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万字《贾植芳全集》呈现他一辈子端端正正写“人”
首次全面系统整理收录贾植芳文学创作、学术研究、翻译作品等的《贾植芳全集》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500万字《贾植芳全集》呈现他一辈子端端正正写“人”

来源:文汇报2021-10-11

“贾先生是一个巨大的精神存在,很难单单用一个作家、评论家等标签归类,他非常全面,影响已突破了学科、地域、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张涛甫教授说。

今年是著名作家、翻译家、学者贾植芳诞辰105周年,作为复旦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比较文学学科奠基人,他晚年担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至退休。其一生创作、翻译、研究、编著了多部著作,著有《人生赋》《贾植芳小说选》《近代中国经济社会》等,译有《俄国文学研究》《契河夫的戏剧艺术》《契河夫手记》等。复旦大学中文系主办的出版座谈会上,贾植芳的亲友、同事、学子以及上海学界代表围谈。

首次全面系统整理收录贾植芳的文学创作、学术研究、书信日记以及回忆录、翻译作品的《贾植芳全集》,新近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共十卷近500万字,各卷依次为《创作卷》(上、下)《回忆录和访谈录卷》《理论卷》《书信卷》《日记卷》(上、下)《翻译卷》(上、下)《附录与索引卷》,第十卷作为《附录与索引卷》,是对全集内容的有益补充,为研究贾植芳及其学术文化等提供了直接的文本资料。

座谈会上,作家、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安忆讲述了一个细节——早年陈思和带她去贾先生家里,坐在边上有些拘谨的她,羡慕地看着贾老师的学生穿堂入室倒水,“像在自己家里一样”。“他不大和我谈思想和历史,而是一些琐事,比如有次说他有很多藏酒,问我喝不喝等。”但贾植芳的风骨深深烙在王安忆印象中,“回头看他的全集,两卷是创作,两卷是翻译,其他都是书信、日记。就像鲁迅文集里纯粹的文学创作也很少,多是和人家打笔仗。比起贾先生那代知识分子,我们这代人的处境要好一些,丰衣足食,出版相对顺利,但或许又面临另一种危险——精神上的庸俗、怠惰与轻浮。”

写好“人”字,是现场的高频词。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李振声、陆士清、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子善等学者谈到,贾植芳的一生就是要把“人”字写的端端正正,这不光体现在严谨治学上,仁厚也是贾先生人格魅力的核心,他多年善待爱护着后辈。“很多年轻学者在他的培养下学有所成。复旦中文系乃至所有中文系都应延续这样的传统,把培养与提携年轻人放在重要位置上。”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应必诚说。

“1978年贾植芳回到复旦中文系,在资料室工作,那还是一个很小的房间,但老人非常热情,他看同学们在资料室读书,不仅会主动推荐,还会指导他们如何阅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中文系教授陈思和一直记得,他和李辉在中文系资料室遇到前辈的场景,他们后来投入的巴金研究,也受到贾植芳很大的影响。

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宋炳辉看来,作为人文学者的贾先生有着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历史、文学等多学科的视野,也形成了通达多元的文学观念,“他继承了鲁迅先生所开创的文化传统,以强烈的主体精神积极投身于现代社会生活的实践,他把个体的人格追求和民族国家的独立、文化与文学复兴的使命紧紧结合在一起。尤其是他广泛涉猎中国现当代文学、通俗文艺、外国文学,包括俄罗斯文学和比较文学等多个学科,在中国现代文学和中国比较文学学科领域作出杰出贡献。”

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文贵良教授看来,贾先生做学问不囿于书房,而是把命题放在滚烫的社会生活中进行观察思考,“这也有助于框定贾植芳先生人学话语的主题视野与辩证思维方式等。”

“贾植芳对大家最深远的影响还在于人格魅力,感动他的不屈不挠。”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邓逸群谈到,贾先生不仅写好了“人”,还写好了一个大写的“人”。

作者:许旸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500万字《贾植芳全集》呈现他一辈子端端正正写“人”

2021-10-11 06:30:00 来源: 0 条评论

“贾先生是一个巨大的精神存在,很难单单用一个作家、评论家等标签归类,他非常全面,影响已突破了学科、地域、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张涛甫教授说。

今年是著名作家、翻译家、学者贾植芳诞辰105周年,作为复旦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比较文学学科奠基人,他晚年担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至退休。其一生创作、翻译、研究、编著了多部著作,著有《人生赋》《贾植芳小说选》《近代中国经济社会》等,译有《俄国文学研究》《契河夫的戏剧艺术》《契河夫手记》等。复旦大学中文系主办的出版座谈会上,贾植芳的亲友、同事、学子以及上海学界代表围谈。

首次全面系统整理收录贾植芳的文学创作、学术研究、书信日记以及回忆录、翻译作品的《贾植芳全集》,新近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共十卷近500万字,各卷依次为《创作卷》(上、下)《回忆录和访谈录卷》《理论卷》《书信卷》《日记卷》(上、下)《翻译卷》(上、下)《附录与索引卷》,第十卷作为《附录与索引卷》,是对全集内容的有益补充,为研究贾植芳及其学术文化等提供了直接的文本资料。

座谈会上,作家、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安忆讲述了一个细节——早年陈思和带她去贾先生家里,坐在边上有些拘谨的她,羡慕地看着贾老师的学生穿堂入室倒水,“像在自己家里一样”。“他不大和我谈思想和历史,而是一些琐事,比如有次说他有很多藏酒,问我喝不喝等。”但贾植芳的风骨深深烙在王安忆印象中,“回头看他的全集,两卷是创作,两卷是翻译,其他都是书信、日记。就像鲁迅文集里纯粹的文学创作也很少,多是和人家打笔仗。比起贾先生那代知识分子,我们这代人的处境要好一些,丰衣足食,出版相对顺利,但或许又面临另一种危险——精神上的庸俗、怠惰与轻浮。”

写好“人”字,是现场的高频词。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李振声、陆士清、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子善等学者谈到,贾植芳的一生就是要把“人”字写的端端正正,这不光体现在严谨治学上,仁厚也是贾先生人格魅力的核心,他多年善待爱护着后辈。“很多年轻学者在他的培养下学有所成。复旦中文系乃至所有中文系都应延续这样的传统,把培养与提携年轻人放在重要位置上。”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应必诚说。

“1978年贾植芳回到复旦中文系,在资料室工作,那还是一个很小的房间,但老人非常热情,他看同学们在资料室读书,不仅会主动推荐,还会指导他们如何阅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中文系教授陈思和一直记得,他和李辉在中文系资料室遇到前辈的场景,他们后来投入的巴金研究,也受到贾植芳很大的影响。

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宋炳辉看来,作为人文学者的贾先生有着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历史、文学等多学科的视野,也形成了通达多元的文学观念,“他继承了鲁迅先生所开创的文化传统,以强烈的主体精神积极投身于现代社会生活的实践,他把个体的人格追求和民族国家的独立、文化与文学复兴的使命紧紧结合在一起。尤其是他广泛涉猎中国现当代文学、通俗文艺、外国文学,包括俄罗斯文学和比较文学等多个学科,在中国现代文学和中国比较文学学科领域作出杰出贡献。”

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文贵良教授看来,贾先生做学问不囿于书房,而是把命题放在滚烫的社会生活中进行观察思考,“这也有助于框定贾植芳先生人学话语的主题视野与辩证思维方式等。”

“贾植芳对大家最深远的影响还在于人格魅力,感动他的不屈不挠。”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邓逸群谈到,贾先生不仅写好了“人”,还写好了一个大写的“人”。

作者:许旸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典韵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