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田野里书写青春,重庆有支女子考古队
以燕妮为队长的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女子考古队,成立于2012年,是中国西部第一支由女性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考古队伍。

在田野里书写青春,重庆有支女子考古队

来源:重庆日报2021-09-27

9月26日早上8点39分,一位戴着眼镜、素面朝天的女士走进位于渝中区解放东路的状元桥遗址。这时,阳光正穿过黄葛树枝叶洒在遗址近1米深的探沟中,看着被阳光照耀的泥土,她陷入了沉思:“状元桥真的如史料记载,被埋在了马路下面吗?”

她叫燕妮,是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女子考古队队长。9月24日,中宣部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请文物博物馆领域党员代表围绕“扎根文博一线 传承文明薪火”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燕妮是5位代表之一。

以燕妮为队长的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女子考古队,成立于2012年,是中国西部第一支由女性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考古队伍。这群热爱考古事业的女性,在故纸堆里找感动,在田野里书写青春,已完成30余项考古调查、发掘任务。她们为何从全国文博工作者中脱颖而出亮相记者会?9月26日,重庆日报记者采访了刚从北京回渝的燕妮和她的同事们。

“女汉子”做了9年队长

这是燕妮首次参加如此规格的记者会。

她花了10分钟化了淡妆,戴上最喜欢的珍珠耳环,穿上精心准备的灰色休闲西装和蓝色衬衣。通过新闻报道,亲朋、同事们感觉她答记者问时自信、从容,只有她自己知道,“当时心都快跳出来了。”

从事田野考古一线工作16年以来,这位80后重庆妹子接触最多的,是荒山野岭上茂密的植被、肆虐的蚊虫,还有那一座座看似普通,实则蕴藏无数历史信息的墓葬等古代遗存。

谈起结缘考古的初衷,她说,高中时期,受到著名考古学家、科幻作家童恩正先生小说《古峡迷雾》的影响,她对考古产生了兴趣,大学时报考了吉林大学考古专业。2006年毕业后,她来到重庆市文物考古所(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前身),从事田野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在繁忙的考古工地,她从没时间也没心思化妆,考古发掘时的干劲儿一点儿不输男性,因此总是被同事调侃为“女汉子”。

不少人好奇,为何要专门成立一支女子考古队呢?“很多时候,男性考古工作者对女性考古工作者的身体和心理情况不太了解,造成工作上的不便。”谈起2012年成立女子考古队的初衷,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白九江说,女性心思更为细腻,在发掘、研究古代遗存时有着独特视角。为保障女子考古队安全,院方还为他们配备了男性技工和保安人员。

2012年,专业技能过硬、性格爽朗、善于沟通的燕妮,被任命为队长。经过9年持之以恒的积淀,女子考古队成员已由5人发展至9人,高质量完成了30余项考古调查、发掘任务,并参与了多项大遗址科技考古工作。涪陵渠溪口遗址等发掘项目现场,万州双河口水库等文物调查勘探项目,合川钓鱼城遗址等大遗址科技考古工作中,都能看到她们的身影。

身怀绝技成为中坚力量

“厉害了,燕姐。”9月24日,在状元桥遗址观看记者见面会直播时,女子考古队队员马晓娇激动地发了一张朋友圈。3张图片中有两张是燕妮答记者问的图片,1张是从遗址角度拍摄的东水门长江大桥的图片。

马晓娇也是重庆人,2011年从中山大学毕业后成为燕妮的同事。她最擅长的是植物考古。

女子考古队队员在开展植物考古相关工作。受访者供图

“这个事情可有趣了,大溪文化遗址有6000多年历史了,我们竟然在那里发现了碳化的花椒,重庆先民可能自古以来就喜欢麻的味道吧。”她笑着说。

植物考古怎么“考”呢?马晓娇讲述了今年上半年在梁平区赤牛城遗址进行植物考古的经历。在进行考古发掘后,她用小锄头在探沟中采集了近30升土样,把土样中的陶瓷片筛选出后,再把土样装进编织袋,并放在库房中,历经一个月阴干。把阴干的泥土倒进水里,已经碳化的植物种子就会因为重量轻而飘浮起来。

“我们已经把这些种子的样品带回办公室,准备研究它们是什么种子。”她说,研究的意义并非仅仅解答宋代梁平先民吃什么粮食,更重要的是提取古人的文化信息,还原当时的饮食结构、农业状况。

女子考古队队员李凤参与了酉阳何土司城遗址动物考古工作。这处遗址出土了很多动物骨骼。“其中家养动物有家猪、水牛、马、狗、鸡等,这能反映出明清先民喜欢哪些家养动物。”她说。

听到她们娓娓道来,白九江很有感触,“做这种事,心要像绣花针一样细,女性有天然优势。”

会因为她们是女性,而把比较轻松的考古任务安排给她们吗?“我们都是根据业务专长来安排任务,比如燕妮对汉代墓葬等比较熟悉,就把这方面任务交给她负责。”白九江说,“她们各有所长,已经成了重庆考古的中坚力量。”

考古工地多遍布在郊区、乡村、深山等偏僻之处,需要徒步而行,翻山越岭,有时还要在尘土飞扬、机器轰鸣的工地工作。让燕妮印象深刻的是,2017年6月初至9月底,女子考古队对忠县洋渡坪上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发掘1010平方米。考古发掘期间,她们和时间赛跑,加班成为常态,最晚的一次晚上10点多才收工。

燕妮说,坪上遗址发现商周、汉至六朝、唐宋3个时期文化遗存,出土240余件陪葬品,获评“重庆市六大考古发现”。坪上遗址的考古发现为探讨这一地区汉晋时期墓地的选择、墓葬排列以及在此基础上开展的人口规模、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参考。“我们孜孜不倦地走近历史,就是为了鉴往知来。”燕妮说。

让考古成果走近大众

“巴子时虽都江州(重庆中心城区),或治垫江(合川),或治平都(丰都),后治阆中。其先王陵墓多在枳(涪陵)。”

在东晋地方志著作《华阳国志》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巴国疆域和国都的记述。史书典籍中,记载巴国王陵墓葬多在涪陵,经过考古发掘,果真在涪陵发现了小田溪墓群。

燕妮说,通过考古发掘印证史料记载,是一件特别有挑战和成就感的事。如今,小田溪墓群出土的鸟形尊等著名文物,已走近公众视野,成为博物馆中受到瞩目的珍宝。伴随一些文博节目的热播,考古成果已然“飞入寻常百姓家”。

“最近我们女子考古队正在著名的涪陵小田溪墓群开展主动性考古工作,并且在历年考古资料的基础上,启动了小田溪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编制工作,为三峡文化和长江文化的传承弘扬,以及阐释巴人文化贡献女性力量。”燕妮说,小田溪墓群的考古发掘工作倾注了一代代考古工作者的心血,如今,发掘研究任务已落在了青年人身上。

“考古界前辈历经千辛万苦,已经初步建立起重庆考古文化序列,让我们得以了解重庆的昨天,展望重庆的明天。”谈到传承,燕妮的脑海中总是浮现已故考古学家张忠培的教导。

“每次看到我们年轻人,他总会语重心长地嘱托我们做好考古资料发掘和研究工作。”燕妮说,考古发掘出土器物后,工作还远远没有结束,撰写考古报告、研究器物等等都需要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

燕妮说,她和同事们要把工作做得更出彩,讲好文物故事,让考古更好走近大众,“考古成果与公众距离越近,文化自信的根基就越厚。”

重庆日报全媒体 赵迎昭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在田野里书写青春,重庆有支女子考古队

2021-09-27 06:30:00 来源: 0 条评论

9月26日早上8点39分,一位戴着眼镜、素面朝天的女士走进位于渝中区解放东路的状元桥遗址。这时,阳光正穿过黄葛树枝叶洒在遗址近1米深的探沟中,看着被阳光照耀的泥土,她陷入了沉思:“状元桥真的如史料记载,被埋在了马路下面吗?”

她叫燕妮,是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女子考古队队长。9月24日,中宣部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请文物博物馆领域党员代表围绕“扎根文博一线 传承文明薪火”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燕妮是5位代表之一。

以燕妮为队长的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女子考古队,成立于2012年,是中国西部第一支由女性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考古队伍。这群热爱考古事业的女性,在故纸堆里找感动,在田野里书写青春,已完成30余项考古调查、发掘任务。她们为何从全国文博工作者中脱颖而出亮相记者会?9月26日,重庆日报记者采访了刚从北京回渝的燕妮和她的同事们。

“女汉子”做了9年队长

这是燕妮首次参加如此规格的记者会。

她花了10分钟化了淡妆,戴上最喜欢的珍珠耳环,穿上精心准备的灰色休闲西装和蓝色衬衣。通过新闻报道,亲朋、同事们感觉她答记者问时自信、从容,只有她自己知道,“当时心都快跳出来了。”

从事田野考古一线工作16年以来,这位80后重庆妹子接触最多的,是荒山野岭上茂密的植被、肆虐的蚊虫,还有那一座座看似普通,实则蕴藏无数历史信息的墓葬等古代遗存。

谈起结缘考古的初衷,她说,高中时期,受到著名考古学家、科幻作家童恩正先生小说《古峡迷雾》的影响,她对考古产生了兴趣,大学时报考了吉林大学考古专业。2006年毕业后,她来到重庆市文物考古所(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前身),从事田野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在繁忙的考古工地,她从没时间也没心思化妆,考古发掘时的干劲儿一点儿不输男性,因此总是被同事调侃为“女汉子”。

不少人好奇,为何要专门成立一支女子考古队呢?“很多时候,男性考古工作者对女性考古工作者的身体和心理情况不太了解,造成工作上的不便。”谈起2012年成立女子考古队的初衷,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白九江说,女性心思更为细腻,在发掘、研究古代遗存时有着独特视角。为保障女子考古队安全,院方还为他们配备了男性技工和保安人员。

2012年,专业技能过硬、性格爽朗、善于沟通的燕妮,被任命为队长。经过9年持之以恒的积淀,女子考古队成员已由5人发展至9人,高质量完成了30余项考古调查、发掘任务,并参与了多项大遗址科技考古工作。涪陵渠溪口遗址等发掘项目现场,万州双河口水库等文物调查勘探项目,合川钓鱼城遗址等大遗址科技考古工作中,都能看到她们的身影。

身怀绝技成为中坚力量

“厉害了,燕姐。”9月24日,在状元桥遗址观看记者见面会直播时,女子考古队队员马晓娇激动地发了一张朋友圈。3张图片中有两张是燕妮答记者问的图片,1张是从遗址角度拍摄的东水门长江大桥的图片。

马晓娇也是重庆人,2011年从中山大学毕业后成为燕妮的同事。她最擅长的是植物考古。

女子考古队队员在开展植物考古相关工作。受访者供图

“这个事情可有趣了,大溪文化遗址有6000多年历史了,我们竟然在那里发现了碳化的花椒,重庆先民可能自古以来就喜欢麻的味道吧。”她笑着说。

植物考古怎么“考”呢?马晓娇讲述了今年上半年在梁平区赤牛城遗址进行植物考古的经历。在进行考古发掘后,她用小锄头在探沟中采集了近30升土样,把土样中的陶瓷片筛选出后,再把土样装进编织袋,并放在库房中,历经一个月阴干。把阴干的泥土倒进水里,已经碳化的植物种子就会因为重量轻而飘浮起来。

“我们已经把这些种子的样品带回办公室,准备研究它们是什么种子。”她说,研究的意义并非仅仅解答宋代梁平先民吃什么粮食,更重要的是提取古人的文化信息,还原当时的饮食结构、农业状况。

女子考古队队员李凤参与了酉阳何土司城遗址动物考古工作。这处遗址出土了很多动物骨骼。“其中家养动物有家猪、水牛、马、狗、鸡等,这能反映出明清先民喜欢哪些家养动物。”她说。

听到她们娓娓道来,白九江很有感触,“做这种事,心要像绣花针一样细,女性有天然优势。”

会因为她们是女性,而把比较轻松的考古任务安排给她们吗?“我们都是根据业务专长来安排任务,比如燕妮对汉代墓葬等比较熟悉,就把这方面任务交给她负责。”白九江说,“她们各有所长,已经成了重庆考古的中坚力量。”

考古工地多遍布在郊区、乡村、深山等偏僻之处,需要徒步而行,翻山越岭,有时还要在尘土飞扬、机器轰鸣的工地工作。让燕妮印象深刻的是,2017年6月初至9月底,女子考古队对忠县洋渡坪上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发掘1010平方米。考古发掘期间,她们和时间赛跑,加班成为常态,最晚的一次晚上10点多才收工。

燕妮说,坪上遗址发现商周、汉至六朝、唐宋3个时期文化遗存,出土240余件陪葬品,获评“重庆市六大考古发现”。坪上遗址的考古发现为探讨这一地区汉晋时期墓地的选择、墓葬排列以及在此基础上开展的人口规模、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参考。“我们孜孜不倦地走近历史,就是为了鉴往知来。”燕妮说。

让考古成果走近大众

“巴子时虽都江州(重庆中心城区),或治垫江(合川),或治平都(丰都),后治阆中。其先王陵墓多在枳(涪陵)。”

在东晋地方志著作《华阳国志》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巴国疆域和国都的记述。史书典籍中,记载巴国王陵墓葬多在涪陵,经过考古发掘,果真在涪陵发现了小田溪墓群。

燕妮说,通过考古发掘印证史料记载,是一件特别有挑战和成就感的事。如今,小田溪墓群出土的鸟形尊等著名文物,已走近公众视野,成为博物馆中受到瞩目的珍宝。伴随一些文博节目的热播,考古成果已然“飞入寻常百姓家”。

“最近我们女子考古队正在著名的涪陵小田溪墓群开展主动性考古工作,并且在历年考古资料的基础上,启动了小田溪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编制工作,为三峡文化和长江文化的传承弘扬,以及阐释巴人文化贡献女性力量。”燕妮说,小田溪墓群的考古发掘工作倾注了一代代考古工作者的心血,如今,发掘研究任务已落在了青年人身上。

“考古界前辈历经千辛万苦,已经初步建立起重庆考古文化序列,让我们得以了解重庆的昨天,展望重庆的明天。”谈到传承,燕妮的脑海中总是浮现已故考古学家张忠培的教导。

“每次看到我们年轻人,他总会语重心长地嘱托我们做好考古资料发掘和研究工作。”燕妮说,考古发掘出土器物后,工作还远远没有结束,撰写考古报告、研究器物等等都需要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

燕妮说,她和同事们要把工作做得更出彩,讲好文物故事,让考古更好走近大众,“考古成果与公众距离越近,文化自信的根基就越厚。”

重庆日报全媒体 赵迎昭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典韵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