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洪安镇
洪安镇是市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地理位置优势明显,旅游资源丰富,是全县重点打造的旅游重点乡镇。近年来,洪安镇坚持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举旅游之旗、走振兴之路,围绕“中心做旅游、周边做配套”的思路,充分挖掘自身文旅融合优势,积极推动农旅融合,着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一)产业经济“稳步升”。一是起草了《秀山县洪安镇乡村振兴示范镇创建工作方案》。完成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库建设,涵盖产业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5个方面36个项目。二是稳步提升全镇茶叶和水果产业规模和质量,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通过拓荒、流转的方式在溜沙、平马、猛董、新田沟、三阳等村(居)协调3000余亩土地用于新栽茶叶;积极稳妥推进脐橙品种改良,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增强群众做优做强脐橙产业的内生动力。目前,全镇茶叶和水果种植规模分别达1.2万亩、1.5万亩。
(二)生态环境“亮点多”。全面推行落实“河长制”,建立了镇、村两级河长体系。不定期召开河段(库)长工作会议。利用镇村LED液晶显示屏和各种宣传资料,增强全民参与保护河流的责任意识。对河道周边新建和改建房屋,按照爱卫办改厕要求实施污水三格式化粪池。修建河堤2.5公里,防止砂石入河堵塞河道。对河库重点区域安装“禁止钓鱼、毒鱼”警示牌。定期对河道进行垃圾清理,去年以来共清除河道垃圾100余吨。河道绿化3公里,对平马河、洪安河两岸麻柳种植4000株。对河道绿化进行管护,对河湖清四乱等开展专项行动,倾倒垃圾等违法现象得到全面遏制。先后启动了村庄清洁行动、农村户厕改造摸底调查工作。健全镇、村、组三级垃圾处理工作网络,实现村(居)保洁常态化、制度化。深化“户收集、村分类、镇转运”垃圾集中处理模式,配备垃圾转运车、手推车、垃圾桶,硬化垃圾平台,村容村貌大为改观,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三)乡风文明“在前行”。一是发挥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在乡村文化发展中的领导作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群众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农民。充分利用村(社区)活动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学习强国等渠道,深入宣传教育群众,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二是借助各村(社区)微信群、QQ群等载体,宣传党组织和党员先进事迹,宣传好人好事,发挥农村优秀老党员、老干部的道德模范作用,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精神品质,传播正能量;依托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方式,了解群众思想状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三是发挥农村党建志愿者等人才资源优势,定期开展基层党员主题文化教育,采用党员联系户的形式,调动村民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群众自觉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
(四)党建引领“筑根基”。一是圆满完成村(居)“两委”换届选举,选优配强队伍,全面实行村(居)书记、主任“一肩挑”,共配齐配强村(居)党组织书记、主任10名,副书记10名,副主任10名,村(居)支委委员50名,委会委员50名。二是组织“两委”成员开展任前培训,共计100人参加,通过学习充电蓄足攻坚克难的能量,进一步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三是积极开展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党员先行活动,通过党员带头示范,践行“守护好一江碧水”使命,活动共计300余人参加。四是做好党员证发放,为切实加强和规范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对党组织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为每位党员填写了信息及发放了党员证。五是持续深入抓作风建设,先后开展作风督查12次,下发作风通报9期,通报批评村居3个,开展提醒谈话34次,开展批评教育10人。
(五)村集体经济“日益兴”。全镇10个村(社区)都有集体经济。洪安镇平马社区创新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创办秀山县首个居委会完全控股公司——重庆柏树溪生态农业公司,发展电商贸易,辐射重庆14个脱贫区县,8个月收入350万元,收益超50万元。建立“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组织流转和管护550亩茶园,2022年春季产值20余万元,灵活就业100余人,人均增收2000元。创建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实施“三变改革”,通过“农行帮扶基金+国资股权持股+村集体资产注入”,创办重庆边城翠翠茶业公司,建设茶叶加工厂,探索村集体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