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县清水土家族乡
清水土家族乡地处鄂渝交接的齐耀山上,位于云阳县最南边,东与奉节县吐祥镇隔河相望、南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接壤、西与耀灵镇相邻、北与蔈草镇相连,距云阳县城65公里,距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58公里。全域海拔210-1680米,地理结构多为喀斯特地貌,呈现出西向、北向、南向高,东向低的“三高一低”地势特点。全乡幅员面积10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89公顷,林地7604公顷,森林覆盖率74.5%。
清水土家族乡由原云峰、清水两个乡合并而成,辖14个村,户籍人口19266人,其中土家族4450人,是云阳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全乡集镇面积22.8万平方米,集镇人口3205人,城镇化率12.7%。辖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国家5A级龙缸景区和4A级岐山草场位于境内,旅游旺季辖区居住人口达3万人,是典型的旅游带动型乡。全乡外出务工8700余人,也是劳务输出型乡镇。依托于5A级龙缸景区、岐山草场,清水乡大力发展中药材、乡村旅游和休闲康养产业,2021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5亿元。
清水土家族乡紧抓乡村振兴市级重点帮扶乡镇重大机遇,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部署,围绕乡村振兴“20字”总要求,以全力打造在全县有为、全市有位的“乡村振兴标杆乡、农旅融合示范乡、美丽家园样板乡”为目标,坚持规划先行、因村施策、示范引领、整体推进,全乡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乡村振兴工作进展迅速、成效明显。
(一)稳政策,抓落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坚持做好“四个不摘”工作要求,保持过渡期政策稳定,持续做好脱贫攻坚成效巩固。兜底政策全面落实,全年教育资助1979人次248.9万元,累计医疗救助736人次234.98万元,健康扶贫救助129人次21.61万元,居家康复454人次17.6万元,资助参保2758人次,城乡最低生活保障281户23.9万元,特困人员生活补贴81户,临时救助48人次15.596万元。稳岗就业持续巩固,脱贫人口务工1198人,发放外出务工交通补贴2.8747万元;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134个,保障就业困难特殊群体稳定就业;加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完成各类职业培训342人次。小额信贷贷好用实,全年新增脱贫小额信贷71户335.5万元,获贷率83.59%,全县排名靠前。通过建机制、细措施、重监管的方式,实现了“贷得出、用得好、还得了”的工作目标,坚持落地落实过渡期内小额信贷政策,做到以贷促产、以贷促增。2021年12月21日,清水土家族乡脱贫信贷经验在全市脱贫小额信贷工作会上进行交流。防返贫监测坚持不懈,常态化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排查工作,全年新增监测对象8户25人,回退监测对象9户24人,“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切实兜住“零返贫”底线。2021年,乡党委在全市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获得“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二)理思路,重规划,绘就乡村振兴蓝图。以清水国家旅游度假区创建、清水湖美丽家园建设为依托,编制“1+3+14”系列规划。总体规划谋好篇。集中精力编制完善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坚持“生态立乡、产业富乡、旅游强乡、文化兴乡、康养活乡”的发展思路,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示范地、高质高效现代农业标杆地、融合发展先行地、土家文化传承地、休闲康养圣地”,以“五大振兴”为基础,形成“一心、两带、三区”(一心:乡政府场镇中心;两带:云利路民宿风情带、云堰路现代农业产业带;三区:清水湖美丽家园示范区、天下龙缸旅游观光区、云上草原康养度假区)空间布局,结合辖区地理、生态、产业等基础资源,构建“山上文旅康养强、山腰菌菇蔬菜旺、山下鱼米瓜果香”的产业格局;按照“对外通道互联、产业大道互通、乡域公路循环、硬化公路入户”和“十五分钟上高速”目标,建设“两高六纵四循环”(两高:江龙高速江口至龙缸段、江龙高速清水至利川段;六纵:竹台村至泥溪镇、火埠村至耀灵镇、磁溪村至耀灵镇、歧山村至万州区、清水村至奉节县、云堰路;四循环:钢厂村—七里村—建兴村—庙塆村—盐坝村产业环线、桐麻村—宝台村—大堰村产业环线、歧山旅游度假区环线)综合交通网,着力推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专项规划布好局。联合国有公司编制清水湖美丽家园专项规划,挺起全县“两园四带”产业脊梁,紧扣“水美乡村·湖村共富”总体定位,以“全国有影响力的美丽家园、4A级精品旅游景区、精品农产品加工转化区”为目标,以大中型水库后期扶持项目为抓手,清水湖环线移民村为重点,将七里、建兴、宝台、桐麻、庙塆、盐坝等6个村作为发展核心,根据各村地域优势和资源禀赋,分别赋予不同主题进行打造,着力推动“城乡一体化、产业融合化、环境生态化、全域公园化、全季旅游化”。
(三)强组织,压责任,掀起乡村振兴热潮。28个市县帮扶部门陆续主动对接,29名驻乡、驻村工作队员全身心投入,献计献策、躬耕乡野,县级指挥长靠前指挥,乡级专班分工协作,抢抓机遇、趁势而上,全力推进乡村振兴这件头等大事。坚持组织保障为首。一是责任传导压实。成立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5个工作专班,明确工作职责,层层压实责任。二是摸排调研扎实。现场调研14个村134个组,听民意,顺民心,收集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基层党建等工作的意见建议,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共谋乡村振兴发展思路。三是观摩学习及时。组织乡村干部先后到彭水、酉阳、秀山、开州、巫山、城口等周边区县,考察学习乡村振兴优秀案例,学习先进经验,探索清水振兴之路。坚持制度建设为基。一是联席制度常态化。乡党委与县乡村振兴局、驻乡工作队及县级相关部门不定期召开联席会,专题研究、协调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二是党委调度常态化。原则上每周组织召开一次调度会,督导工作,布置任务,凝聚合力。三是督查机制常态化。乡纪委不定期开展督查检查,强化项目监测评价,严肃查处作风漂浮、履职不到位、责任不落实、以权谋私等违规违纪行为。
(四)抢开局,快推进,走实乡村振兴之路。全乡上下以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冲劲,以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的韧劲,以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干劲,提速推进乡村振兴。强化项目支撑。先期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公共服务、风貌改造等项目127个,共计投资2.5亿元。其中2021年项目53个均已开工实施,总投资3010.36万元,完成年度投资任务。目前,2022年30个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强化产业壮大。构建 “山上文旅康养强、山腰菌菇蔬菜旺、山下鱼米瓜果香”产业新格局,建设旅游度假区的公园、菜园和果园,创新实施“两确权、两到位,两集中、两转变,两联结、两共同,两股东、两分红”利益分配机制。火埠村、宝台村合作经营,建设羊肚菌、蔬菜基地40亩,引进国家级龙头企业云海药业提供技术支持,采用“公司+基地+村集体+农户”模式,利益四方共享,风险由公司和基地两方共担,村集体每年分红5.8万元,受益农户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作为全县“两园四带”之一的清水湖美丽家园边规划边建设,园区新入驻农业企业4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1家),新建柑橘园4个800亩、油稻园312亩、冬桃园200亩,力争将园区率先打造成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美丽家园。强化乡村治理。“三治融合”助推乡村振兴,实现由“乱”转“治”、由“脏”转“净”、由“穷”转“富”,构建起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提振广大群众精气神。一是以“法治”定纷止争,增强干部法治为民意识,通过入户宣传、普法讲堂等途径,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加大治安巡逻力度,开展矛盾纠纷精准排查、精细化解,突出平安建设。二是以“德治”春风化雨,坚持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以身作则,积极引导群众弘扬道德正义,提高《村规民约》针对性和实用性,制定基层社会治理积分管理细则,定期进行“红黑榜”评选,移风易俗。三是以“自治”共治共享,建立群众自治性组织,成立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乡贤理事会等村民协会,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民主协商格局。乡村振兴治理有效得到彰显。强化人居改善。本着“有钱重整治,无钱强引导”思路,统筹推进全乡人居环境整治,从讲卫生入手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一是示范带动。以基层阵地建设为核心,实施“新建一批、修缮一批、提升一批”的“三个一批”党建强村工程,2021年先行实施人居环境整治示范项目两个,引领和带动全乡村容村貌整体提升。二是综合整治。深化“五清理一活动”,整合项目资金,打造小组团、微田园、生态化、有特色的美丽家园。着力解决人畜共居问题,在有条件的集中院落采取“集中建圈、分户饲养”模式,推动人畜分离。三是长效巩固。以村民议事厅、村规民约为抓手,着力构建协商共建、村民齐管、群众互评的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通过政府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村民支持,探索农村垃圾收运市场化运作模式;围绕“三进、四顺、五干净”(三进:垃圾进桶、衣物进柜、牲畜进圈;四顺:家具摆顺、床铺理顺、农具码顺、柴草堆顺;五干净:房顶干净无蛛网、地面干净无垃圾、水沟干净无污泥、厨房干净无油污、厕所干净无臭味)要求,把门前“三包”纳入村规民约,规范群众环境卫生意识和行为习惯;实行公益性岗位网格化管理,定人、定责、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全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2021年获得“市级卫生乡镇”称号。
云阳县清水土家族乡人民政府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