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文苑 | 走进人文江津之三十一:江津有个“古炮台”
我约上作家欢镜听和刘思平去探幽寻访这江津、璧山两县交界处古道上的古炮台。

巴渝文苑 | 走进人文江津之三十一:江津有个“古炮台”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2-01-13

文/庞国翔

前几天在江津的双龙场,听到三河村书记何善培和圣泉社区副书记李萍说,三河村一峭壁上有一古炮台,石壁上还有一些文字。因为他们是上任不久的年轻村干部,对这些不太清楚,就邀我们前去看看……

次日上午,我约上作家欢镜听和刘思平去探幽寻访这江津、璧山两县交界处古道上的古炮台。何善培、李萍和羡泽祥三位村干部做向导。我们从双龙场出发,步行翻过一个小山,穿过几个山院,就开始上坡。这是一条很荒芜的古道,曾任村党支书记的羡泽祥说:“这老路是明清时江津到璧山县的官道。那时江津百姓或地方官员甚至书生要到成都私干公干或赶考,就是由江津城到双龙场的两路口后,再走此官道进入璧山境的成渝驿道……”

我们脚下道路上的石板很宽也很老。两三百年来被行走的马帮、抬扶走卒和商贾官差踩踏得有了凹槽。现在这些老路可能十天半月都没有人走过,长满杂草,铺满枯叶。我们终于爬到半山坡,这是华盖槽山的北段。李萍说这叫“幺二拐”,原来这里有一个大拐弯。路边有一尊近3米高的巨石,上尖下宽,高高耸立,上尖处又有些勾回。何善培说这形状很像鬼东哥,所以村里人又叫他“东哥石”。其实“鬼东哥”就是猫头鹰的俗名,是一种比较强悍的大鸟。于是,这地方就有了东哥石和幺二拐两个名字。原属江津区德感街道办事处红豆村山王店生产队,现属于江津区圣泉街道三河村。

东哥石竖立挡路左边,右边是山岩。路前坡壁上倒了一株黑壮的树木,横在路中,我们只侧身而过。李萍说路左边山壁就是炮台。我们一行小心翼翼走爬过左坡,搬开两条杂树枝,行走二十步,就到一石壁前。陡峭石壁下边的石板道路一直延伸到山底。石壁上端是块小平地,是原来架两门铁炮的地方。现在除了长满杂木外什么都没有。因为石壁陡而滑,我们无法攀沿上去。 

黑色陡立的石壁比较平整。石壁坐西向东,面积3平方米。上面有印刻“炮台”两个大字。行书。单字高2米,宽1.3米,高1.5米,宽1.4米,深0.1米。当地百姓给这两个大字涂了红漆,使之更为显目。除此之外,左边还有阴刻大字“璧山县正堂张焕祚”,又有稍小一些的“工匠”“监工”等名单字体。最后是“咸丰九年冬”的文字。

沿着山路上行,就是关口和山王殿,直到江津与璧山交界处的陡虆子。这虽是一条石板大路,但沟深林密,蜿蜒曲折,崎岖陡峭。民国版《江津县志》“卷一·地理理·形势”篇曰:“陡虆子,地陡险,距双龙场十里,为津璧交界处,上通九倒拐,靓厂沟,下通华盖槽,近来兵家屡争之。”

其实,这炮台而今只纯属遗址或遗迹而已。石壁土坎,杂木丛生,荒草枯叶铺满一地。好在石壁上的一些文字,记载了这里曾有的炮火连的悲情日月。

1
(被村民涂上红漆的炮台二字  庞然 摄) 

这津璧两县交界险隘关口处的炮台修筑的时间是清咸丰九年。国民版《江津县志》“卷三·前事志”记载:咸丰九年(1859年)秋,“滇匪”李永和又称李短辫子、蓝湖鼎带头“作乱”,攻打永川县后又不断“侵犯”江津所属长江岸的朱沱等地,扬言顺江而下攻打江津和璧山。后来又有一支外号叫“八仙口”的“棚匪”打村劫寨,沿江而来,直指津璧……当时江津知县刘齐衢不断组织民团进行防堵。刘是江津清代历史上难得的一个勤政廉洁之官,福建省闽县人,生于1813年,字本枢,号绮田,是林则徐长女婿刘齐衔之兄,清道光二十一年刘氏兄弟同登进士榜。曾任四川兴文、荣县知县。咸丰八年始任江津知县,因勤勉于政,积劳成疾,于咸丰十年殁于任上。

这炮台本属江津境内,为什么由“璧山县正堂张焕祚”主持修筑?原来,津璧两知县经“勘边测界”后,商议协同修城筑寨、协防“滇匪”和“八仙口”。炮台石璧上所记“张焕祚”系山东蓬莱人,时任璧山知县。其时蜀内“贼匪聚起”,威逼津璧两县,时津璧两县协防堵匪,由璧山在山隘口处修筑炮台。若江津失陷,“贼匪”势必由此津璧大道进犯璧山,官兵和民团就可在此大道险隘之处的炮台,点炮防守。铁炮当关,万军莫开!   

我们一行人开始下山。在炮台下约一里处,有个小坪,何善培、李萍和羡泽祥三人都说这个地方叫金谷坪,当地人还立了一块“金谷坪”的地名碑。我问为什么叫这名?他们说也许是这里产金灿灿的稻谷。我左顾右盼,这山坪四周都是山岩坡壁,没有发现有大片的稻田。我想这山坪与炮台遥相对望。站在坪上,视野开阔,林木无法遮挡,山下的大道小径尽收眼内,这地名在早前是不是与炮台有关联?金谷坪是不是金鼓坪的讹传?在坪上置鼓,一有敌情,战鼓传号,山上炮台作点炮准备?作家欢镜听进行百度,果然这地名原叫金鼓坪。

……

津璧边界之行,我们五人虽然汗流浃背,甚至有些疲惫,但我们终于找到炮台遗址,同时明白了一个被讹传的地名,亲眼看到了炮台石壁上这些隐约可考的文字。这里一个很有故事的地方,我们觉得不虚此行。

2
(“金谷坪”  庞然摄)

(作者:庞国翔,重庆市江津区文旅委二级调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津区作家协会主席)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巴渝文苑 | 走进人文江津之三十一:江津有个“古炮台”

2022-01-13 22:45:37 来源: 0 条评论

文/庞国翔

前几天在江津的双龙场,听到三河村书记何善培和圣泉社区副书记李萍说,三河村一峭壁上有一古炮台,石壁上还有一些文字。因为他们是上任不久的年轻村干部,对这些不太清楚,就邀我们前去看看……

次日上午,我约上作家欢镜听和刘思平去探幽寻访这江津、璧山两县交界处古道上的古炮台。何善培、李萍和羡泽祥三位村干部做向导。我们从双龙场出发,步行翻过一个小山,穿过几个山院,就开始上坡。这是一条很荒芜的古道,曾任村党支书记的羡泽祥说:“这老路是明清时江津到璧山县的官道。那时江津百姓或地方官员甚至书生要到成都私干公干或赶考,就是由江津城到双龙场的两路口后,再走此官道进入璧山境的成渝驿道……”

我们脚下道路上的石板很宽也很老。两三百年来被行走的马帮、抬扶走卒和商贾官差踩踏得有了凹槽。现在这些老路可能十天半月都没有人走过,长满杂草,铺满枯叶。我们终于爬到半山坡,这是华盖槽山的北段。李萍说这叫“幺二拐”,原来这里有一个大拐弯。路边有一尊近3米高的巨石,上尖下宽,高高耸立,上尖处又有些勾回。何善培说这形状很像鬼东哥,所以村里人又叫他“东哥石”。其实“鬼东哥”就是猫头鹰的俗名,是一种比较强悍的大鸟。于是,这地方就有了东哥石和幺二拐两个名字。原属江津区德感街道办事处红豆村山王店生产队,现属于江津区圣泉街道三河村。

东哥石竖立挡路左边,右边是山岩。路前坡壁上倒了一株黑壮的树木,横在路中,我们只侧身而过。李萍说路左边山壁就是炮台。我们一行小心翼翼走爬过左坡,搬开两条杂树枝,行走二十步,就到一石壁前。陡峭石壁下边的石板道路一直延伸到山底。石壁上端是块小平地,是原来架两门铁炮的地方。现在除了长满杂木外什么都没有。因为石壁陡而滑,我们无法攀沿上去。 

黑色陡立的石壁比较平整。石壁坐西向东,面积3平方米。上面有印刻“炮台”两个大字。行书。单字高2米,宽1.3米,高1.5米,宽1.4米,深0.1米。当地百姓给这两个大字涂了红漆,使之更为显目。除此之外,左边还有阴刻大字“璧山县正堂张焕祚”,又有稍小一些的“工匠”“监工”等名单字体。最后是“咸丰九年冬”的文字。

沿着山路上行,就是关口和山王殿,直到江津与璧山交界处的陡虆子。这虽是一条石板大路,但沟深林密,蜿蜒曲折,崎岖陡峭。民国版《江津县志》“卷一·地理理·形势”篇曰:“陡虆子,地陡险,距双龙场十里,为津璧交界处,上通九倒拐,靓厂沟,下通华盖槽,近来兵家屡争之。”

其实,这炮台而今只纯属遗址或遗迹而已。石壁土坎,杂木丛生,荒草枯叶铺满一地。好在石壁上的一些文字,记载了这里曾有的炮火连的悲情日月。

1
(被村民涂上红漆的炮台二字  庞然 摄) 

这津璧两县交界险隘关口处的炮台修筑的时间是清咸丰九年。国民版《江津县志》“卷三·前事志”记载:咸丰九年(1859年)秋,“滇匪”李永和又称李短辫子、蓝湖鼎带头“作乱”,攻打永川县后又不断“侵犯”江津所属长江岸的朱沱等地,扬言顺江而下攻打江津和璧山。后来又有一支外号叫“八仙口”的“棚匪”打村劫寨,沿江而来,直指津璧……当时江津知县刘齐衢不断组织民团进行防堵。刘是江津清代历史上难得的一个勤政廉洁之官,福建省闽县人,生于1813年,字本枢,号绮田,是林则徐长女婿刘齐衔之兄,清道光二十一年刘氏兄弟同登进士榜。曾任四川兴文、荣县知县。咸丰八年始任江津知县,因勤勉于政,积劳成疾,于咸丰十年殁于任上。

这炮台本属江津境内,为什么由“璧山县正堂张焕祚”主持修筑?原来,津璧两知县经“勘边测界”后,商议协同修城筑寨、协防“滇匪”和“八仙口”。炮台石璧上所记“张焕祚”系山东蓬莱人,时任璧山知县。其时蜀内“贼匪聚起”,威逼津璧两县,时津璧两县协防堵匪,由璧山在山隘口处修筑炮台。若江津失陷,“贼匪”势必由此津璧大道进犯璧山,官兵和民团就可在此大道险隘之处的炮台,点炮防守。铁炮当关,万军莫开!   

我们一行人开始下山。在炮台下约一里处,有个小坪,何善培、李萍和羡泽祥三人都说这个地方叫金谷坪,当地人还立了一块“金谷坪”的地名碑。我问为什么叫这名?他们说也许是这里产金灿灿的稻谷。我左顾右盼,这山坪四周都是山岩坡壁,没有发现有大片的稻田。我想这山坪与炮台遥相对望。站在坪上,视野开阔,林木无法遮挡,山下的大道小径尽收眼内,这地名在早前是不是与炮台有关联?金谷坪是不是金鼓坪的讹传?在坪上置鼓,一有敌情,战鼓传号,山上炮台作点炮准备?作家欢镜听进行百度,果然这地名原叫金鼓坪。

……

津璧边界之行,我们五人虽然汗流浃背,甚至有些疲惫,但我们终于找到炮台遗址,同时明白了一个被讹传的地名,亲眼看到了炮台石壁上这些隐约可考的文字。这里一个很有故事的地方,我们觉得不虚此行。

2
(“金谷坪”  庞然摄)

(作者:庞国翔,重庆市江津区文旅委二级调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津区作家协会主席)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徐云卿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