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遗产资源的活态保护与活化利用 村史馆建设与运营研讨会在江津支坪镇召开
5日上午,“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遗产资源的活态保护与活化利用——村史馆的建设与运营研讨会”在江津区召开。

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遗产资源的活态保护与活化利用 村史馆建设与运营研讨会在江津支坪镇召开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2-01-05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月5日17时讯(记者 陈发源)为了进一步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遗产资源的“活态保护与活化利用”及其在文旅融合趋势下的实现路径、发展空间及更多可能性。今(5)日上午,由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指导,重庆东方文博研究院主办的“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遗产资源的活态保护与活化利用——村史馆的建设与运营研讨会”在重庆市江津区支坪镇召开。

QQ图片20220105183844

村史馆是乡村不可或缺的文化载体

2021年以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乡村文化建设越发得到重视,如何妥善保护、合理开发利用乡村的文化遗产资源成为当今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会议将推动重庆乡村文化振兴的开展,有助于深化乡村博物馆等领域的认识。

QQ图片20220105184425

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潘勇在致辞中表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关于文化建设上专门强调,注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村庄,文化始终是代际传承的根本。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作文需要有一定的物质载体。对于一个村居社区来说,村史馆就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载体。

QQ图片20220105183833

潘勇说,今天的研讨会的会场就是中国农村的最普通的战场,但是探讨的却是中国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重大的课题,特别是集中到村史馆的建设与意义上,体现了小切口大主题的特点,在开会之前,与会专家也实际考察了真武场历史文化街区,更深切地感受到村史馆的建设对于乡村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更好地传承无疑是十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载体。

QQ图片20220105183827

潘勇认为,今天研讨会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遗产资源的活态保护和活化利用,特别是具体落实在村史馆的建设与运营上,具有非常巨大的现实意义和针对性。

村史馆建设要建立与乡村生活共生关系

近年来,古代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回归现象逐渐开始成为年轻人的新热点。比如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文物修复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等节目流行,仿佛曾经消逝的文化又回来了,而这种文化的回归,与当下社会的发展有直接关系。

QQ图片20220105183838

当下越来越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喜欢古代文化、追寻乡村文化的现象越发明显,逐渐普遍。现今社会快速进步和发展的同时,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基于这种状况下,人们希望自己更轻松点,希望在生活中有更多的自在、情调和韵味,而古代文化和乡村文化给人们创造了另一种可能。

对于乡村博物馆这一种博物馆业态形式,早在1873年,瑞典就出现了第一家专门收藏乡村文化遗产的博物馆——北欧博物馆。随后,乡村博物馆在欧洲逐步兴起,尤其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乡村开始从社会主流视线中消退,这个时候乡村博物馆就承担起收集、保存和传承乡村文化遗产的职能。

就中国而言,尤其是最近二十年来,也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乡村博物馆才开始出现。一般来说,学界中比较公认的中国最早的乡村博物馆是1998年落成的贵州梭嘎苗族生态博物馆。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发展历史较短,中国的乡村博物馆还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在“活化”上缺乏创意,也就是说现在的乡村博物馆重收藏、重展示,缺乏与乡村农耕文化的具体结合和联系。

QQ图片20220105184419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长程武彦表示,当下乡村博物馆建设,要充分考虑乡村振兴、文旅融合以及文化遗产的活化问题,要建立与乡村生活的共生关系。乡村博物馆与纯粹的文物博物馆是不同的,乡村博物馆的背后,实际上是延续千年、当下依旧生机勃勃的农耕文明,所以在开展乡村博物建设时,要探究展品与乡村生活的联系,要体现乡村生活的特点,要让游客在这里感受到具有烟火气息的农耕文化,从而避免乡村博物馆脱离村民和乡村生活而成为门户紧闭的孤立存在。由此才能够让乡村博物馆成为乡村文化传承的载体,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

村史馆是村民安放乡愁的精神殿堂

对于乡村来讲,文化蕴藏在历史里,村史是乡村文化的核心,对于乡村而言有着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学术价值,是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

QQ图片20220105184405

重庆史研究会会长周勇表示,在传统社会里,一个乡村的精神殿堂是在祠堂里,如今建设村使馆,是保护乡村历史的重要场所,是精神末梢小小的精神殿堂,在这基础上,建立村使馆就是建设过去的祠堂,是村民安放乡愁的载体。

如何让村史馆活起来、办出特色?对此,周勇提出了五点建议——

第一是编纂乡村志书。具体来说是让乡民的记忆入书,准确记录乡村的历史,接续和传承乡村文明。

第二是要发掘乡村历史资源。要让乡村的历史入馆,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对乡村历史逐渐淡漠,建设博物馆类型的村史馆必不可少,需要把过去历史资源重新捡起来,把散落的片段聚集起来。

第三是保护乡村的风土民俗,让乡愁留在农村的大地上。乡村的风土民俗是可以感知的乡愁,是可以描摹的文化,有些还是可以传承的记忆。

第四是培养一代又一代乡贤,让乡村历史文化有传人。乡贤的文化是凝聚中国人文化的纽带,是一个区域精神文化的标记,因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重构传统的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五是需要更多的人来支持。要让有人文精神,有真才实学的人反哺乡村,为之付出,为之奉献。

QQ图片20220105183808

周勇说,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史馆慢慢建设起来了,如何运营乡村文化遗产资源的活态保护与活化利用,仍需要探讨。

当日下午,与会专家还以江津区支坪镇真武场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围绕共同实践文化遗产活化纪——乡村振兴中的真武场与村史馆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探讨。

(本文部分图片由摄影师唐峰摄)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遗产资源的活态保护与活化利用 村史馆建设与运营研讨会在江津支坪镇召开

2022-01-05 18:36:46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月5日17时讯(记者 陈发源)为了进一步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遗产资源的“活态保护与活化利用”及其在文旅融合趋势下的实现路径、发展空间及更多可能性。今(5)日上午,由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指导,重庆东方文博研究院主办的“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遗产资源的活态保护与活化利用——村史馆的建设与运营研讨会”在重庆市江津区支坪镇召开。

QQ图片20220105183844

村史馆是乡村不可或缺的文化载体

2021年以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乡村文化建设越发得到重视,如何妥善保护、合理开发利用乡村的文化遗产资源成为当今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会议将推动重庆乡村文化振兴的开展,有助于深化乡村博物馆等领域的认识。

QQ图片20220105184425

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潘勇在致辞中表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关于文化建设上专门强调,注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村庄,文化始终是代际传承的根本。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作文需要有一定的物质载体。对于一个村居社区来说,村史馆就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载体。

QQ图片20220105183833

潘勇说,今天的研讨会的会场就是中国农村的最普通的战场,但是探讨的却是中国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重大的课题,特别是集中到村史馆的建设与意义上,体现了小切口大主题的特点,在开会之前,与会专家也实际考察了真武场历史文化街区,更深切地感受到村史馆的建设对于乡村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更好地传承无疑是十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载体。

QQ图片20220105183827

潘勇认为,今天研讨会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遗产资源的活态保护和活化利用,特别是具体落实在村史馆的建设与运营上,具有非常巨大的现实意义和针对性。

村史馆建设要建立与乡村生活共生关系

近年来,古代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回归现象逐渐开始成为年轻人的新热点。比如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文物修复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等节目流行,仿佛曾经消逝的文化又回来了,而这种文化的回归,与当下社会的发展有直接关系。

QQ图片20220105183838

当下越来越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喜欢古代文化、追寻乡村文化的现象越发明显,逐渐普遍。现今社会快速进步和发展的同时,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基于这种状况下,人们希望自己更轻松点,希望在生活中有更多的自在、情调和韵味,而古代文化和乡村文化给人们创造了另一种可能。

对于乡村博物馆这一种博物馆业态形式,早在1873年,瑞典就出现了第一家专门收藏乡村文化遗产的博物馆——北欧博物馆。随后,乡村博物馆在欧洲逐步兴起,尤其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乡村开始从社会主流视线中消退,这个时候乡村博物馆就承担起收集、保存和传承乡村文化遗产的职能。

就中国而言,尤其是最近二十年来,也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乡村博物馆才开始出现。一般来说,学界中比较公认的中国最早的乡村博物馆是1998年落成的贵州梭嘎苗族生态博物馆。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发展历史较短,中国的乡村博物馆还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在“活化”上缺乏创意,也就是说现在的乡村博物馆重收藏、重展示,缺乏与乡村农耕文化的具体结合和联系。

QQ图片20220105184419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长程武彦表示,当下乡村博物馆建设,要充分考虑乡村振兴、文旅融合以及文化遗产的活化问题,要建立与乡村生活的共生关系。乡村博物馆与纯粹的文物博物馆是不同的,乡村博物馆的背后,实际上是延续千年、当下依旧生机勃勃的农耕文明,所以在开展乡村博物建设时,要探究展品与乡村生活的联系,要体现乡村生活的特点,要让游客在这里感受到具有烟火气息的农耕文化,从而避免乡村博物馆脱离村民和乡村生活而成为门户紧闭的孤立存在。由此才能够让乡村博物馆成为乡村文化传承的载体,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

村史馆是村民安放乡愁的精神殿堂

对于乡村来讲,文化蕴藏在历史里,村史是乡村文化的核心,对于乡村而言有着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学术价值,是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

QQ图片20220105184405

重庆史研究会会长周勇表示,在传统社会里,一个乡村的精神殿堂是在祠堂里,如今建设村使馆,是保护乡村历史的重要场所,是精神末梢小小的精神殿堂,在这基础上,建立村使馆就是建设过去的祠堂,是村民安放乡愁的载体。

如何让村史馆活起来、办出特色?对此,周勇提出了五点建议——

第一是编纂乡村志书。具体来说是让乡民的记忆入书,准确记录乡村的历史,接续和传承乡村文明。

第二是要发掘乡村历史资源。要让乡村的历史入馆,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对乡村历史逐渐淡漠,建设博物馆类型的村史馆必不可少,需要把过去历史资源重新捡起来,把散落的片段聚集起来。

第三是保护乡村的风土民俗,让乡愁留在农村的大地上。乡村的风土民俗是可以感知的乡愁,是可以描摹的文化,有些还是可以传承的记忆。

第四是培养一代又一代乡贤,让乡村历史文化有传人。乡贤的文化是凝聚中国人文化的纽带,是一个区域精神文化的标记,因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重构传统的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五是需要更多的人来支持。要让有人文精神,有真才实学的人反哺乡村,为之付出,为之奉献。

QQ图片20220105183808

周勇说,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史馆慢慢建设起来了,如何运营乡村文化遗产资源的活态保护与活化利用,仍需要探讨。

当日下午,与会专家还以江津区支坪镇真武场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围绕共同实践文化遗产活化纪——乡村振兴中的真武场与村史馆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探讨。

(本文部分图片由摄影师唐峰摄)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徐云卿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