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物话百年第102期 | 20世纪50年代《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章程准则(草案)》
【开栏语】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联合重庆华龙网集团推出《百物话百年》栏目,精选100件馆藏文物进行阐释,讲诉中国共产党光辉历史,展现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第一百零二期:20世纪50年代《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章程准则(草案)》

纸质,印刷品。长26厘米、宽18厘米。征集购买,现藏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重庆博物馆)。
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自创立时就确定的奋斗目标。1953年,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步恢复,对国民经济实现系统的社会主义改造被提上日程。党中央经过将近一年的酝酿,形成和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总路线明确地向全国人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任务,是党在历史的关键时刻采取的一个重大战略步骤。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合作化道路把个体经济逐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此藏品为1954年6月翻印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章程准则(草案)》手册。共7章30条,包括:(一)目的和任务;(二)生产资料;(三)生产管理与业务经营;(四)合作社组成,社员义务及权利;(五)合作的资金;(六)合作社的民主管理;(七)合并及解散。后附《手工业供销生产合作社社章(草案)》。准则规定了一系列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方针原则和实施规定,明确“在落后与分散的生产基础上,建立高度技术和完善劳动组织的集体企业”,提出“努力为农业生产服务,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0年10月,重庆市合作社联合社筹备处成立,组织指导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工作。1951年6月,按照《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章程准则(草案)》规定,将有基础的生产自救组织进行整顿,建成符合要求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组,至1953年底已有合作社21个1433人。随着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公布和宣传,1954年手工业合作化运动进入普遍发展阶段,手工业合作组织激增到180个6639人,年产值达8388万元。1956年1月重庆市手工业合作社代表大会召开,3万余个体手工业者全部实现合作化。1953年到1956年,重庆顺利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提前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使得社会主义制度在重庆得以正式确立。
在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一系列适合中国特点的由初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形式,使个体农民、手工业者和私营工商业者能够循序渐进地改变旧的生产方式,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一次深刻而伟大的社会变革。
撰文/张校
参考文献:
中共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编《历史的丰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全鉴 5 经济卷》,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01。
重庆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编《重庆百科全书》,重庆出版社,1999.12。
《见证70年沧桑巨变》重庆日报2019.09.24。
联合出品:
重庆华龙网集团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