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文苑|守护民族纺织工业发展的历史文化丰碑——走进见证重庆纺织业沧桑巨变的豫丰里.新生村
这里,就是豫丰里.新生村,一个有故事的村落!

巴渝文苑|守护民族纺织工业发展的历史文化丰碑——走进见证重庆纺织业沧桑巨变的豫丰里.新生村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1-01-17

文/蒋锡巧

这里,默默矗立着20多幢独具民国风情的抗战别墅,平静地向人们讲述着重庆纺织业发展中曾经的辉煌历史、过去的沧桑故事;这里,有一群年过花甲的离退休老人,多年如一日地守护着过去的家园,守护着心中这座不可磨灭、不可复制的重庆民族纺织工业发展的历史文化丰碑!

这里,就是豫丰里.新生村,一个有故事的村落!地处重庆沙坪坝区嘉陵江畔的土湾街道——

初冬的一天,天清气爽,阳光普照。经友人介绍,我驱车来到豫丰里.新生村。站在村头转身仰望:一条公路从红岩村延伸出来,穿越平顶山半山腰,直指小龙坎、沙坪坝。记得在公路下面,是一大片浅丘开阔地,直至嘉陵江畔。在这块曾经的土地上,车间厂房连成一片,小学、中学、医院、食堂、宿舍等生活服务设施齐全配套,规模宏大。白天,机杼声响,马达轰鸣,上万员工,轮班作业;入夜,灯火通明,星罗棋布,你来我往,热闹非凡。那里,就是曾经创造过纺织业辉煌、闻名于世的重要的重庆纺织工业基地。

抗战中 树起民族工业开拓发展牺牲奉献的历史丰碑

往事并不如烟。穿过百年历史风云,追根溯源,我们看到了这个纺织工业基地的前世今生——

1918年,“中国企业管理学之父”、纺织工业家穆藕初在河南郑州创立了豫丰纱厂,1919年,任豫丰纺织公司董事长。1943年9月19日,穆藕初病逝于重庆,享年68岁。《新华日报》发短评称,这是我国民族工业的一个损失。董必武挥笔写挽联:才是万人英,在抗战困难中 ,多所发明,自出机杼;功宜百代祀,于举世混浊日,独留清白,堪作楷模。

这是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纺织工业创建者最高的褒奖和荣誉。

1938年2月,豫丰纱厂奉国民政府令撤迁至重庆,落地土湾,安营扎寨,新建厂房,厂名仍叫“豫丰纱厂”。同时, 在厂区南面的小山坡上,依山而建起20多幢高低错落的别墅,命名为“豫丰里”,供纱厂精英俊杰、高级职员居住。

这些豫丰纱厂的老职员、工程师——技术和企业管理的精英,如关长生、任殿贵、刘正周、来寿鹤、邰士英、贾志明、谭绍志、易启容、何德志、陈业之、陈佳琪,罗来之,杨正禄、秦同芬、郑光业、郑济明等,都抱有一颗初心:实业救国,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民族工业。

1939年至1941年期间,日本飞机狂轰滥炸重庆城,豫丰纱厂相继遭到13次轰炸,导致纱厂被毁房屋200余幢,死伤100多人,布匹棉花被烧,损失锭子5000余枚。但纱厂与英雄的重庆城一样,“愈炸愈强!”全厂员工在纱厂经理潘仰山的带领下,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坚持生产,为抗战提供充足的物资保障(当时重庆纺织业生产的布匹棉纱占比全国30%),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极大的牺牲和不可磨灭的贡献。

建设中 树起新中国传承创新铸造辉煌的文化丰碑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重庆解放前夕,豫丰纱厂员工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顽强斗争,保住了工厂,保住了豫丰里。解放后,豫丰里更名为“新生村”。

我沿着承载着历史印痕的青石板路,走进了与纺织厂血脉相连的豫丰里.新生村。在村中央的一块平坝上,十来位年过花甲的男女老人围桌而坐,品茗聊天,好不潇洒,好不快活!他们见我到来,以礼相待,让出一个座位,请我一起品茗话聊。在与他们的交谈中,我知道了他们都是解放后来到豫丰里.新生村的“原住民“——他们的父辈都是经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洗礼的共和国创建者,重庆解放后奉调到纺织厂担任要职的领导者、建设者,从而入住豫丰里.新生村。他们,从小也就随同父母住在这里。在这里,他们度过了童年、少年、青年,甚至大半生的美好时光。与他们交谈是坦诚愉快的,气氛是轻松活跃的。他们对自己曾经居住的家园怀有深厚的感情,是这个有着深厚历史内涵、文化底蕴村落的守护者。每天,他们都自发地来到这里,为前来参观访问的客人当向导,说历史、讲故事。 对自己,对自己的事业成就他们不愿细述(虽然,他们也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时代俊杰,各有建树),但对父辈们在纺织业创造的辉煌和过去的功绩,他们牢记在心,永远不会忘记——

如果把纺织厂区称为军队的战场,那么,豫丰里.新生村无疑就是这个战场的司令部、指挥所。

“解放后的豫丰里.新生村,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新主人。房子还是那些房子,主人不全是那些主人”陪同我参观的好朋友、村里的原住民陈培跃对我说,“他们都是从枪林弹雨中穿过来的、历经战争磨难和考验的革命前辈、高级技术人才,是解放后的豫丰里.新生村的新主人!”

新主人不仅是新中国的创建者,更是新中国、新重庆纺织工业的领导者、指挥者和开拓者、建设者。在他们的领导和带领下,重庆纺织员工发扬主人翁精神,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忘我工作、奋力拼搏,很快将一个中小型企业建设成为颇具规模的有一万职工的超大型企业,重庆市整个纺织工业生产总值一度占全市的50%,为国家和重庆市的工业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上世纪60年代初期,由高级工程师张晓霞挂帅研发的“巴厘纱”比“涤确良”还薄还好还实用,深受市场和百姓的欢迎。豫丰纱厂由小到大、由弱变强,解放后,豫丰纱厂先后更名为“重庆纱厂”“西南610纺织染厂”。1964年,610纺织染厂“一分为三”:重庆第一棉纺织厂、重庆第二棉纺织厂、重庆印染厂,成为了西南最大的纺织工业基地。

豫丰里.新生村的守护者们眼前经常飘浮起一个个经历过战火硝烟考验、解放后住进豫丰里.新生村的老革命们的熟悉面容——

纪广善,解放初期重庆610纺织印染厂厂长,后为重庆市纺织局局长。这位从山东沂蒙老区走出来的八路军团长、政委,特别是在“反扫荡”,与日军浴血奋战中,作战勇敢,指挥果断,多次受到上级嘉奖和表彰,先后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解放战争时期,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华北战役、华中南等战役。1949年随刘邓大军解放大西南、解放大重庆。同年12月22日,他率部解放邓小平家乡广安县,并由邓小平签批,出示公告,任命他为新中国第一任广安县县长。

周镜石,一位资历很深的老红军。1953年,由邓小平、贺龙点将,让他出任重庆610纺织印染厂军代表、副厂长。他1921年参加革命、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贺龙的部下和战友,二万五千里长征出发前就是红军师政委。他在管理工厂时,每到职工吃饭时间就出现在食堂,检查青年工人是否浪费粮食。一次,有四个青工只吃胡豆瓣,将豆皮堆在桌子上,他不声不响地坐在桌子旁捡起胡豆皮就吃……工人们还亲眼看到他从食堂泔水桶里捞起浮在上面的馒头吃——他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和生活作风深深感动了青年工人,各种浪费现象大减,深刻教育、激励了纺织印染行业整整一代人!

王瑞,从山西吕梁山走出来的老革命、企业开拓者。他是女英雄刘胡兰的入党介绍人。在刘胡兰牺牲的当天,作为区长、区委书记的他即撰文向县委汇报,引起了上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并上报党中央。毛泽东同志仰望长天落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高度赞扬了刘胡兰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为新中国的建立而前赴后继、不懈奋斗!

刘胡兰牺牲两月后,解放军活捉了杀害刘胡兰的刽子手武金川,王瑞组织群众召开斗争大会,枪毙了武金川,为刘胡兰等7位烈士报了仇。

1949年9月,王瑞随刘邓大军南下,担任四川省天全县县委书记和组织部长,领导当地人民群众进行新政权建设和土改工作。1952年调到西南610纺织印染厂任党委副书记、厂长。由于他工作出色,1959年被调到成都负责组建“川棉一厂”,担任该厂厂长、党委书记,使川棉一厂成为具有十几万纱锭、三千头气流纺,三千多台织布机、一亿一千五百万米印染能力的特大型纺织印染联合企业,是四川八十年代四大财政支柱之一。

熊云章,610纺织印染厂工程师。他与聂荣臻元帅同为江津一中的同学。怀着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的理想,1920年,他与邓小平等86位川东留法预备班同学一起,同乘法国斯芬克斯号邮轮到法国勤工俭学,与邓小平结下深厚的友谊。在法国6年,他努力学习纺织技术,深入到法国威登、海美等纺织厂实习、务工。学成归国后,他先后在湖北、上海、成都、泸县、茂县、重庆等10多个纺织企业任技术工务主任、经理、厂长。重庆刚解放,邓小平介绍他到610纺织印染厂任工程师。他学纺织、爱纺织、干纺织,成为中国著名的纺织工程专家,是重庆纺织企业多年的劳动模范。

……

上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是激情燃烧的年代,“三八式”干部、抗战老兵以及从工人中培养成长起来的走上纺织厂领导、局级领导岗位的优秀干部、劳动模范都让人直竖大拇指:王克、董俊英、宫怀荣、张宝斋、郭杰、程生秀、陈庆华、吴金海、关永生、朱国政、高明、李家举、杜立俊、杨聚珍、李慕道、赵兰英、程津生、张友文、石晶明、吕培清、王廷俊、毕同、钟明贵、宋平、方金川、李保三、付大林、刘正周、郑光业等及带头研发“巴厘纱”的高级工程师张晓霞,长绒棉的开拓者刘野等科技人才,他们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纺织业奇迹。他们的力量、精神从何而来?正如家园守护者之一的魏强在《初心与使命催人奋进》一文中道出的那样,他们的初心是:“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他们的使命是:“承前启后,愿做富强中国的奠基石!”

父辈们经过了战争年代艰苦岁月血与火的考验,又将自己献给了祖国的建设事业,开辟了新中国、新重庆纺织工业的一片新天地。他们的子孙受着父辈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在改革开放的的大潮中继承传统、吃苦耐劳、奋力拼搏、默默耕耘,用实力在各自的领域大展宏图!从豫丰里.新生村走出了大学教授俞平、刘家庆、朱毅勇、冀伯翔、吴元华以及博士罗修文;走出了企业家、领导者、工程师、画家、音乐艺术家,如纪新建、董建萍、陈培跃、熊承楷、高敬敬、贾启亮、余朋、翁建、李志平、吴新华、王迎庆、朱际修、邰可举、陈光跃以及英雄烈士邱持平、李其川。他们认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就是我们共同的使命”……

豫丰里.新生村建村80余年,英雄辈出,人才济济。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一本书,都有一个和重庆纺织业密切相联的说不尽道不完的生动故事。

希望中 修建“重庆纺织博物馆” 树起纺织业不朽丰碑

近些年来, 豫丰里.新生村的守护者们几乎每天都聚在一起,默默地守护着这里的家园,自发地做着重庆纺织工业的历史文化发掘、研究工作,他们成立了豫丰里.新生村村委会、重庆纺织工业历史文化研究会,自筹资金,在村里开设展览室,将收集、整理的一些重要历史文献、文物资料展示在人们的眼前。同时,他们还聘请了电视摄影家拍摄影视片,专门介绍重庆纺织工业发展变化的辉煌史绩和沧桑历程。

去年8月,为纪念豫丰纱厂创建100周年,豫丰里.新生村家园的守护者们又组建编委会,搜集、整理与豫丰里.新生村和重庆纺织业发展相关的历史资料、回忆文章近百篇,自掏腰包,编印成书。该书16开本共360余页,取书名为《一个有故事的村落》。我翻看着这部装帧考究、图文并茂的大书,直觉得沉甸甸的,心里非常感动。家园的守护者陈培跃、纪新建、魏强、方英以豫丰里.新生村村委会的名义,将这部厚重的大书赠送给我,又邀请我去参观了他们设置在一幢别墅中的展览室。在这里,我看到了他们搜集的一件件宝贵的历史实物、文史资料。同时,我还观看到了他们拍摄的反映重庆纺织工业沧桑巨变和记载豫丰里.新生村历史文化的纪录片!

他们的心里装着重庆纺织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但他们又苦于小众之力势单力薄、能力有限,还有大量的史料、实物有待搜集、挖掘和整理。于是,他们的眼里充满着渴望——他们积极向政府相关部门汇报,向社会大声疾呼:赶快发掘重庆纺织工业历史文化价值!抢救保护抗战别墅群豫丰里.新生村!他们呼唤城市的“集体记忆”,希望尽快修建重庆纺织工业博物馆,将重庆纺织工业的历史文化丰碑永远树立在在人们心中!

他们都是年过花甲的退休老人,更加珍惜时间,努力做着于社会有益、于国家有利的公益事业——做着“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平凡而崇高的事业!

衷心祝愿他们事业成功、心想事成,让像抗战堡垒一样的豫丰里.新生村讲述的革命建设故事,与相邻的红岩村讲述的革命历史故事一样,传遍大重庆,传遍全中国!

2020年12月10日 完稿于重庆渝中区长江畔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巴渝文苑|守护民族纺织工业发展的历史文化丰碑——走进见证重庆纺织业沧桑巨变的豫丰里.新生村

2021-01-17 13:20:05 来源: 0 条评论

文/蒋锡巧

这里,默默矗立着20多幢独具民国风情的抗战别墅,平静地向人们讲述着重庆纺织业发展中曾经的辉煌历史、过去的沧桑故事;这里,有一群年过花甲的离退休老人,多年如一日地守护着过去的家园,守护着心中这座不可磨灭、不可复制的重庆民族纺织工业发展的历史文化丰碑!

这里,就是豫丰里.新生村,一个有故事的村落!地处重庆沙坪坝区嘉陵江畔的土湾街道——

初冬的一天,天清气爽,阳光普照。经友人介绍,我驱车来到豫丰里.新生村。站在村头转身仰望:一条公路从红岩村延伸出来,穿越平顶山半山腰,直指小龙坎、沙坪坝。记得在公路下面,是一大片浅丘开阔地,直至嘉陵江畔。在这块曾经的土地上,车间厂房连成一片,小学、中学、医院、食堂、宿舍等生活服务设施齐全配套,规模宏大。白天,机杼声响,马达轰鸣,上万员工,轮班作业;入夜,灯火通明,星罗棋布,你来我往,热闹非凡。那里,就是曾经创造过纺织业辉煌、闻名于世的重要的重庆纺织工业基地。

抗战中 树起民族工业开拓发展牺牲奉献的历史丰碑

往事并不如烟。穿过百年历史风云,追根溯源,我们看到了这个纺织工业基地的前世今生——

1918年,“中国企业管理学之父”、纺织工业家穆藕初在河南郑州创立了豫丰纱厂,1919年,任豫丰纺织公司董事长。1943年9月19日,穆藕初病逝于重庆,享年68岁。《新华日报》发短评称,这是我国民族工业的一个损失。董必武挥笔写挽联:才是万人英,在抗战困难中 ,多所发明,自出机杼;功宜百代祀,于举世混浊日,独留清白,堪作楷模。

这是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纺织工业创建者最高的褒奖和荣誉。

1938年2月,豫丰纱厂奉国民政府令撤迁至重庆,落地土湾,安营扎寨,新建厂房,厂名仍叫“豫丰纱厂”。同时, 在厂区南面的小山坡上,依山而建起20多幢高低错落的别墅,命名为“豫丰里”,供纱厂精英俊杰、高级职员居住。

这些豫丰纱厂的老职员、工程师——技术和企业管理的精英,如关长生、任殿贵、刘正周、来寿鹤、邰士英、贾志明、谭绍志、易启容、何德志、陈业之、陈佳琪,罗来之,杨正禄、秦同芬、郑光业、郑济明等,都抱有一颗初心:实业救国,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民族工业。

1939年至1941年期间,日本飞机狂轰滥炸重庆城,豫丰纱厂相继遭到13次轰炸,导致纱厂被毁房屋200余幢,死伤100多人,布匹棉花被烧,损失锭子5000余枚。但纱厂与英雄的重庆城一样,“愈炸愈强!”全厂员工在纱厂经理潘仰山的带领下,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坚持生产,为抗战提供充足的物资保障(当时重庆纺织业生产的布匹棉纱占比全国30%),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极大的牺牲和不可磨灭的贡献。

建设中 树起新中国传承创新铸造辉煌的文化丰碑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重庆解放前夕,豫丰纱厂员工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顽强斗争,保住了工厂,保住了豫丰里。解放后,豫丰里更名为“新生村”。

我沿着承载着历史印痕的青石板路,走进了与纺织厂血脉相连的豫丰里.新生村。在村中央的一块平坝上,十来位年过花甲的男女老人围桌而坐,品茗聊天,好不潇洒,好不快活!他们见我到来,以礼相待,让出一个座位,请我一起品茗话聊。在与他们的交谈中,我知道了他们都是解放后来到豫丰里.新生村的“原住民“——他们的父辈都是经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洗礼的共和国创建者,重庆解放后奉调到纺织厂担任要职的领导者、建设者,从而入住豫丰里.新生村。他们,从小也就随同父母住在这里。在这里,他们度过了童年、少年、青年,甚至大半生的美好时光。与他们交谈是坦诚愉快的,气氛是轻松活跃的。他们对自己曾经居住的家园怀有深厚的感情,是这个有着深厚历史内涵、文化底蕴村落的守护者。每天,他们都自发地来到这里,为前来参观访问的客人当向导,说历史、讲故事。 对自己,对自己的事业成就他们不愿细述(虽然,他们也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时代俊杰,各有建树),但对父辈们在纺织业创造的辉煌和过去的功绩,他们牢记在心,永远不会忘记——

如果把纺织厂区称为军队的战场,那么,豫丰里.新生村无疑就是这个战场的司令部、指挥所。

“解放后的豫丰里.新生村,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新主人。房子还是那些房子,主人不全是那些主人”陪同我参观的好朋友、村里的原住民陈培跃对我说,“他们都是从枪林弹雨中穿过来的、历经战争磨难和考验的革命前辈、高级技术人才,是解放后的豫丰里.新生村的新主人!”

新主人不仅是新中国的创建者,更是新中国、新重庆纺织工业的领导者、指挥者和开拓者、建设者。在他们的领导和带领下,重庆纺织员工发扬主人翁精神,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忘我工作、奋力拼搏,很快将一个中小型企业建设成为颇具规模的有一万职工的超大型企业,重庆市整个纺织工业生产总值一度占全市的50%,为国家和重庆市的工业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上世纪60年代初期,由高级工程师张晓霞挂帅研发的“巴厘纱”比“涤确良”还薄还好还实用,深受市场和百姓的欢迎。豫丰纱厂由小到大、由弱变强,解放后,豫丰纱厂先后更名为“重庆纱厂”“西南610纺织染厂”。1964年,610纺织染厂“一分为三”:重庆第一棉纺织厂、重庆第二棉纺织厂、重庆印染厂,成为了西南最大的纺织工业基地。

豫丰里.新生村的守护者们眼前经常飘浮起一个个经历过战火硝烟考验、解放后住进豫丰里.新生村的老革命们的熟悉面容——

纪广善,解放初期重庆610纺织印染厂厂长,后为重庆市纺织局局长。这位从山东沂蒙老区走出来的八路军团长、政委,特别是在“反扫荡”,与日军浴血奋战中,作战勇敢,指挥果断,多次受到上级嘉奖和表彰,先后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解放战争时期,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华北战役、华中南等战役。1949年随刘邓大军解放大西南、解放大重庆。同年12月22日,他率部解放邓小平家乡广安县,并由邓小平签批,出示公告,任命他为新中国第一任广安县县长。

周镜石,一位资历很深的老红军。1953年,由邓小平、贺龙点将,让他出任重庆610纺织印染厂军代表、副厂长。他1921年参加革命、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贺龙的部下和战友,二万五千里长征出发前就是红军师政委。他在管理工厂时,每到职工吃饭时间就出现在食堂,检查青年工人是否浪费粮食。一次,有四个青工只吃胡豆瓣,将豆皮堆在桌子上,他不声不响地坐在桌子旁捡起胡豆皮就吃……工人们还亲眼看到他从食堂泔水桶里捞起浮在上面的馒头吃——他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和生活作风深深感动了青年工人,各种浪费现象大减,深刻教育、激励了纺织印染行业整整一代人!

王瑞,从山西吕梁山走出来的老革命、企业开拓者。他是女英雄刘胡兰的入党介绍人。在刘胡兰牺牲的当天,作为区长、区委书记的他即撰文向县委汇报,引起了上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并上报党中央。毛泽东同志仰望长天落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高度赞扬了刘胡兰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为新中国的建立而前赴后继、不懈奋斗!

刘胡兰牺牲两月后,解放军活捉了杀害刘胡兰的刽子手武金川,王瑞组织群众召开斗争大会,枪毙了武金川,为刘胡兰等7位烈士报了仇。

1949年9月,王瑞随刘邓大军南下,担任四川省天全县县委书记和组织部长,领导当地人民群众进行新政权建设和土改工作。1952年调到西南610纺织印染厂任党委副书记、厂长。由于他工作出色,1959年被调到成都负责组建“川棉一厂”,担任该厂厂长、党委书记,使川棉一厂成为具有十几万纱锭、三千头气流纺,三千多台织布机、一亿一千五百万米印染能力的特大型纺织印染联合企业,是四川八十年代四大财政支柱之一。

熊云章,610纺织印染厂工程师。他与聂荣臻元帅同为江津一中的同学。怀着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的理想,1920年,他与邓小平等86位川东留法预备班同学一起,同乘法国斯芬克斯号邮轮到法国勤工俭学,与邓小平结下深厚的友谊。在法国6年,他努力学习纺织技术,深入到法国威登、海美等纺织厂实习、务工。学成归国后,他先后在湖北、上海、成都、泸县、茂县、重庆等10多个纺织企业任技术工务主任、经理、厂长。重庆刚解放,邓小平介绍他到610纺织印染厂任工程师。他学纺织、爱纺织、干纺织,成为中国著名的纺织工程专家,是重庆纺织企业多年的劳动模范。

……

上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是激情燃烧的年代,“三八式”干部、抗战老兵以及从工人中培养成长起来的走上纺织厂领导、局级领导岗位的优秀干部、劳动模范都让人直竖大拇指:王克、董俊英、宫怀荣、张宝斋、郭杰、程生秀、陈庆华、吴金海、关永生、朱国政、高明、李家举、杜立俊、杨聚珍、李慕道、赵兰英、程津生、张友文、石晶明、吕培清、王廷俊、毕同、钟明贵、宋平、方金川、李保三、付大林、刘正周、郑光业等及带头研发“巴厘纱”的高级工程师张晓霞,长绒棉的开拓者刘野等科技人才,他们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纺织业奇迹。他们的力量、精神从何而来?正如家园守护者之一的魏强在《初心与使命催人奋进》一文中道出的那样,他们的初心是:“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他们的使命是:“承前启后,愿做富强中国的奠基石!”

父辈们经过了战争年代艰苦岁月血与火的考验,又将自己献给了祖国的建设事业,开辟了新中国、新重庆纺织工业的一片新天地。他们的子孙受着父辈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在改革开放的的大潮中继承传统、吃苦耐劳、奋力拼搏、默默耕耘,用实力在各自的领域大展宏图!从豫丰里.新生村走出了大学教授俞平、刘家庆、朱毅勇、冀伯翔、吴元华以及博士罗修文;走出了企业家、领导者、工程师、画家、音乐艺术家,如纪新建、董建萍、陈培跃、熊承楷、高敬敬、贾启亮、余朋、翁建、李志平、吴新华、王迎庆、朱际修、邰可举、陈光跃以及英雄烈士邱持平、李其川。他们认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就是我们共同的使命”……

豫丰里.新生村建村80余年,英雄辈出,人才济济。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一本书,都有一个和重庆纺织业密切相联的说不尽道不完的生动故事。

希望中 修建“重庆纺织博物馆” 树起纺织业不朽丰碑

近些年来, 豫丰里.新生村的守护者们几乎每天都聚在一起,默默地守护着这里的家园,自发地做着重庆纺织工业的历史文化发掘、研究工作,他们成立了豫丰里.新生村村委会、重庆纺织工业历史文化研究会,自筹资金,在村里开设展览室,将收集、整理的一些重要历史文献、文物资料展示在人们的眼前。同时,他们还聘请了电视摄影家拍摄影视片,专门介绍重庆纺织工业发展变化的辉煌史绩和沧桑历程。

去年8月,为纪念豫丰纱厂创建100周年,豫丰里.新生村家园的守护者们又组建编委会,搜集、整理与豫丰里.新生村和重庆纺织业发展相关的历史资料、回忆文章近百篇,自掏腰包,编印成书。该书16开本共360余页,取书名为《一个有故事的村落》。我翻看着这部装帧考究、图文并茂的大书,直觉得沉甸甸的,心里非常感动。家园的守护者陈培跃、纪新建、魏强、方英以豫丰里.新生村村委会的名义,将这部厚重的大书赠送给我,又邀请我去参观了他们设置在一幢别墅中的展览室。在这里,我看到了他们搜集的一件件宝贵的历史实物、文史资料。同时,我还观看到了他们拍摄的反映重庆纺织工业沧桑巨变和记载豫丰里.新生村历史文化的纪录片!

他们的心里装着重庆纺织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但他们又苦于小众之力势单力薄、能力有限,还有大量的史料、实物有待搜集、挖掘和整理。于是,他们的眼里充满着渴望——他们积极向政府相关部门汇报,向社会大声疾呼:赶快发掘重庆纺织工业历史文化价值!抢救保护抗战别墅群豫丰里.新生村!他们呼唤城市的“集体记忆”,希望尽快修建重庆纺织工业博物馆,将重庆纺织工业的历史文化丰碑永远树立在在人们心中!

他们都是年过花甲的退休老人,更加珍惜时间,努力做着于社会有益、于国家有利的公益事业——做着“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平凡而崇高的事业!

衷心祝愿他们事业成功、心想事成,让像抗战堡垒一样的豫丰里.新生村讲述的革命建设故事,与相邻的红岩村讲述的革命历史故事一样,传遍大重庆,传遍全中国!

2020年12月10日 完稿于重庆渝中区长江畔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吴思佳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