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文化和旅游研究系列评论|“重庆歌舞团的新起点”之二:重庆歌舞团的文化基因
重庆的文化根脉肇始于巴渝文化,缘起于巴文化,巴渝舞深植其中。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研究系列评论|“重庆歌舞团的新起点”之二:重庆歌舞团的文化基因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1-01-08

编者按:重庆歌舞团创建于1949年,是重庆解放后组建成立的第一个市属专业文艺院团,迄今已走过70年的风雨历程。今天,站在历史的新起点,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践中,在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作为重庆文化的传播者,重庆歌舞团着眼创作艺术精品、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全方位整合资源等战略布局,抢占新时代的发展机遇,努力成为西南地区的表演艺术文化传播高地。

重庆歌舞团的文化基因——巴渝舞的传统溯源与当代传承

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兰天文

重庆的文化根脉肇始于巴渝文化,缘起于巴文化,巴渝舞深植其中。尽管学界对“巴渝舞”的源流考证尚存分歧,但正如著名舞蹈史学家王克芬先生指出;“巴渝舞应该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巴渝舞是专指汉高祖定名的巴渝舞;广义的巴渝舞是泛指巴渝地区地各种民间歌舞。进入乐府、庙堂的巴渝舞无论如何兴衰、变迁,或消亡,都不会影响板楯蛮民族民间舞自身的流传或发展。我相信他们仍按照自己的发展规律,在族人中代代传承。”(王克芬.献上一片乡情,写下半点心得[A].巴渝舞论[C].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5.)

由此足见,世代生活在巍峨大山和奔流大川之间的巴渝儿女,纵使历经岁月的涤荡洗礼与文化的传承变迁,仍在各个时代追求、体现着巴渝舞的艺术境界与审美特质,这既是巴渝文化的精神内核,也是巴渝歌舞艺术独特的文化基因。因而,从某种程度来说,颇负盛名的巴渝舞,影响甚至决定着重庆歌舞艺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一、巴渝舞的传统溯源

有关“巴渝舞”的源起,载于晋人常璩《华阳国志·巴志》里的两段史料被引用甚多。一则为“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故世称之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也。”另一则为“阆中有渝水,賨民多居水左右,天性劲勇,初,为汉前锋,陷阵,锐气喜舞。帝善之,曰:‘此武王伐纣之歌也。’乃令乐人习学之,今所谓‘巴渝舞’也。”由上所知,巴渝舞早在武王伐纣的历史时期,因賨人喜“前歌后舞”,而产生具有浓厚地域文化色彩的民族民间歌舞。然巴渝舞之名,直到刘邦兴汉时才命名而来。再从文化人类学的观点来看,特定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现实,对于人或族群的生存及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制约性。据此,早期的巴渝舞源自巴人深层的生存危机意识,尚武即是力证。且通过“巴师勇锐,歌舞以凌”之描述,充分感受到古代巴人强烈的求生意识和反抗外敌的不屈意志,藉由“前歌后舞”的巴渝舞,企图超越现实与自身的力量,流露出凌厉锐气之风。

当充满原始生命情调与尚武之风的巴渝舞被引入汉代宫廷后,突破了满足现实生存的实用目的,尤经乐舞专人的精心加工,技艺大为提升。譬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巴俞宋蔡,淮南于遮,文成颠歌,族举递奏。” 又如《汉书·西域传赞》载:“天子负依,袭翠被,凭玉几而处其中,设酒池肉林,以享四夷之客,作巴渝、都卢、海中、砀及、曼延、鱼龙、角抵之戏。” 再如《汉书·礼乐志》载:“巴俞鼓员三十六人……应古兵法。”还如《后汉书·礼仪志》载:“候司马丞为行首,皆衔枚,羽林孤儿,巴俞擢歌者六十人,为六列”等。这些被不同史料记载,在不同场合上演的巴渝舞,不仅表现为乐舞自身的艺术发展与成熟,还为汉代的祭典宴飨、彰扬军威、丧葬礼乐等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文化基因。

巴渝舞经汉代的整体提升后,其性质和功能、舞名、舞辞及舞曲等随历朝历代而不断演变。譬如南朝梁不仅存有汉《巴渝舞》所演变的《宣烈》《大壮》舞,还另新制《巴渝舞》。魏初,为适应新的政治形势与时代需求之际,“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在巴渝籍将领李管、种玉的帮助下,理解曲意,从礼乐的角度对巴渝舞进行填词改造,做《矛渝新福歌曲》《弩渝新福歌曲》《安台新福歌曲》《行辞新福歌曲》四篇,统称为《俞儿歌曲》。魏黄初三年(公元222年),改其名为《昭武舞》。至此,巴渝舞完成了从民族民间歌舞,到最高统治者用于祭祀到武舞的转化,上升为政治伦理的最高层。后在隋唐被归入《清乐》,虽隋文帝废除此舞,而唐高祖李渊时复命乐人学习《巴渝舞》。如《旧唐书音乐志二》载:“武太后之时,犹有六十三曲,今其辞存者,惟有《白雪》《公莫》《巴渝》……”上述足见巴渝舞的动态传承属性,尤其体现在它的形态和功能,随着政权更迭和政治需要而作出的相应改变,凸显出巴渝舞包容性、适应性、整合性的文化特征。

再从巴渝舞的传承、变迁、发展来看,可归纳出多种类型的巴渝舞。譬如古代的、现代的;宫廷的、民间的;汉代賨人的、汉代宫廷的;三国魏的“昭武舞”、晋代的“宣舞舞”,南朝梁代的巴渝舞、唐代的清商乐巴渝舞、宋代的竹枝词巴渝舞;历代的民间巴渝舞,并入戏曲的巴渝舞,以及现代流传的巴渝舞遗风等等。这些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巴渝舞,一方面从民间歌舞进入宫廷,曾辉煌一时,后又销声匿迹,为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功不可没。另一方面,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巴渝舞,以其深厚的艺术魅力与独有的审美品格,以及开放包容的文化属性,使巴渝舞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文化认同力,以及经久传播力,不啻为巴渝人引以为傲的艺术瑰宝。

二、巴渝舞的当代传承

图片1
群舞《竹枝词》 重庆歌舞团供图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自信,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坚定的信心。毫无疑问,这种自信就是在对本民族地区文化的整体认知上的理性思考与传承。因而,具有深厚传统底蕴和优质文化基因的巴渝舞,具有强大的文化能量,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并在当代激活与认同,事关重庆歌舞艺术创作与传播的出发点与归属点。

首先,想要更加深入并全面把握巴渝舞的优质文化基因,就必须重新审视它在当代社会的意义与价值。当前我国对内正处在“艰苦奋斗两个一百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对外稳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不可阻挡的趋势引领全球化的新潮流。尤其当我们身处后疫情时代,反观不同时期的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巴渝舞,它随着社会时代、物质生活、精神需求等不断发生改变。虽然在祭典宴飨、丧葬礼乐等层面的意义逐渐弱化,但其“阳刚”“骁勇”“战胜危机”的主体文化因子仍被保存。正是这些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血脉,使其在各历史阶段延承了文化的连续性与地域性特色,构成巴渝文化创造和再创造的人文密码,并内化、积淀于巴渝人的历史与身体记忆之中,成为演绎巴渝歌舞,体现独特审美,传播巴渝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激发民族认同的当代之需。

其次,对巴渝舞的当代传承,唯有植根于巴文化的沃土,才能明确“我是谁,我从哪来,要到哪去”,这既是巴渝舞的生发原点,也是充分开掘其独特性和原创力的源头。作为将人文与历史的传统被延承至今的巴渝舞,为当代重庆的歌舞艺术提供了充足的文化底蕴与艺术源泉,这种熔铸在本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中的文化力量,无不彰显新时代巴渝人的精神内核和价值追求。因而,只有不断地返回巴渝文化之中,萃取精华,才能再塑新时代巴渝儿女的艺术形象,创造出当代重庆歌舞的艺术精品。

再者,对巴渝舞的当代传承,不仅要在文化历史与理论研究层面进行,譬如上世纪90年代开展的“巴渝舞讨论会”,与会者包括历史学家、文学家、考古学家、民俗学家、民族音乐学、舞蹈学等,从考古学、文献学、历史文化学的角度,对巴渝舞的历史传承与文化脉络进行了多维度考证。还要以“创作+”为核心,打造重庆歌舞当代传承的重要路径。创作者要深层次地挖掘巴文化,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并在文化态度上,找到巴渝舞在当代的表达方式。创造性转化成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在文化理想、高度与信心上勇攀艺术高峰,使其焕发出中华优秀文化的光彩,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化建设,推出时代与民族魅力兼备的文艺精品。

总之,巴渝舞从战争武舞走进宫廷宴飨,再发展到祭祀礼仪,直到作为纯艺术欣赏对象的确立,经历了上千年的漫长历程。在这文化历史的长河中,它以极大的亲和力与包容性吸收了多元文化因素,构筑其独特的人文底蕴。作为一种艺术而言,其粗犷刚劲、潇洒矫健的美学倾向,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巴渝舞的文化及其舞风、舞容在中国古代歌舞的形成与发展中,深刻影响着后世的歌舞艺术。可以说,巴渝舞随时代的变化而发展,每一次变化都赋予自身新的意义,也承载着各个时代的文化内涵与精神特质,使其不断拓展、丰富与更新。这些正是巴渝舞当代传承与传播的价值旨归。

一个时代要有一个时代的艺术,它是政治经济、社会条件、文化环境、审美趣味等多元因素的全貌体现。重庆歌舞团作为巴渝文化最重要的创造者与传播者,首当其中应把握独具世界文化价值的巴渝舞的优质基因,深耕细作,深入挖掘巴渝文化在歌舞艺术中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独特技艺,并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既能呈现出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艺术需求,又能弘扬重庆艺术文化魅力,极大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当代发展与传播贡献重庆力量。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研究系列评论|“重庆歌舞团的新起点”之二:重庆歌舞团的文化基因

2021-01-08 10:49:42 来源: 0 条评论

编者按:重庆歌舞团创建于1949年,是重庆解放后组建成立的第一个市属专业文艺院团,迄今已走过70年的风雨历程。今天,站在历史的新起点,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践中,在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作为重庆文化的传播者,重庆歌舞团着眼创作艺术精品、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全方位整合资源等战略布局,抢占新时代的发展机遇,努力成为西南地区的表演艺术文化传播高地。

重庆歌舞团的文化基因——巴渝舞的传统溯源与当代传承

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兰天文

重庆的文化根脉肇始于巴渝文化,缘起于巴文化,巴渝舞深植其中。尽管学界对“巴渝舞”的源流考证尚存分歧,但正如著名舞蹈史学家王克芬先生指出;“巴渝舞应该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巴渝舞是专指汉高祖定名的巴渝舞;广义的巴渝舞是泛指巴渝地区地各种民间歌舞。进入乐府、庙堂的巴渝舞无论如何兴衰、变迁,或消亡,都不会影响板楯蛮民族民间舞自身的流传或发展。我相信他们仍按照自己的发展规律,在族人中代代传承。”(王克芬.献上一片乡情,写下半点心得[A].巴渝舞论[C].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5.)

由此足见,世代生活在巍峨大山和奔流大川之间的巴渝儿女,纵使历经岁月的涤荡洗礼与文化的传承变迁,仍在各个时代追求、体现着巴渝舞的艺术境界与审美特质,这既是巴渝文化的精神内核,也是巴渝歌舞艺术独特的文化基因。因而,从某种程度来说,颇负盛名的巴渝舞,影响甚至决定着重庆歌舞艺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一、巴渝舞的传统溯源

有关“巴渝舞”的源起,载于晋人常璩《华阳国志·巴志》里的两段史料被引用甚多。一则为“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故世称之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也。”另一则为“阆中有渝水,賨民多居水左右,天性劲勇,初,为汉前锋,陷阵,锐气喜舞。帝善之,曰:‘此武王伐纣之歌也。’乃令乐人习学之,今所谓‘巴渝舞’也。”由上所知,巴渝舞早在武王伐纣的历史时期,因賨人喜“前歌后舞”,而产生具有浓厚地域文化色彩的民族民间歌舞。然巴渝舞之名,直到刘邦兴汉时才命名而来。再从文化人类学的观点来看,特定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现实,对于人或族群的生存及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制约性。据此,早期的巴渝舞源自巴人深层的生存危机意识,尚武即是力证。且通过“巴师勇锐,歌舞以凌”之描述,充分感受到古代巴人强烈的求生意识和反抗外敌的不屈意志,藉由“前歌后舞”的巴渝舞,企图超越现实与自身的力量,流露出凌厉锐气之风。

当充满原始生命情调与尚武之风的巴渝舞被引入汉代宫廷后,突破了满足现实生存的实用目的,尤经乐舞专人的精心加工,技艺大为提升。譬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巴俞宋蔡,淮南于遮,文成颠歌,族举递奏。” 又如《汉书·西域传赞》载:“天子负依,袭翠被,凭玉几而处其中,设酒池肉林,以享四夷之客,作巴渝、都卢、海中、砀及、曼延、鱼龙、角抵之戏。” 再如《汉书·礼乐志》载:“巴俞鼓员三十六人……应古兵法。”还如《后汉书·礼仪志》载:“候司马丞为行首,皆衔枚,羽林孤儿,巴俞擢歌者六十人,为六列”等。这些被不同史料记载,在不同场合上演的巴渝舞,不仅表现为乐舞自身的艺术发展与成熟,还为汉代的祭典宴飨、彰扬军威、丧葬礼乐等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文化基因。

巴渝舞经汉代的整体提升后,其性质和功能、舞名、舞辞及舞曲等随历朝历代而不断演变。譬如南朝梁不仅存有汉《巴渝舞》所演变的《宣烈》《大壮》舞,还另新制《巴渝舞》。魏初,为适应新的政治形势与时代需求之际,“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在巴渝籍将领李管、种玉的帮助下,理解曲意,从礼乐的角度对巴渝舞进行填词改造,做《矛渝新福歌曲》《弩渝新福歌曲》《安台新福歌曲》《行辞新福歌曲》四篇,统称为《俞儿歌曲》。魏黄初三年(公元222年),改其名为《昭武舞》。至此,巴渝舞完成了从民族民间歌舞,到最高统治者用于祭祀到武舞的转化,上升为政治伦理的最高层。后在隋唐被归入《清乐》,虽隋文帝废除此舞,而唐高祖李渊时复命乐人学习《巴渝舞》。如《旧唐书音乐志二》载:“武太后之时,犹有六十三曲,今其辞存者,惟有《白雪》《公莫》《巴渝》……”上述足见巴渝舞的动态传承属性,尤其体现在它的形态和功能,随着政权更迭和政治需要而作出的相应改变,凸显出巴渝舞包容性、适应性、整合性的文化特征。

再从巴渝舞的传承、变迁、发展来看,可归纳出多种类型的巴渝舞。譬如古代的、现代的;宫廷的、民间的;汉代賨人的、汉代宫廷的;三国魏的“昭武舞”、晋代的“宣舞舞”,南朝梁代的巴渝舞、唐代的清商乐巴渝舞、宋代的竹枝词巴渝舞;历代的民间巴渝舞,并入戏曲的巴渝舞,以及现代流传的巴渝舞遗风等等。这些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巴渝舞,一方面从民间歌舞进入宫廷,曾辉煌一时,后又销声匿迹,为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功不可没。另一方面,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巴渝舞,以其深厚的艺术魅力与独有的审美品格,以及开放包容的文化属性,使巴渝舞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文化认同力,以及经久传播力,不啻为巴渝人引以为傲的艺术瑰宝。

二、巴渝舞的当代传承

图片1
群舞《竹枝词》 重庆歌舞团供图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自信,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坚定的信心。毫无疑问,这种自信就是在对本民族地区文化的整体认知上的理性思考与传承。因而,具有深厚传统底蕴和优质文化基因的巴渝舞,具有强大的文化能量,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并在当代激活与认同,事关重庆歌舞艺术创作与传播的出发点与归属点。

首先,想要更加深入并全面把握巴渝舞的优质文化基因,就必须重新审视它在当代社会的意义与价值。当前我国对内正处在“艰苦奋斗两个一百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对外稳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不可阻挡的趋势引领全球化的新潮流。尤其当我们身处后疫情时代,反观不同时期的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巴渝舞,它随着社会时代、物质生活、精神需求等不断发生改变。虽然在祭典宴飨、丧葬礼乐等层面的意义逐渐弱化,但其“阳刚”“骁勇”“战胜危机”的主体文化因子仍被保存。正是这些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血脉,使其在各历史阶段延承了文化的连续性与地域性特色,构成巴渝文化创造和再创造的人文密码,并内化、积淀于巴渝人的历史与身体记忆之中,成为演绎巴渝歌舞,体现独特审美,传播巴渝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激发民族认同的当代之需。

其次,对巴渝舞的当代传承,唯有植根于巴文化的沃土,才能明确“我是谁,我从哪来,要到哪去”,这既是巴渝舞的生发原点,也是充分开掘其独特性和原创力的源头。作为将人文与历史的传统被延承至今的巴渝舞,为当代重庆的歌舞艺术提供了充足的文化底蕴与艺术源泉,这种熔铸在本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中的文化力量,无不彰显新时代巴渝人的精神内核和价值追求。因而,只有不断地返回巴渝文化之中,萃取精华,才能再塑新时代巴渝儿女的艺术形象,创造出当代重庆歌舞的艺术精品。

再者,对巴渝舞的当代传承,不仅要在文化历史与理论研究层面进行,譬如上世纪90年代开展的“巴渝舞讨论会”,与会者包括历史学家、文学家、考古学家、民俗学家、民族音乐学、舞蹈学等,从考古学、文献学、历史文化学的角度,对巴渝舞的历史传承与文化脉络进行了多维度考证。还要以“创作+”为核心,打造重庆歌舞当代传承的重要路径。创作者要深层次地挖掘巴文化,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并在文化态度上,找到巴渝舞在当代的表达方式。创造性转化成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在文化理想、高度与信心上勇攀艺术高峰,使其焕发出中华优秀文化的光彩,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化建设,推出时代与民族魅力兼备的文艺精品。

总之,巴渝舞从战争武舞走进宫廷宴飨,再发展到祭祀礼仪,直到作为纯艺术欣赏对象的确立,经历了上千年的漫长历程。在这文化历史的长河中,它以极大的亲和力与包容性吸收了多元文化因素,构筑其独特的人文底蕴。作为一种艺术而言,其粗犷刚劲、潇洒矫健的美学倾向,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巴渝舞的文化及其舞风、舞容在中国古代歌舞的形成与发展中,深刻影响着后世的歌舞艺术。可以说,巴渝舞随时代的变化而发展,每一次变化都赋予自身新的意义,也承载着各个时代的文化内涵与精神特质,使其不断拓展、丰富与更新。这些正是巴渝舞当代传承与传播的价值旨归。

一个时代要有一个时代的艺术,它是政治经济、社会条件、文化环境、审美趣味等多元因素的全貌体现。重庆歌舞团作为巴渝文化最重要的创造者与传播者,首当其中应把握独具世界文化价值的巴渝舞的优质基因,深耕细作,深入挖掘巴渝文化在歌舞艺术中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独特技艺,并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既能呈现出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艺术需求,又能弘扬重庆艺术文化魅力,极大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当代发展与传播贡献重庆力量。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吴思佳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