作长效机制、加强博物馆教育组织保障等方面最大限度发挥好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在今后也会多多加强与学校联动,争取建立多个长期的研学合作,让博物馆教育在青少年课堂落地开花。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让孩子们用双手去感受“粮食的故事” 这样的展览你见过吗?

2020-11-13 08:10: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1月13日08时讯(文/杜典韵)11月12日上午,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三楼临展厅充满了孩子的欢声笑语。走进一看,原来是“健康中国科谱行动——粮食的故事”儿童劳动研学展迎来了它的又一批“小观众”。

这天,枣子岚垭小学校一年级一班的37位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这里进行研学活动。这是该校第三次组织学生班参加此次活动。

9月29日,“健康中国科谱行动——粮食的故事”儿童劳动研学展开展。此次展览是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联合社会机构,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儿童研究院、美术学院,溯古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以儿童精装绘本为文化载体的“沉浸式创新”体验展,展览以“粮食”为主题,集科普知识、教育研学、艺术陶冶、劳动互动四位一体,精准针对5-9岁儿童设计,通过绘本、雕塑、农耕生活的互动体验展现粮食完整的生命过程,加强节约粮食的宣传教育。

进入展厅,跨过“农家大院”的门口,满满的田园气息扑面而来。拉着犁的“黄牛”,满地晒干的玉米、黄豆,石磨、筛子、风车等农具应有尽有,还有金黄的麦穗作为装饰。随着小朋友的加入,这个“农家小院”活了——在讲解员的指导下,孩子们有的挥动绳子指挥“黄牛”犁地,有的背着装着稻谷背篓,有的在用工具剥玉米、筛黄豆,有的在用力地挥动手里的梿枷让黄豆脱离豆荚……以孩子们为“主角”,一幅农家生活的画卷在博物馆里展开了。

据工作人员介绍:“自展览对公众开放以来,我们每天都会接待一批来自各个小学的小朋友。在这里,他们可以通过绘本《一碗米饭的故事》了解粮食生命的全过程,体会它们“历经四季、方成食物”的生长之美、成长不易。”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孩子们可以通过完成《研学手册》上的任务来获得印章,手册上既有有趣的知识问答题,也有让孩子们自行选择参与的农耕活动。

“今天我终于知道了那些豆子是怎么离开它的壳,我觉得非常好玩,因为要用那个工具(梿枷)打(豆荚),但是农具很重,我要很用力的弯腰才能把工具抬起来。我想到农民伯伯平时就是用这些工具来给我们生产粮食,他们很辛苦,所以我要更爱惜粮食。”一位叫周锦涵的小朋友体验完打豆荚后说。

研学活动中有“耕一耕田”“背一背谷”“剥一剥玉米”“筛一筛豆子”“推一推石磨”“摇一摇风车”等诸多劳动体验,对小朋友们来说,既有“趣味”,也有“艰辛”,而且这些项目中隐藏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劳动智慧。

“走进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完全不同于学校内的学习方式。这次我们枣子岚垭小学校依托三峡博物馆开展的‘粮食的故事’研学课程,通过体验各种趣味性的活动,让一年级的小朋友更加轻松地学习到课本外关于粮食的知识。”带队老师黄梅华说,“孩子们亲自动手体验,让他们更加容易理解知识,也学得更有兴趣。将来,我们学校会继续与三峡博物馆合作,开发更多的博物馆课程,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收获,在思考中成长,在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据展览策展人介绍,近日,教育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其中提到了要从推动博物馆教育资源开发应用、拓展博物馆教育方式途径、建立馆校合作长效机制、加强博物馆教育组织保障等方面最大限度发挥好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在今后也会多多加强与学校联动,争取建立多个长期的研学合作,让博物馆教育在青少年课堂落地开花。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典韵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