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重庆考古文化节暨院区开放日活动”举行 众多体验活动向市民开放
6月11日,“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重庆考古文化节暨院区开放日活动”举行。

“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重庆考古文化节暨院区开放日活动”举行 众多体验活动向市民开放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2-06-11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记者 陈发源)6月11日,由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的“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重庆考古文化节暨(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区开放日活动”在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举行。

微信图片_20220611172936

重庆考古文化节暨院区开放日活动围绕让文物考古和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以文物见证时代风华、以文物展现时代风采、以文物滋养时代生活、以文物助力时代发展,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更好展现文物考古工作成效。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依托院区文物资源,以“三馆一院”项目建设为抓手,统筹布局,精心实施,积极推进文物活化利用,系列考古研学组合拳工程设施项目,包括重庆考古虚拟展示体验馆、可视化文物修复工坊、生物考古透明工作坊、重庆古代墓葬复原陈列展、重庆考古出土雕刻艺术标本陈列等今日试运行开放,后期将以定期团队预约的方式面向公众。

微信图片_20220611172945

考古是什么?考古干什么?考古发现了什么?在重庆考古虚拟展示体验馆能够找到这些答案。体验馆以“保护传承为先、科学技术引领、创意设计辅助”的思路为指导,在对重庆文物考古资源开展数字化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多种数字化虚拟手段的展陈设计,有效运用创意设计和互动体验进行展示和阐释,结合重庆考古发展脉络,向公众普及考古知识,展示重要考古新发现,打造综合性的数字化考古展示体验。

微信图片_20220611172951

可视化文物修复工坊通过对文物修复基本场所和文物修复关键环节的全景展示,将文物修复过程完全透明化,充分展示文物修复全流程工作中所应用的材料、工具、步骤和技艺,以及文物修复过程中文物复原的点滴变化和工作者的奇思妙想,进一步消除大众对文物修复的距离感,使文物修复更具直观性和可读性,宣传文物修复科学性的同时普及文物保护基本理念。

生物考古透明工作坊则兼具生物考古(动物考古、植物考古)科研和展示的双重目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技·人类·动植物”为主题,以重庆科技考古研究成果为依托,科研和展陈相辅相成,面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让他们在情境中学习科学知识,在方寸间感受重庆三峡地区动植物的历史变迁。生物考古透明工作坊以三峡地区生物考古历年研究材料为基础,通过生物考古实验室分析以及研究成果展示,为青少年动态展示生物考古的工作内容,分享最新科技考古成果。同时适当布置现代动物、植物标本,提升展陈的趣味性,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启迪科学意识。

微信图片_20220611173003

为进一步改善文物保存环境,安全、妥善地保管出土文物标本,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推出以“透明库房”为特征的、以“半藏半展”为概念的展陈形式,包括“春秋不朽——重庆古代墓葬复原陈列”和 “美石美刻——重庆考古出土雕刻艺术标本陈列”,充分利用文物资源推动“科教一体,文旅融合”,发挥社会效益。“春秋不朽——重庆古代墓葬复原陈列”以重庆地区各时代墓葬出土实物为基础,以时间为脉络,向大众展示了重庆地区千百年来墓葬形式的变化;“美石美刻——重庆考古出土雕刻艺术标本陈列”以重庆地区考古出土雕刻标本,反映中国古代种类繁多、题材丰富、成就辉煌的雕刻艺术,生动展现出当时的社会生产生活、精神信仰。

除此之外,“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重庆考古文化节暨院区开放日活动”还开展了系列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包括全天五大区域特色活动:考古成果展示、传统手工体验、以物换物活动、互动游乐、怀旧美食体验;小舞台表演:民乐演奏、古埙表演、诗词朗诵; 历史文化大讲堂《从消失的老建筑看社会发展》;考古进社区以及文物模拟修复体验课程等。

微信图片_20220611173009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院以青少年视角为出发点,助推考古少年团发展,面向青少年群体科普文化遗产知识,引导青少年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以青少年及家庭的积极参与为支点,撬动社会大众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保护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

(本文图片由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重庆考古文化节暨院区开放日活动”举行 众多体验活动向市民开放

2022-06-11 18:53:50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记者 陈发源)6月11日,由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的“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重庆考古文化节暨(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区开放日活动”在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举行。

微信图片_20220611172936

重庆考古文化节暨院区开放日活动围绕让文物考古和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以文物见证时代风华、以文物展现时代风采、以文物滋养时代生活、以文物助力时代发展,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更好展现文物考古工作成效。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依托院区文物资源,以“三馆一院”项目建设为抓手,统筹布局,精心实施,积极推进文物活化利用,系列考古研学组合拳工程设施项目,包括重庆考古虚拟展示体验馆、可视化文物修复工坊、生物考古透明工作坊、重庆古代墓葬复原陈列展、重庆考古出土雕刻艺术标本陈列等今日试运行开放,后期将以定期团队预约的方式面向公众。

微信图片_20220611172945

考古是什么?考古干什么?考古发现了什么?在重庆考古虚拟展示体验馆能够找到这些答案。体验馆以“保护传承为先、科学技术引领、创意设计辅助”的思路为指导,在对重庆文物考古资源开展数字化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多种数字化虚拟手段的展陈设计,有效运用创意设计和互动体验进行展示和阐释,结合重庆考古发展脉络,向公众普及考古知识,展示重要考古新发现,打造综合性的数字化考古展示体验。

微信图片_20220611172951

可视化文物修复工坊通过对文物修复基本场所和文物修复关键环节的全景展示,将文物修复过程完全透明化,充分展示文物修复全流程工作中所应用的材料、工具、步骤和技艺,以及文物修复过程中文物复原的点滴变化和工作者的奇思妙想,进一步消除大众对文物修复的距离感,使文物修复更具直观性和可读性,宣传文物修复科学性的同时普及文物保护基本理念。

生物考古透明工作坊则兼具生物考古(动物考古、植物考古)科研和展示的双重目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技·人类·动植物”为主题,以重庆科技考古研究成果为依托,科研和展陈相辅相成,面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让他们在情境中学习科学知识,在方寸间感受重庆三峡地区动植物的历史变迁。生物考古透明工作坊以三峡地区生物考古历年研究材料为基础,通过生物考古实验室分析以及研究成果展示,为青少年动态展示生物考古的工作内容,分享最新科技考古成果。同时适当布置现代动物、植物标本,提升展陈的趣味性,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启迪科学意识。

微信图片_20220611173003

为进一步改善文物保存环境,安全、妥善地保管出土文物标本,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推出以“透明库房”为特征的、以“半藏半展”为概念的展陈形式,包括“春秋不朽——重庆古代墓葬复原陈列”和 “美石美刻——重庆考古出土雕刻艺术标本陈列”,充分利用文物资源推动“科教一体,文旅融合”,发挥社会效益。“春秋不朽——重庆古代墓葬复原陈列”以重庆地区各时代墓葬出土实物为基础,以时间为脉络,向大众展示了重庆地区千百年来墓葬形式的变化;“美石美刻——重庆考古出土雕刻艺术标本陈列”以重庆地区考古出土雕刻标本,反映中国古代种类繁多、题材丰富、成就辉煌的雕刻艺术,生动展现出当时的社会生产生活、精神信仰。

除此之外,“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重庆考古文化节暨院区开放日活动”还开展了系列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包括全天五大区域特色活动:考古成果展示、传统手工体验、以物换物活动、互动游乐、怀旧美食体验;小舞台表演:民乐演奏、古埙表演、诗词朗诵; 历史文化大讲堂《从消失的老建筑看社会发展》;考古进社区以及文物模拟修复体验课程等。

微信图片_20220611173009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院以青少年视角为出发点,助推考古少年团发展,面向青少年群体科普文化遗产知识,引导青少年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以青少年及家庭的积极参与为支点,撬动社会大众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保护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

(本文图片由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徐云卿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