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风采展示丨大足区拾万镇:依托良好生态资源产业本底 扎实推进农旅文商高质量融合发展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记者 姜连贵 石林)8月2日,为充分展示大足区三农工作及乡村振兴工作整体成效,深度挖掘基层乡村振兴示范典型案例经验和有效举措,在大足区农业农村委员会的带领下,乡村振兴主题宣传活动组委会来到大足区农文旅融合发展极具代表性的拾万镇。
阳光与牧歌穿越山野与光阴,从沃土乡里深处款款而来,田园片片金黄,是自然的纵情镌刻。拾万镇百亩千里的一“稻”一“草”悄然生长,预见自然的奇妙馈赠,可以看见稻田与乡野以另一种方式交融共生。
近年来,拾万镇以隆平五彩田园为核心,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的“样板间”、科技兴农的示范区、国家级研学基地、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打造独具特色的水稻文化旅游IP,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农旅文商结合的乡村振兴之路。拾万镇党委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依托良好优质的生态资源和万亩良田的产业本底,形成了走农旅文商融合发展道路的共识。
科技赋能农业 产业助力振兴
唐宋时期,拾万便是商贸流通要道,大足“粮仓”,历史底蕴厚重。改革开放以来,拾万镇栽种了杂交水稻,产量年年递增。目前稻油、稻渔、稻虾产业已成为拾万镇的主导产业。拾万镇建成万亩优质粮油示范基地,水稻种植面积1.6万亩,其中,稻渔稻虾基地5000亩,水稻高产示范面积达1万亩,机械化率达95%以上,多次代表全市接受国家农业部检查。
拾万镇将继续重点建设袁隆平陈列馆和中国杂交水稻博物馆。陈列馆将全面展示袁隆平院士的卓越成就,再现一名将农业当作志趣的年轻人如何成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成长经历。中国杂交水稻博物馆将展示杂交水稻的产生、发展和影响,稻作文化、水稻科技以及水稻的前世今生。综合运用实物、图片、多媒体和场景等多种方式面向公众开展科普、学术交流等。
积极推动学农社会实践教育
今年,拾万镇引进重庆舜天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共同推进隆平五彩田园研学实践项目落地。目前已开发了农业科普、爱国主义、稻作农耕、传统文化、乡村艺术、食育教育六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课程。课程充分挖掘拾万文旅特色,以袁隆平院士精神传承、现代农业科普、稻作农耕文化体验为核心,积极响应“以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倡导,充分发挥劳动育人功能,强调学生手脑并用,亲身实践,并且紧跟农业科技发展与乡村振兴的时代要求。在基础设施方面,已建成可同时容纳1000余名学生的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和100亩农事体验基地,研学基地住宿楼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以大地为布 以稻为“笔” 绘美五彩大地景观
拾万镇长虹村周边群众在技术人员指导下,将袁隆平、大足石刻等元素与稻田画相融合,通过栽培紫、红、黄、绿、白五种颜色的水稻,将大足石刻经典造像、“禾下乘凉梦”、太空育种等元素通过一株一株的彩色水稻,生动地“画”在稻田中,令人印象深刻。
今年,隆平五彩田园艺术稻田栽种面积扩大到300亩,比去年增加100亩。稻田里的主图是袁隆平院士“禾下乘凉梦”,副图有2幅,一幅是代表国家杂交水稻分中心的航天育种图;另外一幅是大足石刻的经典造像“猫鼠图”。同时还将种植一幅大足石刻经典造像图,助力做靓享誉世界的文化会客厅。
依托隆平五彩田园景区等核心文旅资源,拾万镇成为全市网红打卡地。今后,还将通过挖掘传统农耕文化,深度植入袁隆平元素,弘扬“隆平精神”和传统农耕文化,使隆平五彩田园成为大足的一张闪亮名片。
历经多年深耕,拾万镇扎实有效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持续发挥自然生态文旅产业的引领作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一产强、二产优、三产活,精准切实为民增收,积极改善人居环境。下一步,拾万镇党委政府还将继续讲好文化故事、注重科技引领、推动融合发展、改善基础设施,争做大足区乡村振兴高效发展实施的“先头兵”,各种收益落实于民。
目前,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欢迎点击活动专题页面了解活动详情。