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文苑|侯耘画中的《古巴渝十二景》
虽时光荏苒,但侯耘从文化记忆深处和地理位置与环境上,尽量地寻觅和还原,让这些尚存和正在消失或已经消失的重庆美景,以绘画的方式再次亲切地进入世人眼里。

巴渝文苑|侯耘画中的《古巴渝十二景》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1-02-07

文/王娇

古巴渝十二景的称誉得益于清乾隆年间,一位颇具审美情趣和较高文学素养的巴知县——王尔鉴,所有心梳理出的最具代表性的十二处巴渝美色而令其流芳百世,距今已有近三百年历史(见1761年成书于乾隆25年的《巴县志》中,当时巴县包含华蓥山,但范围与现在的重庆主城九区基本相一致。明万历年间中央要求各地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八景呈报朝廷,王尔鉴便是根据明朝那时重庆府上报所确立的《渝城八景》为蓝本,在对其保留五景的基础上另新添七景组成清代《巴渝十二景》并著入县志,书中记录顺序为金碧流香、洪崖滴翠、龙门浩月、桶井峡猿、字水宵灯、黄葛晚渡、海棠烟雨、缙岭云霞、云篆风清、华蓥雪霁、佛图夜雨、歌乐灵音)。如今对于十岁随父举家迁至重庆,在巴渝从一个懵懂孩童走向成年的侯耘来说,老重庆给他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小时经常结伴而去玩耍或走过的地方,不管是江边的呼归石还是龙门皓月,或烟雨所笼罩的海棠溪石拱桥,这历历在目穿梭于时空的巴渝景象,都是让他创作完成十二景的动力。虽时光荏苒,但侯耘从文化记忆深处和地理位置与环境上,尽量地寻觅和还原,让这些尚存和正在消失或已经消失的重庆美景,以绘画的方式再次亲切地进入世人眼里。

(一)金碧流香

1、侯耘水粉《金碧流香》
侯耘水粉《金碧流香》

王尔鉴编定《巴县志》,其中“金碧流香”堪称巴渝十二景之首。从较场口一路探寻,最后上行至临江的人民公园最高处,即为古《巴县志》中所记载的“金碧山”,也就是距今至少五百多年前,在明朝就被誉为“金碧流香”的景点所在地,它不容置疑是当时一览两江的最佳处,尤其心属于文人们的登高雅兴。站在这个制高点上,迎面清风徐来,无花无草却暗感香气扑鼻,这暗香究竟来自哪里?在它的山脚下,中间是重庆府衙,左为川东道衙、右为巴县县衙,官学私学在此云集,属于地方权力、文化荟萃之地。古人上至这城中最高处俯瞰全城,极目江水之壮阔、南山之怡翠,最为爽心仍是清风携来的阵阵暗香,无需遍寻花香处,但得文人心徜徉,原来金碧流香流动的是被文人翻开扉页的 阵阵“书香”,和浸入指尖扇里的怡人“墨香”。

(二) 黄葛晚渡

2、侯耘水粉《黄葛晚渡》
侯耘水粉《黄葛晚渡》

南滨路上的黄葛晚渡曾设有渡口,因其处有一巨大黄桷树而得名黄葛渡,北宋时期对这一渡口便有记载,民国时期渡口曾一度繁忙而达至鼎盛。老百姓叫着他们的“黄桷渡”,文人、官家们,写着他们的“黄葛渡”,作为热闹的江上码头,父母官们怎能不留意这喧闹的要岸。直至1980年在长江大桥正式通车前,它一直都是连接南岸与市中心的重要交通口岸。每当夕阳时分,过江的人在此占据很长的渡口,因归家心切,时而出现交相争渡的场面。

古时,天还未亮就有很多赶早的人背着背篓,挑着担子从吊脚楼住户的窗前经过,络绎不绝的人,早已把渡口这一带的居民,打造成了生意人的作息。早上从八方赶来的大多是白天黑夜忙生意的人,他们梦中醒来一大清早就来到这争先的排起长队。因此黄葛渡口,多的是生意人的身影,还有“蹭”人流量的马蹄声,它们何曾又不是老渡口长长队伍中的一员,跟随着人流,特有的名字“马帮”,常引得人们注意。除了等待摆渡的人群,岸边停靠着为人们搬运米面、菜、盐等生活物资的商船,河面上还经常穿梭着来来往往拉煤的货船。几时岸边的茶摊里坐上了歇脚的船夫,三五一两地摆着地道的龙门阵,是《清明上河图》卷首的那一卸货场景的再现吗?

退水时节,渡口用竹、木混搭成跳桥,一直延伸到江心,在跳桥栅栏两旁悬着的马灯,是雇有专人来负责每天的收挂,马灯作为渡口老板的财产是珍贵的。当每晚最后一班渡船到达这里人都离去时,渡口上的光亮也会一个个熄灭,随着沉甸甸的、作为渡口上的最后一担,由收灯人挑起并到达岸上之时,则预示着这一天的繁忙终于降下了帷幕。因此,只要是在渡口上挂着的马灯就一定会发亮,它们让夜色中的人们,远远就能瞧见这枕于江水之上的长长灯带,我想正是它们绚丽了最初的山城夜景。

(三) 桶井峡猿

3、侯耘水粉《桶井峡猿》
侯耘水粉《桶井峡猿》

古巴渝十二景中唯一被易名的是“桶井峡猿”,现在已被更名为统景名胜风景区。它用山峰来环抱这酷似坐落在桶状之井内的峡江。人随船缓行江面上,时而面朝开阔,荡漾碧波映透青山,并送来惬意轻风,吻上脸,吹散烦扰的思绪;时而在悄悄驶入僻静狭窄之水域时,两岸便有翠娥修竹轻挑涉水,轻拂小船与赏景之人,似有意垂秀以护幽。然林掩之峡,从来不缺洞、泉,这里的温塘峡、桶井峡、老鹰峡,被称为“小三峡”,它们共同组成了“统景”的峡谷峭壁。而十里的温塘河,就这样曲曲绕绕地载着小舟,最后轻轻地带到一个广阔的洞口,一个洞身幽长曾峡猿趣守的溶洞世界。整个风景区的大小溶洞几十有之,长的似自由地贯穿着山的上下,故为猴、猿营造了纵藤攀崖的天地。也曾有恶猴占山为王,经常四处盗食庄稼,扰民兴风作浪,为当地农人所不齿,逐渐被歼。今时,峡中又添野猴打闹探崖、倒挂摘果,再添峡谷于生机之中。

(四) 歌乐灵音

4、侯耘水粉《歌乐灵音》
侯耘水粉《歌乐灵音》

坐落于中梁山脉中段歌乐山上的云顶寺,据载始建于秦代,后扩建于明宪宗成化年间,距今已有500余年。这一望无际的松林,因有云顶寺内大殿铜钟敲响的陪伴,变得整齐而有谱多了,最先弄明白把它们组合成奇妙山音的是风,风像个总指挥,如今它终于有了几样可摆谱的乐器。当佛钟敲响,音可传一、二十里,山风骤轻、骤疾地吹拂茂密松林,将松音推波助澜得越发的远。 风有的是时间演练,尽情地变幻它想要的创造,当钟声停了,这个兴趣正浓的家伙耐不住单调,瞧准了云顶寺翘起的飞檐上悬挂着的铜铃,自由地吹得它们各自激荡,清脆的铃声,更好地带来好似幽谷空灵的美妙,这让清代巴知县王尔鉴跟着陶醉,它的诗兴也浓了“山回清音远,聿谁弄管弦。崖呜风度壑,松韵雨霏天。讵迓吹笙客,俨来御鹤仙。昔曾广雅调,云顶响流泉。”

风营造好弦乐,引来漫漫云雾常为宾上客,对重庆雾都的表达也就在这里淋漓地尽了兴,整个歌乐山大多时候都笼罩在雾里,山中汇出了多条小溪,有了这么好的山乐,雾也亦真亦幻地欣然的点缀,难道是提醒人们尽量用耳去听,并用心去神会。驻有红岩精神的歌乐山的名字由来主要有三种说法,一个是因为大禹治水成功后在此庆功并大宴宾客;一个是蜀臣李冰之子李二郎因治伏水中恶龙而受到上天褒奖,天宫派来仙女并伴之以乐队的仪式进行嘉奖,最后一个就是我们说的因为王尔鉴的巴渝十二景有“歌乐灵音”的记载,所以它就是歌乐山。在歌乐山主峰的制高点之上,现立有重庆市坐标原点的标志,随着想象诗境与传说中响起的上方仙乐,看雾自飘渺的山峰,那脱胎于水墨画中走出的起伏山脉,一轮盖过一轮延绵亘古。每当一年中在几个特别重要的日子里,从各处赶来的香客云集于此,这时佛音便和梵烟并入这仙乐飘飘,可惜上个世纪50年代整个云顶寺被拆,我们现在只能从文人留下的诗句中,再闻山风吹来时,松涛与铃音又再相伴。

(五)云篆风清

5、侯耘水粉《云篆风清》
侯耘水粉《云篆风清》

云篆山位于巴南区鱼洞约八公里以外处,山体于一面以削峭之壁面朝长江,其山内有别于其它高耸险峻的奇峰,格外透出的是一股参禅的灵气,远看蜿蜒迂回的山形,好似篆书之流云,故名“云篆山”。在居山狭窄处可立寨门据守,清嘉庆八年(1803年),便立云篆大寨寨门于山隘,仅大寨内就包含有九个山堡,并分布以十三个大小、形态不一的镜湖相连,人称“九堡十三湾”,为当时巴县县南的五大寨之一,今仍存一寨门可见。清代巴知县王尔鉴曾云:“人行山脊,沿青林翠霭间,宛如云扶足下……”又在诗中曰:“涧影环飞瀑,江涛曲泛松。偶闻樵子唱,余韵袅前峰”。这里有明代的云篆寺遗址(现已重建),僧、俗曾乐居于此,同缓眇于云篆山午后的阳光下、同起于清晨相同的雨雾中。这里的雾常会形成浓浓的大雾,山脚附近多有水源,滋灌着众多的水田,于蒸腾飘忽间,沁人肺腑的凉爽之风,从树林里穿梭而出,扰起枝头、灌叶沙沙作响。而从山巅下至乡涧,修竹掩映着农家,几处农舍又点缀着稻田,僻鹅、呆鸦,愚牛、戏鸭,小调轻酌、顽童欢谷,各得闲野各自贻趣,用世外桃源来形容云篆山一点也不为过。清修的禅道、人舍的物华、林田的相参,一个再自然不过的和谐人间篆刻模板,有如被复制到这里,待踏至那片松香飘林的空山幽谷,静闻声声脆鸣,人便被带入渐隐谧于山林的恍惚中。

(六)洪崖滴翠

6、侯耘水粉《洪崖滴翠》
侯耘水粉《洪崖滴翠》

洪崖滴翠在历史上的地理位置名称曾叫做洪崖门,它是随着古时军事筑台以城,并几经修筑的关隘之门而得来。又因门外下方的岩石崖壁间,有一偌大山洞叫洪崖洞,后来此洞名便作为这一带的地名,而取代了洪崖门。曾经在地处城里的大梁子(今新华路)一带人口稀少且多有翠郁葱林,又因地势居高,所以每当雨季,水就顺着城中心由高及低穿城而过,流经本是清溪成渠的“大阳沟”,再从会仙桥下穿过,最后大部分水都汇集到了洪崖门一带,在越过洪崖洞时,顿时跌落成一条直下的瀑布尤谓壮观。此后水再沿着崖壁下至底部分散成大小细流,最终都将注入到嘉陵江中。当少雨时节,虽无瀑布悬空,但仍有不绝的滴答水声,在阳光触摸到它时,绿莹剔透,清代巴知县王尔鉴曾咏诗句:“洪崖肩许拍,古洞象难求。携得一樽酒,来看五色浮。珠飞高岸落,翠涌大江流。掩映斜阳里,波光点石头。”而就在这点点滴滴将阳光都折射进眼里的那一刻,这明晃晃的耀眼绿珠,让文人也乐得美其名曰“洪崖滴翠”。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这里还能见到层层叠叠贴着崖壁依山而建的吊角楼群,现在已重建为以旅游为主的仿古建筑楼群,有了另外一番景致,并在千厮门大桥的映衬下,愈夜愈美丽!

(七)海棠烟雨

7、侯耘水粉《海棠烟雨》
侯耘水粉《海棠烟雨》

海棠烟雨与龙门浩月、黄葛晚渡,都属于南岸滨江沿岸的景点。以前山谷、江边沿小溪两旁都有海棠树林,早春时节盛开的海棠花,似妙龄女子红妆艳丽正值芳华之时,尤其含苞的花蕾最为娇俏动人。经过了漫长冬天的潺潺溪水从南山流来,如今它滋润着海棠树,又借着江风轻拂带来的的花瓣雨,一起肋兴了文人的曲水流觞。海棠烟雨正是满足了古代文人对诗词意境的最佳想象,小桥、流水、人家,云雾、花树、轻烟再添上南滨另两景里的江风、明月、古道、渔火等,诗境中该有的想象这么齐地都在这里找到。来自江面上的云雾经常会随风飘向南岸,将整个海棠溪都笼罩在雾里,而当海棠的红再相逢叠峦的南山背景中秀出的朦胧烟雨时,灵动的中国山水秀丽画卷便逸然而出,难怪清代时期英国报纸都特意刊其为重庆精华景点。

在南滨对岸的渝中,远远地就能望见这边蜿蜒溪岸上涓涓小溪时而泛出的粼粼波光。每当雨中再会海棠桥时,这重重叠叠的迷雾,让这里的人们不入蓬莱便只身烟雨仙境中。这样的迷离会随着雾雨飘渺,延续几多里直到南山之巅。而矗立在山城之上,依山而建的万家灯火,在朦胧中一次次点亮与醒来。今时再看立碑于南滨路上的“海棠烟雨”,其中的海棠树林、海棠溪桥因繁华筑路而早已不再,唯有这烟雨菲菲时而依然,侯耘将小时记忆中远远出现在海棠溪石拱桥上的小姐弟俩走着的身影,尤其小姐姐身上穿着海棠红衣裳的情景,永久地写入在他的画里,当再领南滨夜景时,仍可思绪那烟雨中,初春早开的海棠花正娇媚含羞地点缀在重庆往事的记忆中。

(八)字水宵灯

8、侯耘水粉《字水霄灯》
侯耘水粉《字水霄灯》

一座城因山多起伏而有了向上的挺拔,又因两江之水合围而有了波澜的壮阔,更因山城夜景与这江水相映而得亦真亦幻的镜像世界。文人对山城之景的殷切之心,可以让他们毫不费力地就读出嘉陵江与长江在朝天门汇流后,两江环绕山城所清晰形成的巨大篆体“巴”字,而夜幕降临、灯火初上之时,山城所独有的“字水霄灯”妙景便在天造与地设中融合而成。这美妙绝伦怎不引得文人们驻足流连,不知这种观赏是从何时开启,但自从高台之上有了第一个观赏夜景的古人身影,这夜揽两江的人流从古至今就再难断过。今时不管是早一批的枇杷山公园顶、鹅岭公园两江亭上、或南山“一棵树”、南山“三块石”峰顶等观景点,还是新的如南岸的“壹华里”背枕山坡之上,以及不断刷新高度的空中观景建筑,一个又一个新的观景台随着山城夜景不断聚焦的热度而继续在被打造出来。其实对在山城长大的人们来说,只需爬坡上坎登高,亲临这名副其实的山城之上,都可和《古巴渝十二景》组画的作者侯耘儿时最爱去到的赏景位置南山“三块石”峰顶一样,将巴渝这两江镜中之色尽收眼底。

(九)华蓥雪霁

9、侯耘水粉《华蓥雪霁》
侯耘水粉《华蓥雪霁》

它有足够的体量,是川中方山丘陵与川东平行岭谷天然的界山,主体山脉正是世界三大褶皱山系最具典型特征的一个。初识华蓥山是从小说《红岩》里的“双枪老太婆”那里得来,它为华蓥山游击队提供了理想的革命根据地的有利地形;它又有足够的高,最高峰“高登山”为四川盆地底部最高峰,主峰、次峰,诸峰直插云霄,所以这儿的云,最喜欢跟它打招呼,随着每个清晨鸟儿的第一声鸣叫便开始握手相拥;它又有足够的美,因为在一年的四个秀节里,它是如此的别样与多彩,在它的高峰处镶嵌着各种珍稀植物,其中一些至今都还不能准确命名。

我无法仅用单一的美来形容它,但在古人眼里,当华蓥雪霁时无疑为最美,“雪霁”即雪后初晴时,因为那是一个“红与白”互慕对语的世界,太阳泛出红光与华蓥山银装素裹晶莹般的不染,成就了古巴渝十二景中玉洁与明媚的一次次对白,在这样的对白里,云从不曾迟到,它总是恰好就带着山中宝鼎寺香客们的祝福和祈愿,交付给天地,让绚烂和洁白促成无声的交流,让华蓥山也当之无愧地成为全国八大佛教圣地之一。在重庆直辖后,华蓥山的余脉金刀峡还划分在重庆辖区之内,它与重庆人民的关系仍源远流长。

(十)缙岭云霞

Vis6Y2HZ3RZAjpEWw9MhuFUpZxJspnCZRmD
侯耘水粉《缙岭云霞》

缙云山与华蓥山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作为华蓥山其中的一个支脉,缙云山古名“巴山”,在身为诗人的巴知县王尔鉴眼里,它有最恰到好处的朱丹妙壁。古人将赤色称之为“缙”,那时的缙云山九峰苍翠之上应是多有呈赤色裸露状的岩壁。

晨光、或许还有午后的明媚、再是黄昏的一抹,我们现在不能看到的因丰林更好、植被葱葱而不再裸露的岩壁上,在那时总有一些毫不吝啬属于这儿的光,将壁上裸岩投影成赤色云霞,当各自凌空而立的松柏被投于“缙”壁之上形成浮动的光影时,便完成了从诗人眼中所描画出的“云霞再造”的转换。一片片看似天上的云霞,原来是古人不经意间,用自然光成就皮影戏的方式诠释出缙云山的松影在岩上展露无遗的景象。

尔今,原来的“缙”壁虽已穿上青衣,但叠嶂翠霭的缙云山在红霞满天时绚丽依然。缓步山间而上,翠竹苍松皆成林,与之相守延绵的是那香炉峰的青烟,在霞光初现时便幻作紫烟与红霞相极,而登临远眺嘉陵江,俯看山脚下若隐若现的北碚城之时,才更晓缥缈。

(十一)龙门浩月

11、侯耘水粉《龙门浩月》
侯耘水粉《龙门浩月》

地处南滨“龙门浩”处的江面上,曾有两段微向江外倾斜的长石梁宛如卧龙斜阻江水,其内结成小小的港湾。长江长此以往向朝天门奔流而去,从江面突兀而起的这石梁,竟是多情南山山脉深入在江内山体衍生出的部分巨石,巨石梁两段间留有的空隙,使部分江水得以回旋进来。南宋曾有人在空隙左右刻上“龙”、“门”二字,王尔鉴《小记》中曰“水中二巨石,各大书‘龙门’二字,皆宋绍兴中刻......”,江水被石梁分隔成内外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尤其退洪后,湾内静得如此的静谧,好像只关风月,湾外仍湍急,好像誓争第一以最快速度到达朝天门与嘉陵江汇合。

日复一日,本并不曾变化,总有一小部分江水,被多情南山伸出的石梁所环抱停留进来,用足够多的时间来营造渔火风情。山水两眷恋,不仅让这一湾江水修出了皓月的形,还赋予江风弄影,浩内微波粼粼泛动着皎洁的月光,巴人喜欢称这种水流较为平静可以安全泊船的水湾为“浩” 。每逢游人登临石梁,顿时宛若游于江上,对望渝中望龙门,此时是否有人也正如“望龙门”其名而望向这里的“龙门”呢。长江才是大观者,观这浩月的诸多妙处,这里留住了文人驻足对咏的风情,王尔鉴将其列入巴渝十二景里,想来这湾中江水,怎么都可以通过人们说说情而免于过早地向两江汇合处打卡。

随着繁华,可能总有一些事物会因为当下的需要与发展而有所改变,重庆东水门大桥的一处桥墩就正好立于部分石梁之上。景虽有所易,但政府在剩余石梁中刻上了“龙门浩月”地标,因巴渝文化的延续,侯耘将龙门浩月也永久印在了《古巴渝十二景》的画里,渔船归来,皓月依旧当空,而龙门依旧‘浩’月。

(十二)佛图夜雨

12、侯耘水粉 《佛图夜雨》
侯耘水粉 《佛图夜雨》

古时重庆府所在的渝中半岛三面环水,仅留有一道向西的陆路供行旅商贾们通行,佛图关就坐落在渝中半岛像鹅颈一样修长的鹅岭山脊上,属于渝中最高、最狭窄的地方,状如咽喉,古人出通远门再沿东大路过佛图关,才算真正出重庆城,它与二郎关、龙洞关共同组成通往成都方向的三大关隘。因山上岩壁间刻有摩岩石刻佛像,即“佛图”,老百姓也称之为“浮图”。《华阳国志》曾记载,蜀都护李严筑大城(即现在的渝中区下半城),并欲在鹅岭挖断佛图关,引嘉陵江和长江贯通,让大城成为彻底四面环水的孤州,幸得诸葛亮不许,将李严调至汉中,故穿山不逮。

历史上这里曾经历多次大规模战役,南宋末年,元将不花率主力绕过钓鱼城攻破佛图关;明万历年间著名女将秦良玉也曾在这里配合明军,收复叛军首领奢崇明割据的重庆等等,撇开诸多战争历史,只有夜深人静时,山中不知不觉下起的雨,雨水荡涤尘埃,唯崖间佛像静观这雨水洗去人们的刀光剑影。是的,位于佛图关古巴渝十二景之一的“佛图夜雨”,除了画中的诗情画意,还有完全极致的另一面。有学者道佛图地名最早来自于“老虎”二字在楚语中的发音(wu tu “於菟”),巴人用此形容其地势险峻。重庆古时两江多浩渺,涨水时佛图关两边悬崖皆临滨,更是成就了佛图关在地理上易守难攻的军事优势,《巴县志》记载:“咽喉扼要之区,能守全城可保无恙”,它无疑成为历史上又一处兵家争夺之要寨。

清道光十一年在佛图关山上重建夜雨寺。曾有一说,相传唐代诗人李商隐于大中九年自巴州赴梓州途中,曾借宿佛图关,写就了《夜雨寄北》,后人依此修建夜雨寺及秋池等景致。在夜雨寺壁上曾有一青石名夜雨石,民国三十二年三版周俊元所编《陪都要览》中记载:“巴渝十二景之一的浮图夜雨,以关内有夜雨寺,昔年寺门壁间有青石一块,虽亢旱(即:久旱)经月,侵晨(即:黎明或天正亮之时)视之犹津润若夜雨然。” 王尔鉴诗中也曾提“石灵露自生”。 现夜雨寺早已拆,原地址上另建渝中区职教中心的一处大楼。而古时戍守关上的将士在其上视野开阔,可远观两江水。古时佛图关山岭树木多苍翠,与重庆许多地方一样,现在都能看见生长了上百年的巨大黄桷树,当山中夜气氤氲、雾弥蒸腾之时,崖上岩石哪有不受这地灵润泽。因此,这里既富集了兵家文史又兼具有诗画情韵,佛图夜雨就此生动地画在了侯耘的古巴渝十二景里。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巴渝文苑|侯耘画中的《古巴渝十二景》

2021-02-07 16:11:40 来源: 0 条评论

文/王娇

古巴渝十二景的称誉得益于清乾隆年间,一位颇具审美情趣和较高文学素养的巴知县——王尔鉴,所有心梳理出的最具代表性的十二处巴渝美色而令其流芳百世,距今已有近三百年历史(见1761年成书于乾隆25年的《巴县志》中,当时巴县包含华蓥山,但范围与现在的重庆主城九区基本相一致。明万历年间中央要求各地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八景呈报朝廷,王尔鉴便是根据明朝那时重庆府上报所确立的《渝城八景》为蓝本,在对其保留五景的基础上另新添七景组成清代《巴渝十二景》并著入县志,书中记录顺序为金碧流香、洪崖滴翠、龙门浩月、桶井峡猿、字水宵灯、黄葛晚渡、海棠烟雨、缙岭云霞、云篆风清、华蓥雪霁、佛图夜雨、歌乐灵音)。如今对于十岁随父举家迁至重庆,在巴渝从一个懵懂孩童走向成年的侯耘来说,老重庆给他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小时经常结伴而去玩耍或走过的地方,不管是江边的呼归石还是龙门皓月,或烟雨所笼罩的海棠溪石拱桥,这历历在目穿梭于时空的巴渝景象,都是让他创作完成十二景的动力。虽时光荏苒,但侯耘从文化记忆深处和地理位置与环境上,尽量地寻觅和还原,让这些尚存和正在消失或已经消失的重庆美景,以绘画的方式再次亲切地进入世人眼里。

(一)金碧流香

1、侯耘水粉《金碧流香》
侯耘水粉《金碧流香》

王尔鉴编定《巴县志》,其中“金碧流香”堪称巴渝十二景之首。从较场口一路探寻,最后上行至临江的人民公园最高处,即为古《巴县志》中所记载的“金碧山”,也就是距今至少五百多年前,在明朝就被誉为“金碧流香”的景点所在地,它不容置疑是当时一览两江的最佳处,尤其心属于文人们的登高雅兴。站在这个制高点上,迎面清风徐来,无花无草却暗感香气扑鼻,这暗香究竟来自哪里?在它的山脚下,中间是重庆府衙,左为川东道衙、右为巴县县衙,官学私学在此云集,属于地方权力、文化荟萃之地。古人上至这城中最高处俯瞰全城,极目江水之壮阔、南山之怡翠,最为爽心仍是清风携来的阵阵暗香,无需遍寻花香处,但得文人心徜徉,原来金碧流香流动的是被文人翻开扉页的 阵阵“书香”,和浸入指尖扇里的怡人“墨香”。

(二) 黄葛晚渡

2、侯耘水粉《黄葛晚渡》
侯耘水粉《黄葛晚渡》

南滨路上的黄葛晚渡曾设有渡口,因其处有一巨大黄桷树而得名黄葛渡,北宋时期对这一渡口便有记载,民国时期渡口曾一度繁忙而达至鼎盛。老百姓叫着他们的“黄桷渡”,文人、官家们,写着他们的“黄葛渡”,作为热闹的江上码头,父母官们怎能不留意这喧闹的要岸。直至1980年在长江大桥正式通车前,它一直都是连接南岸与市中心的重要交通口岸。每当夕阳时分,过江的人在此占据很长的渡口,因归家心切,时而出现交相争渡的场面。

古时,天还未亮就有很多赶早的人背着背篓,挑着担子从吊脚楼住户的窗前经过,络绎不绝的人,早已把渡口这一带的居民,打造成了生意人的作息。早上从八方赶来的大多是白天黑夜忙生意的人,他们梦中醒来一大清早就来到这争先的排起长队。因此黄葛渡口,多的是生意人的身影,还有“蹭”人流量的马蹄声,它们何曾又不是老渡口长长队伍中的一员,跟随着人流,特有的名字“马帮”,常引得人们注意。除了等待摆渡的人群,岸边停靠着为人们搬运米面、菜、盐等生活物资的商船,河面上还经常穿梭着来来往往拉煤的货船。几时岸边的茶摊里坐上了歇脚的船夫,三五一两地摆着地道的龙门阵,是《清明上河图》卷首的那一卸货场景的再现吗?

退水时节,渡口用竹、木混搭成跳桥,一直延伸到江心,在跳桥栅栏两旁悬着的马灯,是雇有专人来负责每天的收挂,马灯作为渡口老板的财产是珍贵的。当每晚最后一班渡船到达这里人都离去时,渡口上的光亮也会一个个熄灭,随着沉甸甸的、作为渡口上的最后一担,由收灯人挑起并到达岸上之时,则预示着这一天的繁忙终于降下了帷幕。因此,只要是在渡口上挂着的马灯就一定会发亮,它们让夜色中的人们,远远就能瞧见这枕于江水之上的长长灯带,我想正是它们绚丽了最初的山城夜景。

(三) 桶井峡猿

3、侯耘水粉《桶井峡猿》
侯耘水粉《桶井峡猿》

古巴渝十二景中唯一被易名的是“桶井峡猿”,现在已被更名为统景名胜风景区。它用山峰来环抱这酷似坐落在桶状之井内的峡江。人随船缓行江面上,时而面朝开阔,荡漾碧波映透青山,并送来惬意轻风,吻上脸,吹散烦扰的思绪;时而在悄悄驶入僻静狭窄之水域时,两岸便有翠娥修竹轻挑涉水,轻拂小船与赏景之人,似有意垂秀以护幽。然林掩之峡,从来不缺洞、泉,这里的温塘峡、桶井峡、老鹰峡,被称为“小三峡”,它们共同组成了“统景”的峡谷峭壁。而十里的温塘河,就这样曲曲绕绕地载着小舟,最后轻轻地带到一个广阔的洞口,一个洞身幽长曾峡猿趣守的溶洞世界。整个风景区的大小溶洞几十有之,长的似自由地贯穿着山的上下,故为猴、猿营造了纵藤攀崖的天地。也曾有恶猴占山为王,经常四处盗食庄稼,扰民兴风作浪,为当地农人所不齿,逐渐被歼。今时,峡中又添野猴打闹探崖、倒挂摘果,再添峡谷于生机之中。

(四) 歌乐灵音

4、侯耘水粉《歌乐灵音》
侯耘水粉《歌乐灵音》

坐落于中梁山脉中段歌乐山上的云顶寺,据载始建于秦代,后扩建于明宪宗成化年间,距今已有500余年。这一望无际的松林,因有云顶寺内大殿铜钟敲响的陪伴,变得整齐而有谱多了,最先弄明白把它们组合成奇妙山音的是风,风像个总指挥,如今它终于有了几样可摆谱的乐器。当佛钟敲响,音可传一、二十里,山风骤轻、骤疾地吹拂茂密松林,将松音推波助澜得越发的远。 风有的是时间演练,尽情地变幻它想要的创造,当钟声停了,这个兴趣正浓的家伙耐不住单调,瞧准了云顶寺翘起的飞檐上悬挂着的铜铃,自由地吹得它们各自激荡,清脆的铃声,更好地带来好似幽谷空灵的美妙,这让清代巴知县王尔鉴跟着陶醉,它的诗兴也浓了“山回清音远,聿谁弄管弦。崖呜风度壑,松韵雨霏天。讵迓吹笙客,俨来御鹤仙。昔曾广雅调,云顶响流泉。”

风营造好弦乐,引来漫漫云雾常为宾上客,对重庆雾都的表达也就在这里淋漓地尽了兴,整个歌乐山大多时候都笼罩在雾里,山中汇出了多条小溪,有了这么好的山乐,雾也亦真亦幻地欣然的点缀,难道是提醒人们尽量用耳去听,并用心去神会。驻有红岩精神的歌乐山的名字由来主要有三种说法,一个是因为大禹治水成功后在此庆功并大宴宾客;一个是蜀臣李冰之子李二郎因治伏水中恶龙而受到上天褒奖,天宫派来仙女并伴之以乐队的仪式进行嘉奖,最后一个就是我们说的因为王尔鉴的巴渝十二景有“歌乐灵音”的记载,所以它就是歌乐山。在歌乐山主峰的制高点之上,现立有重庆市坐标原点的标志,随着想象诗境与传说中响起的上方仙乐,看雾自飘渺的山峰,那脱胎于水墨画中走出的起伏山脉,一轮盖过一轮延绵亘古。每当一年中在几个特别重要的日子里,从各处赶来的香客云集于此,这时佛音便和梵烟并入这仙乐飘飘,可惜上个世纪50年代整个云顶寺被拆,我们现在只能从文人留下的诗句中,再闻山风吹来时,松涛与铃音又再相伴。

(五)云篆风清

5、侯耘水粉《云篆风清》
侯耘水粉《云篆风清》

云篆山位于巴南区鱼洞约八公里以外处,山体于一面以削峭之壁面朝长江,其山内有别于其它高耸险峻的奇峰,格外透出的是一股参禅的灵气,远看蜿蜒迂回的山形,好似篆书之流云,故名“云篆山”。在居山狭窄处可立寨门据守,清嘉庆八年(1803年),便立云篆大寨寨门于山隘,仅大寨内就包含有九个山堡,并分布以十三个大小、形态不一的镜湖相连,人称“九堡十三湾”,为当时巴县县南的五大寨之一,今仍存一寨门可见。清代巴知县王尔鉴曾云:“人行山脊,沿青林翠霭间,宛如云扶足下……”又在诗中曰:“涧影环飞瀑,江涛曲泛松。偶闻樵子唱,余韵袅前峰”。这里有明代的云篆寺遗址(现已重建),僧、俗曾乐居于此,同缓眇于云篆山午后的阳光下、同起于清晨相同的雨雾中。这里的雾常会形成浓浓的大雾,山脚附近多有水源,滋灌着众多的水田,于蒸腾飘忽间,沁人肺腑的凉爽之风,从树林里穿梭而出,扰起枝头、灌叶沙沙作响。而从山巅下至乡涧,修竹掩映着农家,几处农舍又点缀着稻田,僻鹅、呆鸦,愚牛、戏鸭,小调轻酌、顽童欢谷,各得闲野各自贻趣,用世外桃源来形容云篆山一点也不为过。清修的禅道、人舍的物华、林田的相参,一个再自然不过的和谐人间篆刻模板,有如被复制到这里,待踏至那片松香飘林的空山幽谷,静闻声声脆鸣,人便被带入渐隐谧于山林的恍惚中。

(六)洪崖滴翠

6、侯耘水粉《洪崖滴翠》
侯耘水粉《洪崖滴翠》

洪崖滴翠在历史上的地理位置名称曾叫做洪崖门,它是随着古时军事筑台以城,并几经修筑的关隘之门而得来。又因门外下方的岩石崖壁间,有一偌大山洞叫洪崖洞,后来此洞名便作为这一带的地名,而取代了洪崖门。曾经在地处城里的大梁子(今新华路)一带人口稀少且多有翠郁葱林,又因地势居高,所以每当雨季,水就顺着城中心由高及低穿城而过,流经本是清溪成渠的“大阳沟”,再从会仙桥下穿过,最后大部分水都汇集到了洪崖门一带,在越过洪崖洞时,顿时跌落成一条直下的瀑布尤谓壮观。此后水再沿着崖壁下至底部分散成大小细流,最终都将注入到嘉陵江中。当少雨时节,虽无瀑布悬空,但仍有不绝的滴答水声,在阳光触摸到它时,绿莹剔透,清代巴知县王尔鉴曾咏诗句:“洪崖肩许拍,古洞象难求。携得一樽酒,来看五色浮。珠飞高岸落,翠涌大江流。掩映斜阳里,波光点石头。”而就在这点点滴滴将阳光都折射进眼里的那一刻,这明晃晃的耀眼绿珠,让文人也乐得美其名曰“洪崖滴翠”。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这里还能见到层层叠叠贴着崖壁依山而建的吊角楼群,现在已重建为以旅游为主的仿古建筑楼群,有了另外一番景致,并在千厮门大桥的映衬下,愈夜愈美丽!

(七)海棠烟雨

7、侯耘水粉《海棠烟雨》
侯耘水粉《海棠烟雨》

海棠烟雨与龙门浩月、黄葛晚渡,都属于南岸滨江沿岸的景点。以前山谷、江边沿小溪两旁都有海棠树林,早春时节盛开的海棠花,似妙龄女子红妆艳丽正值芳华之时,尤其含苞的花蕾最为娇俏动人。经过了漫长冬天的潺潺溪水从南山流来,如今它滋润着海棠树,又借着江风轻拂带来的的花瓣雨,一起肋兴了文人的曲水流觞。海棠烟雨正是满足了古代文人对诗词意境的最佳想象,小桥、流水、人家,云雾、花树、轻烟再添上南滨另两景里的江风、明月、古道、渔火等,诗境中该有的想象这么齐地都在这里找到。来自江面上的云雾经常会随风飘向南岸,将整个海棠溪都笼罩在雾里,而当海棠的红再相逢叠峦的南山背景中秀出的朦胧烟雨时,灵动的中国山水秀丽画卷便逸然而出,难怪清代时期英国报纸都特意刊其为重庆精华景点。

在南滨对岸的渝中,远远地就能望见这边蜿蜒溪岸上涓涓小溪时而泛出的粼粼波光。每当雨中再会海棠桥时,这重重叠叠的迷雾,让这里的人们不入蓬莱便只身烟雨仙境中。这样的迷离会随着雾雨飘渺,延续几多里直到南山之巅。而矗立在山城之上,依山而建的万家灯火,在朦胧中一次次点亮与醒来。今时再看立碑于南滨路上的“海棠烟雨”,其中的海棠树林、海棠溪桥因繁华筑路而早已不再,唯有这烟雨菲菲时而依然,侯耘将小时记忆中远远出现在海棠溪石拱桥上的小姐弟俩走着的身影,尤其小姐姐身上穿着海棠红衣裳的情景,永久地写入在他的画里,当再领南滨夜景时,仍可思绪那烟雨中,初春早开的海棠花正娇媚含羞地点缀在重庆往事的记忆中。

(八)字水宵灯

8、侯耘水粉《字水霄灯》
侯耘水粉《字水霄灯》

一座城因山多起伏而有了向上的挺拔,又因两江之水合围而有了波澜的壮阔,更因山城夜景与这江水相映而得亦真亦幻的镜像世界。文人对山城之景的殷切之心,可以让他们毫不费力地就读出嘉陵江与长江在朝天门汇流后,两江环绕山城所清晰形成的巨大篆体“巴”字,而夜幕降临、灯火初上之时,山城所独有的“字水霄灯”妙景便在天造与地设中融合而成。这美妙绝伦怎不引得文人们驻足流连,不知这种观赏是从何时开启,但自从高台之上有了第一个观赏夜景的古人身影,这夜揽两江的人流从古至今就再难断过。今时不管是早一批的枇杷山公园顶、鹅岭公园两江亭上、或南山“一棵树”、南山“三块石”峰顶等观景点,还是新的如南岸的“壹华里”背枕山坡之上,以及不断刷新高度的空中观景建筑,一个又一个新的观景台随着山城夜景不断聚焦的热度而继续在被打造出来。其实对在山城长大的人们来说,只需爬坡上坎登高,亲临这名副其实的山城之上,都可和《古巴渝十二景》组画的作者侯耘儿时最爱去到的赏景位置南山“三块石”峰顶一样,将巴渝这两江镜中之色尽收眼底。

(九)华蓥雪霁

9、侯耘水粉《华蓥雪霁》
侯耘水粉《华蓥雪霁》

它有足够的体量,是川中方山丘陵与川东平行岭谷天然的界山,主体山脉正是世界三大褶皱山系最具典型特征的一个。初识华蓥山是从小说《红岩》里的“双枪老太婆”那里得来,它为华蓥山游击队提供了理想的革命根据地的有利地形;它又有足够的高,最高峰“高登山”为四川盆地底部最高峰,主峰、次峰,诸峰直插云霄,所以这儿的云,最喜欢跟它打招呼,随着每个清晨鸟儿的第一声鸣叫便开始握手相拥;它又有足够的美,因为在一年的四个秀节里,它是如此的别样与多彩,在它的高峰处镶嵌着各种珍稀植物,其中一些至今都还不能准确命名。

我无法仅用单一的美来形容它,但在古人眼里,当华蓥雪霁时无疑为最美,“雪霁”即雪后初晴时,因为那是一个“红与白”互慕对语的世界,太阳泛出红光与华蓥山银装素裹晶莹般的不染,成就了古巴渝十二景中玉洁与明媚的一次次对白,在这样的对白里,云从不曾迟到,它总是恰好就带着山中宝鼎寺香客们的祝福和祈愿,交付给天地,让绚烂和洁白促成无声的交流,让华蓥山也当之无愧地成为全国八大佛教圣地之一。在重庆直辖后,华蓥山的余脉金刀峡还划分在重庆辖区之内,它与重庆人民的关系仍源远流长。

(十)缙岭云霞

Vis6Y2HZ3RZAjpEWw9MhuFUpZxJspnCZRmD
侯耘水粉《缙岭云霞》

缙云山与华蓥山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作为华蓥山其中的一个支脉,缙云山古名“巴山”,在身为诗人的巴知县王尔鉴眼里,它有最恰到好处的朱丹妙壁。古人将赤色称之为“缙”,那时的缙云山九峰苍翠之上应是多有呈赤色裸露状的岩壁。

晨光、或许还有午后的明媚、再是黄昏的一抹,我们现在不能看到的因丰林更好、植被葱葱而不再裸露的岩壁上,在那时总有一些毫不吝啬属于这儿的光,将壁上裸岩投影成赤色云霞,当各自凌空而立的松柏被投于“缙”壁之上形成浮动的光影时,便完成了从诗人眼中所描画出的“云霞再造”的转换。一片片看似天上的云霞,原来是古人不经意间,用自然光成就皮影戏的方式诠释出缙云山的松影在岩上展露无遗的景象。

尔今,原来的“缙”壁虽已穿上青衣,但叠嶂翠霭的缙云山在红霞满天时绚丽依然。缓步山间而上,翠竹苍松皆成林,与之相守延绵的是那香炉峰的青烟,在霞光初现时便幻作紫烟与红霞相极,而登临远眺嘉陵江,俯看山脚下若隐若现的北碚城之时,才更晓缥缈。

(十一)龙门浩月

11、侯耘水粉《龙门浩月》
侯耘水粉《龙门浩月》

地处南滨“龙门浩”处的江面上,曾有两段微向江外倾斜的长石梁宛如卧龙斜阻江水,其内结成小小的港湾。长江长此以往向朝天门奔流而去,从江面突兀而起的这石梁,竟是多情南山山脉深入在江内山体衍生出的部分巨石,巨石梁两段间留有的空隙,使部分江水得以回旋进来。南宋曾有人在空隙左右刻上“龙”、“门”二字,王尔鉴《小记》中曰“水中二巨石,各大书‘龙门’二字,皆宋绍兴中刻......”,江水被石梁分隔成内外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尤其退洪后,湾内静得如此的静谧,好像只关风月,湾外仍湍急,好像誓争第一以最快速度到达朝天门与嘉陵江汇合。

日复一日,本并不曾变化,总有一小部分江水,被多情南山伸出的石梁所环抱停留进来,用足够多的时间来营造渔火风情。山水两眷恋,不仅让这一湾江水修出了皓月的形,还赋予江风弄影,浩内微波粼粼泛动着皎洁的月光,巴人喜欢称这种水流较为平静可以安全泊船的水湾为“浩” 。每逢游人登临石梁,顿时宛若游于江上,对望渝中望龙门,此时是否有人也正如“望龙门”其名而望向这里的“龙门”呢。长江才是大观者,观这浩月的诸多妙处,这里留住了文人驻足对咏的风情,王尔鉴将其列入巴渝十二景里,想来这湾中江水,怎么都可以通过人们说说情而免于过早地向两江汇合处打卡。

随着繁华,可能总有一些事物会因为当下的需要与发展而有所改变,重庆东水门大桥的一处桥墩就正好立于部分石梁之上。景虽有所易,但政府在剩余石梁中刻上了“龙门浩月”地标,因巴渝文化的延续,侯耘将龙门浩月也永久印在了《古巴渝十二景》的画里,渔船归来,皓月依旧当空,而龙门依旧‘浩’月。

(十二)佛图夜雨

12、侯耘水粉 《佛图夜雨》
侯耘水粉 《佛图夜雨》

古时重庆府所在的渝中半岛三面环水,仅留有一道向西的陆路供行旅商贾们通行,佛图关就坐落在渝中半岛像鹅颈一样修长的鹅岭山脊上,属于渝中最高、最狭窄的地方,状如咽喉,古人出通远门再沿东大路过佛图关,才算真正出重庆城,它与二郎关、龙洞关共同组成通往成都方向的三大关隘。因山上岩壁间刻有摩岩石刻佛像,即“佛图”,老百姓也称之为“浮图”。《华阳国志》曾记载,蜀都护李严筑大城(即现在的渝中区下半城),并欲在鹅岭挖断佛图关,引嘉陵江和长江贯通,让大城成为彻底四面环水的孤州,幸得诸葛亮不许,将李严调至汉中,故穿山不逮。

历史上这里曾经历多次大规模战役,南宋末年,元将不花率主力绕过钓鱼城攻破佛图关;明万历年间著名女将秦良玉也曾在这里配合明军,收复叛军首领奢崇明割据的重庆等等,撇开诸多战争历史,只有夜深人静时,山中不知不觉下起的雨,雨水荡涤尘埃,唯崖间佛像静观这雨水洗去人们的刀光剑影。是的,位于佛图关古巴渝十二景之一的“佛图夜雨”,除了画中的诗情画意,还有完全极致的另一面。有学者道佛图地名最早来自于“老虎”二字在楚语中的发音(wu tu “於菟”),巴人用此形容其地势险峻。重庆古时两江多浩渺,涨水时佛图关两边悬崖皆临滨,更是成就了佛图关在地理上易守难攻的军事优势,《巴县志》记载:“咽喉扼要之区,能守全城可保无恙”,它无疑成为历史上又一处兵家争夺之要寨。

清道光十一年在佛图关山上重建夜雨寺。曾有一说,相传唐代诗人李商隐于大中九年自巴州赴梓州途中,曾借宿佛图关,写就了《夜雨寄北》,后人依此修建夜雨寺及秋池等景致。在夜雨寺壁上曾有一青石名夜雨石,民国三十二年三版周俊元所编《陪都要览》中记载:“巴渝十二景之一的浮图夜雨,以关内有夜雨寺,昔年寺门壁间有青石一块,虽亢旱(即:久旱)经月,侵晨(即:黎明或天正亮之时)视之犹津润若夜雨然。” 王尔鉴诗中也曾提“石灵露自生”。 现夜雨寺早已拆,原地址上另建渝中区职教中心的一处大楼。而古时戍守关上的将士在其上视野开阔,可远观两江水。古时佛图关山岭树木多苍翠,与重庆许多地方一样,现在都能看见生长了上百年的巨大黄桷树,当山中夜气氤氲、雾弥蒸腾之时,崖上岩石哪有不受这地灵润泽。因此,这里既富集了兵家文史又兼具有诗画情韵,佛图夜雨就此生动地画在了侯耘的古巴渝十二景里。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吴思佳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