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区中敖镇:基层农技人员要坚守“粮”心 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通讯员 张雪莲)眼前这个小伙子虽然皮肤晒得黝黑,但是黑框眼镜后面的这张脸仍然透露出一丝书生气。他叫曾亮。2014年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毕业后分配到油田工作。2019年他毅然辞去央企稳定的工作回到家乡。同年通过大学生“三支一扶”考试招录计划,被分配到大足区中敖镇工作。
来到基层,他积极参与到农业农村工作和脱贫攻坚中。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对农业农村工作上手很快。从事农业,也热爱农业,曾亮一直坚守在农业生产一线默默耕耘,不计名利,踏实工作,当休息日看到他的朋友圈时,同事们才发现他又在加班了,而这样的情形早已不足为奇。
作为基层农技人员的他常常紧绷粮食安全的弦,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严禁新增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和高标准农田种植非粮作物,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在春秋备耕时,他深入村组了解问题指导备耕;在春秋耕种时,他更是三天两头到田间地头亲自指导。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不足、农业收入不高、土地撂荒等问题凸显。面对中敖镇撂荒面积大,图斑多,今年5月,他用了近一个月时间和同事走遍中敖镇534个撂荒地图斑8500多亩撂荒土地,完成了撂荒地核查工作。面对如此大的撂荒地面积,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发展蚕桑产业。作为农业大镇,近年来中敖镇通过发展蚕桑产业,复耕撂荒土地。在全是山高沟深不适宜发展其他产业的区域,由于蚕桑项目落地,将过去无人问津的荒山变成了桑木成林、蔬菜连片的金土地,通过桑蔬套种轮作,有效解决了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三年时间,曾亮和村社干部老百姓一起规划,采取桑蔬套种轮作模式发展蚕桑8000余亩,蚕桑项目的发展亩均效益达到8000元,比过去的荒山荒林增值20-50倍。按照每200亩建一个蚕房的要求,已建成蚕房养殖车间40个,其中利用闲置宅基地12处、闲置村小2座,为闲置宅基地群众年增收60余万元、实现了变废为宝,闲置村小集体年增收近20万元,相比过去的闲置和低价出租增值近10倍。下一步,中敖镇将加大人才引进和企业引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通过5年时间将蚕桑产业发展到3万亩。
基层农技人员是多面手,不但要当好农技推广员,更要当好粮食安全员。守好粮食安全是守好国家安全的基础,基层农技人员要坚定不移地完成粮食生产任务,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