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石花谷-旅游生态助力乡村振兴

叠石花谷-旅游生态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2-06-08

为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1234”战略的工作部署,板溪镇政府充分发挥辖区生态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武陵山区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与酉阳桃花源旅投集团密切沟通协作,在杉树湾村、扎营村所属岩石裸露率超过70%的重度石漠化区域精心打造33处傩文化叠石景观、1000亩粉黛浪漫花海、2000亩乡村艺术园、500余户民俗村落,涵盖自然叠石、傩文化、浪漫花海、乡村艺术等生态文旅主题,探索出“旅游助推脱贫、艺术振兴乡村”的新路径。一是石漠变景观,荒山变乐园。二是田园变游园,农房变客房。三是产品变商品,非遗变产业。

微信图片_202206031049095

酉阳叠石花谷景区简介

一、基本情况

叠石花谷景区位于酉阳县板溪镇,距离桃花源景区12公里,是桃花源旅游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区总占地面积3000余亩,以国内罕见、有“地球日记、石上生花”美誉的寒武纪叠层石为核心资源,在此基础上进行旅游开发建设,建成叠石花谷区、乡村艺术部落、民俗村落三大部分,是涵盖自然叠石、傩文化景观、浪漫花海、乡村艺术等主题的生态文化旅游景区,是县委、县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试验区、旅游产业扶贫的示范区、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产业园、艺术与乡村文化完美结合的先行区。

微信图片_202206031049096

二、景区资源

(一)叠层石资源。景区的核心资源是形成于5亿年前的寒武纪叠层石,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化石,记录着地球上最早的生物——蓝藻的生活“足迹”,这里是中国南方规模最大的叠层石和分布最广泛的寒武纪海生化石沉积地,在生物演化、古气候演变等方面有着巨大的科学研究和旅游开发价值。作为藻类繁衍生息形成的生物遗迹,叠层石记录下了丰富的古环境信息,它对恢复古地理、古气候与古环境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科学家把叠层石标本磨成“光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暗层”和“亮层”的厚度,再通过复杂的公式可以计算出地球的年轮,由此获得大量古老的地球信息。

微信图片_202206031049094

(二)傩文化。傩文化是一种极其古老的原始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述了远古人类灾后余生,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和繁衍人类的艰苦历程,其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极富原始性和浪漫主义色彩。整个叠石花谷区贯穿展示了土苗傩文化,将傩戏、傩神、传统婚嫁、祭祀等传统傩文化融入叠石景观创作之中,规划打造了叠石大门、十二月神柱石阵、旋转门、叠石魔坑、开山大将、图腾柱、三皇台、傩神坛遗址、石来运转、天作之合、二十四戏神等33处叠石景观。

微信图片_202206031049093

(三)乡村艺术资源。在景区规划建设的同时,邀请了中国雕塑学会和四川美术学院等专家教授,精心策划以景区所在扎营、杉树湾乡村为背景的“中国酉阳乡村艺术季”,通过艺术介入乡建的方式,打造创新型文化艺术旅游品牌,进而探索艺术振兴乡村的新路子,进一步强化景区核心竞争力,打造景区文化艺术旅游IP,演奏融入乡村、乡愁、乡音、乡情的大地欢歌。与川美、央美等高等艺术学府及国内众多知名艺术家合作,因地制宜创作了《沟通之介》《斗笠》《千秋雪》等17件乡村艺术作品,每件艺术作品都凝聚着艺术家对酉阳土地最深情的呼唤和探索艺术振兴乡村新路子的热切期盼,切实将作品和游人融入环境、融入乡村、融入农民的生活。这些艺术作品创意大多直接取材于当地材质,以竹、木、泥、石、土等为主,通过艺术化处理,形成特殊的视觉效果,让人产生意外惊奇之感。

三、投资情况

叠石花谷景区原是植被覆盖率和土壤覆盖率不足30%、岩石裸露率超过70%的重度石漠化区域,按照县委、县政府“强化石漠化整治,把桃花源意境与叠石资源有效整合”的要求,桃花源旅投集团以石漠化根治为抓手,以自然叠石观赏、乡村旅游开发、花海打造、非遗文化展示为切入点进行规划,累计投资1.5亿元,完成了景区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叠石景观、花海景观、草坪绿化、景观水体、大型艺术作品以及道路、水电、智能喷灌系统等50余项基础工程和配套设施建设。

微信图片_202206031049092

四、创新做法

叠石花谷景区是立足乡村振兴,充分利用区域优势资源,围绕“旅游+叠石遗迹+傩文化+乡村艺术”开发打造的文旅融合发展景区。景区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对加速推进旅游与文化、扶贫、乡村、艺术等元素有机地融合,助推脱贫攻坚,实现文旅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有着深远意义。为加快石漠化整治、打造旅游景区、开发乡村旅游、文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助农增收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探索出了“艺术振兴乡村、旅游助推扶贫”且可供实践的“酉阳路径”。

五、效益评价

一是增加了当地群众的土地收入。通过流转土地进行旅游开发,有效提升了景区所在地土地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土地流转总面积3000余亩,流转价格标准为第一年500元/亩,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实现收入150万元,以后每两年递增10%,其中贫困户土地流转收入约30余万元,惠及贫困户37户144人,有力助推了贫困家庭增收脱贫。

二是拓宽了当地群众的务工渠道。景区开发建设过程中,每天聘用当地村民近200人,工资收入约100元/人/天,当地人工工资支出近千万元,惠及周边居民200户690余人;同时景区建成运营后,为当地村民提供了50余个安保、保洁等工作岗位,有效解决了当地富余劳动力,村民每年稳定实现收入250万元;景区每年日常管理和维护用工总量15000人以上,村民每年就近务工稳定实现收入150万元。

三是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景区充分发挥扶贫旅游示范项目作用,投入1500余万元对景区周边100余栋民房进行了统一的风貌改造,完善了水、电、路和市政配套设施,不仅提升了景区的档次,更是彻底改变周边村容村貌,让扎营村和杉树湾村成为环境整洁、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四是带动了周边乡村的产业发展。景区周边从原来的2处小规模便利店发展为种类齐全的餐饮、住宿、娱乐和农产品售卖体系,目前有农家乐30余家,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增收渠道,营造了勤劳致富的发展氛围。景区引导村民及周边商户发展配套服务业、经果林采摘、乡村特色餐饮和住宿等,每年稳定实现收入1000万元以上。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叠石花谷-旅游生态助力乡村振兴

2022-06-08 09:03:27 来源:

为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1234”战略的工作部署,板溪镇政府充分发挥辖区生态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武陵山区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与酉阳桃花源旅投集团密切沟通协作,在杉树湾村、扎营村所属岩石裸露率超过70%的重度石漠化区域精心打造33处傩文化叠石景观、1000亩粉黛浪漫花海、2000亩乡村艺术园、500余户民俗村落,涵盖自然叠石、傩文化、浪漫花海、乡村艺术等生态文旅主题,探索出“旅游助推脱贫、艺术振兴乡村”的新路径。一是石漠变景观,荒山变乐园。二是田园变游园,农房变客房。三是产品变商品,非遗变产业。

微信图片_202206031049095

酉阳叠石花谷景区简介

一、基本情况

叠石花谷景区位于酉阳县板溪镇,距离桃花源景区12公里,是桃花源旅游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区总占地面积3000余亩,以国内罕见、有“地球日记、石上生花”美誉的寒武纪叠层石为核心资源,在此基础上进行旅游开发建设,建成叠石花谷区、乡村艺术部落、民俗村落三大部分,是涵盖自然叠石、傩文化景观、浪漫花海、乡村艺术等主题的生态文化旅游景区,是县委、县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试验区、旅游产业扶贫的示范区、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产业园、艺术与乡村文化完美结合的先行区。

微信图片_202206031049096

二、景区资源

(一)叠层石资源。景区的核心资源是形成于5亿年前的寒武纪叠层石,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化石,记录着地球上最早的生物——蓝藻的生活“足迹”,这里是中国南方规模最大的叠层石和分布最广泛的寒武纪海生化石沉积地,在生物演化、古气候演变等方面有着巨大的科学研究和旅游开发价值。作为藻类繁衍生息形成的生物遗迹,叠层石记录下了丰富的古环境信息,它对恢复古地理、古气候与古环境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科学家把叠层石标本磨成“光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暗层”和“亮层”的厚度,再通过复杂的公式可以计算出地球的年轮,由此获得大量古老的地球信息。

微信图片_202206031049094

(二)傩文化。傩文化是一种极其古老的原始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述了远古人类灾后余生,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和繁衍人类的艰苦历程,其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极富原始性和浪漫主义色彩。整个叠石花谷区贯穿展示了土苗傩文化,将傩戏、傩神、传统婚嫁、祭祀等传统傩文化融入叠石景观创作之中,规划打造了叠石大门、十二月神柱石阵、旋转门、叠石魔坑、开山大将、图腾柱、三皇台、傩神坛遗址、石来运转、天作之合、二十四戏神等33处叠石景观。

微信图片_202206031049093

(三)乡村艺术资源。在景区规划建设的同时,邀请了中国雕塑学会和四川美术学院等专家教授,精心策划以景区所在扎营、杉树湾乡村为背景的“中国酉阳乡村艺术季”,通过艺术介入乡建的方式,打造创新型文化艺术旅游品牌,进而探索艺术振兴乡村的新路子,进一步强化景区核心竞争力,打造景区文化艺术旅游IP,演奏融入乡村、乡愁、乡音、乡情的大地欢歌。与川美、央美等高等艺术学府及国内众多知名艺术家合作,因地制宜创作了《沟通之介》《斗笠》《千秋雪》等17件乡村艺术作品,每件艺术作品都凝聚着艺术家对酉阳土地最深情的呼唤和探索艺术振兴乡村新路子的热切期盼,切实将作品和游人融入环境、融入乡村、融入农民的生活。这些艺术作品创意大多直接取材于当地材质,以竹、木、泥、石、土等为主,通过艺术化处理,形成特殊的视觉效果,让人产生意外惊奇之感。

三、投资情况

叠石花谷景区原是植被覆盖率和土壤覆盖率不足30%、岩石裸露率超过70%的重度石漠化区域,按照县委、县政府“强化石漠化整治,把桃花源意境与叠石资源有效整合”的要求,桃花源旅投集团以石漠化根治为抓手,以自然叠石观赏、乡村旅游开发、花海打造、非遗文化展示为切入点进行规划,累计投资1.5亿元,完成了景区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叠石景观、花海景观、草坪绿化、景观水体、大型艺术作品以及道路、水电、智能喷灌系统等50余项基础工程和配套设施建设。

微信图片_202206031049092

四、创新做法

叠石花谷景区是立足乡村振兴,充分利用区域优势资源,围绕“旅游+叠石遗迹+傩文化+乡村艺术”开发打造的文旅融合发展景区。景区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对加速推进旅游与文化、扶贫、乡村、艺术等元素有机地融合,助推脱贫攻坚,实现文旅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有着深远意义。为加快石漠化整治、打造旅游景区、开发乡村旅游、文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助农增收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探索出了“艺术振兴乡村、旅游助推扶贫”且可供实践的“酉阳路径”。

五、效益评价

一是增加了当地群众的土地收入。通过流转土地进行旅游开发,有效提升了景区所在地土地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土地流转总面积3000余亩,流转价格标准为第一年500元/亩,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实现收入150万元,以后每两年递增10%,其中贫困户土地流转收入约30余万元,惠及贫困户37户144人,有力助推了贫困家庭增收脱贫。

二是拓宽了当地群众的务工渠道。景区开发建设过程中,每天聘用当地村民近200人,工资收入约100元/人/天,当地人工工资支出近千万元,惠及周边居民200户690余人;同时景区建成运营后,为当地村民提供了50余个安保、保洁等工作岗位,有效解决了当地富余劳动力,村民每年稳定实现收入250万元;景区每年日常管理和维护用工总量15000人以上,村民每年就近务工稳定实现收入150万元。

三是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景区充分发挥扶贫旅游示范项目作用,投入1500余万元对景区周边100余栋民房进行了统一的风貌改造,完善了水、电、路和市政配套设施,不仅提升了景区的档次,更是彻底改变周边村容村貌,让扎营村和杉树湾村成为环境整洁、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四是带动了周边乡村的产业发展。景区周边从原来的2处小规模便利店发展为种类齐全的餐饮、住宿、娱乐和农产品售卖体系,目前有农家乐30余家,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增收渠道,营造了勤劳致富的发展氛围。景区引导村民及周边商户发展配套服务业、经果林采摘、乡村特色餐饮和住宿等,每年稳定实现收入1000万元以上。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典韵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