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凌宗魁:他是全能的谐剧家,也是曲艺界的战士!
每一个回忆起他的亲友,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这句话:“他像一个战士。”

​缅怀凌宗魁:他是全能的谐剧家,也是曲艺界的战士!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1-10-18

10月16日,阴雨绵绵。
 

前一夜,我们失去了一位文艺线上的战士。

著名谐剧表演艺术家、重庆市曲艺团国家一级演员、首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重庆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市曲艺家协会顾问凌宗魁先生,于10月15日20时03分因病去世,享年78岁。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个小时,他用他已经没有多少力气的手,颤颤巍巍地写下了让自己儿女不要过多看护他,要转而投身文艺创作的话语——

谁又知道,这位在今年3月还活跃在舞台上的艺术家,其实已经被病痛折磨了整整两年……

每一个回忆起他的亲友,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这句话:“他像一个战士。”

领衔谐剧独树一帜,台上台下皆为楷模

“他是谐剧第二代传承人。”

1943年,凌宗魁出生于重庆江津。16岁,他拜入中国谐剧的创始人王永梭门下,开启了他长达62年的艺术人生。早年的艺术打拼之路是辛苦的,凌宗魁的大弟子、评书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吴文回忆:“我与师父相逢于微时,早年随他闯江湖,到处去演出,一起度过了最艰苦的岁月,那时候,真难呀……”

1990年,凌宗魁参加了首届中国曲艺节,演出了谐剧《开会》,并应邀进京展演。

1997年,他凭借在谐剧《狗的问题》中的出色表演,获得中国曲艺首届牡丹奖。

凌宗魁手捧牡丹奖奖杯

2003年,重庆市人民政府特聘凌宗魁为重庆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并享受国务院政府专家特殊津贴。

2009年7月,为表彰其在繁荣曲艺事业中所作出的贡献,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凌宗魁“突出贡献曲艺家”称号。

2015年4月,由重庆市曲艺团出品,凌宗魁历经10年创作,历时1年时间精心打磨的方言反腐话剧《台上台下》首演,72岁高龄的凌宗魁用入木三分的表演感动了每一位观众。

“他是我们谐剧业内唯一一个可以自编自导自演的艺术家,在谐剧上作出了杰出贡献,功不可没。”凌宗魁的同门师妹、著名女谐剧表演艺术家张廷玉也前来吊唁,提起师兄,她悲伤又骄傲地说道。

凌宗魁的表演潇洒细腻、笔锋辛辣犀利、语言幽默风趣、极富艺术感染力,他善于塑造不同个性的角色,寓庄于谐、妙趣横生。他的作品善于洞察社会的微小变化、针砭时弊,让人在欢笑的同时,也能对当下的生活有所反思。他所创作的《听诊器》《开会》《王老三卖桃》《台上台下》等广受欢迎。

方言讽刺警示剧《台上台下》剧照

“我师父的作品总是让人在捧腹大笑的同时,又笑中带泪。他的戏剧作品所追求的笑,不是生硬的包袱堆砌,而是一种高雅的笑。比如他的谐剧《王老三卖桃》,让人一看就对王老三的境遇感到感伤,笑着笑着就慢慢流泪了。”凌宗魁的弟子之一、重庆市曲艺家协会主席鲁广峰说。

石桥铺殡仪馆505厅内,一副挽联立在老先生的遗像两侧——

上联是“领衔谐剧独树一帜”,下联是“台上台下皆为楷模”,横批“德艺双馨”。

这幅挽联的创作者,正是鲁广峰。

“他是独树一帜的谐剧的第二代传承人。他的离去,不仅是对重庆曲艺是一个损失,更是中国曲艺的损失。”

而这幅挽联,除了提到曾获得全国群星奖的作品《台上台下》外,也正好概括了凌宗魁台上表演、台下做人的一生……

临终前仍牵念艺术,曾说情愿死在台上

“他像一个战士。”

“我最后一次见到师父,是今年6月初重庆市曲艺家协会换届的时候,我和他双双成为顾问。”吴文回忆,“那天正好是他生日,精神也挺足,他给我说,他的80大寿,要我亲自来操办,谁曾想……”说到这里,已经62岁的吴文终于忍不住通红的双眼,痛哭失声。

凌宗魁的大儿子、巴渝笑星凌淋介绍,其实父亲已经病了两年了,这两年期间,父亲始终对外隐瞒病情,也回绝了无数人的探访,“一方面是他不想麻烦别人,再有就是他还想着他的艺术。”就在凌宗魁临走的前两天,他还在给医生说:“我还有工作,我这个戏刚刚才开始哦!”

方言剧《疾风知劲草》开排仪式

凌宗魁口中念叨的戏,是一部名为《疾风知劲草》的现实主义话剧,聚焦的是抗疫医生,由他与一个谙熟医务的后辈作者龚翠萍联合执笔,今年6月底才刚刚立项开排。开排仪式时的凌宗魁其实已经病得有些食不下咽,但他还是强忍着病痛,咬牙坚持着说戏。后来在病床上,他也一直挂念着这部戏的进度,谁曾想,这戏竟成为了他的未竟之绝唱。

凌宗魁的大女儿、同时也是《疾风知劲草》的副导演凌涛回忆,临终的那个晚上,父亲插着鼻饲管、戴着呼吸器,已经说不清话了,但能看出来想说话。于是她掏出一张纸,写道:“好点没”“换?”她以为父亲是想要换呼吸器。

可是父亲还是说不清,于是,她把笔塞进了父亲的手里。终于,他歪歪扭扭写下了“一定要将工作重点转移”这几个字,又用尽全力在她耳边说:“用尽精力好好抓戏”、“和龚翠萍合作好”。凌涛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父亲竟是要自己的女儿不要过多看护他,把精力放在这部剧的编排上!

“当时我以为是笔没墨了,还在旁边试了几下,这才猛然发现,原来是父亲已经没有力气了……”凌涛强忍着悲痛,回忆着当时的细节。

凌宗魁指导《疾风知劲草》排练

谈起对父亲的印象,凌涛说:“他一直在很积极乐观地战胜病魔,从未消磨时间,一直在追求艺术。他曾说,他情愿死在舞台上,这是他这一辈子最大的归宿。他就像一个战士。”

鲁广峰也这样说到:“他在鞭笞社会不良现象的时候,就像一个战士。”

师妹张廷玉也说:“在艺术这条路上,他真是不要命的,与其说他是一个艺术家,不如说他是一个战士。只要一口气,他就要站在台上。”

儿子凌淋说:“我一辈子最敬佩父亲的,就是他对于事业的兢兢业业、越挫越勇,那种碰到头破血流也永远执着、永不放弃的爱。”

没错,对于他热爱的艺术,凌宗魁的确表现得像个战士,要战斗到最后一刻。就在今年的3月18日,凌宗魁还在重庆市委党校表演了长达两小时的大型方言话剧《台上台下》,78岁的高龄,演到最后一幕凌宗魁扮演的贪官面对老母亲时,仍旧是果断的说跪就跪,用尽全力燃烧着自己。

燃烧自己尽力传承 传统技艺后继有人

“我会继承好他的衣钵。”

这样的精神,自然而然地感染着他的弟子和后辈。

从艺至今,凌宗魁早已是曲艺界一方泰斗,门下弟子下至而立、上至花甲,遍布全国,多位任职重庆、宁夏、贵州曲协要职,杰出者众多。儿子凌淋、弟子吴文、鲁广峰等相继摘得牡丹奖、群星奖等多项大奖,他还与儿子凌淋以及徒弟吴文三个人凭出色的表演实力,与李伯清、刘德一、涂太忠、王迅、景雯、李永玲等同时被评为“第一代十大巴蜀笑星”。而凌宗魁的三个儿女,凌淋、凌涛、凌潇,也都在文艺上有所建树。

除了《疾风知劲草》,凌宗魁临终前牵挂的事情还有很多,例如,小女儿即将去参赛的新谐剧作品。在此之前,凌老爷子已经拖着病体改了5稿。“父亲临走的前一天我去给他看最新一版的剧本,他突然让我倒杯水给他,说要给我践行,祝我取得好成绩。”凌潇说着说着,已是泪如雨下,“你已经尽孝了,现在要去尽责。这是他给我说的最后一句话。”

“今年6月,我到巴南区来参加‘西南谐剧交流 共谋谐剧发展’谐剧论坛,看到这里的谐剧发展得这么好,表演、创作、杂志……师兄在好多人不经意间,做了那么多事情,这让人如何不感动?他是我的楷模,我会秉持着这种精神,努力把师父的衣钵继续传承下去。”张廷玉表示。

文/记者 朱翔 杜典韵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缅怀凌宗魁:他是全能的谐剧家,也是曲艺界的战士!

2021-10-18 18:05:19 来源:

10月16日,阴雨绵绵。
 

前一夜,我们失去了一位文艺线上的战士。

著名谐剧表演艺术家、重庆市曲艺团国家一级演员、首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重庆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市曲艺家协会顾问凌宗魁先生,于10月15日20时03分因病去世,享年78岁。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个小时,他用他已经没有多少力气的手,颤颤巍巍地写下了让自己儿女不要过多看护他,要转而投身文艺创作的话语——

谁又知道,这位在今年3月还活跃在舞台上的艺术家,其实已经被病痛折磨了整整两年……

每一个回忆起他的亲友,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这句话:“他像一个战士。”

领衔谐剧独树一帜,台上台下皆为楷模

“他是谐剧第二代传承人。”

1943年,凌宗魁出生于重庆江津。16岁,他拜入中国谐剧的创始人王永梭门下,开启了他长达62年的艺术人生。早年的艺术打拼之路是辛苦的,凌宗魁的大弟子、评书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吴文回忆:“我与师父相逢于微时,早年随他闯江湖,到处去演出,一起度过了最艰苦的岁月,那时候,真难呀……”

1990年,凌宗魁参加了首届中国曲艺节,演出了谐剧《开会》,并应邀进京展演。

1997年,他凭借在谐剧《狗的问题》中的出色表演,获得中国曲艺首届牡丹奖。

凌宗魁手捧牡丹奖奖杯

2003年,重庆市人民政府特聘凌宗魁为重庆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并享受国务院政府专家特殊津贴。

2009年7月,为表彰其在繁荣曲艺事业中所作出的贡献,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凌宗魁“突出贡献曲艺家”称号。

2015年4月,由重庆市曲艺团出品,凌宗魁历经10年创作,历时1年时间精心打磨的方言反腐话剧《台上台下》首演,72岁高龄的凌宗魁用入木三分的表演感动了每一位观众。

“他是我们谐剧业内唯一一个可以自编自导自演的艺术家,在谐剧上作出了杰出贡献,功不可没。”凌宗魁的同门师妹、著名女谐剧表演艺术家张廷玉也前来吊唁,提起师兄,她悲伤又骄傲地说道。

凌宗魁的表演潇洒细腻、笔锋辛辣犀利、语言幽默风趣、极富艺术感染力,他善于塑造不同个性的角色,寓庄于谐、妙趣横生。他的作品善于洞察社会的微小变化、针砭时弊,让人在欢笑的同时,也能对当下的生活有所反思。他所创作的《听诊器》《开会》《王老三卖桃》《台上台下》等广受欢迎。

方言讽刺警示剧《台上台下》剧照

“我师父的作品总是让人在捧腹大笑的同时,又笑中带泪。他的戏剧作品所追求的笑,不是生硬的包袱堆砌,而是一种高雅的笑。比如他的谐剧《王老三卖桃》,让人一看就对王老三的境遇感到感伤,笑着笑着就慢慢流泪了。”凌宗魁的弟子之一、重庆市曲艺家协会主席鲁广峰说。

石桥铺殡仪馆505厅内,一副挽联立在老先生的遗像两侧——

上联是“领衔谐剧独树一帜”,下联是“台上台下皆为楷模”,横批“德艺双馨”。

这幅挽联的创作者,正是鲁广峰。

“他是独树一帜的谐剧的第二代传承人。他的离去,不仅是对重庆曲艺是一个损失,更是中国曲艺的损失。”

而这幅挽联,除了提到曾获得全国群星奖的作品《台上台下》外,也正好概括了凌宗魁台上表演、台下做人的一生……

临终前仍牵念艺术,曾说情愿死在台上

“他像一个战士。”

“我最后一次见到师父,是今年6月初重庆市曲艺家协会换届的时候,我和他双双成为顾问。”吴文回忆,“那天正好是他生日,精神也挺足,他给我说,他的80大寿,要我亲自来操办,谁曾想……”说到这里,已经62岁的吴文终于忍不住通红的双眼,痛哭失声。

凌宗魁的大儿子、巴渝笑星凌淋介绍,其实父亲已经病了两年了,这两年期间,父亲始终对外隐瞒病情,也回绝了无数人的探访,“一方面是他不想麻烦别人,再有就是他还想着他的艺术。”就在凌宗魁临走的前两天,他还在给医生说:“我还有工作,我这个戏刚刚才开始哦!”

方言剧《疾风知劲草》开排仪式

凌宗魁口中念叨的戏,是一部名为《疾风知劲草》的现实主义话剧,聚焦的是抗疫医生,由他与一个谙熟医务的后辈作者龚翠萍联合执笔,今年6月底才刚刚立项开排。开排仪式时的凌宗魁其实已经病得有些食不下咽,但他还是强忍着病痛,咬牙坚持着说戏。后来在病床上,他也一直挂念着这部戏的进度,谁曾想,这戏竟成为了他的未竟之绝唱。

凌宗魁的大女儿、同时也是《疾风知劲草》的副导演凌涛回忆,临终的那个晚上,父亲插着鼻饲管、戴着呼吸器,已经说不清话了,但能看出来想说话。于是她掏出一张纸,写道:“好点没”“换?”她以为父亲是想要换呼吸器。

可是父亲还是说不清,于是,她把笔塞进了父亲的手里。终于,他歪歪扭扭写下了“一定要将工作重点转移”这几个字,又用尽全力在她耳边说:“用尽精力好好抓戏”、“和龚翠萍合作好”。凌涛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父亲竟是要自己的女儿不要过多看护他,把精力放在这部剧的编排上!

“当时我以为是笔没墨了,还在旁边试了几下,这才猛然发现,原来是父亲已经没有力气了……”凌涛强忍着悲痛,回忆着当时的细节。

凌宗魁指导《疾风知劲草》排练

谈起对父亲的印象,凌涛说:“他一直在很积极乐观地战胜病魔,从未消磨时间,一直在追求艺术。他曾说,他情愿死在舞台上,这是他这一辈子最大的归宿。他就像一个战士。”

鲁广峰也这样说到:“他在鞭笞社会不良现象的时候,就像一个战士。”

师妹张廷玉也说:“在艺术这条路上,他真是不要命的,与其说他是一个艺术家,不如说他是一个战士。只要一口气,他就要站在台上。”

儿子凌淋说:“我一辈子最敬佩父亲的,就是他对于事业的兢兢业业、越挫越勇,那种碰到头破血流也永远执着、永不放弃的爱。”

没错,对于他热爱的艺术,凌宗魁的确表现得像个战士,要战斗到最后一刻。就在今年的3月18日,凌宗魁还在重庆市委党校表演了长达两小时的大型方言话剧《台上台下》,78岁的高龄,演到最后一幕凌宗魁扮演的贪官面对老母亲时,仍旧是果断的说跪就跪,用尽全力燃烧着自己。

燃烧自己尽力传承 传统技艺后继有人

“我会继承好他的衣钵。”

这样的精神,自然而然地感染着他的弟子和后辈。

从艺至今,凌宗魁早已是曲艺界一方泰斗,门下弟子下至而立、上至花甲,遍布全国,多位任职重庆、宁夏、贵州曲协要职,杰出者众多。儿子凌淋、弟子吴文、鲁广峰等相继摘得牡丹奖、群星奖等多项大奖,他还与儿子凌淋以及徒弟吴文三个人凭出色的表演实力,与李伯清、刘德一、涂太忠、王迅、景雯、李永玲等同时被评为“第一代十大巴蜀笑星”。而凌宗魁的三个儿女,凌淋、凌涛、凌潇,也都在文艺上有所建树。

除了《疾风知劲草》,凌宗魁临终前牵挂的事情还有很多,例如,小女儿即将去参赛的新谐剧作品。在此之前,凌老爷子已经拖着病体改了5稿。“父亲临走的前一天我去给他看最新一版的剧本,他突然让我倒杯水给他,说要给我践行,祝我取得好成绩。”凌潇说着说着,已是泪如雨下,“你已经尽孝了,现在要去尽责。这是他给我说的最后一句话。”

“今年6月,我到巴南区来参加‘西南谐剧交流 共谋谐剧发展’谐剧论坛,看到这里的谐剧发展得这么好,表演、创作、杂志……师兄在好多人不经意间,做了那么多事情,这让人如何不感动?他是我的楷模,我会秉持着这种精神,努力把师父的衣钵继续传承下去。”张廷玉表示。

文/记者 朱翔 杜典韵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典韵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