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红岩》传甲子,一曲红梅赞经典
小说《红岩》是一座不朽的丰碑,也是影视舞台作品创作的源泉。

一部《红岩》传甲子,一曲红梅赞经典

来源:重庆日报2021-12-21

1961年12月,小说《红岩》出版,迄今已被翻译成英、法、德、日等多国文字,《红岩》中成功地塑造了许云峰、江姐等共产党人的英雄群像,其所传递出的信仰力量震撼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已成为几代国人的集体记忆。

小说《红岩》是一座不朽的丰碑,也是影视舞台作品创作的源泉。人们从《红岩》中汲取精神力量,从舞台艺术作品中感悟红岩英烈们的初心,一曲《红梅赞》更是代代相传。读小说《红岩》,讲中国故事。一批批文艺工作者在红岩故事中不断汲取创作养分,一件件文艺作品的背后,是一段段记忆深刻的红岩情缘。

那么,小说《红岩》延伸出了哪些文艺作品?这些作品在移植创编中有何特点?12月20日,重庆日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唱《红梅赞》

在红岩故事中加深信念感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提起小说《红岩》,原空政文工团著名演员、歌剧《江姐》二代扮演者孙少兰常常情不自禁哼唱起这首她唱了大半辈子的歌曲《红梅赞》。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长篇小说《红岩》的问世,一股“红岩热”在各地掀起。1964年9月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将《红岩》小说中关于江姐的故事搬上了歌剧舞台,并在公演之初就在中华大地上掀起了一股旋风。1977年,年仅20岁的孙少兰接过了歌剧《江姐》的传承大旗。

孙少兰透露,为了演好江姐,她除了反复阅读小说《红岩》外,还绞尽脑汁为人物写自传,剧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字,不知不觉间加深了角色的信念感。

歌剧中的江姐颠覆了大众对传统歌剧的普遍认知,不论是下定决心投身革命事业、还是为理想英勇牺牲,江姐用鲜血和信念谱写了自己的一生,而这种不凡,正是通过充满力量的唱段来表现的。

1977年5月,歌剧《江姐》在北京展览馆上演时,孙少兰着一身素白绣花的长裙和外套,头剪典型的“江姐”式短发。宽厚的唱腔、高亢的音域,极具时空穿透力。

“时常有人问我,《红梅赞》为什么可以传唱至今,我想这不是《红梅赞》的魅力,是江姐的魅力。”至于年轻人为什么还要看《江姐》,她认为,“之所以反响热烈,是因为观众在江姐身上找到了共通点。”她说,在饰演江姐的10余年里,江姐的性格已深深浸入她的骨血里,是江姐让她学会克服困难险阻。“能在那个年代遇见江姐这个角色,让我一直充满感恩和幸运。”

演红岩人物

让更多观众走近红岩英烈

作为红色文学的经典之作,小说《红岩》塑造了一个个英雄群像。包括,对革命同志血肉情深的江姐;沉着机智、为胜利顾全大局的许云峰;铁骨铮铮、为党为国一片忠心的成岗;表面疯傻,为革命忍辱负重的华子良;血洒红岩,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齐晓轩等。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重庆市戏剧家协会主席、重庆京剧院党总支书记程联群也不例外。

2019年,程联群主演了京剧《双枪惠娘》,以历史人物陈联诗、邓惠中和小说《红岩》中的虚构人物“双枪老太婆”等原型人物为素材,讲述了陈惠娘从一位娇婉任性的富家小姐,到后来成为游击队司令员的妻子,以及在得知丈夫牺牲后义无反顾担当保卫山城重任,逐步成长为优秀指挥员的生命历程。

“在我看来,她是一个纯粹的女人,也是一个纯粹的战士。”程联群告诉记者,通过演绎英雄人物,她非常受教育。“这几年演出下来,我翻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尤其是去到华蓥山看到他们战斗的地方,让我由衷地感动。”程联群表示,为丰富人物形象塑造,在对陈惠娘这一人物的刻画上,他们更加注重人物内心,让观众感受到人物的鲜活。

事实上,与京剧《双枪惠娘》相同的是,不少文艺工作者正通过小说《红岩》来创作舞台佳作,以此回望初心,汲取力量。例如,梅花奖获得者、重庆京剧院副院长周利提及,今年再次上演京剧《张露萍》,她在出演时,在舞台上忍不住流下了眼泪,那种心痛的感觉在演出结束时还未消退。“那是一场讲张露萍在被国民党拷打后,有家不能回的情节。”周利当时穿着白旗袍,在舞台上轻轻吟唱“天要黑了,心儿静了,女儿大了……”整整12分钟的唱段,台下鸦雀无声,“心有种被撕裂的感觉。”周利说,她要把张露萍这种积极、乐观、对事业的坚定追求在剧中一直延续下去,让更多的观众走近张露萍,并思考自己应该以什么态度去面对自己的人生理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编红岩剧目

从形式到内容做全新演绎

在舞台艺术领域,小说《红岩》一直是热门题材。广大文艺工作者在进行改编时,使其更具有现实意义,焕发时代光彩。

“《红岩》小说家喻户晓,改编的电影、歌剧、电视等有很多版本,如何避免脸谱化地呈现信仰的故事?在话剧《红岩魂》中,我们从形式到内容都做了全新演绎。”说起这段具有实验性的经历,重庆市话剧院院长张剑仍然有些激动。

他告诉记者,在创作中,团队不仅注重演员的台词功底,更是在故事情节的处理上,注重对革命烈士人性的展现和内心世界的塑造。而为了让红岩人物、红岩故事“活”起来,《红岩魂》主创团队还在音乐、灯光、舞美等方面进行了别出心裁的设计,由此引发了众多观众共鸣。

从京剧《双枪惠娘》《张露萍》、电视剧《重庆谈判》、电影《重庆1949》、纪录片《破晓》,再到长篇小说《最后的58天》、长篇报告文学《山城的黎明》、诗歌《重庆——英雄之城》、舞台剧《重庆1949》……小说《红岩》衍生出一大批种类繁多、精品迭出的文艺作品。正是通过通过这些创新的方式,红岩题材的作品呈现出新潮、当代的气质面貌,为更多年轻观众接受并理解,进一步感受信仰的力量、使命的召唤。

川剧《江姐》演出80多场

红色经典具有持久生命力

“我们演出川剧《江姐》时,每当《红梅赞》的旋律响起时,总会有现场观众和演员们一起合唱。”重庆市川剧院院长沈铁梅说。

川剧《江姐》是“江姐”这位红岩英烈代表被搬上舞台的又一经典作品。至今,川剧《江姐》已演出80多场。该剧还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走进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所到之处场场爆满。

沈铁梅说,江姐便是她心中一座巍峨的丰碑。读小说《红岩》、唱歌剧《江姐》里的《红梅赞》、看电影《烈火中永生》,革命者的意志之坚定、信仰的力量之磅礴,深深地震撼着她。

“我是看着、学着样板戏长大的,自小就有英雄情结,‘铁梅’二字也是我父亲沈福存先生以样板戏中英雄人物的名字起的,蕴含着他对我深深的期许。我一直梦想能在舞台上演绎英雄。”2018年1月,重庆市川剧院的川剧《江姐》首演,沈铁梅终于圆了儿时的梦想。也正是这次创排,让沈铁梅真正走进了江姐的内心世界。

川剧《江姐》延续了以往江姐题材作品中的故事,对她投身革命工作,与敌人、与叛徒斗争进行了生动描绘,不仅讴歌了江姐临危不惧、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还抒写了她深厚的同志之爱、夫妻之情和对革命后代寄托的无限希望。

在沈铁梅看来,演出受到欢迎,特别是能打动年轻人,正是体现了红色经典的价值所在:“‘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无论处在什么时代,人们都需要歌颂英雄主义的文艺作品,它们能净化人心,提振精神,涵养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情怀,红色经典也因此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重庆日报全媒体 刘一叶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一部《红岩》传甲子,一曲红梅赞经典

2021-12-21 07:56:07 来源: 0 条评论

1961年12月,小说《红岩》出版,迄今已被翻译成英、法、德、日等多国文字,《红岩》中成功地塑造了许云峰、江姐等共产党人的英雄群像,其所传递出的信仰力量震撼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已成为几代国人的集体记忆。

小说《红岩》是一座不朽的丰碑,也是影视舞台作品创作的源泉。人们从《红岩》中汲取精神力量,从舞台艺术作品中感悟红岩英烈们的初心,一曲《红梅赞》更是代代相传。读小说《红岩》,讲中国故事。一批批文艺工作者在红岩故事中不断汲取创作养分,一件件文艺作品的背后,是一段段记忆深刻的红岩情缘。

那么,小说《红岩》延伸出了哪些文艺作品?这些作品在移植创编中有何特点?12月20日,重庆日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唱《红梅赞》

在红岩故事中加深信念感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提起小说《红岩》,原空政文工团著名演员、歌剧《江姐》二代扮演者孙少兰常常情不自禁哼唱起这首她唱了大半辈子的歌曲《红梅赞》。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长篇小说《红岩》的问世,一股“红岩热”在各地掀起。1964年9月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将《红岩》小说中关于江姐的故事搬上了歌剧舞台,并在公演之初就在中华大地上掀起了一股旋风。1977年,年仅20岁的孙少兰接过了歌剧《江姐》的传承大旗。

孙少兰透露,为了演好江姐,她除了反复阅读小说《红岩》外,还绞尽脑汁为人物写自传,剧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字,不知不觉间加深了角色的信念感。

歌剧中的江姐颠覆了大众对传统歌剧的普遍认知,不论是下定决心投身革命事业、还是为理想英勇牺牲,江姐用鲜血和信念谱写了自己的一生,而这种不凡,正是通过充满力量的唱段来表现的。

1977年5月,歌剧《江姐》在北京展览馆上演时,孙少兰着一身素白绣花的长裙和外套,头剪典型的“江姐”式短发。宽厚的唱腔、高亢的音域,极具时空穿透力。

“时常有人问我,《红梅赞》为什么可以传唱至今,我想这不是《红梅赞》的魅力,是江姐的魅力。”至于年轻人为什么还要看《江姐》,她认为,“之所以反响热烈,是因为观众在江姐身上找到了共通点。”她说,在饰演江姐的10余年里,江姐的性格已深深浸入她的骨血里,是江姐让她学会克服困难险阻。“能在那个年代遇见江姐这个角色,让我一直充满感恩和幸运。”

演红岩人物

让更多观众走近红岩英烈

作为红色文学的经典之作,小说《红岩》塑造了一个个英雄群像。包括,对革命同志血肉情深的江姐;沉着机智、为胜利顾全大局的许云峰;铁骨铮铮、为党为国一片忠心的成岗;表面疯傻,为革命忍辱负重的华子良;血洒红岩,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齐晓轩等。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重庆市戏剧家协会主席、重庆京剧院党总支书记程联群也不例外。

2019年,程联群主演了京剧《双枪惠娘》,以历史人物陈联诗、邓惠中和小说《红岩》中的虚构人物“双枪老太婆”等原型人物为素材,讲述了陈惠娘从一位娇婉任性的富家小姐,到后来成为游击队司令员的妻子,以及在得知丈夫牺牲后义无反顾担当保卫山城重任,逐步成长为优秀指挥员的生命历程。

“在我看来,她是一个纯粹的女人,也是一个纯粹的战士。”程联群告诉记者,通过演绎英雄人物,她非常受教育。“这几年演出下来,我翻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尤其是去到华蓥山看到他们战斗的地方,让我由衷地感动。”程联群表示,为丰富人物形象塑造,在对陈惠娘这一人物的刻画上,他们更加注重人物内心,让观众感受到人物的鲜活。

事实上,与京剧《双枪惠娘》相同的是,不少文艺工作者正通过小说《红岩》来创作舞台佳作,以此回望初心,汲取力量。例如,梅花奖获得者、重庆京剧院副院长周利提及,今年再次上演京剧《张露萍》,她在出演时,在舞台上忍不住流下了眼泪,那种心痛的感觉在演出结束时还未消退。“那是一场讲张露萍在被国民党拷打后,有家不能回的情节。”周利当时穿着白旗袍,在舞台上轻轻吟唱“天要黑了,心儿静了,女儿大了……”整整12分钟的唱段,台下鸦雀无声,“心有种被撕裂的感觉。”周利说,她要把张露萍这种积极、乐观、对事业的坚定追求在剧中一直延续下去,让更多的观众走近张露萍,并思考自己应该以什么态度去面对自己的人生理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编红岩剧目

从形式到内容做全新演绎

在舞台艺术领域,小说《红岩》一直是热门题材。广大文艺工作者在进行改编时,使其更具有现实意义,焕发时代光彩。

“《红岩》小说家喻户晓,改编的电影、歌剧、电视等有很多版本,如何避免脸谱化地呈现信仰的故事?在话剧《红岩魂》中,我们从形式到内容都做了全新演绎。”说起这段具有实验性的经历,重庆市话剧院院长张剑仍然有些激动。

他告诉记者,在创作中,团队不仅注重演员的台词功底,更是在故事情节的处理上,注重对革命烈士人性的展现和内心世界的塑造。而为了让红岩人物、红岩故事“活”起来,《红岩魂》主创团队还在音乐、灯光、舞美等方面进行了别出心裁的设计,由此引发了众多观众共鸣。

从京剧《双枪惠娘》《张露萍》、电视剧《重庆谈判》、电影《重庆1949》、纪录片《破晓》,再到长篇小说《最后的58天》、长篇报告文学《山城的黎明》、诗歌《重庆——英雄之城》、舞台剧《重庆1949》……小说《红岩》衍生出一大批种类繁多、精品迭出的文艺作品。正是通过通过这些创新的方式,红岩题材的作品呈现出新潮、当代的气质面貌,为更多年轻观众接受并理解,进一步感受信仰的力量、使命的召唤。

川剧《江姐》演出80多场

红色经典具有持久生命力

“我们演出川剧《江姐》时,每当《红梅赞》的旋律响起时,总会有现场观众和演员们一起合唱。”重庆市川剧院院长沈铁梅说。

川剧《江姐》是“江姐”这位红岩英烈代表被搬上舞台的又一经典作品。至今,川剧《江姐》已演出80多场。该剧还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走进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所到之处场场爆满。

沈铁梅说,江姐便是她心中一座巍峨的丰碑。读小说《红岩》、唱歌剧《江姐》里的《红梅赞》、看电影《烈火中永生》,革命者的意志之坚定、信仰的力量之磅礴,深深地震撼着她。

“我是看着、学着样板戏长大的,自小就有英雄情结,‘铁梅’二字也是我父亲沈福存先生以样板戏中英雄人物的名字起的,蕴含着他对我深深的期许。我一直梦想能在舞台上演绎英雄。”2018年1月,重庆市川剧院的川剧《江姐》首演,沈铁梅终于圆了儿时的梦想。也正是这次创排,让沈铁梅真正走进了江姐的内心世界。

川剧《江姐》延续了以往江姐题材作品中的故事,对她投身革命工作,与敌人、与叛徒斗争进行了生动描绘,不仅讴歌了江姐临危不惧、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还抒写了她深厚的同志之爱、夫妻之情和对革命后代寄托的无限希望。

在沈铁梅看来,演出受到欢迎,特别是能打动年轻人,正是体现了红色经典的价值所在:“‘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无论处在什么时代,人们都需要歌颂英雄主义的文艺作品,它们能净化人心,提振精神,涵养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情怀,红色经典也因此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重庆日报全媒体 刘一叶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典韵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