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博扶贫记·龙池村② | 一片产业托起村民的“致富”梦
产业发展是脱贫致富必经之路,龙池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培育产业、项目引进等多种方式,带领大家脱贫致富。

重博扶贫记·龙池村② | 一片产业托起村民的“致富”梦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12-14

相关链接>>

重博扶贫记·龙池村① | 一个偏远乡村的脱贫“蝶变”记

重博扶贫记·龙池村③ | 一本还未写完的《驻村工作日志》


进入冬季,巫溪县通城镇龙池村种植的2000余亩青脆李又进入了修枝、剪叶、涂白的管护阶段。

满山遍野的李子树,托起了龙池村村民的致富梦。近年来,龙池村依托独特地理优势,大力发展青脆李,带动每家每户种脆李的产业规模,打造叫得响、品质高的李子品牌,让一颗小脆李为父老相亲带来“甜”日子。

不仅在脆李上下功夫,在龙池村村支“两委”的带领下,村民们拧成一股绳,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培育产业、项目引进等多种方式,带领大家脱贫致富。

2019年年底,龙池村已实现整村脱贫,在产业促脱贫模式的助推下,龙池村一改贫穷山村的精神面貌,乡亲们的腰包鼓起来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今天,就同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走进龙池村,去寻觅山村里的致富“瑰宝”。


乡村旅游让老百姓腰包鼓了


龙池村距离巫溪县城14公里,四面高山环绕,穷乡僻壤,道不通、路不平,曾是巫溪县贫困村之一。

就是这样一个穷得叮当响的龙池村,却享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紧邻兰英大峡谷、云台寺和红三军小长征司令部旧址。

龙池村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特别是集雄、险、奇、美于一体的兰英大峡谷,吸引了不少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游玩。

面对发展乡村旅游的大好时机,龙池村自然也没有让机遇溜走!

时间追溯到2011年,新上任龙池村党支部书记的胡三平心动了,每天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穿村而过却留不住,让他心里特别难受。

一瞬间,发展乡村旅游的想法浮现在了胡三平的脑海,在一次召开的集体院坝会上,胡三平提出了发展旅游的想法,通过举手表决“搞”还是“不搞”。

让胡三平怎么也没想到的是,这次投票给了他当头一棒,在面对能够让大家赚足腰包机会的时候,大多数村民们却投了反对。

胡三平说,“出现这样的原因有两种,一是龙池村的村民比较纯朴,没有搞旅游发展的观念;二是龙池村自身条件并不好,想要搞乡村旅游,还要村民自掏腰包就更不愿意了。”

眼看正值发展乡村旅游的大好时机,胡三平并不想错过。他多次组织召开党支部会议,动员党员说服村民,改变村民们的观念。

胡三平记忆中,为了发展乡村旅游,那段时间组织村民开院坝会议就不下二十场。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几经说服之后,村民们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加入了搞乡村旅游的队伍。

说干就干,2011年9月,一项发展乡村旅游全村动员工程便在龙池村拉开,修路、旧房改造,村民们都动起来了。

村里没有文化广场怎么办,胡三平便动员从本村走出去的企业家,为家乡建设捐赠资金,修建起了龙池村文化广场。

胡三平说,“那个时候搞乡村旅游,其实大家花不了多少钱,不少村民房屋翻修还享受了城乡建委D级危房改造和房屋提升改造的政策,自己也最多出几千元钱就可解决。”

经过近一年升级改造,龙池村彻底换了新颜。一切准备就绪之后,2012年8月,龙池村乡村旅游正式启动,村里的农家乐也开门营业了。

从那以后,越来越多来往兰英大峡谷、云台寺和红三军小长征司令部旧址的游客,在途径龙池村时,都会进村看一看,还会进行消费,推动乡村旅游建设,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2016年,龙池村1社李海燕连同其二爸、幺爸、姨妹,投资建设了集观赏、垂钓、休闲、娱乐的天赐弛农庄,于2017年建成投用,在乡村旅游的助推下,一年营业额能够达到40万元。

2018年,龙池村4社的汤家湾农庄相继建成投用,同样享受着乡村旅游带来的红利。

两家农庄不仅带动了贫困户的就业,还在满足自身营业的同时,积极带动周边农产品销售,引导来往游客进行二次消费,带动周边农户实现增收。

不仅如此,龙池村还进行了创新,通过“产业+旅游”的模式,让游客游玩时还能体验乡村生活,采摘新鲜果蔬等,在乡村旅游的刺激下,村民的腰包也越来越鼓了。

发展乡村旅游,龙池村开辟出一条富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颗脆李让日子变“甜”了


说起龙池村产业,那就不得不提——青脆李。

自2015以来,龙池村通过发展青脆李,团结村民栽种李子树,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

初冬的清晨,龙池村4社68岁的夏国军起了个早。

夏国军拿起修枝工具,来到离家不远的李子林,开启了一天的养护工作,为李子树修枝剪叶。

2015年,在村支“两委”帮扶下,住在山里的贫困户夏国军第一次接触了李子树,种植了100余株李子树苗,经过一年半的培育期,夏国军迎来了第一次收成。

谈起初收,夏国军至今记忆犹新,“那一年收成的果子个头较大,价钱卖得好,100多棵树接了近5000斤,卖了近20000元。”

尝到甜头的夏国军从山上搬到了山下,把自己的土地大规模种植李子树,逐年增加,至今已种植了700根李子树,年产值近10万元。

夏国军的初次尝试也是龙池村瞄准青脆李产业的一次有益尝试。

在发展初期,不少村民因为种植经验不足,导致成效不好。对此,龙池村村支“两委”多次邀请农业技术专家来到村里开展技术培训会,还不时到现场指导。

随着青脆李产业初具规模,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种植,在这期间,也涌现了不少发展带头人,65岁的陈高财就是其中之一。

有着丰富果蔬种植经验的陈高财,从接触种植开始,他的青脆李品相就比同村村民要好,价钱也卖得高,成为产业发展带头人后,通过传、帮、带的方式,把技术传授给他人,培育优质青脆李。

随着整村种植技术提升,龙池村的青脆李种出了特色,不仅品相好,个头还大。

每逢采摘季,便会吸引不少外来游客和果商入户采摘和收购,一颗小脆李为乡亲们带来了红火“甜”日子。

如今,龙池村家家户户都种上青脆李,多的有1000余株,少的也有几百株,整村种植面积达到了2000余亩,年产量达到100万斤,年销售额达到500万元。

“行到龙池必有‘李’,漫山遍野的青脆李,成为了龙池村一大特色。”驻村第一书记刘华成说,农业是实实在在的,见效快,做了就有收获,通过发展青脆李产业,拓宽了致富路。


多元产业齐同发力促增提效


龙池村的青脆李“火了”,乡村旅游“旺”了,但村民脱贫致富的步子还未停止。

在大力推动自身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旅游建设的同时,龙池村村支“两委”仍在为村民脱贫致富谋新路子。

在龙池村村支“两委”努力下,曾多次对外广发邀请帖,试图引进企业入驻龙池村发展产业,促进村民增收,提升产业效能。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2018年,一则好消息传来,重庆超凡苗木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小琼的目光瞄准了龙池村。

经过多次实地走访、调研,最终,重庆超凡苗木有限公司与龙池村签订2年合约,通过向贫困户进行土地流转,租地100余亩,培育青脆李子树苗。

今年,龙池村还引进个体户入驻发展烤烟项目,同样以土地流转形式租地190余亩,大规模种植烤烟。

两项产业的引进,从一定程度上为龙池村的发展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为两项产业亲历者和参与者,年近七旬的周述耀对此深有体会。

周述耀说,村民们通过土地流转,一年大概有6000元额外收入,同时栽种、培育和起苗期用工需求量大,每天能够有80-100元的工资,让村民的荷包鼓了起来。

依托烤烟项目,龙池村2社童玉清一家靠打散工赚取了7000元收入,再加上平时在外打打临工,一年下来,收入比较稳定,生活水平得到了保障。

在刘华成看来,通过产业引进的方式,一方面是可以通过土地流转促进村民增收;另一方面两项产业都能够提供工作岗位,让村民在家也能挣钱。

在其他产业方面,龙池村也极其重视生猪养殖,鼓励全村村民养殖。目前,龙池村有“朝霞养殖场”“高明养殖场”两个大型生猪养殖场,不仅为本村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还为本村生猪养殖提供技术服务。

今年,对已脱贫的姜治红来说特别幸运,不仅扩宽了养殖场,养殖的30头生猪将为她带来近20万元的收入,再加上巫溪县畜牧局为其颁发的生猪人工授精点,凭借这一技术也为她家带来了额外收入。

如今生活好了,姜治红也有了更多的笑容。

2019年底,龙池村还启动了红心猕猴桃培育项目,小规模种植进行实验观察,待条件成熟时,将进行大规模栽种。

下一步,龙池村村支“两委”和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将积极筹备宁河绣娘就业扶贫项目,将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有望明年实施。

从单一产业到多元产业遍地开花,龙池村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在产业发展谋篇布局中下足了功夫。

近年来,龙池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培育产业、项目引进等方式,带领龙池村村民脱贫增收。

如今,龙池村建卡贫困户96户346人全部摆脱贫困,实现整村脱贫,为脱贫攻坚工作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行动龙池必有“李”,乡村旅游火气“旺”,产业发展见效“快”。现在,朴实的龙池村人正用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


下期精彩:

驻村第一书记刘华成和龙池村又有着怎样的不解之缘?驻村工作期间,他又有哪些讲不完的故事?下一期“重博扶贫记”将为你讲诉发生在刘华成身边的故事。


文/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首席记者 陈发源 图/部分图片由龙池村提供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重博扶贫记·龙池村② | 一片产业托起村民的“致富”梦

2020-12-14 07:00:00 来源:

相关链接>>

重博扶贫记·龙池村① | 一个偏远乡村的脱贫“蝶变”记

重博扶贫记·龙池村③ | 一本还未写完的《驻村工作日志》


进入冬季,巫溪县通城镇龙池村种植的2000余亩青脆李又进入了修枝、剪叶、涂白的管护阶段。

满山遍野的李子树,托起了龙池村村民的致富梦。近年来,龙池村依托独特地理优势,大力发展青脆李,带动每家每户种脆李的产业规模,打造叫得响、品质高的李子品牌,让一颗小脆李为父老相亲带来“甜”日子。

不仅在脆李上下功夫,在龙池村村支“两委”的带领下,村民们拧成一股绳,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培育产业、项目引进等多种方式,带领大家脱贫致富。

2019年年底,龙池村已实现整村脱贫,在产业促脱贫模式的助推下,龙池村一改贫穷山村的精神面貌,乡亲们的腰包鼓起来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今天,就同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走进龙池村,去寻觅山村里的致富“瑰宝”。


乡村旅游让老百姓腰包鼓了


龙池村距离巫溪县城14公里,四面高山环绕,穷乡僻壤,道不通、路不平,曾是巫溪县贫困村之一。

就是这样一个穷得叮当响的龙池村,却享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紧邻兰英大峡谷、云台寺和红三军小长征司令部旧址。

龙池村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特别是集雄、险、奇、美于一体的兰英大峡谷,吸引了不少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游玩。

面对发展乡村旅游的大好时机,龙池村自然也没有让机遇溜走!

时间追溯到2011年,新上任龙池村党支部书记的胡三平心动了,每天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穿村而过却留不住,让他心里特别难受。

一瞬间,发展乡村旅游的想法浮现在了胡三平的脑海,在一次召开的集体院坝会上,胡三平提出了发展旅游的想法,通过举手表决“搞”还是“不搞”。

让胡三平怎么也没想到的是,这次投票给了他当头一棒,在面对能够让大家赚足腰包机会的时候,大多数村民们却投了反对。

胡三平说,“出现这样的原因有两种,一是龙池村的村民比较纯朴,没有搞旅游发展的观念;二是龙池村自身条件并不好,想要搞乡村旅游,还要村民自掏腰包就更不愿意了。”

眼看正值发展乡村旅游的大好时机,胡三平并不想错过。他多次组织召开党支部会议,动员党员说服村民,改变村民们的观念。

胡三平记忆中,为了发展乡村旅游,那段时间组织村民开院坝会议就不下二十场。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几经说服之后,村民们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加入了搞乡村旅游的队伍。

说干就干,2011年9月,一项发展乡村旅游全村动员工程便在龙池村拉开,修路、旧房改造,村民们都动起来了。

村里没有文化广场怎么办,胡三平便动员从本村走出去的企业家,为家乡建设捐赠资金,修建起了龙池村文化广场。

胡三平说,“那个时候搞乡村旅游,其实大家花不了多少钱,不少村民房屋翻修还享受了城乡建委D级危房改造和房屋提升改造的政策,自己也最多出几千元钱就可解决。”

经过近一年升级改造,龙池村彻底换了新颜。一切准备就绪之后,2012年8月,龙池村乡村旅游正式启动,村里的农家乐也开门营业了。

从那以后,越来越多来往兰英大峡谷、云台寺和红三军小长征司令部旧址的游客,在途径龙池村时,都会进村看一看,还会进行消费,推动乡村旅游建设,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2016年,龙池村1社李海燕连同其二爸、幺爸、姨妹,投资建设了集观赏、垂钓、休闲、娱乐的天赐弛农庄,于2017年建成投用,在乡村旅游的助推下,一年营业额能够达到40万元。

2018年,龙池村4社的汤家湾农庄相继建成投用,同样享受着乡村旅游带来的红利。

两家农庄不仅带动了贫困户的就业,还在满足自身营业的同时,积极带动周边农产品销售,引导来往游客进行二次消费,带动周边农户实现增收。

不仅如此,龙池村还进行了创新,通过“产业+旅游”的模式,让游客游玩时还能体验乡村生活,采摘新鲜果蔬等,在乡村旅游的刺激下,村民的腰包也越来越鼓了。

发展乡村旅游,龙池村开辟出一条富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颗脆李让日子变“甜”了


说起龙池村产业,那就不得不提——青脆李。

自2015以来,龙池村通过发展青脆李,团结村民栽种李子树,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

初冬的清晨,龙池村4社68岁的夏国军起了个早。

夏国军拿起修枝工具,来到离家不远的李子林,开启了一天的养护工作,为李子树修枝剪叶。

2015年,在村支“两委”帮扶下,住在山里的贫困户夏国军第一次接触了李子树,种植了100余株李子树苗,经过一年半的培育期,夏国军迎来了第一次收成。

谈起初收,夏国军至今记忆犹新,“那一年收成的果子个头较大,价钱卖得好,100多棵树接了近5000斤,卖了近20000元。”

尝到甜头的夏国军从山上搬到了山下,把自己的土地大规模种植李子树,逐年增加,至今已种植了700根李子树,年产值近10万元。

夏国军的初次尝试也是龙池村瞄准青脆李产业的一次有益尝试。

在发展初期,不少村民因为种植经验不足,导致成效不好。对此,龙池村村支“两委”多次邀请农业技术专家来到村里开展技术培训会,还不时到现场指导。

随着青脆李产业初具规模,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种植,在这期间,也涌现了不少发展带头人,65岁的陈高财就是其中之一。

有着丰富果蔬种植经验的陈高财,从接触种植开始,他的青脆李品相就比同村村民要好,价钱也卖得高,成为产业发展带头人后,通过传、帮、带的方式,把技术传授给他人,培育优质青脆李。

随着整村种植技术提升,龙池村的青脆李种出了特色,不仅品相好,个头还大。

每逢采摘季,便会吸引不少外来游客和果商入户采摘和收购,一颗小脆李为乡亲们带来了红火“甜”日子。

如今,龙池村家家户户都种上青脆李,多的有1000余株,少的也有几百株,整村种植面积达到了2000余亩,年产量达到100万斤,年销售额达到500万元。

“行到龙池必有‘李’,漫山遍野的青脆李,成为了龙池村一大特色。”驻村第一书记刘华成说,农业是实实在在的,见效快,做了就有收获,通过发展青脆李产业,拓宽了致富路。


多元产业齐同发力促增提效


龙池村的青脆李“火了”,乡村旅游“旺”了,但村民脱贫致富的步子还未停止。

在大力推动自身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旅游建设的同时,龙池村村支“两委”仍在为村民脱贫致富谋新路子。

在龙池村村支“两委”努力下,曾多次对外广发邀请帖,试图引进企业入驻龙池村发展产业,促进村民增收,提升产业效能。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2018年,一则好消息传来,重庆超凡苗木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小琼的目光瞄准了龙池村。

经过多次实地走访、调研,最终,重庆超凡苗木有限公司与龙池村签订2年合约,通过向贫困户进行土地流转,租地100余亩,培育青脆李子树苗。

今年,龙池村还引进个体户入驻发展烤烟项目,同样以土地流转形式租地190余亩,大规模种植烤烟。

两项产业的引进,从一定程度上为龙池村的发展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为两项产业亲历者和参与者,年近七旬的周述耀对此深有体会。

周述耀说,村民们通过土地流转,一年大概有6000元额外收入,同时栽种、培育和起苗期用工需求量大,每天能够有80-100元的工资,让村民的荷包鼓了起来。

依托烤烟项目,龙池村2社童玉清一家靠打散工赚取了7000元收入,再加上平时在外打打临工,一年下来,收入比较稳定,生活水平得到了保障。

在刘华成看来,通过产业引进的方式,一方面是可以通过土地流转促进村民增收;另一方面两项产业都能够提供工作岗位,让村民在家也能挣钱。

在其他产业方面,龙池村也极其重视生猪养殖,鼓励全村村民养殖。目前,龙池村有“朝霞养殖场”“高明养殖场”两个大型生猪养殖场,不仅为本村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还为本村生猪养殖提供技术服务。

今年,对已脱贫的姜治红来说特别幸运,不仅扩宽了养殖场,养殖的30头生猪将为她带来近20万元的收入,再加上巫溪县畜牧局为其颁发的生猪人工授精点,凭借这一技术也为她家带来了额外收入。

如今生活好了,姜治红也有了更多的笑容。

2019年底,龙池村还启动了红心猕猴桃培育项目,小规模种植进行实验观察,待条件成熟时,将进行大规模栽种。

下一步,龙池村村支“两委”和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将积极筹备宁河绣娘就业扶贫项目,将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有望明年实施。

从单一产业到多元产业遍地开花,龙池村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在产业发展谋篇布局中下足了功夫。

近年来,龙池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培育产业、项目引进等方式,带领龙池村村民脱贫增收。

如今,龙池村建卡贫困户96户346人全部摆脱贫困,实现整村脱贫,为脱贫攻坚工作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行动龙池必有“李”,乡村旅游火气“旺”,产业发展见效“快”。现在,朴实的龙池村人正用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


下期精彩:

驻村第一书记刘华成和龙池村又有着怎样的不解之缘?驻村工作期间,他又有哪些讲不完的故事?下一期“重博扶贫记”将为你讲诉发生在刘华成身边的故事。


文/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首席记者 陈发源 图/部分图片由龙池村提供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发源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