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香雅韵 | 半台锣鼓半台戏 第五届川剧节打击乐赏析会上演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记者 杜典韵)7月11日晚,第五届川剧节打击乐赏析会在重庆川剧艺术中心小剧场举行。来自川渝两地的川剧打击乐乐师从“幕后”走到台前,用川剧特色打击乐器,为观众呈现他们由音“造”境的高超技艺。

当晚,演出预备的三道铃响过,舞台中央的灯光缓缓亮起,平时坐在舞台下方或者两侧的乐师们成为了本场演奏会的舞台主角。伴随着川剧打击乐非遗传承人、著名鼓师余厚云带来的一段热闹的闹台锣鼓《鼍》,堂鼓、大锣、大钹、马锣、铛铛、包包锣、苏铰、庆铰等乐器一齐上阵,演奏会正式开始。《鼍》是川剧闹台锣鼓中的一种形式,大多用于开戏之前吸引观众入场,或作为幕前表演演奏,极具表演难度和演奏技巧,既有紧松快慢抑扬顿挫的节奏表述,又有行云流水通透清澈的醇厚韵味。

“半台锣鼓半台戏”,川剧锣鼓是川剧音乐中不可或缺的灵魂元素,与唱腔平分秋色。在不断吸收四川本土道教锣鼓、薅草锣鼓、端公锣鼓、秧歌锣鼓等民间音乐的元素后,川剧锣鼓形成了独具特色、辨识度高、自成一派的风格。据介绍,川剧锣鼓不仅能配合演员的身段表演,还能烘托舞台气氛;不仅能演奏成堂的曲牌,还能呈现风声、雷电、水流、花香等特殊音效;不仅能勾勒寻常百姓的生活场景,还能展现宏大的战争场面……常与唢呐相伴而行,统称为“吹打”,曲牌甚多,既有单用曲牌,也有成堂曲牌;既有通用曲牌,也有专用曲牌。当晚的演出中,来自川渝两地的乐师们各自带来了富有当地特色的锣鼓曲牌演奏。

“今晚的这场音乐会和我此前听过的任何一场民乐音乐会都不相同,今晚的每一段曲牌、每一首曲子都有着非同寻常的‘厚度’,它们自带画面,每一首都能神奇地把我带到相应的情境中。”观众许晴表示。由国家一级演奏员刘永红司鼓演奏的曲牌联奏《沙场点兵》,气氛十足,充满意境,观众仿佛随之“穿越”到了“庙堂之高”、“江湖之远”,眼前隐约浮现出了帝王登基时的端庄威仪,也能感受到民间饮酒作乐的欢愉,或是看到沙场上的兵马肃杀,大军出征的威风凛凛,令人热血沸腾。随后,由内江市川剧团资阳河流派省级非遗传承人向永年展示的资阳河高腔曲牌帮、打艺术也颇有特色。由宋涛司鼓带来的经典片段《金山寺》节奏疏密有致,紧扣观众心弦。演出在余厚云带来的“文场排鼓”《一封书》中落下帷幕,曲中张弛有度的“书卷气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演出最后,重庆市川剧院院长、“梅花大奖”获得者沈铁梅表示,这是一场精彩、成功的赏析会,也是一场事关川剧打击乐发展传承的赏析会,在这场赏析会上,我们不仅见识到了老一辈司鼓大家们的风采,感受了川剧打击乐的微妙细腻之处,也看到了川剧打击乐后生们的发展与成就。让我们一起为川剧的明天喝彩,为川剧发展鼓劲!
演出后,现场的戏剧专家们以及当晚演出的打击乐乐师们在重庆市川剧院会议室召开了第五届川剧节打击乐赏析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