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话 |《一江清水向东流》作曲孟卫东:国内歌剧市场正在繁荣过程中
近日,重庆市歌剧院原创歌剧《一江清水向东流》正在火热排练中。

文话 |《一江清水向东流》作曲孟卫东:国内歌剧市场正在繁荣过程中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1-08-26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8月26日14时讯(文/杜典韵)近日,重庆市歌剧院原创歌剧《一江清水向东流》正在火热排练中。该剧作曲、中国音乐家协会顾问、中国合唱联盟主席、国家一级作曲孟卫东等主创人员到院指导排练。昨(25)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走访重庆市歌剧院,就该剧的音乐创作对孟卫东进行专访……

聚焦《一江》创作:“这是一个全新的题材,我整体上写得比较‘轻’”

作为近年来重庆文艺舞台上的一部重要作品,《一江清水向东流》已获文化和旅游部2020-2021年度“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并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

歌剧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背景进行创作,主要讲述了曾因水污染失去妻子的“环保卫士”谢江与女儿一起,坚定地开展生态治理行动的故事,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时代主题,是一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原创作品。

作为该剧的作曲,孟卫东坦言,现实题材的歌剧创作是很难的,甚至他一开始疑惑过:“要怎么把生态文明建设主题写成歌剧?”在与编剧、导演反复探讨后,他决定不能完全走所谓“正歌剧”的写法。

孟卫东说,因为有别于历史文化这种比较“重”的题材,这次的音乐整体上写得比较“轻”。“这个‘轻’是指音乐风格,整体来说,这部剧的音乐风格是别致、时尚、轻松,甚至有一些幽默元素的。”孟卫东介绍,“所以这个戏的写法对我来说多少有一点挑战,之前写谱子的时候还有一些忐忑,但今天看完排练之后我觉得我心里有底了,这样写是可行的。”

除了音乐风格上的“轻”,为了突出这部戏特定的立意和地域特色,孟卫东还采用了类似土家族山歌等一些比较民俗气质的写法,剧中很多唱段也要求演员用方言演唱,保证歌曲的韵味。为了配合院团排练节奏,孟卫东采用的是写完一首就提交一首,便于角色演员排练的方式,从开始创作至今已经过去了4个多月,目前作曲工作已基本完成。

作曲的难题:时间与表达的取舍,传统与流行的取舍

一部歌剧是由许许多多段音乐和唱段构成的,歌剧的整体框架结构取决于编剧的笔墨,但每段音乐具体的表现和唱段,则在于作曲的分配。作为一部歌剧的作曲,除了对整体音乐风格的把控,对于孟卫东来说,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始终贯穿在他的创作过程中,那就是对于时间的把控。

曲子写得太短,剧中的情绪可能就没表达到位,写得太长,又会影响整体节奏的表达。特别是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一般剧目都要求在两个小时以内,这就更加要求作曲要对整部剧的音乐唱段进行合理的规划分配。“这是个一定会有冲突的问题,没有办法平衡,只能做取舍。”

同样一个没有办法平衡的问题,是作曲在“传统”与“时尚”间的取舍。

这次作曲对于孟卫东来说最难的,还是风格上的定调。剧中有的地方他需要写得“时尚”一点,对于一个擅长传统作曲手法的作曲家来说,这是有一些困难的。“我所说的‘时尚’的写法,其实也是我自己见识范围内贴近流行的写法,和真正的所谓时尚、流行一点的写法还是不一样的。”

“我经常拿做饭来比喻作曲。在这个问题上,就好像是重庆火锅我给你变个味儿,你说这是好还是不好。也许会有人觉得传统的味道不能变,变了就不是重庆火锅了;但也许也会有人觉得,变了的这个味道也不错,也可以欣赏。所以这种所谓的更时尚的写法到底是好还是不好,这也是没有定论的,只能靠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去取舍,而这些过程都是很痛苦的。”孟卫东皱着眉头笑着说,“怎么解决痛苦?没别的办法,那就写呗。”

如何让歌剧作品传世:多演出,国内歌剧市场正在繁荣过程中

从业至今,孟卫东创作了《雷雨》《红河谷》《呦呦鹿鸣》《尘埃落定》《红船》等许许多多脍炙人口、屡获佳绩的优秀歌剧作品,音乐剧、清唱剧、舞剧、歌曲等其他类型的作品也有不少。由他创作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片头曲更是自1988年延用至今。

对于歌剧的创作,他回忆,上学的时候他写过歌剧,但毕业之后,因为市场原因有将近20年再没写过。直到近十几年,找他写歌剧的又越来越多了。找上来的除了专业的歌剧院团,还有许多非专业的团体。孟卫东认为,这说明国内的歌剧市场在逐渐走向繁荣。“歌剧市场的繁荣和国家经济的繁荣是分不开的,再加上对于创作的推动,让很多人纷纷走进了歌剧市场。”

“我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做一台歌剧太费钱了,而且歌剧的演出成本也很高。”一部歌剧的创作,从编剧、作曲、导演,再到演员、乐队。要搬上舞台,还需要很多工种和人员的参与。同时歌剧的演出本身对于演员的要求极高,既要能演,还要能唱,甚至有的时候还要能跳。

所以,在孟卫东看来,包括这次“生态文明建设”这样的主题纳入歌剧创作,总体来说都是歌剧市场繁荣的象征。那么,国内歌剧的数量上去了,其中的“好作品”又有多少?“什么叫好作品?什么样的作品是好听的?这其实很难说。对于我来说,我不排斥或反对任何风格,关键是看题材。”

至于那些真正可以“传世”的作品,最需要的还是时间,靠多多地演出、不断地总结来沉淀。“如果是经常演的,演了几十场甚至上千场的剧目,我认为都是可以留下来的。例如创作《白毛女》的那些前辈们多数都不在了,但这个剧现在都还在演,这就是传下来了。”

当被问到对歌剧《一江清水向东流》演出效果的期待时,孟卫东笑道:“这很难说,还是要靠演出和实践。我搭建了这部剧的架子,至于能不能留住观众,甚至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剧场观看,需要方方面面付出的综合成果。”

据悉,歌剧《一江清水向东流》预计将于今年10月15日首演,目前市歌剧院正在全力排练中,以求达到最佳演出效果。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文话 |《一江清水向东流》作曲孟卫东:国内歌剧市场正在繁荣过程中

2021-08-26 15:30:59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8月26日14时讯(文/杜典韵)近日,重庆市歌剧院原创歌剧《一江清水向东流》正在火热排练中。该剧作曲、中国音乐家协会顾问、中国合唱联盟主席、国家一级作曲孟卫东等主创人员到院指导排练。昨(25)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走访重庆市歌剧院,就该剧的音乐创作对孟卫东进行专访……

聚焦《一江》创作:“这是一个全新的题材,我整体上写得比较‘轻’”

作为近年来重庆文艺舞台上的一部重要作品,《一江清水向东流》已获文化和旅游部2020-2021年度“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并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

歌剧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背景进行创作,主要讲述了曾因水污染失去妻子的“环保卫士”谢江与女儿一起,坚定地开展生态治理行动的故事,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时代主题,是一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原创作品。

作为该剧的作曲,孟卫东坦言,现实题材的歌剧创作是很难的,甚至他一开始疑惑过:“要怎么把生态文明建设主题写成歌剧?”在与编剧、导演反复探讨后,他决定不能完全走所谓“正歌剧”的写法。

孟卫东说,因为有别于历史文化这种比较“重”的题材,这次的音乐整体上写得比较“轻”。“这个‘轻’是指音乐风格,整体来说,这部剧的音乐风格是别致、时尚、轻松,甚至有一些幽默元素的。”孟卫东介绍,“所以这个戏的写法对我来说多少有一点挑战,之前写谱子的时候还有一些忐忑,但今天看完排练之后我觉得我心里有底了,这样写是可行的。”

除了音乐风格上的“轻”,为了突出这部戏特定的立意和地域特色,孟卫东还采用了类似土家族山歌等一些比较民俗气质的写法,剧中很多唱段也要求演员用方言演唱,保证歌曲的韵味。为了配合院团排练节奏,孟卫东采用的是写完一首就提交一首,便于角色演员排练的方式,从开始创作至今已经过去了4个多月,目前作曲工作已基本完成。

作曲的难题:时间与表达的取舍,传统与流行的取舍

一部歌剧是由许许多多段音乐和唱段构成的,歌剧的整体框架结构取决于编剧的笔墨,但每段音乐具体的表现和唱段,则在于作曲的分配。作为一部歌剧的作曲,除了对整体音乐风格的把控,对于孟卫东来说,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始终贯穿在他的创作过程中,那就是对于时间的把控。

曲子写得太短,剧中的情绪可能就没表达到位,写得太长,又会影响整体节奏的表达。特别是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一般剧目都要求在两个小时以内,这就更加要求作曲要对整部剧的音乐唱段进行合理的规划分配。“这是个一定会有冲突的问题,没有办法平衡,只能做取舍。”

同样一个没有办法平衡的问题,是作曲在“传统”与“时尚”间的取舍。

这次作曲对于孟卫东来说最难的,还是风格上的定调。剧中有的地方他需要写得“时尚”一点,对于一个擅长传统作曲手法的作曲家来说,这是有一些困难的。“我所说的‘时尚’的写法,其实也是我自己见识范围内贴近流行的写法,和真正的所谓时尚、流行一点的写法还是不一样的。”

“我经常拿做饭来比喻作曲。在这个问题上,就好像是重庆火锅我给你变个味儿,你说这是好还是不好。也许会有人觉得传统的味道不能变,变了就不是重庆火锅了;但也许也会有人觉得,变了的这个味道也不错,也可以欣赏。所以这种所谓的更时尚的写法到底是好还是不好,这也是没有定论的,只能靠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去取舍,而这些过程都是很痛苦的。”孟卫东皱着眉头笑着说,“怎么解决痛苦?没别的办法,那就写呗。”

如何让歌剧作品传世:多演出,国内歌剧市场正在繁荣过程中

从业至今,孟卫东创作了《雷雨》《红河谷》《呦呦鹿鸣》《尘埃落定》《红船》等许许多多脍炙人口、屡获佳绩的优秀歌剧作品,音乐剧、清唱剧、舞剧、歌曲等其他类型的作品也有不少。由他创作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片头曲更是自1988年延用至今。

对于歌剧的创作,他回忆,上学的时候他写过歌剧,但毕业之后,因为市场原因有将近20年再没写过。直到近十几年,找他写歌剧的又越来越多了。找上来的除了专业的歌剧院团,还有许多非专业的团体。孟卫东认为,这说明国内的歌剧市场在逐渐走向繁荣。“歌剧市场的繁荣和国家经济的繁荣是分不开的,再加上对于创作的推动,让很多人纷纷走进了歌剧市场。”

“我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做一台歌剧太费钱了,而且歌剧的演出成本也很高。”一部歌剧的创作,从编剧、作曲、导演,再到演员、乐队。要搬上舞台,还需要很多工种和人员的参与。同时歌剧的演出本身对于演员的要求极高,既要能演,还要能唱,甚至有的时候还要能跳。

所以,在孟卫东看来,包括这次“生态文明建设”这样的主题纳入歌剧创作,总体来说都是歌剧市场繁荣的象征。那么,国内歌剧的数量上去了,其中的“好作品”又有多少?“什么叫好作品?什么样的作品是好听的?这其实很难说。对于我来说,我不排斥或反对任何风格,关键是看题材。”

至于那些真正可以“传世”的作品,最需要的还是时间,靠多多地演出、不断地总结来沉淀。“如果是经常演的,演了几十场甚至上千场的剧目,我认为都是可以留下来的。例如创作《白毛女》的那些前辈们多数都不在了,但这个剧现在都还在演,这就是传下来了。”

当被问到对歌剧《一江清水向东流》演出效果的期待时,孟卫东笑道:“这很难说,还是要靠演出和实践。我搭建了这部剧的架子,至于能不能留住观众,甚至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剧场观看,需要方方面面付出的综合成果。”

据悉,歌剧《一江清水向东流》预计将于今年10月15日首演,目前市歌剧院正在全力排练中,以求达到最佳演出效果。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典韵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